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阅读治疗概述

阅读治疗概述

阅读治疗概述10级小教2班13号李海艳29号杨梦影阅读疗法又称图书疗法、文献治疗等,阅读治疗是医学、图书馆学、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韦氏新国际英语词典》第三版对其作了两条释义: ①利用有选择性的读物辅助医学与精神病学的治疗;②通过指导性的阅读,帮助解决个人问题。

中国学者在研究论文中广泛引用了这一定义,随着本土化研究的不断进展,阅读疗法的定义逐渐从以“治疗为主”发展为以“预防为主”、“发展为主”,集治疗、预防、发展三项心理功能于一体。

1实施阅读疗法是十分必要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每日为了生存而四处奔波。

各种重负使人心理精神变得越来越紧张,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下,人们心理精神方面的问题也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程度出现。

如何解除心理障碍,使人心理恢复健康,正成为现代人急待解决的一大社会问题。

众多的学者开始注意用“图书”这一不需人们向吃药一样吞服的“药丸”来救助有心理隐疾的人们。

这些“心”病如果能用这些没有副作用的“药”来治疗并痊愈,对于当代社会来说无疑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阅读治疗还是缓解人们心理问题的有效方法,在中国古代的时候,就有读书“养气”与“偷悦心灵”的诸多经验之谈。

而在现代西方社会,则有了相当成熟的阅读治疗理论与技术,它们的目的都是通过不同性质的阅读,使紊乱的内心节奏与心理功能重新走向有序化。

2正因阅读治疗十分重要,所以国内外纷纷就阅读治疗展开了各项研究。

我国对阅读疗法的研究开始于20 世纪末,与西方相比来说,起步要晚一些,理论与实践都还不太成熟,我国的学者从最初单纯地引进西方的学说,到近年来阅读疗法的本土化研究,我国关于阅读治疗法的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我国关于阅读治疗法的研究历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理论引进阶段( 1991 -1997)、本土研究开始阶段( 1998 -2002)、本土理论完善与实证研究发展阶段( 2003 -2006)、理论和实务深化阶段( 2007 -2011)。

在理论引进阶段,1991 年陈信春在图书馆杂志发表的《文献治疗,读者服务工作的内容之一》,可称为我国图书馆界最早引入阅读疗法同义概念的文章。

之后到1997 年,沈固朝、杨兵和凌珊等作者引进与介绍了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1王学云.《我国20 年来阅读疗法研究综述》[J].烟台大学图书馆杂志.2012(2):1国家关于阅读疗法的涵义、作用和机制,其中沈固朝的文章影响力最大,被引用次数最多,成为这一时期研究阅读疗法的领军学者。

1998 -2002 年本土研究开始阶段,我国研究阅读疗法的文献逐渐增多,本土研究阶段由此开始。

沈固朝提出了以图书治疗拓展我国图书馆服务和图书馆学研究新领域的思想,王龙将阅读活动中的卫生问题和医疗活动中的阅读疗法归纳为一个学科范畴——阅读卫生学。

1王波的《图书疗法在中国》一文,挖掘了中国古代乃至近代的图书疗法历史,用中医学的情志相胜说解释了阅读疗法原理,这篇文章堪称阅读疗法本土研究理论建构的开始。

2期间还有学者对阅读疗法进行实证研究。

宫梅玲先后进行了“医学生心理困扰解决方式的调查”、“有助于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书刊类别的调查”,结果显示:读书排解法是大学生解决心理困扰的主要方式之一,阅读任何书刊对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都能起到某种作用,求助于心理咨询类、人生哲理类、小说、休闲读物等书刊的人次较多。

3宫梅玲于2000 年确立了“大学生心理问题阅读疗法研究”课题,设立了阅读治疗阅览室,成立了阅读治疗研究小组,编制了心理书刊专题目录等,并对88 名大学生阅疗辅导前后进行效果评价,证明阅读疗法在解决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方面有显著效果,宫梅玲成为这一时期阅读疗法实证研究的先行者。

