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附子的临床应用

浅谈附子的临床应用

201 1年第1期 69 黄芪在临床中的应用 韩永禧 张小莉 摘要:中药黄芪在中医临床、科研中应用广泛,同时又是甘肃的七大宗药材之一,本文就黄芪在中医药中的应用做概述,叙述其在临 床中的应用。 关键词:黄芪;益气利水;补气活血;升阳举陷;活血托毒 

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识码:B 黄苠足我国久负盛名的大宗传统中药材,也是一种常用的 重要中药及食疗约膳品。张元素认为:“黄芪甘温纯阳,其用有五: 补诸虚不足,一也,益元气,二也;壮脾胃,三也;去肌热,四也;排 脓止痛,活血生血,内托阴疽,为疮家圣药,五也。”其味甘、性温, 有补气升阳、同表止汗、托毒排脓、利水消肿和生肌等功效,在中 医临床治疗巾的主要应用如下。 1益气利水 《类经》巾称:“肺气运行,水随而注”。“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 也”;“水者,循津液而流也”。“肾者,水藏,主津液。”可见人体水 液的运-t74 ̄谢全赖肺、脾、肾i脏之功能一气,若久病体虚,正气 亏损而致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 则水无所主而妄行。张景岳认为:以肾为本,以肺为标,其制在脾。 脾虚是水肿病的共性,因此,调补脾气,保持脾气的健运,是治疗水 肿的最为关键环 。所谓培土生金,补土制水,五行生克之意也。 而黄芪功在补脾肺之气,故重用黄苠,多有奇效。 2补气活血 张景岳认为:黄芪“因其味轻,故专于气分而达表,所以能补 元『垌,充腠理,治劳伤,长肌肉。气虚而难汗者可发,表疏而多汗者 可止。其所以止血崩血淋者,以气周而血自止也;故日血脱益气。 其所以治泻痢带浊者,以气固而陷自除也,故日陷者举之”(《本草 正义》)。张秉成认为:黄芪善达表益卫,使阳气和利,“自然生津生 血,故为外科家圣药,以营卫气血太和,自无瘀滞耳”(《本草便 泼》)。李东垣认为:“血随气行”;“气主煦之升也”;“血之濡之润 也。”《景岳全书》认为:“凡人之气血犹如源也,盛则流畅,少则壅 滞撤气血不虚不滞,虚则无有不滞者。”中医理论认为气为血帅, 甘肃省门银市第一人民医院(730900) 肃省榆中县中医院(730100) 2010年l2月9日收稿 文章编号:1006—0979(201 1)O1—0o69一O1 血为气母,气虚则血行无力,血行缓慢滞而为瘀,故瘀阻脉络,币 用黄芪以益气活血,达到治疗的目的。 3升阳举陷 张山雷说:黄芪“补益中土,温养脾胃,凡中气不振,脾土虚弱, 清气下陷者”(《本草正义》)。中医文献中指出,脾与胃经经脉相为 表里,脾又为胃行其津液。而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因 此脾之为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则胃病;胃既病,则脾无所禀受; 故脾胃为病相互影响。临床多由饮食劳倦或持久反复的饮食不 节而损伤中气,导致脾胃气虚,出现少气懒言,肢软体倦神疲少力, 饮食无味等症;脾胃虚弱,则谷气不盛,阳气下陷阴中,摄纳无能, 升举无力,故见气虚发热,汗出,脉大而虚或脱肛、久泻、子宫下垂 等症。根据中医“虚则补之,劳者温之,下者举之”的理沦,授以东 垣补中益气汤。为此《本草『F义》中指出:“黄芪,补益巾±,温养脾 胃,凡中气不振,脾土虚弱,清气下陷者最宜”。 4活血托毒 祖国医学对痈疡的描述是气血为毒邪壅塞不通。若正气亏 虚,托毒无力,虽然痈疡内已成脓,但不易外溃,表现漫肿无头,造 成脓成难溃,毒亦难泄的局面者。治宜益气活血与消散通透并用, 《外科正宗》之透脓散,就是利用黄芪补气并具良好托毒生肌的 特有功效,配以养血活血的当归、川芎及消散通透、软坚溃脓的 山甲与皂刺,可达托毒排脓的作用,使毒随脓泄,腐祛新生的日 的。《神农本草经》讲黄芪的功用:“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 癞疾”。张石顽说:黄芪“人脾而托已溃痈疡……用生者,以疏卫气 之热”(《本经逢原》)。倪朱谟指出:“痈疡之脓血内溃,阳气虚而不 敛者,黄芪可以生肌肉,又阴疮不能起发,阳气虚而不溃 ,黄芪可 以托毒”(《本草汇言》)。而托毒生肌主要还足基于益气的功效。 总之,随着对黄芪的临床、科研的不断深入,黄芪越来越会应用 广泛,让这一古老的中药对治疗疾病作更大的贡献。 

