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鄂温克旗自然概况

鄂温克旗自然概况

鄂温克族自治旗自然概况
鄂温克族自治旗是内蒙古自治区三少民族自治旗之一,鄂温克族自治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呼伦贝尔大草原南端,滨洲铁路海拉尔站南侧,东街大兴安岭脊梁为界。

地理坐标东经118°48′02″~121°09′25″,北纬47°32′50″~49°15′37″。

东与牙克石市接壤,南同扎兰屯市、兴安盟的科右前旗交界,西和新巴尔虎左旗为邻,北邻海拉尔区、陈巴尔虎旗。

旗域如下垂的枫叶状,北缘自海拉尔市断桥距南端的伊和高古达山178.75公里,东部界山伊和布德尔距西部辉河流向北湾处173.25公里。

全旗土地总面积为19111平方公里鄂温克族自治旗是以汉族居多数、多民族杂居的鄂温克族实行区域自治的县级自治地方。

2005年共有21个民族,142791人,其中男性74588人,女性68203人,性别比为109.36∶100。

在总人口中汉族91019人,占总人口的60.4%;少数民族56562人,占总人口的39.6%;其中鄂温克族10234人,占总人口的7.2%。

旗人民政府驻巴彦托海镇。

邮编:021100 代码:150724 区号:0470 拼音:Ewenkezu Zizhiqi
【行政区划】鄂温克族自治旗辖4个镇(其中1个矿区)、5个苏木、1个民族乡:大雁矿区、伊敏河镇、巴彦托海镇、红花尔基镇、巴彦嵯岗苏木、巴彦塔拉达斡尔族乡、锡尼河巴润苏木、锡尼河准苏木、伊敏苏木、辉苏木。

【历史沿革】1934年设索伦旗,1956年改为今名。

因民族名而得名,鄂温克语意为“住在山林中的人”。

2000年,鄂温克族自治旗辖4个镇、7个苏木、1个民族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旗总人口146808人,其中各镇苏木人口(人):大雁矿区镇 68349 伊敏河镇 28071 巴彦托海镇 24458 红花尔基镇 4137 巴彦嵯岗苏木 1655 巴彦塔拉达斡尔民族乡 2181 锡尼河巴润苏木 4489 锡尼河准苏木 2056 伊敏苏木 4492 辉苏木2674 阿尔山诺尔苏木 1762 孟根楚鲁苏木 2484。

【地形地貌】地处大兴安岭山地西北坡,处于大兴安岭山地向呼伦贝尔平原的过渡地段,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

平均海拔高度800~1000米。

鄂温克族自治旗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倾斜,由海拔1 400米以上的山地逐渐降到海拔610米的高平原,形成比较明显的三个地形区。

东南部山地以大兴安岭中低山组合,山体走向多为东北向西南延伸,海拔高度在1000米以上,最高点达1707米。

这一地区水系发达,河流密集,土壤以棕色针叶林灰色森林土,黑钙土为主,森林分布较集中。

中部低山丘陵呈山地向平原过渡地势,海拔高度为800~1000米。

山势较和缓,山顶和丘岗比较干坦,谷地比较开阔,河流纵横,水潭丰富,土壤以黑钙土、风砂土为主。

西北部高平原是呼伦贝尔高原的一部分,整个地势东南稍高、西北较低,海拔高度为610~800米。

最低处在伊敏河谷地,海拔602米。

地面开阔平坦,河流少。

土壤以黑钙土、风砂土为主,植被以干草原和禾草甸为主,为奶牛和肉羊的主要生产基地。

【气候资源】自治旗气候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漫长寒冷,夏季温和短促,降水较集中。

光能资源太阳辐射量:年总量5065.6l一5405.99兆焦耳/米2,各地差异不大,5月份辐射量最多,12月最少,植物生长期4—9月的辐射总量为3450—3640兆焦耳/米2,占年总辐射的67—68%。

日照时效:年日照时效2600---2940小时,百分率6l一66%。

6月日照时效最多,平均265—306小时,12月最少,平均147—168小时。

植物生长期4—9月的日照时效1667小时左右。

夏季日照时间可达16小时,生长季日照时间长,有效利用率高。

热量资源全旗处于高纬度,地势高,热量资源普遍不足,热量分布由东南向西北稍有递增。

(1)气温:年平均气温-2.4~-2.2℃,最冷月1月平均-28~-26℃.最热7月平均气温19~22℃。

(2)积温:日平均温度稳定通过0℃、5℃、IO℃、15℃的间隔日效分别为171天、137天、109天、8 6天;相应的界限积温分别为2279.3—2380.1℃、2159.8—2259.2℃、1856.4一1974.3℃、1174.0---1394.1℃。

