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全世界著名建筑师的优秀作品
中国风景园林网讯:本文展示了在当今世界处于领先地位的十大最著名建筑师的优秀
作品。让我们静下心,感受世界最著名建筑大师不寻常的人生经历,感受他们或生动明
快,或朴素清新,或标新立异的经典设计之作。从中学习,有所感悟!
1、创新建筑师代表:卡拉特拉瓦(Santiago Calatrava )
创新建筑师代表:卡拉特拉瓦(Santiago Calatrava )
Santiago Calatrava 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创新建筑师之一,也是备受争议的建筑师。Sa
ntiago Calatrava以桥梁结构设计与艺术建筑闻名于世,他设计了威尼斯、都柏林、曼彻
斯特以及巴塞罗那的桥梁,也设计了里昂、里斯本、苏黎世的火车站。最近的作品就是著
名的2004年雅典奥运会主场馆。
由于Calatrava 拥有建筑师和工程师的双重身份,他对结构和建筑美学之间的互动有
着准绳的掌握。他认为美态能够由力学的工程设计表达出来,而大自然之中,林木虫鸟的
形态美观,同时亦有着惊人的力学效率。所以,他常常以大自然作为他设计时启发灵感的
泉源。他设计的桥梁以纯粹结构形成的优雅动态而举世闻名,展现出技术理性所能呈现的
逻辑的美,而又仿佛超越了地心引力和结构法则的束缚。
巴伦西亚科学城
巴伦西亚科学城
巴伦西亚科学城
2、追求内外协调统一:贝聿铭
贝聿铭,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师
贝聿铭,美籍华人,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师,他为我国设计了北京香山饭店、中国银行
总部大厦,香港的中国银行大厦等。
他设计的许多大型建筑遍布世界各地,其中位于华盛顿市的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法
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大厦等作品为世界建筑史留下经典杰作。1999
年在北京建成的中国银行总部大厦是贝聿铭建筑设汁生涯中的最后一项大型建筑设计项
目,耗时七年,大楼的—砖一木,—水—石皆凝聚着他的心血。该大厦楼内有园,似北京
四合院,园内水池中自云南石林采来的黑石分布有致,两侧竹丛相映成趣,在空间组织上
将中国传统设计手法运用得十分精到。
贝聿铭认为:“建筑是—种社会艺术的形式。”在他的任何设计中都不会放松协调、
纯化、升华这种关系的努力。在设计时他对空间和形式常常都做多种探求,赋予它们既能
适应其内容又不相互雷同的建筑风貌。贝聿铭具有统观全局的设计思想,他说:“建筑设
计中有三点必须予以重视:首先是建筑与其环境的结合;其次是空间与形式的处理;第三
是为使用者着想,解决好功能问题。„„正是这一点,前辈大师们是不够重视的。” 贝聿
铭的设计创造出了承前启后的建筑风格,他注意纯化建筑物的体型、尽可能去掉那些中间
的、过渡的、几何特性不确定的组成部分。使他设计的空间形象具有鲜明的属性。另外,
他的设计还具有强烈生动的雕塑性和明快活跃的时代感。以及被绘画、雕塑作品加强的艺
术性。
1988年建成的卢浮宫扩建工程是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的重要作品。贝氏将扩建的
部分放置在卢浮宫地下,避开了场地狭窄的困难和新旧建筑矛盾的冲突。
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
德国历史博物馆
日本MIHO博物馆
美国旧金山公共图书馆
法国罗浮宫
法国罗浮宫
3、疯子建筑大师:安东尼奥·高迪
安东尼奥·高迪
安东尼奥·高迪(Antonio Gaudi,1852-1926),西班牙建筑师,塑性建筑流派的代
表人物,属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高迪曾就学于巴塞罗那省立建筑学校,毕业后初期作品
近似华丽的维多利亚式,后采用历史风格,属哥特复兴的主流。高迪最早接受的主要委托
项目是完成巴塞罗那的神圣家族教堂(1883-目前仍在建设中),这是一座极有个性和感染
力的建筑物(高迪去世时仅完成一个耳堂和四个塔楼之一),米拉公寓,巴特罗公寓(又
称巴特罗之家),吉埃尔礼拜堂和古埃尔公园。
在高迪的眼中,一切灵感来源于自然和幻想:海浪的弧度、海螺的纹路、蜂巢的格
致、神话人物的形状,都是他酷爱采用的表达思路,他痛恨硬邦邦的直线,乐于用柔和的
曲线和五彩的颜色表达一切,甚至每一个烟囱的造型、每一块砖的摆法,他都有兴趣玩味
