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污染ppt课件
6
(二)人工辐射源
• 20世纪40年代核军事工业逐渐建立和发展起来(核试验-核爆 炸的沉降物);
• 50年代后核能逐渐被利用到动力工业中(发电站-核工业过程 的排放物);
• 近几十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放射性物质被更广泛地应 用于各行各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因而构成了放射污染的 人工污染源(医疗照射的射线、放射性同位素)。
• 口服稳定性碘化物,可以阻断吸收入血的放射性碘在甲状腺的蓄积, 提高其排出体外的速率,减低甲状腺摄入放射性碘所致的吸收剂量, 如服用KI的剂量和时机得当,可使甲状腺吸收剂量降低70倍。
17
•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后,原苏联及时对电站 附近及其他地方540万居民发放KI口服,使公 众甲状腺剂量降低5~20倍。显然,KI的合理 使用对于核事故出现放射性碘污染时公众防护 具有良好效果。
第 五章
放射性污染及其控制
1
本章内容
5.1 放射性污染概述 5.2 辐射的剂量学基础 5.3 放射性废物与防护标准 5.4放射性废物处理技术 5.5放射性污染去污技术
2
5.1 放射性污染概述
5.1.1 核辐射
• 在一些元素中,原子核是不稳定的,能够自发地改 变核结构而转变成为另一种核(核衰变)。由于在 发生核衰变的同时,总是伴随不稳定的核放出带电 的或不带电的粒子,所以这种核衰变称为放射性衰 变,将不稳定的核称为放射性原子核,这种放射出 来的各种粒子称为核辐射。
7
严重的污染往往都是由事故造成
• 对整个核工业来说,在放射性废物的处理设施不 断完善的情况下,处理设施正常运行时,对环境 不会造成严重污染。严重的污染往往都是由事故 造成的。如1986年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 爆炸泄漏事故。因此减少事故排放对减少环境的 放射性污染将是十分重要的。
8
人性迷失
• 美军在广岛 投下的原子 弹爆炸后形 成的蘑菇云
• 放射性碘在环境中存在化学形式主要是I-和I2,大约1/2~ 1/3呈IO-3和IO-4存在。
• 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第二天,释放到环境中的放 射性碘的活度构成:碘-131占(80±20)%,碘-132为 (15±10)%,碘-123、124、126、130在2%以下。
15
稳定碘的防护作用及其机制
11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
• 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核 电发展史上最严重的核泄漏事故。
• 这次事故造成了大量的放射性物质泄漏,直接死亡 31人,核尘埃遍布欧洲。
• 10年来,乌克兰已有16.7万人被核辐射夺取了生命, 320万人受核辐射侵害,其中有95万儿童。
12
核事故时放射性碘污染
18
二、辐射生物效应的发生机理
• 辐射将能量传递给有机体引起的任何改变, 统称为辐射生物学效应。
• 人类的放射损伤是一种严重的病理性辐射 生 本原理
• 生物分子损伤是一切辐射生物效应的物质的基础。 • 生物分子损伤与自由基生成密切相关。自由基是指一些独立存
• 人类环境中共有26种碘的同位素,由质量数为115~140的 碘核素组成,其中绝大多数均具放射性,仅碘-127为稳定 性。
• 在运行的反应堆中有产额数据的碘同位素占16种,分别为 碘-123、碘-125、碘-127~140、其中碘-136~140的半衰 期很短(以秒计),在从反应堆释放出过程中几乎全部衰 变,碘-129半衰期(1.6×102年)很长,裂变产额和β粒子 的能量又低,对公众基本不构成危害;
• 核事故时作为防护所用的稳定性碘化物 一般是碘化钾(其中的碘为碘-127,以 下简称KI)
•
16
1.防护作用。
• 碘是维持人体正常新陈代谢所不可缺少的物质。成人体内含碘20~ 50 mg,其中约20%存在于甲状腺(总量约为8 mg),存在形式是两 种具有生理活性的甲状腺素与三碘甲腺原氨酸。成人每日摄入100~ 200 μg的碘即能满足生理需要。
9
贫铀弹 -- 科索沃战争、伊拉克
• 贫铀弹以贫化铀为主要原料制成,贫化铀是天然铀矿经富集、提取核 反应堆和核武器用的放射性铀—235后剩余的副产品,具有重金属的化 学毒性,可发出α、β和γ射线。
• 贫化铀粉尘形成的烟雾弥散在空气中,容易进入人体呼吸系统。破碎 的贫铀弹片散布在土壤和水体中。吸入含有贫化铀的粉尘或摄入生长 在污染区的农作物可引发包括白血病在内的各种癌症、畸形病变等。 放射性微粒也可给水源和土壤造成二次污染,而且持续时间会长达数 百年以上。
•
13
• 碘-125的γ辐射能量低,射程短,对甲状腺滤泡上 皮细胞核的作用不大;而主要的碘核素为碘131~135,尤以碘-131为主,因为它是核电站事 故早期环境中放射性碘的主要成份。
• 环境中放射性碘可以气态、液态或固态存在,主 要呈气态或碘蒸气,约占核反应堆释放量的10 %~90%。
14
• 日本等国家探测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释放到大气中放 射性碘的组成为:粒子状态10%~30%,有机或无机碘化 物60%~80%,元素碘小于10%。
10
“海湾战争综合征”
• 伊拉克卫生部发布的报告中说,伊拉克的癌症患者在海湾战 争后大量增加,由1991年的4341人增加到1997年的100931人, 其中南部地区癌症发病率增加了6倍,受害最严重的是儿童 和青少年,癌症死亡率由战前的2.3%增加到战后的16.6%。
• 在伊拉克南部遭受贫铀弹打击地区,白血病、恶性肿瘤和其 他疑难病症发病率比全国高3.6倍,孕妇流产的比例是过去 的10倍。有关专家分析认为,贫化铀和油井大火燃烧释放有 毒污染物引起的环境污染是导致“海湾战争综合征”的主要 因素。
3
核辐射-- 能量+微观粒子流
• 核辐射是原子核从一种结构或一种能量 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结构或另一种能量状 态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和微观粒子 流。
4
一、辐射源
• 人们所受到的辐射主要来源于以下两个 方面。
• (一)天然辐射源 • (二)人工辐射源
5
(一)天然辐照源
• 天然辐照源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辐射源,人类 从诞生起一直就生活在这种天然的辐射之中,并 已适应了这种辐射。天然辐射源所产生的总辐射 水平称为天然放射性本底,它是判断环境是否受 到放射性污染的基本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