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运动生物力学概述

运动生物力学概述


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技术分析帮助教师、教练员确定学生和 运动员需要改进训练的地方。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氧分压与人体红 细胞携氧能力的 关系
CAT-150便携 式低氧帐篷
运动员休息时,能刺激运动员身体加快红细胞的生成,推 动氧气向肌肉流动,可以让身体全面放松。
虚拟现实 护目镜
27届--Limerick, Ireland ;28届--Northern Michigan, USA 29届--Portugal ,2011
4、运动生物力学学科的发展趋势
a、基础研究 以学科理论和新测量技术为方法手段,更深入地 揭示人体运动的生物力学规律,特别是运动动作的神 经、肌肉控制与反馈机制。
虚拟现实护目镜(VR goggles)接收到其运动情况的 现场反馈。借助于这种反馈,运动员可以实时看到赛 艇是否偏离了正确方向。通过实时地展开自我评估, 赛艇划手可以不断提升他们的理想队形。
米卡萨MVA200 排球
由8块皮而不是传统的18块皮缝合而成的,并在球体上呈 花瓣状缝合。当新的双层结构――是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外 层和柔软微纤材料制成的织物内层结合后,这种新设计限 制了手掌心流向排球的汗液量,从而使选手加强了对球的 控制力。压花设计看似微不足道,但有助于降低排球周围 的空气阻力,从而使排球路线更具空气动力学轨迹。这样 就会发出最难接的球,但声音却不那么响亮。
(2)损伤预防和康复
减少损伤的技巧 通过更好地认识作用在组织上的力和设法减小这些力 的作用,来达到预防和改善急慢性损伤的目的。精确地计 算作用在人体组织上的内力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1)改进 器材设备(如鞋、垫子等);(2)改进运动技术(如对运 动技术中力的分析,确定适当的用力角度等)。 康复的手段 损伤治疗仪器的开发(电、磁、光等物理学领域); 损伤治疗方法的正确使用需要对骨、关节、韧带、肌腱和 骨骼肌力学特性的了解。
7.Journal of Bimechanical Enginecring (USA) 生物力 学工程杂志 8.Journal of Biomechanics (USA) 生物力学杂志 9 . Journal of Electromyography and kinesiology(The Netherlancls)肌电图和人体运动学杂志 10.Journal of Numan Movemont Studied(UK) 人体运动研 究杂志 11.Journal of Sport Sciences 体育科学杂志 12.Medicine and Science in Exercise and Sport 训练 和运动中的医学和科学 13.运动医学杂志(中国);
5、运动生物力学资源
1、期刊
1.Bone(New York,USA) 骨 2.Clinical Biomechanics(UK) 临床生物力学 puters methods and Programs in biomedicine(The Netherlands)生物医学中的计算机方法和程序
b、应用研究
以直接为运动训练提供服务、解决运动训练、体育 锻炼相关问题为主要方向,兼以设计运动器材与康复用 品。 c、方法学与测试手段研究 以开发运动生物力学测量仪器和应用力学、生物学 新技术、新理论为主要方向。
27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 Biomechanics in Sports Keynote
国际运动生物力学研讨会
18 2000 - Hong Kong, China
19
20 21
2001 - San Francisco, USA
2002 - Caceres, Spain Cancelled
22
23 24 25 26
2004 - Ottawa, Canada
2005 - Beijing, China 2006 - Salzburg, Austria 2007 - Ouro Preto, Brazil 2008 -Seoul, Korea
1. 美国运动医学协会
2. 美国生物力学学会(ASB)
Injury Prevention and Rehabilitation
COP
How muscle tissue and bone response to exercise activities?
