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事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发展残疾人事业,是加快推动科学跨越进程的重要任务之
一。为此,我们对残疾人事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并提出
一些对策和建议。
一、全县残疾人基本情况
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全县共有残疾人
5.6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75%,其中肢残33824人,听力
残疾1904人,语言残疾2016人,视力残疾7840人,精神残
疾4144人,智力残疾5600人,多重残疾672人,分别占60.4%、
3.4%、3.6 %、14 %、7.4%、10%、1.2%。由此可见,这是一
个非常庞大的群体,也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的生活幸福与否,
直接关系到我县社会的和谐程度、文明指数,并在很大程度上还
影响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着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我县残疾人事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县将残疾人事业纳入了党和政府工作全局,制定
了扶持政策和措施,全县残疾人事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在执
行《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期间,全县有3100多名
残疾人享受了康复服务, 23500多人次残疾人享受了农村合作
医疗补助,7200多名残疾人享受了城乡低保,4400多名残疾
人享受“五保”,1100多户贫困残疾人家庭享受了不同形式的
社会救济,530名智障和重度残疾人得到集中托养和居家托养,
238户农村特困残疾人进行了危房改造,1470名残疾人接受了
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班, 1200多名残疾人实现
了就业,270名适龄残疾儿童接受了义务教育和特殊教育,全社
会逐步形成了“扶残光荣、助残高尚”的良好环境。但由于多种
原因,大多数残疾人还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不能很好地共享现代
物质和精神文明成果,现状令人担忧。
(一)残疾人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近年来,从中央到省、
市相继出台了许多残疾人优惠政策,为改善残疾人生存状况,提
升残疾人生活品质提供了有效保障,而我县在残疾人优惠政策落
实方面还执行不到位,存在规范性差、随意性大等“弹性”现象,
致使一些能够惠及残疾人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得不到很好实施。
(二)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健全。目前,我县对残疾人
的社会保障是以落实城乡低保、纳入农村五保和实行社会救济为
主,在很大程度上停留在扶持层面,加上相关法规与制度仍不完
善,至今没有形成完整的保障体系,而现行的低保、五保标准较
低,对一些重度残疾人、一户多残等有特殊困难的残疾人,其生
活保障水平还比较低。
(三)残疾人就业处于劣势。一是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得
不到落实。《湖南省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规定》第七条中明确
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不低于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1.5%的
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按照这一规定,我县应安排残疾人就业
的岗位可达1200个,而实际安排残疾人就业的仅240个,仅
占20%,远远低于按规定安排就业岗位的人数。二是残疾人自
主创业艰难。一些未就业的残疾人由于缺资金、缺信息、缺技术,
自主创业的目标难以实现;有些自主创业的残疾人也因资金、信
息、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只能从事一些简单的小百商品、小修理、
小加工等行业。特别是农村残疾人即使有田有土,但无力培管,
收成极低,且就业不稳定。
(四)残疾人康复难度较大。一是残疾人康复机构不健全。
目前,县、乡(镇)、村(社区)三级基本上都未建立残疾人专
门康复机构,加上康复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导致残疾人康复工作
不能落实到位。二是康复经费投入不足。随着残疾人“人人享有
康复服务”工作的开展,资金的缺口将越来越大,导致一些康复
项目难以实施到位。三是康复救助力度不够。在残疾人康复救助
方面,工作开展的“深度”还不够,不能最大限度的满足广大残
疾人康复需求。
(五)残疾人组织建设比较薄弱。一是乡镇、村(社区)组
织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强化。在个别乡镇、村(社区)还存在
组织不健全、底子不清楚、人员不落实、经费无渠道、活动不开
展的现象。二是工作力量薄弱。县、乡镇残联普遍存在编制少的
问题,给残疾人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如县残联现有编制8
人,已退线的3人,实际在岗的只有5人,面对全县5.6万残
疾人,5名工作人员显然力量十分单薄。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全县至今还没有集残疾人康复训练、劳动就业与技能培训、法律
援助、宣传文体及辅助器具服务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基础
设施,一些乡镇残联的办公设施比较缺乏,不适应残疾人工作的
开展。
