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用玉米质量检测知识讲解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畜牧业的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 高,玉米工业的发展,玉米已成为粮食、饲料、工业原料和 出口商品的多用途作物。中国的玉米消费是80年代口粮比例 占38%,消费玉米2588万吨,饲料用玉米占48%(工业 饲料和传统饲料),消耗玉米3269万吨,出口占11%,出 口玉米749万吨,工业原料和食品加工占3%,耗用玉米 205万吨左右。
玉米品种与利用
我国玉米国家级质量标准有三个,分别是最基础的玉米国标、 饲料用玉米国标以及工业用玉米国标。这三个标准既相互联 系又各有特点。玉米国标是大宗玉米的通用标准,广泛适用 于商品玉米的收购、贮存、运输、加工以及销售。而饲料用 玉米标准和工业用玉米标准针对性更强,在玉米国标的基础 上,又有一些变化和调整。这三个标准共同点是以水分、杂 质、不完善粒、生霉粒等作为衡量玉米品质的主要指标;其 不同点在于饲料用玉米除保留容重等主要指标外,还增加了 粗蛋白质这一技术指标,而工业用玉米则舍弃了容重这一指 标项,代之以淀粉指标来进行定等。总体看,容重、杂质、 水分、不完善粒以及生霉粒指标是衡量玉米质量最基本也是 最重要的指标,具有广泛代表性和权威性。
玉米贮藏—引起样品成分变化的因素
温度:高温时,水分及挥发性物质的散失加快, 酶促反应也加快,虫、霉的侵染、滋生加速, 样品成分易发生变化。
湿度:微生物、虫害的生长发育均需要一定的 湿度,多种化学反应都以水作为反应介质,且 在干燥条件下,微生物及害虫的生长发育及各 种化学反应均受到抑制。
空气成分:主要指氧气的含量,在低氧或缺氧 状态下,微生物及害虫的生长发育基本处于停 滞状态。
玉米的质量标准及测定
饲料用玉米国家标准 GB/T 17890—1999 玉米品种与利用 玉米储存 饲料用玉米质量检测
前言
本标准根据我国具体情况,选取容重、粗蛋白 质、不完善粒作为饲料用玉米的分等级指标; 以水分、生霉 粒作为限制性指标;要求色泽、 气味正常。
本标准没有采用行业标准NY/T114-1989《饲料 用玉米》中的粗灰分、粗纤维指标。
存按照GB1353执行
玉米品种与利用
我国玉米国家级质量标准有三个,分别是最基础的玉米国 标、饲料用玉米国标以及工业用玉米国标。这三个标准既 相互联系又各有特点。玉米国标是大宗玉米的通用标准, 广泛适用于商品玉米的收购、贮存、运输、加工以及销售。 而饲料用玉米标准和工业用玉米标准针对性更强,在玉米 国标的基础上,又有一些变化和调整。这三个标准共同点 是以水分、杂质、不完善粒、生霉粒等作为衡量玉米品质 的主要指标;其不同点在于饲料用玉米除保留容重等主要 指标外,还增加了粗蛋白质这一技术指标,而工业用玉米 则舍弃了容重这一指标项,代之以淀粉指标来进行定等。 总体看,容重、杂质、水分、不完善粒以及生霉粒指标是 衡量玉米质量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指标,具有广泛代表性 和权威性。
本标准中水分指标定为小于或等于14%。 本标准中抽样及色泽、气味、容重、不完善粒、
杂质测定、检验规则、包装、运输和贮存等均 统一由GB1353——1999《玉米》执行。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 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 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 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玉米品种与利用
就玉米利用而言,大体经历了作为人类口粮、牲畜饲 料和工业生产原料的三个阶段
——口粮消费占玉米总消费的比重大约在5%左右。 ——饲料消费是玉米最重要的消费渠道,约占消费总
量的70%左右。 ——作为工业原料使用也是玉米消费的主要渠道。 ——库存亦是玉米需求的一种形式。处于粮食安全的
考虑,各国总要储备一些粮食。世界玉米库存量一般 占消费量比重的20%左右饲料工业得以迅速发展,全世 界饲料用玉米需求呈现增长趋势。在发展中国家表现为工业 饲料消耗玉米增加,同时采用传统方式喂饲畜禽的饲料玉米 消耗亦在增加。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表现为大量的玉米原粮被 加工为工业饲料。
1
≥710 ≥10.0 ≤5.0 ≤2.0 ≤14.0 ≤1.0
正常
2
≥685
≥9.0 ≤6.5 ≤2.0 ≤14.0 ≤1.0
正常
3
≥660
≥8.0 ≤8.0 ≤2.0 ≤14.0 ≤1.0
正常
检验规则和包装运输
检验规则——检验规则按照GB1353执行 包装、运输和贮存——包装、运输和贮
标准采用的定义4 —粗蛋白质
粗蛋白质 :含氮量乘以6.25 ——抽样按照GB1353执行。 ——水分含量测定按照GB/T6435执行。 ——含量测定按照GB/T6432执行。
饲料用玉米质量指标
等级
容重
粗蛋白质
g/L(干基) %
不完善粒% 总量 其中生霉粒
水分 %
杂质 色泽、气味 %
标准采用的定义1—容重
容重:粮食籽粒在单位容积内的质量, 以克/升(g/L)表示。
标准采用的定义2—不完善粒
不完善粒:不完善粒包括下列受到损伤但尚有 饲用价值的玉米粒。
虫蚀粒:被虫蛀蚀,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 病斑粒:粒面带有病斑,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 破损粒:籽粒破损达体积五分之一(含)以上的
颗粒。 生芽粒:芽或幼根突破表皮的颗粒。 生霉粒:粒面生霉的颗粒。 热损伤粒:受热后外表或胚显著变色和损伤的颗
粒。
标准采用的定义3—杂质
杂质:无法通过直径3.0mm圆孔筛的物 质;无饲用价值的玉米;玉米以外的其 他物质。
——色泽、气味、容重、不完善粒、杂质 测定按照GB1353执行。
光照:光照引起某些物质的光分解,如脂肪酸 发生酸败变质等。
玉米品种与利用
1.硬粒型,也称燧石型。 2.马齿形,又叫马牙型。 3.半马齿型,也叫中间型。 4.粉质型,又名软质型。 5.甜质型,亦称甜玉米。 6.甜粉型,籽粒上半部为角质胚乳;下半部为粉质胚
乳。中国很少栽培。 7.蜡质型,又名糯质型。 8.爆裂型 9.有稃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