浅谈附子的临床应用 张风侠 王雪松 关键词:附子;临床应用;浅谈 中图分类号:R28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979(2011)O1—0069—02 附子昧辛14’、性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功能回阳救逆、补 火助阳、散寒 南,临床用于亡阳证、『jf1虚证及寒湿证。现举例如下。 1亡阳证 患 李某,多j,72岁,于2008年8月14日就诊。患糖尿病 2O余年, 币1个月,口十口渴,畏寒肢冷,消瘦明显,乏力纳 差,腹泻泄下物清稀,精神萎靡,舌干红少津,脉微细。辨证属亡 m证,治宜同Ji月救逆、纳气归元,急投四逆汤加人参。附子10g 

赤峰松山中蒙医院(024005) 2010年11月9口收稿 

(先煎)、干姜10g、炙甘 草10g、人参10g(另炖)。让患彳辛频频服 之,调理月余,症状明显好转。 分析:本例患者因年势已高,病程长,阴阳俱虚,汗出过多, 阳随阴泄,阳气外脱致手足逆冷、大便清稀。足少阴肾内寓元阴 元阳,非附子之大热不能回阳救逆,配合人参大补元气,=F姜、炙 甘草温脾散寒,补脾阳以温肾阳,从而达到阴阳平衡。 2阳虚证 患者王某,男,18个月,于2008年4月5日就诊,腹泻,泄下 物如水样,无异味,面色萎黄,形体瘦小,苔白,三关指纹淡。曾服 70 内蒙占中医药 双歧及多种抗生素无效,便常规(一)诊断阳虚泄泻,治宜补 火助阳、健脾止泻,予附子理中汤加减,附子lg(先煎)、党参5g、 干姜3g、炙甘‘草3 炒白术5 鸡内金5g水煎50m1分4次服 下,服上方3剂病情痊愈。 分析_,J、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先天肾气不 足,后天脾胃虚弱,脾肾阳虚、运化失司,故泄泻 方中附子补火助阳、 温脾敞寒,《本草纲H》有“附子苇滞温脾逐寒,若是寒疾即用之”。因其 味 “ 能缓巾,善禁急速,且稼穑作H,甘为土味,所谓急者缓之”。 党参补气,十姜、炙H 、炒白术、鸡内金健脾助运,先后天兼顾,肾阳 得温,牌阳得助,则泄泻即止,所谓“壮火益土”是也。 3 寒湿痹痛 患者宋某,女,22岁,于2009年12月3日就诊。平素怕冷, 近1个月来,四肢冷凉双手尤甚,伴双手指间关节肿胀疼痛,屈 仲不利,遇寒加重。月经量少色淡,经行小腹冷痛,舌淡润,脉沉 缓。实验室检查ASO<250,ESR:12mm/h,RF(一),CRP(一),抗核抗 体(一)。诊断为痛痹,属寒湿痹阻型经脉。治官温经通络、散寒除 湿。予附子10g(先煎)、干姜lOg、肉桂6g、党参15g、炒白术15g、 吴茱萸6 小茼香lOg、鸡血藤15g、肉苁蓉15g、炒薏苡仁3Og、、 威灵仙15 青风藤15g、丝瓜络15g服药1个月,肿胀疼痛消 失,月经来潮,未发生痛经且量色正常,病情痊愈。 分析:此患素体阳虚,寒湿之邪痹阻经脉,阳气不达四末。附子 通行十二经,走而不守,善散寒止痛,尤以寒湿偏盛、周身关节疼痛 者更为适宜。《医宗必读・痹》“治痛痹者,散寒为主,疏风燥湿仍不 可缺,大抵参以补火之剂,非大辛大温不能释其凝寒之害也”。方中 附子温阳散寒,配以祛湿通络、温经养血之品,病情很快痊愈。 临床应用时,内服煎汤3~9g(炮制品),回阳救逆可用l8~ 30g人汤剂应先煎30~60min,服药时不宜饮酒,不宜以酒为引, 以免引起中毒。 

