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并购最新案例

企业并购最新案例

企业并购最新案例【篇一:企业并购最新案例】2015即将过去,并购高达892起,总金额约为364亿美元。

当然,资本寒冬即将到来,抱团取暖也无可厚非。

引用一句话便是“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正所谓强强联合,所向披靡嘛。

大并购一:阿里入股魅族,欲与苹果小米三足鼎立2015年2月9日上午,阿里高调宣布斥资5.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6亿)入股魅族科技。

同时,海通开元基金也将投资魅族6千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6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魅族第一次引入战略投资者,也是阿里巴巴自上市以来金额最大的一笔投资。

阿里此次入股魅族,背后原因不难探究。

双方合作后,阿里通过智能平台提供底层服务,魅族利用自己的flyme系统,提供适合阿里智能云平台的手机产品,如此一来。

既打破了现有的手机格局,又帮助阿里在抢夺移动争端的进程上更进一步,可谓是双赢局面。

官方来看,魅族科技将阿里的投资定性为战略投资,而阿里巴巴也将此次投资定性为构建移动互联网生态圈的战略布局。

可见,双方的誓言是美好的。

魅族若想在手机行业竞争中独占鳌头,需要有更强的外力推动。

而阿里巴巴面在最近几年虽然完成了一系列的投资并购的布局,唯独剩下以手机为代表的终端的入口布局上。

因此,双方具有高契合度的战略合作基础。

但是,门不当户不对,相爱容易相处太难,阿里魅族此次联姻,也许并不如童话世界那么美好。

魅族科技的合作战略是什么?在个人看来就是通过引入阿里这样的战略投资者,借助外来投资者的力量,打响手机品牌,努力跻身手机行业前几名。

怎么打响品牌,推广销售才是硬道理。

然而阿里是否具有这样的能力,其未可知。

阿里主要依靠淘宝电商平台,但是随着京东、苏宁等电商的崛起,淘宝是否可能为魅族提供一个平台,如仍有待时间的验证。

加之,阿里此次投资,完全可以理解为我有钱我任性,并不会过多顾问魅族的经营。

换句话说,就是你好我投你你不好我再撤。

因此魅族能否榜上阿里这棵大树,读者们就自行想象吧。

阿里巴巴又想追求什么?正如上文提到的一样,作为战略性投资,阿里宏观上也要积极布局,至于为什么选择和魅族合作呢?原因不外乎大的手机企业轮不上他,小的又看不上,因此魅族作为近两年上升势头很强的手机产业正好入了阿里的眼,即阿里通过魅族科技抢占移动终端。

归纳起来,双方的追求有重合的部分但也有空白点,因此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毕竟经营团队的摩擦,管理方案的摩擦等等始终存在。

但以阿里的实力,放弃一项投资没有什么代价,然而魅族却不同,一旦交易失败,对其伤害,可以说是巨大的。

因此,阿里魅族此次合作,笔者也就言尽于此了,个中滋味,有待慢慢体会。

大并购二:滴滴快的合并,冤家变亲家滴滴与快的2月14日宣布两家实现战略合并,滴滴打车ceo程维及快的打车ceo吕传伟同时担任联合ceo,两家业务平行发展,将成为国内最大的叫车平台。

据了解,自价格大战打响后,双方管理高层经过长时间的谈判与沟通,最终妥协,高调宣布在一起。

此前,滴滴打车获得4轮投资,总金额超8亿美元,主要腾讯资金支持,微信支付;快的打车获得5轮投资,总金额近8亿美元,主要阿里资金支持,支付宝支付。

不可否认,并购代表企业的一种能力、一种战略方向,与产品、技术等能力一样,并购也无非为了抢占市场,为了更好地取得用户的“欢心”。

并购作为一种资本手段,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去也得欢迎,可以说是,企业发展到后期的一种成长方式。

