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数学教学的整合探究
【摘要】 时代发展呼唤课程综合化,新课改给数学整合提供了
机遇。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树立全新的发展观,把本学科知识联
系起来,整合其他学科的数学因素,在生活中运用数学,解决实际
问题,以此提高学生的全面素养。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整合;有效途径
初中数学教学的整合是指在教学中,突破学科章节限制,把相关
知识、相关学科与相关现象综合起来,使教学内容、目标、过程及
评价等要素之间进行整合,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整体效应。它包括数
学知识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数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联系和
渗透;数学现象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等。整合的有效途径在教育
教学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联系性教学
数学教学走向综合化,首先要把本学科知识联系融通。对此,人
教版数学主编林群先生有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说,认识问题有两种
方法。例如,你要了解一个城市,可以一条街、一条巷的走,逐个
认识;更好的办法是坐上直升飞机,从天空向下观察,不仅可以清
晰了解每条街、每条巷,更可以把握街道之间、巷子之间的关系,
能够从总体上更直观、更清晰地把握。数学教学也应当这样,应当
让学生坐上直升飞机来看问题。
“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课题学习”几大
领域不是割裂的条块。并非对原先的代数、几何简单地增删,拼贴,
移植,而是进行了系统的综合与再划分。虽然教材编排注意到数学
知识之间的关联,但混编和螺旋上升的处理方式使知识显得不太系
统,这就需要教师引导。联系性教学把内容看作彼此相关的知识、
工具,有可能以交织在一起的形式出现,如数形结合、数据处理、
数学建模等。适时加强各领域的渗透与前后知识的综合,随着学习
的逐步深入,可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完整的认识体系与合理的知识结
构,也利于发展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第二十六章“二次函数”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一次函数与
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联系。
本章通过探讨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再次展示函数与方
程的联系。可以深化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的认识,又可以运用一元
二次方程解决二次函数的有关问题。因为函数是初中数学知识的顶
峰,综合性较强,教学时要特别注意联系已学知识。如,在第一节
开头,用函数的概念对正方体表面积、多边形对角线数、产量增长
等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这样处理既利于知新,也益于
温故。
二、综合性教学
数学教学的综合化,还体现为密切数学和其它学科间的联系。从
多向、多维、多层的联系中寻找结合点,把“触须”伸进这些学科
中,建立起数学通向其他学科的“互联网”,实现学科整合。
数学作为一种工具和普遍适应性技术,应用领域在不断扩大。它
的简捷与理性,使之在研究诸多客观世界中不可缺少。教材加强了
学科之间的联系,大量物理、化学、地理、生物等其他学科知识的
融入,进一步促进了数学教学综合化的发展。加强与其他学科的综
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是对数学知识的检验。反过来,其
他学科又包含着很多数学因素,为数学提供鲜活的背景与素材。要
用“大课程观”的理念将数学教学与其他学科有机融合起来。跨学
科学习,消除学科间的隔膜,对如何挖掘其他学科的资源,利用数
学解决其他学科的问题提出了新要求。我们要“跳出数学教数学”。
物理八年级下册前两章,多处提到电阻、电压、功率、压强、杠
杆等名词,如pr=u2,电压一定时,用电器输出功率是电阻的反比
例函数。再如研究f=ps时,当压力为定值时,压强与受力面积成
反比,利用函数图象来表示,p与s关系一目了然。这种知识与知
识之间的相互渗透与融合将促使学生更自觉地去探究知识。
另外,语文知识让数学表达简练、明白。学生比较陌生、定义又
比较抽象难懂的概念,利用语文知识增加数学教学的生动性、形象
性和趣味性,往往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多媒体课件是解决教学重
难点强有力的工具,教材中的“信息技术应用”板块也为学生提供
了很多丰富的学习背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加强与信息技术的整
合,数学将被充实得更富于立体化、多元化,更富于时代性。
三、生活化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
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
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数
学教学在立足综合性、着眼实践性的同时,要重点突出数学性,培
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一方面在课堂上增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可以通过提炼生活场景
中的数学因素引入概念,可以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解决身边的
问题。另一方面,可以走出闭塞的教室,回归生活,在广阔的生活
空间展开数学教学。鼓励学生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等开展实践活动,
将课堂与课外、教材与活动、学校与社会实现有机整合。
教材第二十七章“相似”,通过生活中大量的实例(照片、足球、
车模、不同字号的字)引入相似图形、位似图形的概念。“相似三
角形应用举例”给出了一些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解
决生活中不能直接测量物体长度的问题(金字塔高、河宽、盲区)。
再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引用古老的鸡兔同笼问题;讲到黄金
矩形,介绍了优选法和生活中的美妙应用;讲到镶嵌,干脆让学生
到生活中去观察、去发现,思索其中的奥秘。教材中的生活比比皆
是,生活中的数学举不胜举。教学中要特别留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几条途径,可以实现“数学知识的综合
运用、各种能力的整体发展、数学与其他学科的沟通,书本知识与
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数学学习过程变成了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
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相关学科知识和能力迁移运用的过程,也是
各种学习方式综合发挥作用的过程。数学教学走向综合化,根植于
现实,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