interests of health & science professionals
Health and fitness specialists
1967年第一届国际生物力学学术讨论会(瑞士),73年成立 ISB。
1982年成立国际运动生物力学学会,ISBS。
我国运动生物力学发展 1956年邀请前苏联贝柯夫在北京体院讲授研究生课程引入运 动生物力学内容; 1959年引进原苏联《运动生物力学》教材,顿斯柯依。同年 在北体举办第一期运动生物力学教师进修班。 1976年后的快速发展(学科交叉、专家讲学)。 1980年成立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设运动生物力学分会。 我国运动生物力学现状 全国运动生物力学研讨会已经进行了11届。 2005年8月在我国召开国际运动生物力学研讨会(23届)。 学科人群分布在体育院校、体育科学研究所、普通高校。
2、运动生物力学学科在体育运动中的作为
(1)提高体育运动成绩(主要作用)
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教师和教练员应 用力学知识指正学生和运动员完成的运动,提高技能水平(定 性方法),或者生物力学研究者发现新的或更有效技术以完成 运动项目(定量方法)。例如:学生不能完成前滚翻,你可以 给以两个建议,一是低头含胸团身,并在滚动中保持;二是向 前上方蹬地。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上的背越式跳高技术 改进运动装备-例如1953, Bud Held 增加标枪的表面积,提 高了标枪成绩,到1984年达到104.80m。1986新规则限制,但随 后又在压力中心方面有所改变,标枪记录还是到了98.48 m。
4.Gait and Posture(UK) 步态姿势 5.Journal of Applied Biomechanics(USA) 应用生物力学 杂志 6.Journal of back and musculo—skeletal rehabilitation (The Netherlands)背和肌肉骨骼康复杂志
生物力学是应用于生物体的力学,对于生命器官生 物力学有助于人们了解其正常功能,预言其本身变更而 引起的变化,并提出人为干预的方法。因此,诊断、外 科手术和修复术都与生物力学息息相关。
Biomechanics is the study of forces and their effects on living systems. Biomechanics (from βίος
"life" and μηχανική "mechanics")
运动生物力学是研究人体运动的生物力学 规律的学科,是运动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核心:人体运动动作 研究方法:生物学方法(解剖、生理学方法)
力学方法、系统科学方法
研究目标:揭示人体运动器系的生物力学特性和人体运动 动作的规律;运动技术的合理性和更佳化……。为提高运 动技术水平和成绩、防止损伤和健身指导服务。
physical therapists
orthopedic surgeons
3、运动生物力学学科发展简介
早期各方面学者对人体运动的关注。 阿里斯多德、达芬奇、维伯兄弟、麦布里奇、布拉温和费舍 尔、希尔、伯恩斯坦、冯元桢 形成了运动生物力学发展的三个流派:
力学流派--美国、德国为代表 机能解剖学流派--原苏联为代表 生理学流派--日本为代表
第一章 运动生物力学 概 述
1、学科交叉使运动生物力学成为独立学科
人体运动技术 运动生物力学 生物学 力学 Sport Biomechanics
生物
力学
交叉渗透
生物学
融合 生物力学
力学
人体解剖 生理学
体育运动 运动仿生技术
器械运动规律
运动生物力学
运动生物力学学科形成模式图
力学是研究物体机械运动规律的学科。即物体在时 间和空间上的位置变化及其产生变化的原因。Biblioteka Speedo第四代 鲨鱼皮
LZRRacer经独立测试证明,新泳衣能减少4%的阻 力,并可以减少5%的氧气消耗,成绩提高2%,使 此它成为世界最快的泳衣,达到了先前难以达到的 浮力和滑动能力。
现代奥运会创办的初始动机,恰恰是为了摆脱工业社会技 术的异化和人的主体地位缺失,呼唤人的自然属性回归。但百 年奥运却走过了一条不断与科技结合,直到对科技高度依赖的 道路。这究竟是逻辑的困境,还是历史的必然? 和昨天的金牌得主相比,今天奥运冠军们的自然体能未必 有明显的增强。我们运动成绩的不断突破,很大程度上依靠运 动环境和条件的改善,而一个时代科学技术搭建的舞台,最大 限度调动和发挥了人体的潜能。
如果说体育技术有高下优劣之分的话,鉴别标准只能是符 不符合科学原理。人虽然贵为“万物之灵”,但人体的一切运 动却必须遵循基本的力学规律。…体育技术的每一项进步,无 不伴随着对运动力学更深刻的理解和应用,从而改变着体育竞 赛的形态和面貌。
赵致真--<奥运中的科技之光>
不过一百年来,始终有人怀着深深的忧虑和戒惧,试图 阻止科技从体育舞台的边缘向中心挺进,并主张拆散体育和 科技的联姻,恢复奥运赛场上真正的“原生态”。其实人和 动物的最大区别在于“智慧”,也许只有加入了智慧的元素, 体育运动才真正打上了“人的烙印”,使体育不只是停留在 “原始的肌肉收缩”层面。科学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本来 是体育的一部分,更聪明的人比“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 拥有更多取得胜利的机会。何况当突飞猛进的现代科学在一 百年间彻底改变了人类的全部生活,怎么可能将体育划为 “科学免进”的“保护区”?…对百年奥运的抚今追昔和 “忆苦思甜”足以使人相信,没有科技,奥运会成不了今天 的气候。离开科技,体育将陷入原始和瘫痪。 赵致真--<奥运中的科技之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