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CA6140车床的数控化改造 开题报告

CA6140车床的数控化改造 开题报告

中 北 大 学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学 生 姓 名: 学 号: 学 院、系: 专 业: 数控技术

设 计 题 目: 普通CA6140车床的经济型数控化改造设计

指导教师: 2009年 3 月 12 日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所在系审查后生效;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按教务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可从教务处网页上下载)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3.学生写文献综述的参考文献应不少于15篇(不包括辞典、手册)。文中应用参考文献处应标出文献序号,文后“参考文献”的书写,应按照国标GB 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要求书写,不能有随意性; 4.学生的“学号”要写全号(如0201140102),不能只写最后2位或1位数字; 5. 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应当按照国标GB/T 7408—94《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规定的要求,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2004年3月15日”或“2004-03-15”; 6. 指导教师意见和所在系意见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不得随便涂改或潦草书写。 毕 业 设 计 开 题 报 告 1.结合毕业设计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撰写2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

文 献 综 述

1、数控机床发展简史 国外利用数字计算机进行控制加工是从40年代开始的。1952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在一台立式铣床上装了一套试验性的数控系统,成功地实现同时控制三轴的运动,它成了世界上第一台数控机床。此后,从60年代开始,其他一些工业国家如德国、日本等陆续地开发生产及使用数控机床。1974年微处理机直接用于数控机床,进一步促进了数控机床的普及应用和大力发展。随着数控机床的功能越来越完善,可靠性和性能越来越高,它在制造业中逐渐担当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我国数控机床的研制是从1958年开始的,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直至80年代后引进了日本、美国、西班牙等国数控伺服及伺服系统技术后,我国的数控技术才有质的飞跃,应用面逐渐铺开,数控技术产业才逐步形成规模。

2、数控化改造的意义及要求 由于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市场需求变的越来越多样化,多品种、中小批量甚至单件生产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普通机床已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加工工艺及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要求。如果设备全部更新替换,不仅资金投入太大,成本太高,而且原有设备的闲置又将造成极大的浪费。如今科学技术发展很快,特别是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更快,应用到数控系统上,它既能提高机床的自动化程度,又能提高加工精度,所以最经济的办法就是进行普通机床的数控改造。这样既可以提高加工生产率,改善加工工艺,还可以减少资金投入,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缩短订购新的数控机床的交货周期时间。实践已经证明普通车床的经济型数控改造具有重大的实际价值,为此,在旧有车床上进行数控改造有着较好的市场前景。 本课题来源于生产实践。将CA6140型普通车床改造成经济型数控车床,应能实现 CA6140车床原有功能,在机床的精度、性能等方面除保持原来状况外还有所提高。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满足以下几点要求: a.横向(X向) 进给脉冲当量为0.005mm /脉冲; b.进给速度范围:向 3 ~ 1000mm/min (无级调速) 快进速度:X向 1000 ~ 3000mm/min内任意设定; c.原车床的主传动系统予以保留,横向进给系统由微机实现开环控制,两轴联动; d.刀架采用自动转位刀架,具有切削螺纹的功能; e.改造方便,成本低。 该设计的总体思路是采用以8031单片机为核心的数控装置控制加工过程。微机通过I/O接口发出驱动脉冲,经过光电隔离进入步进电机的驱动控制线路,驱动控制线路接受来自数控车床控制系统的进给脉冲信号,并将该信号转换为控制步进电机各定子绕组依次通电、断电的信号,使步进电机运转。步进电机的转子带动滚珠丝杠转动,从而使工作台产生移动,实现纵向、横向的进给运动。由于步进电机需要的驱动电压较高,电流较大,如果将I/O输出信号直接与功率放大器相连,将会引起强电干扰,轻则影响单片机程序运行,重则导致单片机接口电路的损坏,所以在接口电路与功率放大器之间加上隔离电路,实现电气隔离。