半天。因此他承包的工程都成了鸿篇巨制,古埃尔公园整整耗费了14年,而圣家族直到他
死后仍未竟,如果投资稳定(每年需耗资300万美元)的话,至少也得再建65年方可竣
工。
米拉之家
古埃尔公园
古埃尔公园
巴特罗之家
4、解构主义大师:扎哈·哈蒂德
解构主义大师:扎哈·哈蒂德
哈迪德是建筑界的一个传奇。有人说她是疯子,有人说她是异端人物,当然还有人说
她是特立独行的建筑大师。无论如何,哈迪德被誉为当今世界上最优秀的“解构主义大
师”。哈迪德曾带领她的团队获得了世界多个最顶尖的建筑设计竞赛殊荣:意大利米兰一
幢外形扭曲的写字楼,西班牙巴塞罗那的大学和会议大楼建筑,中国广州的歌剧院,德国
斯特拉斯堡电车站,丹麦哥本哈根艺术博物馆,美国辛辛那提艺术博物馆,伦敦2012年奥
运会水上运动中心,土耳其港市伊斯坦布尔和新加坡的城市建设主持权„„
2004年,哈迪德获得了“建筑界的奥斯卡奖”普立兹克建筑奖,成为第一个获得这个
世界最高荣誉建筑奖项的女性。普立兹克奖评委之一、美国建筑资深评论家艾达·路易
丝·赫克斯特布尔称:“哈迪德改变了人们对空间的看法和感受。”空间在哈迪德手中就
像橡胶泥一样,任由她改变形状:地板落差极大,墙壁倾斜,天花高吊,内外不分„„从
哈迪德的多项设计作品的构思和表达方面来看,她与众不同的伊斯兰文化背景显然弱于其
所接受的英国式传统保守精神。但不可否认的是,她的性格之中还有着强硬、激越的一
面,她的许多设计手法和观念似乎是在被阿拉伯血统中的刚劲精神热烈地鼓舞着勇往直
前。与此同时,她也在一些“随形”和流动的建筑设计方案之中流露出贴近自然的浪漫品
位。 她的设计大胆运用空间和几何结构,被称作“解构主义大师”,尽管她得过大大小小
的奖项,有时候一年获4项,但是她的很多作品都只能安静地躺在图纸上,无法付诸实
施,她甚至一度被称为“纸上谈兵”的建筑设计师。这种状况一直到90年代末才有了改
观。
解构主义大师扎哈·哈蒂德作品
解构主义大师扎哈·哈蒂德作品
解构主义大师扎哈·哈蒂德作品
解构主义大师扎哈·哈蒂德作品
解构主义大师扎哈·哈蒂德作品
解构主义大师扎哈·哈蒂德作品
5、集艺术和智慧的天赋于一身:世界建筑大师安藤忠雄
日本建设大师安藤忠雄
生活工作在日本大阪的安藤忠雄,在53岁时获得了第18届普雷兹克建筑桂冠提名:
赫雅基金主席杰·A·普雷兹克在宣布这一事实时,引用评奖团的描述说:“安藤的建筑是
空间和形工艺的组合„„即适用又富有灵感,„„纵观其建筑生涯根本不能预测其未
来。”
安藤忠雄是位难得的建筑师,他集艺术和智慧的天赋于一身,他所建的房屋无论大
小,都是那么实用,有灵性,他有超强的洞察力,超脱了当今最盛行的运动学派或风格。
他的建筑是形式与将要生活那里的人们的综合统一。
在大多数建筑师位正开始着手于最正统的作品时,安藤已经完成了一件杰出作品的主
体部分,尤其是在他本土日本,这也正是他与众不同的一点。有了光滑如丝的混凝土,安
藤创造的空间都是那么富有表现力,而他使用的墙体都是那么富有表现力,而他使用的墙
体正是他所称的建筑最基本的元件。长期以来,尽管他使用的材料和构件都是柱、墙、拱
等,但这些元件一经过他不同的组合,又总是充满了活力与动态感。他的设计概念和材料
结合了国际现代主义和日本传统审美意识,由于他注重并理解建筑工艺技术的重要性,使
赢得了建筑师和施工员的美称。他成功地完成了强加给自己的使命,即恢复房屋与自然的
统一,通过最基本的几何形式,他用不断变幻的光图成功地营造了个人的微观世界。除了
获得一些抽象的设计概念,他的建筑更多是充分反映一种“安逸之居”的意念。
安藤的建筑是空间和形式在艺术上的惊奇组合,透过他的建筑没有人可预测这个时刻
将会到来,他不愿意受传统的来缚。创新是他的手段,个人世界观是他灵感的源泉。将普
雷兹克建筑奖授书安藤忠雄,不仅因为他完成了某项作品,更是为了他将来的项目能够进
一步丰富建筑艺术。
安藤所有的项目几乎都是用水泥作为主要建筑材料的,其实他当过一段时间的木工学
徒,掌握了日本传统木结构手艺。事实上,他最出名的著作之一就是完全的木结构——92
年在西班牙参览的日本亭榭。
安藤最杰出的住宅工程之一就是Rokko Housing,该上区分两阶段完成,第一期工程
有20套,每套都成梯形,但规模大小、布置各不相同,第二期50套,1993年完成,但是
所有单元都有统一的外观和独特的内部结构。这些住宅群都是使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从大阪湾俯瞰全景,整个小区就象镶嵌在60度的斜坡上一样,恰似一个游泳池和楼顶广
场。安藤也因此获得了1983年的日本文化设计大奖。
皮诺基金会美术馆
上海国际设计中心
兰根基金会/霍姆布洛伊美术馆
曼哈顿阁楼
同润会青山公寓改建
直岛/贝乐思艺术之家
世界贸易中心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