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组学
Built on innovations … … Proven by our customers
Redefining Accurate Mass
Ultimate Performance
Exceptional coverage
Finnigan LTQ Orbitrap
Finity MSn
按定量方式
相对定量
绝对定量
按标记方法
标记法
•体内标记法(SILAC)
•体外标记法(ICAT、ITRAQ、AQUA、18O) 无标记法 •信号强度法 •谱图计数法
SILAC原理流程
ICAT原理
无标签标记
蛋白质组学各种定量方法的比较
蛋白质的鉴定方法
► 鉴定蛋白质的方法
质量纹鉴定法(Peptide Mass Fingerprinting) 二级质谱的数据库搜索鉴定法(MS/MS Database Searching)
Proteolytic digestion
Sample
Electrophoresis
Pure protein MALDI-TOF
Proteolytic fragments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HPLC
Mass spectrum
GCG
Amino Database
acid
通常采用以下两种策略实现定量
在蛋白水平的定量策略:将蛋白复合物进行二 维凝胶电泳,比较蛋白在凝胶上染色的深度进行 相对定量,再对差异蛋白进行质谱分析定性。 在肽段水平上的定量策略:此类方法通常需引 入一种稳定同位素(13C、3H或5N)标记的基团.不 向的蛋白混合物被酶 ( 如胰酶 ) 水解成肽段,来源 于其中一种蛋白混合物的肽段被轻同位素 (12C 、 2H或4N)基团标记,而另一来源的肽段被重同位素 基团标记,通过同位素区分肽段在质谱中所形成 的峰高和面积或者报告离子的峰高和面积,对不 同样品间的相同蛋白质进行定量。
2001 年4 月,在美国成立了国际人类蛋白 质 组 研 究 组 织 ( Human Proteome Organization, HUPO)。
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NCI)投资1 000万 美元建立肺、直肠、乳腺、卵巢肿瘤的蛋白 质组数据库。 NCI和FDA共同投资数百万美元建立癌症不 同阶段的蛋白质组数据库。 英国建立三个蛋白质组研究中心对已完成 或即将完成全基因组测序的生物体进行蛋白 质组研究。
四极离子阱分析器
四极离子阱是由一对环形电极和两个呈双曲面形的端盖电极组成的,在环形 电极上加射频电压或再加直流电压,上下两个端盖电极接地。离子阱的射频 电场决定了离子在X、y轴方向的运动,而端盖电极决定了离子在Z轴方向的 运动。通过电场的变换,离子按照m/z值递增的顺序从离子阱进入检测器, 即利用离子飞行轨道的不稳定性来选择特定质荷比的离子。
►1997 年召开了第一次国际“蛋白质组学” 会议 ►1998 年在美国旧金山召开了第二届国际 蛋白质组学会议 ►1999年1月在英国伦敦举行了应用蛋白质 组会议 ►……
►我国也于1998年启动了蛋白质组学研究, 在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举办了两 次全国性的蛋白质组学研讨会 。 ►2001 年,中科院贺福初院士作为首席科 学家,在全国范围内组织起一支研究队伍, 提出了“人类重大疾病的蛋白质组学研 究” 973 建议书并通过评审,并确立了 9 个相关课题组。
►
2. 双向凝胶电泳(2-DE)原理
先根据蛋白质的等电点不同在pH梯度介质 中进行第一次分离,即等电聚焦(isoelectric focusing, IEF),然后根据蛋白质分子量的不 同进行第二次分离,即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 泳。 完整的实验步骤包括:
样品分离、等电聚焦、平衡、第二向分离、
染色、成像、软件分析、蛋白质鉴定
离子回旋共振分析
离子在离子回旋共振分析仪中以某一特定的频率做回旋运动,并因此产生 能被离子回旋共振分析仪的离子阱中检测板(电极)检测到的电流(镜像电流)。 由于离子回旋频率与 m/z是成反比的,被记录下来的信号时间间隔被转换 为频率(傅立叶转换,PT),最终计算得到m/z。
► Single
quadrupole 单四极杆 ► Triple quadrupole 三级四极杆 ► Ion trap 离子阱 ► TOF 飞行时间 ► Orbitrap ► FTICR ► Q-TOF ► TOF-TOF ► Q-trap ► Ion trap-TOF ► LTQ-Orbitrap ► LTQ-FT ►…
Nsequencing LC/MS/MS
searching
蛋白质组研究的支柱:
双向电泳技术
生物质谱 生物信息学
双向电泳技术
1.双向电泳技术发展史(two-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 2-DE)
►
O‘Farrell 1975年创建高分辨率的双向凝胶电泳,对大肠杆 菌细胞抽提物双向电泳,分离到1100个蛋白组分。但载体 两性电解质使得pH不稳定且重复性差。
四极杆分析器