4台湾学者王万清的《读书治疗》是这一时期专门针对儿童使用阅读疗法的专著。

贵州师范大学的刘宏和洪彩焕将阅读疗法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种方式,在多种期刊上十论读书疗法,也有一定的影响。

52003 -2006 年本土理论完善与实证研究发展阶段,宫梅玲等的阅读疗法实践研究不断进展: ①对100 名大学生进行阅读疗法分组对照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焦虑自评量表( SAS) 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 对阅疗前后进行评定分析,数据表明阅读疗法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效果; ②并对大学生网络成瘾进行综合干预,受试大学生成功戒除网瘾,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③2006 年在新浪网开办“书疗小屋———大学生健心房”博客,实现交互式网络阅疗,探索网络阅疗新领域。

6范奉莲还采用大学生人格调查表( UPI) 、1王龙.阅读卫生学论略[J].阴山学刊,1998 ( 4) : 62 -69.2王波.图书疗法在中国[J].中国图书馆学报,1998 ( 2) : 79 -86.3王学云.《我国20 年来阅读疗法研究综述》[J].烟台大学图书馆杂志.2012(2):24宫梅玲,丛中,王连云等.阅读疗法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效果评价[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2( 5) : 578.5王波.阅读疗法[M].北京: 海洋出版社,2007: 247 -250.大学生阅读调查表( 自编) 、学生阅览室期刊借阅登记表逐步筛选、调查、收集、分析,结果表明良好的阅读态度、兴趣和倾向对减少心理问题有显著效果。

1在这一时期,阅读疗法实证研究在临床上也有所应用: 薛殿凯等应用阅读疗法对30 例精神患者进行辅助治疗,以提问、讨论、写作、角色表演等形式指导阅读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显示阅读治疗在改善患者人际关系和治疗依从性方面的效果不低于书画治疗。

2李英霞等人在论文中提及深圳市康宁医院从1997 年起尝试对病人进行阅读治疗,总结出阅读治疗应把握的原则和具体实施步骤,是很宝贵的实践经验。

3这一时期有学者继续引进国外的理论和经验: 赵伯兴全面介绍了前苏联和俄国阅读疗法的研究进展;;王波全面介绍了英国的阅读疗法发展情况;刘少红对阅读疗法进行了回顾和分析,并提出建议;郭汉萍等总结了阅读疗法在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42007 -2011年理论和实务深化阶段中,2007年6月王波的《阅读疗法》一书问世,此书是集大成之作,吸收了此前国内有关阅读疗法的研究精华,该书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王余光教授在《2007 年国内图书馆学研究综述》中称: “王波的《阅读疗法》受到图书馆学界的重视,该书在总结国外阅读疗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阅读疗法的原理进行了本土化再造,并对阅读疗法的发展作了必要的爬梳”。

相关专业期刊先后发表了多篇该书书评,掀起了我国阅读疗法研究的热潮。

5宫梅玲等立足于泰山医学院开展的阅读疗法研究走向深入,2008年创创建阅读疗法研究基地,创建心理咨询法、阅读疗法、音乐疗法、朋辈辅导法“四法并举”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形成了大学生积极参与,图书馆、学生工作部、心理健康教育部门通力合作,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的全方位、立体化的研究和应用阅读疗法的运作模式,成功解决了很多学生的心理问题,宫梅玲成为阅读疗法实践研究的领军人物。