而滴滴作为一个很年轻的企业,在企业早期便采取并购这样的战略手段,整合市场,结束长期以来出租车市场的烧钱大战,从某种层面来说其结果是积极的。

滴滴和快的的合并,整合了长期以来交战的打车市场,聚拢了现有的资源,强化了网络媒体的优势,提高了用户的服务,并拉开了和其他竞争者的距离,无疑成为了一名强大的市场领军者。

不过目前来看,滴滴快的整合之后,群众关注的补贴大幅下降,免费打车的现在也仅是昙花一现。

专车市场现阶段仍然充满竞争和挑战,并没有哪家企业可以独领风骚。

此外,合并之后,两家公司人员管理层的融合,以及易到用车、aa用车、神州专车、uber的虎视眈眈,现在谈好还为之尚早。

大并购三:美团大众“新美大”,饮食电影一条龙2015年10月8日,大家还没有从国庆的热闹氛围中走出来,又爆出一则重磅新闻:美团和大众点评网联合发表声明,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共同成立一家新公司。

合并后的新公司将采用双ceo的架构,大众点评ceo张涛和美团ceo王兴在新公司拥有共同的话语权,共同担任联席ceo和联席董事长。

由于资本市场日趋严峻,美团最新一轮的融资进展不顺,现有资本的填充已经赶不上美团快马加鞭的发展速度了。

同时在经历了和大众点评、百度糯米的各种烧钱大战之后,美团的亏损也在逐年增长,间接导致了其在融资过程中自身估值无法得到资本的认可。

因此美团不得不退而求其次,降低估值选择与大众点评合并,以期待这场恶性竞争早日结束对于大众点评而言,既有与夙敌美团之间的斗争,也有与携程、去哪儿等这类垂直电商的遭遇战,还有与百度、阿里等大平台之间的虎口夺食,缓慢的发展速度,直接导致了大众点评市场占有上的劣势。

生意场上,优胜劣汰,瞬息万变,慢节奏终将要被淘汰,加之新一轮融资面临的不顺,使得大众不得不改变策略,选择抱头取暖。

美团和大众点评合并后,吃饭越来越容易,看电影越来越亲民,出行越来越便捷,可以说是吃喝玩乐一条龙,,成功打造了涵盖o2o上下游的全产业链生态平台,开启了中国新经济服务业升级的大门。

然而合并后的美团和大众点评,虽然目前采用双ceo的模式,但是以王兴和张涛,一个细腻踏实,一个雷厉风行的性格来看,新公司未来在管理和统一运营方面,仍然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合并后的企业管理的任务依然任重而道远。

在行业壁垒未建立之前,“新美大”合并后远远不能高枕无忧,最大的竞争对手糯米背靠百度虎视眈眈,无数的细分领域都有可能单点突破,合并后的新美大仍然需要枕戈待旦,随时准备南征北战。

在笔者看来,对于万亿级别的o2o市场,也许创业企业真正的竞争对手并不是同行,而是大众用户的消费习惯。

如何在产品体验上真正打动消费用户,让线下商户经营效率得到明显改善,才应是企业应对资本寒冬的有效策略大并购四:58同城和赶集,老大老二成一家4月15日,赶集网正式宣布和58同城合并。

合并后,杨浩涌与姚劲波将出任新公司的联合ceo,并同时担任联席董事长。

58同城将以现金加股票的方式获得赶集网43.2%的股份(完全稀释后),其中包含3400万份普通股及4.122亿美元现金。

合并后两家团队将各自保持品牌独立性,独立运营发展。

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不以赚钱为目的的生意就是耍流氓,此次赶集网接受58同城的战略投资,最好不过的印证了这句话。

意味着两家的竞争终于告一段落了,目前来看,58到家在家政、搬家等少数几个领域拥有一定市场份额,口碑嘛还在起步阶段,因此合并后,两家很有可能将完善上门服务。

之前很多时候信息分类网站为了一些短期市场行为,不惜损害用户体验、泄露用户信息,但是现在58赶集后,可以说二者不在恶性竞争了,企业内部也更有时间和精力去完善用户体验,分类处理各种信息,以便筛选垃圾信息,在防止用户受垃圾短信打扰乃至防欺诈方面都会做的更完善,进而使整个信息分类行业朝着更健康更可信的方向发展。