(3)无霜期:无霜期的分布从西北向东南递减。

年平均无霜期为100—112天,最长131天,最短82天。

降水和蒸发(1)年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及相对变率:全旗年平均降水量274.6—318.5毫米。

相对变率10.7一13.7%。

各地降水量及相对变率有着明显的差异。

其地区分布规律是以东南向西北递减。

东南山地年降水量400—450毫米,西部地区仅275毫米左右。

(2)降水量的季节分布:全旗各地降水量的季节分布极不均匀,
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70%,且集中于7~8月,秋冬季降水量共占30%左右。

尤其冬春降水过少,往往造成春旱,影响牧草的返青、生长。

(3)湿润状况:按照伊万诺夫湿润度标准,全年湿润度为0.44~0.52,属半干旱、季湿润度春季为干旱,夏季为半湿润,生长季为半干旱。

风能资源全旗大风日数较多,月平均在21~25天之间。

平均风速,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大,东部地区平均风速小于4.0米/秒,西北部平均风速大于4.0米/秒。

【水资源】全旗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两大部分。

总资源量为16.2亿米3,水能理论蕴藏量约9.8万千瓦。

河流与湖泊境内还有大小湖泡74处,1465个,总水面127公里2。

这些湖泡中多效是季节性的中分布河流中下游流域。

据水质化验分析:多数河流水质较好,但有些河流已被污染。

河川径流量全旗境内有在大小河、沟263条,总长度4278公里,河道水面面积86公里2,流域总面积23772公里2,多年平均迳流量10.7亿米3,平均会砂量0.19公斤/米3,侵蚀模数值7.335吨/公里2·年,多年平均输砂量16.7万米3。

地下水资源全旗地下水总储量5.48亿米3,根据自然地貌、区域构造体系的不同可分为三大类型地下水:第四系孔除隙潜水类、上第三系、上白垩统、上朱罗统孔隙承压水类,基岩山区裂隙水类。

【土壤资源】全旗的土壤可分为9个土类,22个亚类,43个土属。

(1)棕色针叶林土:本土类分为3个亚类,7个土属。

面积占总
土地面积的5.08%,主要分布在东、南山地海拔1200米以上地带。

宜林土壤。

(2)灰色森林土:本土类只分一个亚类,二个土属,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15.23%,分布于低山丘陵,良好的宜林土壤。

(3)黑钙土:分四个亚类,9个土属。

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23.03%,分布于低缓丘陵,波状高平原,是宜林、宜牧、宜农土壤。

(4)栗钙土:分4个亚类,lO个土属分布于波状高平原和部分河谷冲积平原,谷地和高阶地。

是宜牧土壤,牧草生长较好,但不宜开垦。

(5)风砂土:分两个亚类,4个土属,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12.01%,植被稀疏,严禁开垦。

(6)草甸土和沼泽土:面积分别占总土地面积的7.03%和7.5%。

分布全旗滩谷低湿地、河漫滩、阶地、湖泡周围等低湿和积水地段。

(7)盐土和碱土:面积分别占总土地面积的0.36%。

植被稀疏,以盐、碱性植物为主。

全旗各土壤类型养分含量中有机质、全氮、速钾、碱解氮的含量都比较丰富,虽然各土类间差异较大,但除碱土外,都能基本满足各种植物生长发育对养分的需求,只是速磷的含量普遍甚缺。

【生物资源】全旗植物种类繁多,旗内植物有72科284属621种。

珍稀植物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樟子松、兴安柳。

还有草原白蘑、花脸蘑、紫蘑、灵芝等菌类植物。

旗境内栖息的野兽种类据不完全统计有4个目、14科49种。

其中有受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12种。


类资源比较丰富,据记载伊敏河流域鸟类有16个目、34个科140种。

【农牧业资源】土地资源 2005年拥有草场116.18万公顷,可利用草场108.68万公顷,耕地13666公顷,林区面积112公顷,占全旗土地面积的58.9% 。

森林资源全旗95%以上的森林集中分布东南部的中低山区,而北部草甸草原、干草原地区森林稀少。

草场资源(1)草场类型:全旗天然草场分森林草原带和干草原带。

在这两大草原带内又分为7大类,17组,38类型草场。

①山地草甸草场,属半湿润气候。

②低山丘陵草甸草原草场,湿润系数1—0.6之间。

③起伏丘陵干草原草场,土壤为栗钙土。

④高平原草甸草原草场,多辟为夏秋营地。

⑤高平原干草原草场,气候干旱。

是良好的放牧场和割草场。

⑥砂地植被草场,只能轻度放牧利用。

⑦河漫滩草甸草场,该草场水草条件较好.多以夏秋营地利用。

(2)牧草种类:主要饲用植物38科,176属,414种,其中优良牧草7科75种。

牲畜存栏头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