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氨基喹啉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药物VU-WS113的制备
2-氨基喹啉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药物VU-WS113的制备
2 氨基喹啉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药物 VU WS113 的制备
张曙光 王义成 冯成亮 杨婷婷 吉 民
( 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南京 21 1 189 ) ( 东南大学苏州市生物医用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苏州 215 123 )
摘要:为了找到适合大规模生产 2 氨基喹啉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以对硝基苄溴和相应的仲胺 经过取代、 还原、 酰胺化、 关环、 溴代、 叠氮化、 还原等反应制备了 5 个 2 氨基喹啉类化合 为原料,
图 2 衍生物 8 的合成路线
图 3 VU WS113 的合成路线
( 0. 1 mol ) 、 1 mol / L 盐酸( 150 mL ) , 加热搅拌使
http: / / journal. seu. edu. cn
第1 期
张曙光, 等: 2 氨基喹啉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药物 VU WS 1 13 的制备
. 目前已有多个含喹啉片段的药物分子被开
[ 5 6]
发并 加 以 利 用, 如 Wnt 信 号 通 路 小 分 子 抑 制 剂 VU WS 1 13 .
收稿日期: 2013 06 20 . 作者简介:张曙光( 1982 —) ,男, 博士生; 吉民( 联系人) , 女, 博士, 教授, 博士生导师, jimin@ seu. edu. cn.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973 计划) 资助项目( 201 1 CB933503 ) . 引用本文:张曙光, 王义成, 冯成亮, 等. 2 氨基喹啉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药物 VU WS 1 13 的制备[ J] . 东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4 , 44 ( 1) : 129 132 .[ doi: 10 . 3969 / j. issn. 1001 - 0505 . 2014 . 01 . 023 ]
1 实验
1. 1 试剂与仪器 所用试剂均为市售分析纯或化学纯, 使用前未 经进一步处理. 用 RY 1 熔 点 测 定 仪 测 定 ( 天津分析仪器 厂)熔点, 温度未经校正; 用 Bruker ACF 300 / 500 MHz 型核磁共振测定仪( 瑞士 Bruker 公司) 测定 NMR ) , 内标为四甲基硅烷( TMS ) ; 用 核磁共振( Agilent1 100 LC / MSD 型 质 谱 仪 ( 美 国 Agilent 公 司) 测定质谱( MS ) . 1. 2 实验方法及路线 本文选用对硝基苄溴 1 和相应的仲胺为原料, 发生取代反应得到衍生物 2 , 然后以氢氧化氧铁为 包 催化剂、 水合肼为还原剂, 还原 2 得到衍生物 3 ( 括衍生物 3 a ~ 3 c, 见图 1 和表 1 ) . 然后以苯胺及其 衍生物 3 与乙氧基丙烯酰氯为起始原料经酰胺化、 环合、 溴代、 叠氮化和还原等反应制备了 2 氨基喹 啉衍生物 8 ( 包括衍生物 8 a ~ 8 e, 见图 2 和表 1 ) . 以 8a 与 2, 5 二甲基 1 苯基 1 H 吡咯 3 羧酸反应 制备了 VU WS 1 13 ( 见图 3 ) .
Abstract:In order to find the synthesis method for the large scale production of 2 aminoquinoline 4 Nitrobenzylbromide and the corresponding secondary amine were used as the starting compounds, compounds.After substitution,reduction,amidation,cyclization,bromination,azidation,and re duction,five target compounds were synthesized.The structures of the synthetic compounds were characterized by IR ( infrared spectroscopy ) ,1 HNMR,13 CNMR (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and MS ( mass spectrometry ) .The antitumor compound VU WS 1 13 was synthesized by 6 ( morpholin omethyl) quinolin 2 amine and 2 , 5 dimethyl 1 phenyl 1 H pyrrole 3 carboxylic acid.The effects of addition sequence ,catalyst,reaction time and other factors on the reaction were investigated.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is process provides an easy,mild and high yield route ,with the prospect of large scale preparation. Key words: 2 aminoquinoline ;antitumor;synthesis 喹啉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含氮杂环化合物, 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精细化工领域, 很多喹啉类化 合物 具 有 抗 菌、 消 炎、 抗肿瘤及抗病毒等生物活 性
第 44 卷第 1 期 20 科 学 版 )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 (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Vol. 44 No. 1 Jan. 2014
doi: 10 . 3969 / j. issn. 1001 - 0505 . 2014 . 01 . 023
1 30
东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第 44 卷
表 1 衍生物 3 和 8
衍生物 3 衍生物编号 3a 3b 3c R 1 结构 衍生物 8 衍生物编号 8a 8b 8c 8d 8e CH3 - H R2 结构
过简便温和的合成方法制备 2 氨基喹啉类化合物 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本文选用对硝基苄溴和相应 的仲胺为原料, 经过取代、 还原、 酰胺化、 关环、 溴 代、 叠氮化、 还原等反应制得了 5 个 2 氨基喹啉类 衍生物, 并以 6 ( 吗啉甲基) 2 氨基喹啉为原料, 经 酰胺化反应制备了抗肿瘤药物 VU WS 1 13 , 并对合 1 13 成的化合物结构通过 IR,HNMR, CNMR 和 MS 进行了表征. 该方法不仅原料廉价易得、 反应简单、 操作简便、 条件温和, 而且特别适合多取代喹啉的 合成.
