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美国债务危机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研究编号:2009 论文摘要:关键字:美债危机;通货膨胀;通货膨胀预期;输入型通货膨胀;热钱效应;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美国债务危机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影响研究一、美债危机的背景美国的债务问题由来已久,在5月16日,美国联邦政府突破14.29万亿美元的法定举债上限[ 1[ 1 ] Margaret Polski, Sarah Nutter: Truth and Consequences:A Guide to Understanding U.S. Government Debt and Deficits. Mercatus Centerof George Mason University Working Paper,2010.;2011年8月3日凌晨,美国总统奥巴马正式签署已获两院通过的提高债务上限议案。
8月5日,国际评级机构标普将美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由“AAA”降至“AA+”,评级展望负面。
与此同时,美元指数在5月16号到8月29号,由76.00跌至73.713,一直呈现贬值状态。
[ 2 ] 戴金平邓郁凡.美债危机的实质、影响与中国对策 [A] . 汪立峰.高校理论战线.2012这标志着美国债务危机全面爆发。
美债危机最直接的表现是美国政府国债发行量陡增,逐步达到法律规定的上限,导致违约风险加大。
二、美债危机的原因1. 国际金融危机的延续2008由美国的次级贷款危机,因为了一场全球性的金融海啸。
也为至此美债危机的爆发埋下了导火索。
美国为了应对这次金融危机,大量举借债务,以修正金融制度、刺激经济增长。
因此,此次美债危机可以被视为是2008 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延续2.政治性因素政治原因之所以是导致美债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主要便现在历届总统采取的“领导者赤字”的政执政方式和美国党派间的竞争导致的国内政治极化。
2.1领导者赤字21 世纪初,布什政府为提高政党支持率,推出10 年3500 亿美元减税计划。
此后布什政府在“9·11”事件后发动伊拉克战争,美国财政支出进一步加大。
除此之外,医疗改革一直是美国政府关注的焦点,医疗保健支出成为美国财政的沉重负担,2008 年美国医疗保健支出占当年GDP 比重为16.2%,占同期财政支出比例高达49.54%。
但是为了维护自身的政党支持率,美国政府迟迟不能提出旨在降低医疗保健支出的改革法案,导致医疗保健的支出居高不下,使得美国债务问题的前景更加暗淡[ 4 ]周琪,齐皓.美债危机的成因及影响[M]. 当代世界.2011[ 4 ]周琪,齐皓.美债危机的成因及影响[M]. 当代世界.20112.2国内政治极化与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不同的是,美国并非缺乏最终偿债能力。
美国国内政治的极化是导致债务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国偿国债的能力取决于该国政府的开支和税收政策。
而民主和共和两党在这些政策问题上存在着政治理念上的差异,而且它们都将这些问题的解决与2012年的总统选举挂钩,这导致两党在选择处理债务危机的方法时,难以达成妥协。
两党的分歧主要在于:解决方案是否覆盖大选年,以及偿还债务的钱出自何处。
[ 4 ]周琪,齐皓.美债危机的成因及影响[M]. 当代世界.20113.不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模式美国经济增长模式的不可持续性是美国自身出现一系列危机的内因。
美国去工业化以及举债消费的经济增长模式在过去的十年推动了经济增长,但是美债危机的爆发,凸显了这种增长模式的脆弱和不可持续性。
[ 3 ]李禹成肖政王英骁.美国债务问题与中国通货膨胀研究分析.[A].现在商贸工业.2012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大力发展金融业,使得金融业本身背人们直接当成了经济发展的财富标志。
国内外的大量资金涌入金融产业,实体经济的发展严重缩水,导致了美国的贫富差距逐年增大。
穷人依靠举债过日子,富人却极其富有。
由此导致了国内有效需求不足。
美国政府为了刺激国内需求,大量发型国债。
这种指标不治本的刺激经济方式,是导致这次债务危机的重要原因。
三.美债危机对美国的影响1、对美国宏观经济的影响此次债务危机推动美国经济进入呆滞状态。
美国国内生产总值显示了双重的经济衰退已经来临,第二季度的经济增长只有1.3%,消费开支只上升0.1%。
同时,美债危机会进一步加大国内的事业率。
目前,全美有1400万人失去工作,其中三分之一已经失业超过一年。
在贸易方面,由于债务上限不断提高,美元贬值压力增大,导致出口产品价格竞争力削弱。
2、对美国美中生活的影响美国债信调降后对美国民众生活无疑会产生影响,这主要体现在二个方面。
第一,将冲击房地产市场。
8日,标普再接再厉将美国“两房”的评级从AAA降到AA+。
此次降级将会累及新房购买者,房贷利率一定会高升。
第二,股市波动直接冲击中产阶级。
美国的金融财富主要掌握在20%最富有家庭手上。
他们财大气粗,在股市上是玩闲钱,即使股市下跌,他们的损失也是账面上亏损,还撑得过去,不会伤筋动骨。
而中产阶级则不一样,投资股市的钱基本上来自退休账户。
在金融风暴期间,许多中产阶级家庭的退休账户缩水一半,临到退休时还差钱,只好继续为钱而奋斗。
四、美国应对这次危机的措施以及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影响分析美国要想应对这次债务危机,只能通过经济和产业的高速增长,对今天的债务进行补偿。
然而,2008年金融危机仍有再次探底的可能,美国政府在找不到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情况下,很可能采取提高债务上限、美元贬值的方式来摆脱债务危机。
这不但会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升,更会使大量热钱流入中国,进而对我国的通货膨胀造成影响。