6阅读疗法实践应用领域在这一时期也不断拓宽,研究成果果迭出,其中阅读疗法的临床应用更加深入和广泛,代表性的有陈飞等将120 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组对照研究,采用精神病量表( BPRS) 、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 ITAQ) 、治疗依从性、住院天数及复发率评估患者的康复情况,得出结论: 阅1范奉莲.阅读疗法在大学生心理障碍中的应用探索[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 3) : 216 -217.2薛殿凯,李爱平.阅读治疗在精神科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4( 1) : 20 -22.3李英霞,朱艳玲,王力菲.阅读治疗的新探讨[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6( 2) : 20 -22.4王学云.《我国20 年来阅读疗法研究综述》[J].烟台大学图书馆杂志.2012(2):25王波.阅读疗法理论和实践的新进展[J].图书馆杂志,2010( 10) : 25 -32.6王学云.《我国20 年来阅读疗法研究综述》[J].烟台大学图书馆杂志.2012(2):3读疗法有利于患者恢复自知力、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治疗依从性和降低复发率;1范文田等对103 例抑郁症患者进行阅读疗法干预治疗,研究阅读疗法对抑郁症疗效的多种影响因素,发现促进阅读疗法对抑郁症患者疗效的重要因素依次为: 治疗依从性好、受教育程度高、社会支持利用度高、求助因子分高和无慢性躯体疾病;2阅读疗法还被应用于减轻癌症患者、妇科手术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郭汉萍、肖翠萍等设计住院患儿阅读读本降低并应用于围术期患儿健康教育及护理研究,数据表明: 阅读疗法能有效降低患者及家长的焦虑水平、减轻患儿术后疼痛感受,为儿童心理护理提供了可操作的方法。

3这一时期,有学者从多个角度对阅读疗法进行综述研究,代表性的有卢胜利、雎密太对我国1991 -2005年间的阅读干预研究进行述评,段金伟、李兆健总结了我国阅读疗法的研究进展,张赟玥等进行了我国面向儿童的阅读疗法研究述评,史全胜总结了我国医院图书馆阅读治疗研究情况。

4随着近几十年对阅读治疗的研究深入,西方学者关于阅读治疗的研究成果颇丰。

在对阅读治疗机制的种种探索中, 较有影响的是弗洛伊德学派。

该学派的理论可归纳为: 认同、净化和领悟。

认同, 就是有意识的和无意识地将他人的特征归因于自己而获得感情上的支持。

读者可通过阅读满足自己的某些愿望, 这些愿望平时受到社会、教育体系以及个人“自我”的压抑、禁锢和否定, 所以作品令人愉快的源泉在于其人所未知的、隐含的方面。

净化理论认为读者在作者所设定的情景中, 体验恐惧和紧张时, 内心的焦虑会被导向外部, 并通过把悲剧主人公当作自己而使情感得到净化。

作品的内容使人的内心冲突外向化, 而人的心里活动又使作品的内容内向化,这种整合最终产生了领悟。

5另一部分研究者从认知知和情绪体验等多方面考察阅读治疗的机制, 认为有如下几点: 阅读是人的心灵系统从外界摄入“负熵”, 保持系统动态平衡的重要途径; 阅读也是提高人们认知能力的重要方式, 帮助人们积极应对人生的挑战和矛盾;阅读还是使人产生高峰体验, 改变人气质和弥补精神缺陷的重要途径。

6另外还有研究者联系生理1陈飞,马世民,杨永杰,等.阅读疗法对缓解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治疗依从性及复发的影响[J].中国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09( 9) : 808 -810.2范文田.王旸.孟宪芬等.影响阅读疗法对抑郁症疗效的多因素分析[J].精神医学杂志.2008( 3) : 172 -175.3郭汉萍.余春华.张华等.阅读疗法在围手术期患儿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中旬版2010( 9) : 6 -8.4王学云.《我国20 年来阅读疗法研究综述》[J].烟台大学图书馆杂志.2012(2):35刘双四.开展阅读治疗服务, 强化高校图书馆育人意识[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5(4).6刘胜江,张大均.阅读疗法: 概念、机理及运用中应把握的几个问题[J].医学与哲学.2005, vol.26, no.学、医学等领域,认为阅读治疗运用生理学、医学和读者心理学的原理, 通过有选择性的指导性阅读, 来寻求心理问题的答案和解决方式, 以此医治心理障碍, 改善情绪、调整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 最终达到辅助医疗的治疗目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