3、总体方案设计 由于该设计是经济型数控改造,在考虑具体方案时,应遵守的基本原则是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对机床的改动尽可能少,以降低成本。 3.1 机械部分改造 横向进给机构的改造:拆掉原手动刀架和小拖板,安装上数控刀架;拆掉普通丝杆、光杆进给箱和溜板箱,换上滚珠丝杠螺母副;保留原手动机构,用于调整操作,原有的支撑结构也保留,采用一级齿轮减速,步进电机、齿轮箱体安装在中拖板的后侧。 3.2 数控系统部分设计 数控系统按运动方式分为点位控制系统、点位直线控制系统、连续(轮廓)控制系统根据设计要求,CA6140车床要加工复杂零件轮廓,其各坐标轴的运动有着确定 的函数关系。根据设计要求,本微机数控系统采用连续控制系统。 采用以步进电机驱动的开环控制。因为开环控制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制造容易、控制精度较好、容易调试、价格便宜、使用维修方便等优点。开环控制多用于负载变化不大或要求不高的经济型数控设备中。 采用简易数控装置,以步进电机为驱动机构,实现在微机控制下的自动加工。其工作原理是:根据加工零件的图样与工艺方案,用规定的代码和程序格式编写加工程序,通过数控装置上的键盘输入微机,微机在监控程序的管理下工作,并通过专用控制程序,把用户加工程序转化成一定频率和数量的脉冲信号,经驱动电路放大后驱动纵横向二台步进电机转动,通过机械接口传动丝杠实现刀架纵、横两个方向的频率。自动回转刀架由单片机发出换刀转位指令,由自动刀架驱动电源驱动三相电机使刀架松开、抬起、旋转后再自动锁紧而完成转位换刀过程。 该经济型微机数控系统采用步进电机作为驱动元件。微机通过I/O接口发出驱动脉冲,经过光电隔离进入步进电机的驱动控制线路,驱动控制线路接受来自数控车床控制系统的进给脉冲信号,并将该信号转换为控制步进电机各定子绕组依次通电、断电的信号,使步进电机运转。步进电机的转子带动滚珠丝杠传动,丝杠转动使工作台产生移动。

综上所述,本设计改造的总体方案为:采用MCS-51单片机对数据进行计算处理,由I/O接口输出步进脉冲,步进电机经一级齿轮减速后,带动滚动丝杠转动,从而实现纵向、横向的进给运动。数控改造后的车床不仅提高了原车床的精度和自动化程度,达到快速调整且仍能保持车床的通用性,而且提高了原车床的功能,利用数控方法准确地加工任意面的旋转体。

参考文献: [1]郝忠军,综合作业指导书,机械部工程师进修大学电气学院出版 社.1995 [2]张君安,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兵器工业出版社。1997.8 [3]任为民,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4]陈婵娟,数控车床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5]张建民,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高等学校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6]伍宏,常用机械设备及电气控制,广东科技出版社.2001 [7]姜培刚,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8]北京航空学院机械加工教研室,数控机床的结构与传动。国防工业 [9]戴曙,金属切削机床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198l [10]赵永成,机械制造装备设计 中国铁道出版社 [11]冯辛安,机械制造装备设计 机械工业出版社 [12]王启义,机械制造装备设计 冶金工业出版社 [13]熊光华,数控机床 机械工业出版社 [14]张起苏,数控原理及典型数控系统 高等教育出版社 [15]夏田,数控机床系统设计 化学工业出版社 毕 业 设 计 开 题 报 告 2.本课题要研究或解决的问题和拟采用的研究手段(途径):

总体方案的论证 对于普通机床的经济型数控改造,在确定总体设计方案时,应考虑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对机床的改动应尽可能少,以降低成本。

(1)数控系统运动方式的确定 数控系统按运动方式可分为点位控制系统、点位直线控制系统、连续控制系统。由于要求CA6140车床加工复杂轮廓零件,所以本微机数控系统采用两轴联动连续控制系统。

(2)伺服进给系统的改造设计 数控机床的伺服进给系统有开环、半闭环和闭环之分。 因为开环控制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制造容易、控制精度较好、容易调试、价格便宜、使用维修方便等优点。所以,本设计决定采用开环控制系统。

(3)数控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 任何一个数控系统都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硬件是数控系统的基础,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体数控系统的工作性能。有了硬件,软件才能有效地运行。

在设计的数控装置中,CPU的选择是关键,选择CPU应考虑以下要素: 1. 时钟频率和字长与被控对象的运动速度和精度密切相关; 2. 可扩展存储器的容量与数控功能的强弱相关; 3. I/O口扩展的能力与对外设控制的能力相关。 除此之外,还应根据数控系统的应用场合、控制对象以及各种性能、参数要求等,综合起来考虑以确定CPU。在我国,普通机床数控改造方面应用较普遍的是Z80CPU和MCS-51系列单片机,主要是因为它们的配套芯片便宜,通用性强,制造和维修方便,完全能满足经济型数控机床的改造需要。本设计中是以MCS-51系列单片机,51系列相对48系列指令更丰富,相对96系列价格更便宜,51系列中,是无ROM的8051,8751是用EPROM代替ROM的8051。目前,工控机中应用最多的是8031单片机。本设计以8031芯片为核心,增加存储器扩展电路、接口和面板操作开关组成的控制系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