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天然气资源状况
(二)石油产量
1.产量的构成(2005年) 产量的构成(2005年
地区 东部 61.97% 略高于其剩余可采储量之份额 西部 21.77% 低于其剩余可采储量之份额 海上 16.22% 高于其剩余可采储量之份额 公司 中石油 58.39% 略低于其剩余可采储量之份额 中石化 21.60% 低于其剩余可采储量之份额 中海油 15.03% 高于其剩余可采储量之份额 海上开采强度大
(一)中国石油工业已步入壮年期
2.石油工业产区的战略接替 1984年塔里木沙参 年塔里木沙参2 1984年塔里木沙参2井喷出高产油气流 向新区的开拓: 向新区的开拓:西北 陆架 向新领域开拓: 向新领域开拓:海相 碳酸盐岩
(一)中国石油工业已步入壮年期
3.高产量下的相对稳产
1985~2005年石油储、产量变化
(四)非常规油气
常规: 常规:在预期的平均油价和近期技术条 件下可大规模开发并获利 常规与非常规界线的相对性油价国别 非常规油气对常规油气的战略性接替 数 量大几个量级
(四)非常规油气
中国的煤层气
吸附于煤颗粒表面的甲烷 排水降压解吸采出 美国2005年产500 2005年产500亿方 美国2005年产500亿方 超过中国的常规气产量 我国1500米以浅可采资源量10.87 1500米以浅可采资源量10.87万亿方 我国1500米以浅可采资源量10.87万亿方 已探明地质储量1023亿方,可采储量470 1023亿方 470亿方 已探明地质储量1023亿方,可采储量470亿方 在沁水盆地可望率先形成煤层气开发基地 预测2020 2030年产量可达300亿方和500亿方 2020和 年产量可达300亿方和500 预测2020和2030年产量可达300亿方和500亿方
2003年 2003年 低渗储层 重(稠)油 储量 30.9% 20.0% 动用率 48.7% 20.6%(热采) 20.6%(热采) 热采 产量 18.9% 7.2%
全国大于1/4的石油产自低渗和重( 全国大于1/4的石油产自低渗和重(稠)油 1/4的石油产自低渗和重
品级低,今后新增储量品级更低、埋深更大、 品级低,今后新增储量品级更低、埋深更大、采收率 更低 凝析油比例低 储量 0.74% 产量 1.15%
(一)石油储量
2.中国石油储量构成
地区 东部 累计地质储量 67.71% 剩余可采储量 59.62% 西部 22.86% 28.57% 海上 9.33% 11.39% 公司 中石油 63.23% 67.96% 中石化 25.60% 19.78% 11.39% 中海油 9.28%
(一)石油储量
3.中国石油的品质特点
3.中西部油气产地迫切需要更多的油气供应
天然气留给中,西部的合理性(管输价, 天然气留给中,西部的合理性(管输价,发展需 要)
(三)石油和天然气的进出口
1.原油和油品进口量剧增
1993年油品净进口,1996年原油净进口 1993年油品净进口,1996年原油净进口 年油品净进口 2000~2005年 2000~2005年 5983~11902万吨 原油 净进口量 5983~11902万吨 年增率 14.75% 978~1746万吨 油品 978~1746万吨 年增率 12.29% 2005年 净进口原油11902 11902万吨 油品1746 1746万吨 2005年 净进口原油11902万吨 油品1746万吨 生产原油18146 18146万吨 原油进口依赖度39.6% 生产原油18146万吨 原油进口依赖度39.6% 表观石油进口依赖度42.9% 表观石油进口依赖度42.9%
1.气层气(非伴生气)和溶解气(伴生气) 气层气(非伴生气)和溶解气(伴生气)
探明地质储量 剩余可采储量 气层气 79.17% 94.48% 溶解气 5.52% 20.83% 产量 80.55% 19.45%
(三)天然气储、产量(2005年) 天然气储、产量(2005年
2.大区和公司构成
地区 东部 西部 中部两盆地 海上 探明地质储量 19.77% 70.95% 47.33% 9.22% 剩余可采储量 15.17% 71.28% 44.54% 13.47% 产量 7.55% 80.24% 53.35% 10.38%
2.天然气
1985~2005年平均年增率6.4% 1985~2005年平均年增率6.4% 年平均年增率 略低于GDP GDP的年增率 略低于GDP的年增率
(二)石油天然气供应的区域不平衡加剧
1.局部地区的油品供应短期紧急
东部油品长期紧张, 东部油品长期紧张,短期有油荒
2.天然气供需形势的急剧变化
1990年代初期 1990年代初期 气的消费量上升慢 2000年以来供不应求 冬季更甚, 年以来供不应求、 2000年以来供不应求、冬季更甚,气电和气化工 受阻
二 中国油气储产量的现状(2005年) 中国油气储产量的现状(2005年
(一)石油储量
储量(reserves) 1.中外概念的差异 储量(reserves)