下面的图表将反映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以及我国跨境资金流动情况。
图1 2010-2011年IMF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指数数据来源:IMF初级产品价格统计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升和热钱的不断涌入将会对我国的通货膨胀产生以下三方面的影响:1、加剧我国的输入型通货膨胀。
2、推动我国通货膨胀总水平。
3、加大我国的通货膨胀预期中国作为美国最大的国际债权人,无论美国选择哪种方式应对此次债务危机。
都会对中国的经济运行产生一定影响。
下面我们分析美国应对此次债务危机的措施对我国通货膨胀所造成的影响。
1加大我国输入性通货膨胀输入型的通货膨胀就是指通货膨胀的根源并不是一国市场内生的,而是由于外国出现的通货膨胀通过国际贸易的形式传导进入国内的,由外部经济因素传导到一国国内后,引起的物价总水平上涨。
造成输入型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是原材料原材料的价格上涨输入,和流动资本的输入。
2011年,中国以及发展中国家均面临输入型通货膨胀的难题。
随着美债危机的持续演绎,美元长期持续贬值趋势难以逆转。
对中国乃至其他发展中国家而言,美元的贬值,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普遍上涨,从而导致了各国原材料价格的上涨。
与此同时,美元市场的疲软,国际上的大量游资将会选择到新兴国家寻找投资机会,着毫无疑问会加大输入型通胀压力。
中国现在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对于原材料的需求数量极大。
同时,中国在经济危机中的大国变现,更加大了对外资的新引力。
无论从哪方面考虑,每过应对此次债务危机采取的措施,必将会加大中国本已逐渐缓解的输入性通胀压力。
2推动我国的通货膨胀总水平2.1推动房价泡沫热钱的高度流动性和投机性,容易导致我国房地产市场的非理性增长,在人民币升值以及房地产高利润的吸引下,境外投资大量流入房地产行业,容易形成明显的“羊群效应”致使很多民间资金在其影响下,纷纷跟风入市,推动国内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
例如,浙江温州民间资本聚集炒房团四处出击,炒高全国房价。
中国一线城市的房地产行业已存在泡沫,热钱的涌入更是助长了泡沫的膨胀,出现了房地产使用价值与价值脱轨的现象。
2.2农副产品可能进一步被炒高近年来社会游资炒热农副产品的现象十分严重,其中也不乏热钱的身影。
先是炒作大蒜、生姜、绿豆,后是炒作棉花、白糖、苹果。
热钱之所以会炒高农副产品,一来由于房地产投资市场受到宏观政策调控,一部分热钱便从虚拟经济环节流窜到了实体环节,二是农产品市场虽然品种多,规模小,但影响民众广,容易操控,眼下农副产品仍是影响CPI的主要因素,正是因为农副产品价格的居高不下,才使CPI难以出现明显的下降。
2.3增加基础货币发行,加剧通胀截至8月末,我国外汇占款总额达252645.6亿元,其中8月份新增外汇占款达3769.4亿元,环比7月大幅增长超过七成。
在6、7月份,我国新增外汇占款分别为2700亿元和2196亿元,而外汇储备如此之多,直接导致在结汇的时候,央行需要通过增发货币来满足需要。
2011年6月末M2余额67. 39万亿元,同比增长18.5%。
虽然央行曾经多次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以改变货币乘数,但基础货币增加,仍旧会造成货币超量供应。
对已然非常高的物价再次起到助推作用。
与此同时,外汇占款不断增加,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陷入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与抑制货币供给增长难以兼顾的两难境地。
同时,国家外汇储备的大幅增加也造成了人民币升值压力,最终引发贸易争端、反倾销等一系列问题。
最终,央行不得不发行相应的基础货币去收购这些外汇,从而进一步增加基础货币,加剧通胀。
3增加我国的通货膨胀预期通胀预期是指人们已经估计到通货膨胀要来.预先打算做好准备要避免通胀给自己造成损害.然而防范通胀的措施本身就会造成资产价格的上升.即对通胀的预期本身就会加快通胀的到来。
近年来.经济界有人对通货膨胀的预期越来越强,给现实经济牛活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对2012能否出现通货膨胀这个预期要给予更多的理性思考。
既不可麻痹大意,也不可跟风爆炒.要用辩证的思维和理性的心态来分析通货膨胀的预期问题.并对通胀预期加强管理。
从而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下图为通货膨胀预期与通货膨胀的关系数据来源:中国通货膨胀率预期与实际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影响关系研究由于房价的暴涨.资源性产品的不断涨价.股市楼市的大幅度上扬.现在已经出现了通货膨胀的苗头.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层面予以分析:3.1刺激经济复苏中投资过旺, 银行大量放贷, 刺激了物价上涨为了应对金融危机,促进中国经济复苏,2008年中央财政拿出4万亿元的投资.各地方政府拿出18万亿元与之相配套,加大投入,拉动消费,以项目求发展,应该说目前经济企稳回升。
主要是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投资,刺激增长带来的正面效应,应该说对全年GDP增长“保八”功不可没。
3.2 当前国内外对人民币升值的通货膨胀预期较高国际上的过剩资金和流动资本纷纷看好人民币升值这个投资增值的通货膨胀预期,大量涌人中国市场。
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我国的资源性产品进入了新一轮的涨价期。
例如成品油价上涨每吨提高了480元。
水价上涨哈尔滨每吨提高了0.6元.价格涨到2.4元/吨.北京每吨水提高了0.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