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营养详解PPT课件
浓度测定。
• 6、淋巴细胞记数:反映机体免疫状态。 • 7、氮平衡试验: • 24小时总旦丧失量(g)= 24小时尿内尿素氮(g)+3g
(尿、肺、皮肤等损失的非尿素氮)
• 24小时摄入氮量=蛋白质摄入量(g)÷6.25。
14
• 四、外科病人的营养补充: • 补给途径:肠内和肠外。按下列选择。 • 1、消化道功能正常,口服为主,必要时
• 提供热量对于蛋白质合成极为重要。 • 应激、创伤蛋白质需要量增加。
11
• 二、能量储备及需要:包括糖原、蛋白质及脂 肪。蛋白质不能作为能源考虑。体脂是体内最 大的能源仓库。
• 机体的能量需要:每天每公斤体重25kcal。 • Harris-Benedict公式计算基础能量消耗BEE • 男:66.5+13.7×W+5.0×H-6.8×A • 女:655.1+9.56×W+1.85×H-4.68×A • W—体重(kg) H—身高(cm) A—年龄 • BEE 扣去10%就是实际静息能量消耗REE • 机体的热量来源:15%来自氨基酸,85%来自碳水
13
• 三、营养状态的评定: • 1、体重变化:低于15%。反映营养状态,应排除脱水或
水肿的影响。
• 2、三头肌皮皱厚度:测定体脂储备的。连线中点处皮 肤及皮下脂肪折叠厚度,以毫米示.
• 3、上臂周径测定:反映全身肌肉及脂肪。肩峰和尺骨 鹰嘴连线中点的上臂周径,以厘米示.
• 4、三甲基组氨酸测定:反映机体蛋白质分解量。 • 5、内脏蛋白测定:血清清蛋白、转铁蛋白及前清蛋白
外科营养 Surgical nutrition
济南市中心医院烧伤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临床医学院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张科验
1
目的要求
• 熟悉人体基本的能量储备与需要 • 熟悉创伤与感染的代谢变化与营养需求 • 掌握肠外营养的适应症、方法与并发症 • 掌握肠内营养的适应症、方法与并发症
2
• 机体的正常代谢及良好的营养状态,是 维护生命活动的重要保证。
7
更新输血对病人好处多,害处少旧观念:
• (一)输全血起不到预防血细胞减少的作用: • 1、人体有维持血液生理平衡的功能; • 2、不相容的血液成分将迅速破坏。 • (二)输全血不能增强机体抵抗力: • 1、全血中的免疫球蛋白含量低; • 2、全血中的抗体含量少; • 3、静注丙球有增强抵抗力的作用。 • (三)输全血解决不了营养问题。 • (四)输全血或血浆不能促进伤口愈合。
化合物和脂肪. • 在营养支持时,非蛋白质热量(kcal)与氮量(g)之
比为100-150:1
12
现在外科营养
• 1.营养支持; • 2.代谢支持; • 3.营养调理:生长激素. • 4.免疫营养:谷氨酰胺、精氨酸、n-3脂肪酸、
核酸和核苷酸、膳食纤维等。 • 5.生态免疫营养:益生菌,乳酸杆菌、双歧菌,
• 营养支持治疗已成为危重病人不可缺少 的重要内容。
• 营养支持分肠外及肠内。 • 营养不良主要表现是功能和生化紊乱及
躯体消耗.
3
临床营养支持的必要性
营养不良 Malnutrition Underfeeding
Overfeeding
肌肉(瘦体)组织减少 呼吸功能障碍(无力) 免疫功能降低 伤口愈合不良 GI黏膜萎缩 组织蛋白质合成下降
8
• (五)全血、血浆白蛋白不宜当营养品使用: • 1、白蛋白在体内半存留期太长; • 2、氨基酸释放缓慢; • 3、主要氨基酸(如色氨酸)含量低; • 口服食品或胃肠外营养疗法效果好; • 5、全血或血浆当营养品使用冒风险。 • (六)小量多次输血无刺激造血作用。 • (七)不宜输‘安慰血’、“人情血”、“营养血”
9
第一节 人体的基本营养代谢
• 一、蛋白质及氨基酸代谢:
• 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分必需和非必需。 非必需中的一些在体内合成率很低,机体需要
时需体外补充—条件必需氨基酸:精氨酸、谷 氨酰胺、酪氨酸。
• 谷氨酰胺:是肠黏膜细胞合成代谢提供底物, 促进细胞增殖;参与抗氧化剂谷胱甘肽。
• 精氨酸:可刺激胰岛素和生长激素的释放,促 进蛋白合成。
6
更新陈旧输血观念
• 一、更新全血比较“全”的旧观念: • 不可能用一种保存液在4℃条件下对血液中各
种有效成分都起保存作用。 • 血液有效保存期指血液输入人体后24小时,红
细胞存活率超过70%的保存天数。 • 二、更新新鲜血比保存血好的旧观念: • 新鲜血只是一种相对的概念。 • 三、更新急性出血需要补充全血旧观念: • 当务之急是补充血容量。 • 四、更新输血对病人好处多,害处少旧观念:
VO2增加 CO2产生增加 血糖升高 肝脏脂肪浸润 血脂廓清障碍
不仅是供能, 而且是对疾病机体的代谢调节 不仅是支持, 而且是治疗
4
临床营养支持的目的
维护细胞正常代谢
支持组织器官功能
维持氮平衡 保持瘦肉体
(lean body mass)
调节免疫系统功能 参与机体生理功能 修复组异亮氨酸及缬
氨酸。BCAA可与芳香氨基酸竞争通过血脑屏
障;在应激状态下,BCAA成为肌肉的能源物质,
补充BCAA与、有利于代谢.
10
• 影响蛋白质合成的因素:氨基酸的输入, 胰岛素、生长激素等。
• 影响蛋白质分解的因素:胰高糖素、皮 质激素、肾上腺素等,许多细胞因子, 如白介素-1及6、肿瘤坏死因子。
维持机体内环境的 稳定(内稳态)
促进 病人 康复
5
• 1968年,比Dudrick与Wilmore提出的“静 脉高营养 (Intravenous Byperalimentation)”在临 床实施后,外科营养出现了一个转折点。 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初即引进外科营养 支持的方法应用于临床,但直至80年代 后期始得以较广泛地在临床推广应用。
和“保险血”:
• 1、输血传播肝炎和其它疾病时有发生; • 2、丙肝和爱滋病抗体产生前有‘窗口期“; • 3、同型输血实际上输的是异型血(血型复杂); • 4、输血可产生同种免疫; • 5、输血不良反应十分常见; • 6、非那根和地塞米松预防输血反应的疗效未能证实; • 7、白细胞是血源性病毒传播的主要媒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