同样,在整合之后,58赶集会更多地投入到线下o2o的服务上去若想有效抢占用户征得市场,就必须进行创新,必须发展新业务,58赶集此次合并,无非是想抓住o2o的尾巴,改善线下服务,给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

然而互联网企业的灵魂在于创新,通过服务创新创造价值,从而实现企业、用户的双赢。

现在58和赶集两家企业宣布合并,基本上就形成了对o2o服务市场的垄断,垄断一旦产生,便丧失了创新的基础和动力。

一旦合并,58赶集的用户相当于聚集在一起了,不用任何探索便可以获得更多的用户,试想谁还会费尽心思再谈创新呢?反正有到手的鸭子,守住待着就可以了,何必大费周章地谈创新提高自己的产品呢?换言之,就算不创新,用户还不是乖乖的来了。

58同城和赶集网合并后,一旦掉以轻心,不再创新不再提升用户体验,那么在与用户的博奕中,也将逐渐失去成长的活力。

试想,如今市场分类信息公司不在少数,用户又何必在你这棵大树上吊死,其他公司创新了,优胜劣汰,不言而喻你终将被取代,因此合并后双方仍需发展新业务,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还需要面临大量创业公司的竞争,若想独占鳌头仍需双方合力。

大并购五:途牛拿走海航5亿美元,双方达成新合作11月23日,途牛旅游网(nasdaq:tour)宣布与海航集团旗下航空旅游业态核心企业海航旅游集团(下称“海航旅游”)共同宣布战略结盟。

海航旅游将战略投资途牛5亿美元,双方将利用各自优质资源,在线上旅游、航空、酒店服务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值得玩味的是,釜底抽薪地避开了线上ota,途牛这次选择的投资方是一家国内大型线下旅游集团。

这宗交易的实质是线上、线下资源的o2o整合。

途牛发展旅游业务,缺的就是航空资源,与此同时,海航旅游给了途牛保持独立的空间,这是交易得以达成的关键因素。

针对此次战略合作,许多来自在线旅游行业内部的声音认为,“途牛傍上海航旅游只是其补血、提高身价的战略手段,最终目的是在日后为可能的兼并重组争取更多主动权和利益。

”与上述看法不同,千米网金融支付bg总经理吴仁敏表示:“无论是对海航还是对途牛,这笔买卖都是超值的。

海航以比较公道的价格买到了一个有线上流水的成熟平台,迈出了其往线上走的重要一步;途牛可以从海航手里获得急需的支付牌照,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他们一直倡导的‘旅游+金融’终于可以正式提上日程。

”除此之外,途牛对海航的诉求,绝不仅仅只有金钱这么简单,更多的是资源,而资源,也是ota在度假旅游市场长线作战的命门。

这同时意味着,途牛还不想被竞争对手“收买”,而是选择备好战粮独立参加这场战斗,而海航旅游恰好给了途牛独立的空间,何乐而不为。

海航方面来说,更多的是宏观的战略布局,线上线下联合开发,途牛作为线上服务,完善了海航的产业链。

不可否认,选择什么样的队友,对于未来ota行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ota行业发展已经到了洗牌期,这个时候,要么选择抱团取暖,要么去抱“粗大腿”,途牛和海航的联姻,显然是后者。

然而目前为止休闲旅游行业的竞争绝非价格竞争这么简单,确切来说,现在竞争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最终的是需要用户的粘性,服务的提高以及相关产业链的建设,合并并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有效途径。

目前旅游行业仍然是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还是需要保证未来中国有更多的游客在国内和出境游方面能有更好的体验,目前的合作模式也只是阶段性的,只是从资源和资金上满足了途牛的短期需求。

至于未来如何发展,故事仍在继续。

大并购六:携程去哪达成战略合作,百度坐享其成快的打车大众点评 2015中国互联网十大并购26日晚间消息,携程旅行网宣布与百度公司达成一项股权置换交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