三、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制定出台硬性扶持残疾人的政策措施
要按照已经出台的惠及残疾人的政策和法规,加快制定出台
我县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政策规定,并建议县委、县政府在制
定出台相关残疾人优惠政策和规定中尽量使用硬性规定,一步落
实到位,让符合规定及条件的残疾人都能够享受相关政策。
(二)建立健全残疾人“两个体系”
首先,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坚持普惠与特惠相结合、
一般性制度安排和专项制度安排相结合,将残疾人普遍纳入覆盖
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重点是逐步落实残疾人社会保险的政府补
贴,推动残疾人依法参加基本医疗和基本养老等保险;不断扩大
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覆盖面,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认真实施住
房救助制度,改善城乡贫困残疾人的居住条件;继续完善社会救
助制度,扩大残疾人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标准;大力发展社会福
利,努力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
其次,完善残疾人社会服务体系。整合各方资源,统筹发展
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扶贫、托养、无障碍、文化体育、维
权等各项服务,让残疾人能够享受到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重
点完善以下几个服务体系:一是进一步完善康复服务体系。坚持
把康复工作融入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之中,加快我县
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进程,积极推进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
继续实施残疾人康复救助项目,积极开展残疾预防工作。在此基
础上,建立健全集中托养与居家托养相结合的残疾人托养服务体
系,逐步解除残疾人的后顾之忧。二是进一步完善教育培训服务
体系。积极开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基本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九年
义务教育和接受特殊教育,切实保障残疾人接受教育的权利;加
强残疾人的职业教育,进一步促进残疾人实现就业。同时,要注
重在残疾人中开展学政策、学法律、学技能的活动,不断提高残
疾人思想道德、知识技能和心理素质和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能
力。三是进一步完善创业就业服务体系。采取直接推荐就业、福
利企业安置就业、向外输出劳务就业、鼓励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
等途径,推动残疾人实现就业。针对部分残疾人创业缺资金、缺
信息、缺技术的情况,有关部门要及时为残疾人创业“开绿灯”,
鼓励和支持广大残疾人在创业中自强、自立。四是进一步完善维
权服务体系。县乡两级要建立健全法律援助中心(站),积极主
动为那些缺乏能力、经济困难的残疾人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援助,
搭起扶弱济贫、公平公正的法律服务平台。同时要畅通残疾人信
访渠道,真心倾听残疾人的呼声,真实反映残疾人的愿望,依法
依规妥善处理残疾人的利益诉求。
(三)着力夯实残疾人事业发展基础
首先,切实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严格按照残疾人基层
组织规范化建设的有关要求,建立起以县残联为主导、乡镇残联
为骨干、村(社区)残协为基础的基层残疾人组织网络,确保残
疾人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要配齐配强乡镇残联领导班子,加大
对残联干部培养、选拔和交流力度,同时要根据残疾人事业发展
的需要,配备必要数量的残疾人专职、专业人员,基本上能适应
残疾人工作的开展。
其次,加快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坚持以加快构建残疾
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为目标,以缩小残疾人与社会的差距
为重点,积极向上争取建成一个融残疾人康复、就业、托养、文
体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为全县残疾人提供全方位、高
质量的服务,使综合服务中心成为我县残疾人工作的一张重要名
片。
(四)不断创新残疾人工作机制
首先,完善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的工作机制。县、乡两级要
把残疾人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考核体系,同步发
展;把残疾人事业经费纳入财政预算,逐年加大对残疾人事业的
投入;把解决残疾人生活问题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制定向残疾人
倾斜的保障制度。同时,要定期听取残联的工作汇报,了解残疾
人事业的发展情况,及时研究、解决残疾人工作中的大事、难事。
要充分发挥县残工委的综合协调作用,将残疾人工作融入残工委
各成员单位的职能范围,各司其职,加强配合,齐抓共管,通力
协作,打造各自服务残疾人的亮点和精品,切实解决残疾人最关
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其次,建立社会参与惠残、助残的帮扶机制。广泛动员社会
力量,开展群众性的扶残助残、向残疾人献爱心活动,深入开展
针对贫困残疾人家庭的“一助一”、“多助一”的帮扶结对子活
动,开展“邻里助残”、“司法助残”、“志愿者助残”等多种
形式的扶残助残活动,帮助残疾人实现参与社会的需求,努力实
现残疾人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