由相对的两个电极组成一对组成,其中一对带有射频电压(RF)和直流电压 (DC),另一对杆有极性相反的电压。四极杆滤质器通过离子飞行的稳定性 来选择特定质荷比的离子:通过变换RF幅度和DC电势,四极杆滤质器仅赋 予特定m/z值的离子稳定的飞行轨道来通过滤质器并到达检测器,而其他 m/z值离子则因为不具备稳定飞行轨道而被滤质器清除。
科技部已将疾病蛋白质组研究列入我国“973”计划项目和
“ 863” 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也将“蛋白质
组研究”列为重点项目。
目前,我国已在鼻咽癌、白血病、肝癌和肺癌蛋白质组研
究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2003年12月15日,国际人类蛋白质组计划(HPP) 正式启动 。首先开始执行人类血浆蛋白质组计划 (HPPP)和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HLPP)两大先导 项目。其中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总部设在北京, 由中国担当领导国,由中国科学家领衔组织。领衔 专家是中科院院士贺福初教授。 ►两谱三图三库 :“两谱”即人类肝脏蛋白质组的表 达谱和修饰谱,“三图”是指人类肝脏蛋白质组的 定位图、连锁图和结构图,“三库”即为人类肝脏 蛋白质组的样本库、抗体库和数据库。
2003 成立了中国人类蛋白质组组织( CHHUPO ),并分 别于2003年9月、2004年8月以及2005年8月召开了中国 蛋白质组学首届、第二届及第三届学术大会, 2004 年 10 月在中国北京召开了第三届国际蛋白质组学会议。 2013年9月7-10日,第八届中国蛋白质组学大会在重庆国 际会议展览中心召开。本次大会的主题是“人类蛋白质组 计划:让人类更健康”,并决定第九届中国蛋白质组学大 会将于2015年在厦门召开。
结构基因组学→功能基因组学 蛋白质组学是核心内容
进 展
各国政府支持,国际著名研究和商业机构加盟:
1996年澳大利亚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蛋白 质 组 研 究 中 心 ( Australia Proteome Analysis Facility , APAF ),丹麦、加拿 大、日本也先后成立了蛋白质组研究中心。
生物信息学
因特网上的数据库和工具
NCBI UniProt
Swiss-Prot
KEGG Reactome
质谱数据库检索软件
Sequest
Mascot: Sonar, GutenTag, OLAV, ProbID, ……
定量蛋白质组学
2014年06月10日“中国人类蛋白质组 计划(CNHPP)” 全面启动实施。这 是中国科学界乃至世界生命科学领域一 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
蛋白质组研究的策略:平台与整合
动物模型/细胞 人类疾病
功 能 分 析
蛋白质组研究
生物信息学分析
蛋白质组新技术
蛋白质组研究的基本技术路线
生物质谱(mass spectrometry)技术
►
原理:样品离子化后,根据离子质荷比的不同进行分离并 确定分子量,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度高易于实现自动化等优 点。 在80年代早期出现了两种新的离子化技术,使质谱从仅能 分析小分子挥发物到可以研究生物大分子。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离子化(MALDI) *电喷雾离子化(ESI) *2012年的化学诺贝尔奖
Genpept示例
►
这些技术能非常快速和准确的测定大分子物质,结合 各种质谱技术后,可以在各种水平上研究蛋白质,为蛋白 质的研究开辟新道路。
质谱仪的分类
飞行时间分析器
四极杆分析器 四极离子阱分析器 离子回旋共振分析 …….
飞行时间分析器
离子化的分了首先从加速电压获得预定量的动能,此动能为Uz,其中U指加速电压, z指电荷。由此可知离子的运动速度是v=(2Uz/m)1/2,在U—定的情况下,由m/z决 定其速度,这里m指离子分子的质量。换而言之,在同一距离中,低m/z的离子将 比高m/z的离子运动得快。
蛋白质组学
蛋白质组学的概念及发展史
一、蛋白质组学的概念
蛋白质组(proteome)是澳大利亚学者 Williams 和 Wilkins 于 1994 年首先提出, 源 于 蛋 白 质 ( protein ) 与 基 因 组 ( genome )两个词的杂合 , 即“一个 细胞或一个组织基因组所表达的全部 蛋白质”。
► 定量蛋白质组学(Quantitative
Proteomics)是
对一个基因组表达的全部蛋白质或一个复杂混 合体系内所有蛋白质进行精确鉴定和定量。
► 定量蛋白质组学可用于筛选和寻找任何因素引
起的样本之间的差异表达蛋白,结合生物信息 学揭示细胞生理病理功能,同时也可对某些关 键蛋白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Sample MS Spectrum
蛋白序列数据库
► 在美国国家生物信息中心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