1. 2. 1 化合物 3 的合成 参照文献[ 10 ] 方法制得化合物 3 . 1. 2. 2 化合物 4 的合成 在 500 mL 的三口烧瓶中依次加入化合物 3 ( 0. 1 mol) 、 吡啶( 11. 9 g ,0 . 15 mol ) 和四氢呋喃 ( 150 mL) , 搅拌使原料完全溶解, 冰浴下, 滴加氯 16 . 9 g, 0. 15 mol) 溶于四氢呋喃( 50 mL) 乙酰氯( 溶液, 滴加完毕后, 在回流温度下反应( 薄层层析 监测) . 反应结束后, 将反应液冷却后倒入冰水中, 抽滤析出的固体, 水洗滤饼至 pH 值为 7 ~ 8, 真空 干燥后, 用石油醚与乙酸乙酯的混合溶剂重结晶得 到衍生物 4 . 1. 2. 3 化合物 5 的合成 在 250 mL 的 三 口 烧 瓶 中 加 入 浓 硫 酸 ( 100 mL) , 冰浴下, 加入化合物 4 ( 0. 1 mol ) , 加完后, 在 室温下反应( 薄层层析监测) . 反应结束后, 将反应 液缓慢加入到饱和碳酸钠溶液中, 抽滤析出的固 体, 水洗滤饼至 pH 值为 7 ~ 8, 真空干燥得到化合 物 5. 1. 2. 4 化合物 6 的合成 在 250 mL 的三口烧瓶中依次加入化合物 5 ( 0. 05 mol) 、 三溴氧磷( 28 . 7 g ,0 . 1 mol ) 和氯仿 150 mL) , 回流温度下反应( 薄层层析监测) . 反 ( 应结束后, 将反应液缓慢加入到饱和碳酸钠溶液
1 13 物, 并以 IR, HNMR, CNMR 和 MS 对所制备的化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 以 6 ( 吗啉甲基 ) 2 氨
基喹啉和 2 , 5 二甲基 1 苯基 1 H 吡咯 3 羧酸为原料, 合成了抗肿瘤药物 VU WS 1 13 . 分别考察 催化剂、 反应时间等多个因素对反应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 了加料顺序、 反应条件温和以及产率较高等特点, 具有大规模制备的前景. 关键词: 2 氨基喹啉; 抗肿瘤; 合成 中图分类号:O6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 - 0505 ( 2014 ) 01 0129 04
13 1
原料完全溶解, 然后滴加氯化亚锡( 0. 15 mol) 溶于 1 mol / L 盐酸( 150 mL ) 溶液, 滴加完毕后, 在回流 温度下反应( 薄层层析监测) . 反应结束后, 将反应 液冷却后倒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 过滤, 滤液用乙酸 乙酯萃取, 水洗有机层至 pH 值为 7 ~ 8, 经无水硫酸 镁干燥, 过滤, 减压蒸干溶剂即可得到化合物 8 . 化合物 8 a( 6 ( 吗啉甲基) 2 氨基喹啉) 的总收 率为 36 . 1 %, 熔 点 为 201 ~203 ℃. IR ( KBr ) , : υ 3 407 , 3 133 , 2 961 , 2 861 , 2 799 ,1 662 ,1 609 , 1 566 ,1 497 ,1 394 ,1 346 ,1 1 1 1 cm ;HNMR ( DMSO ,300 MHz ) , :2 . 36 ~2 . 37 ( m,4 H ) , δ 3. 50 ( s,2 H ) ,3 . 55 ~3 . 58 ( m,4 H ) ,6 . 34 ( s, 2 H) , 6. 73 ( d,J = 8. 8 Hz ,1 H ) ,7 . 40 ~ 7. 41 ( m, 2 H) , 7. 49 ( s,1 H ) ,7 . 85 ( d,J =8 . 8 Hz , 1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