浅谈医院中药饮片的贮存保管 叶洪辉 王银良 陈向明 关键词:中药饮片;贮存保管 中图分类号:R2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979(2011)01—0070—01 …十中约大都含有淀粉、蛋白质、糖类、脂肪油、挥发油等成分, 如果贮存保管不当,就很容易会发生虫蛀、发霉、变色、走油等变质 现象,不仅给医院经济上造成较大的损失,更严重的是使中药疗效 降低,甚至亢全 失药用价值。因此医院中药饮片的贮存保管,对 保证患者_}{_j约安全,减少药材损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现从 以下儿方面谈谈如何做好医院中药饮片的贮存保管工作。 1中药仓库的要求 巾药仓库府蘑点注意下列几点要求: 1-1做 手仓库内外的清洁工作:足防止虫蛀和发霉的莆要措施之一。 1.2仓库的通风性能要良好:仓库的通风性能良好则既可散发中 药饮片自身产生的热量,又可以保持窀内干燥。 13密闭性好:避免空气流通而影响库内的温度和湿度,同时对 防治害虫也有雨要作用。 1.4避光:避免直接阳光的照射。 1.5冷藏:建立冷藏库房。 2认真做好中药饮片的入库验收工作 中约饮片在入库前要认真做好验收工作,如检查饮片的含 水量、变异情况等,如发现含水量超过安全范围或已发生虫蛀、 发霉等变异情况,则必须采取适当方法处理后方可入库,这是保 不变质的前提条件。 3根据中药饮片的不同性质采用适当储存保管方法 3.1分类伸存 3.1.1植物类饮片:含淀粉多的饮片如山药、白芷、泽泻、黄芪、莲 子、芡实等府 于通风、f燥、阴凉处,注意防虫蛀;含糖分较多 的饮片如党参、杞子、大枣等麻贮于通风十燥处,防霉防蛀;含挥 发油多的药十燥温度一般在60 以下,府贮于阴凉十燥处,防 l} 气味散火 含脂肪油多的中药如怕子仁、郁李仁、杏仁、桃仁廊 于阴凉、干燥处,防止泛油;花类巾药具有各种不同的色泽和 芳香气味,容易褪色和散失气味,严重的还会发霉生虫,贮存花 类约材的天键受防受潮,故必须严格控制湿度。全草及地上部分 品种,一般不易发生变化,可以储存在一般性仓库内,种子类药经 罗定市人民医院(527200) 2010年12月14日收稿 炒制后增加了香气,应采用坚固的包装封闭保管,防虫害及鼠咬。 酒制饮片均应贮于密闭容器巾,置阴凉处。盐炙饮片,应贮于密闭 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以防受潮。蜜炙饮片,通常贮于缸、罐内, 尽量密闭,以免吸潮,置通风、干燥处保存,储存时间不宜太长。 3.1.2动物类药材:在 藏中易产生虫蛀、发霉、变色、走气等质 量变异,故应要防潮防热,应 于干燥、避光、低温处。且动物类 药材多含有较丰富蛋白质、脂肪等成分,故要注意防鼠。 3.1.3矿物类药材:某些矿物类饮片如硼砂、 硝等易失去结晶 水而风化,故应贮于密封的缸、罐中,置于阴凉处,防止风化 3.1.4细(稀)贵品种:如人参、西洋参、冬虫夏草、西红花、牛黄 等,由于经济价值高,应置于专用库房内储存,专人负责。 3.2科学养护 3.2.1采取药物相互抑制对抗方法进行养护:如泽泻与丹皮同 贮,则既可防止泽泻生虫,又可防止丹皮变色;含淀粉多的药物 如莲子、芡实,极易虫蛀,可用药材与大蒜按20:1的比例拌匀, 放置在缸内盖严密,可保持长时间不虫蛀;藏红花与冬虫夏草同 贮于干燥的地方,冬虫夏草就可以久贮不坏;荜澄茄、花椒与蛇 类如金钱白花蛇、蕲蛇、乌梢蛇及虫类药材同贮于阴凉干燥处, 具有很好的防虫防霉效果;此外,大蒜与虫类药材如土鳖虫、全 蝎、僵蚕等同贮,则可防止虫类药材不易生虫。总之,采用药物相 抑制的办法能有效地保管好药材。 3.2.2化学药剂养护技术:化学药剂养护技术I 】主要有硫磺熏蕉法、 磷化铝熏蒸法、氯化苦熏蒸法等,其中磷化铝熏蒸是当前主要的 化学药剂养护技术,它对各种中药害虫都具有强烈的杀虫效能。 此外也可采用无公害的气调养护技术,因这种方法足在密闭的条 件下,人为调整空气组成,造成低氧的环境,抑抑制害虫及微生物 的生长及中药自身的氧化反应,以保持中药品质的一种方法,这 种方法费用少,无残毒、无公害,是一种科学而经济的技术。 总之,医院巾药饮片的储存保管必须根据中药饮片品种的 特性、存量、季节等采用各种科学的贮存保管方法,坚持“以防为 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切实做好中药饮片的贮存保证工作,以确 保医院中药饮片质量不受影响,从而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f F家林谢成科主审.药材商品学【M1.q-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