中国从地质储量×采收率得到可采储量, 中国从地质储量×采收率得到可采储量,更常 用地质储量 国外的储量指剩余可采储量 国外对现有(或近期) 国外对现有(或近期)技术经济条件的可采性 掌握较严格 中国储量中有一些近、中期难以利用,储量动 中国储量中有一些近、中期难以利用, 用率 国外的某些统计中石油包括原油和天然气液 NGL) (NGL) 中国包括原油和凝析油
(二)处于青年期的天然气
1.脚步蹒跚的幼年期 1958年上亿方 1961年达14.7亿方 年上亿方, 年达14.7 1958年上亿方,1961年达14.7亿方 1963年降到谷值的10.2亿方 1968年恢复到 年降到谷值的10.2 1963年降到谷值的10.2亿方 1968年恢复到 14.4亿方 14.4亿方 2.储、产量快速增长的青年期 储量,1980年以来 年以来, 储量,1980年以来,每5年的储量增加值 翻一番
中国石油天然气资源状况 及未来供求形势分析
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张抗
第一部份 第二部份 第三部份
中国油气资源状况 中国油气供需形势和预测 中国油气可持续发展
作为一个生产和消费大国, 作为一个生产和消费大国,中国油气可 持续发展的基础在于资源保障, 持续发展的基础在于资源保障,首先是 国内的油气生产和供应。 国内的油气生产和供应。
第二部份
中国油气供需形势和GDP的增长速度 油气产量增长速度明显低于GDP的增长速度 GDP
1.石油
1985~2005年平均年增率1.81% 1985~2005年平均年增率1.81% 年平均年增率 2000~2005年平均年增率 年平均年增率3.07% 2000~2005年平均年增率3.07% GDP年增率 年增率7~10% GDP年增率7~10%
储产比:年末剩余可采储量/ 储产比:年末剩余可采储量/当年产量 误解(分子分母都在变化) 误解(分子分母都在变化)
(二)处于青年期的天然气
3.石油天然气的比较分析 在规划性的框算中以1000m3气为1t 1000m3气为1t油当 在规划性的框算中以1000m3气为1t油当 量。对中国油气可采资源的估算中油气 大致相当。 大致相当。 2005年产量计气为油的27.1%, 年产量计气为油的27.1% 以2005年产量计气为油的27.1%,按2020 年前后的可能产量比, 年前后的可能产量比,二者也只能大体 相当。 相当。 从产量看“天然气时代”缺乏基础。 从产量看“天然气时代”缺乏基础。
(四)非常规油气
油页岩和页岩油
综合理用:炼油、发电、建材、铝土、 综合理用:炼油、发电、建材、铝土、 稀散元素 我国抚顺曾在1959年产页岩油72万吨 年产页岩油72万吨, 我国抚顺曾在1959年产页岩油72万吨, 开发技术较成熟 初评:页岩油资源120 120亿 埋深500 500米以 初评:页岩油资源120亿t,埋深500米以 内占70% 内占70% 2010和2020年可能产油200万 1000万 年可能产油200 2010和2020年可能产油200万t和1000万t
第一部份
中国油气资源状况
一 中国油气工业发展历程
(一)中国石油工业已步入壮年期
1.东部石油工业基地的创立 1959年 1959年 建国十年大庆油田发现 松辽盆地、 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为主体的东部石 油工业基地 年产量过亿吨, 1978 年产量过亿吨,石油进入壮年期 1978~1984年产量在 年产量在1 1978~1984年产量在1亿吨上徘徊
(二)石油产量
2.产量的品质特点
陆相原油含硫量低, 陆相原油含硫量低,含蜡量高 规模较小、丰度较低、单井产量低、 规模较小、丰度较低、单井产量低、衰减快 老油区开采成本加大,海上大油田全为稠油, 老油区开采成本加大,海上大油田全为稠油, 总体上成本趋高
(三)天然气储、产量(2005年) 天然气储、产量(2005年
项目 累计地质储量 剩余可采储量 产量 1985年/亿吨 1985年 116.17 23.31 1.25 2005年/亿吨 2005年 257.98 24.90 1.81 平均年增率/% 平均年增率/% 4.07 0.33 1.87
(一)中国石油工业已步入壮年期 2000~2005年 2000~2005年 新增储量的采收率降到25% 新增储量的采收率降到25% 产量的年增率达3.07% 产量的年增率达3.07% 剩余可采储量平均每年降低121 121万吨 剩余可采储量平均每年降低121万吨 1990~2004年 1990~2004年 平均年增剩余可采储量252 252亿 产量125.6 125.6亿 东部 平均年增剩余可采储量252亿t,产量125.6亿t 平均年增剩余可采储量219 219亿 产量166.8 166.8亿 西部 平均年增剩余可采储量219亿t,产量166.8亿t 东西相抵, 东西相抵,全国的增产主要来自海上
(三)石油和天然气的进出口
2.油品进出口(2005) 油品进出口(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