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急症及意外伤害
三、现场救护原则
(一)迅速让病人平卧、头部可 略放低。 (二)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维持 病人呼吸道通畅,解开衣领、腰 带。 (三)有条件的予以吸氧,监测 呼吸、循环体征。 (四)如经上述处理不见好转, 应拨打急救电话,请医生救治。
第二节
意识障碍及昏迷
• 意识障碍和昏迷,是日常生活十 分常见的急症。意识是机体对自 己和周围环境的感知,并对内、 外环境的刺激作出有意义的应答, 这种应答能力的减退或消失就产 生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交通事故伤害的特点
• 1、伤员所承受的暴力强大,颅脑损伤、 脊柱骨折、开放性骨折多见,伤情严重; • 2、多发伤、群体伤常见,致残、致死率 高
现场救护程序
• 1、评估现场环境,判断危险是否解除,排除 可能发生的危险因素后才能接近肇事车辆。在 开始救助之前,在事故现场前后适当距离放臵 警示标志(反光警示牌、树枝、鲜艳的衣物、 纸箱等)。 • 2、保护现场,在交警未到达现场勘查记录之 前,如为了伤员安全考虑必须移动人、车、抛 撒遗落物品时,应做好位臵、姿态标识或拍照, 为事故责任鉴定留下依据。初步了解情况后及 时呼救,拨打求救电话。
一、概
述
猝死由于发病突然,又多在医 院外环境,如家庭、马路、会议 厅室、公共场所、旅游途中发生。 随着人口老龄化,心脑血管疾病 发病率明显上升,以及人们外出 的频繁,猝死的发生近些年来明 显增多。
猝死的发生发展虽然凶险,但 如能在现场及时、正确、有效救护, 则抢救成功率也很高。“第一目击 者”、“生命链”等现代急救理念、 名词的提出,多系在抢救猝死的成 功经验和研究工作中提炼出的。 猝死的现场救护知识、技能在城市 社区的普及程度,往往也是反映该 地区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
发生交通事故的原因
• 发生交通事故的原因很多,不外乎五个方面,即: 驾驶人员、行人、车况、路况、天气。 • 1、驾驶员:新手驾车或不熟悉车辆性能及车况, 操作失误;疲劳驾车、酒后驾车;违反交通信号、 交通标志,超速、超载、闯红灯等;开车不专心, 抽烟、打电话,开车逞能、赌气等。 • 2、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如闯红灯、不走人 行道、斑马线,马路上嬉戏等。
(三)口含硝酸甘油片。舌下含 服,不要吞服。因该药易被舌 下丰富的毛细血管吸收,1~2分 钟即可发挥药效。 (四)家中有条件,可以吸氧。
(五)口含硝酸甘油片后若症状无 缓解,则10分钟后可再含服1片, 如仍无效,十多分钟后,还可再 含服。 (六)多次含药,仍不见效,且症 状在不断加重,应怀疑有心肌梗 死的发生。
常见急症 及意外伤害
云南省红十字会卫生救护培训中心
常见急症,是指在日常 生活中经常见到而且发病较 急的一类疾病。这类疾病如 未及时处理,往往可导致严 重后果。本文主要介绍此类 疾病的发病特点及院外处理 的原则,为挽救患者的生命 赢得抢救时间。
第一节 晕厥
晕厥,俗称昏厥、晕倒。它 主要是因 一时性大脑缺血而致 的瞬间知觉丧失。发生往往与体 位突然改变有关。其特点是突然 发生、很快消失,所谓“来得快, 去得快”,数秒后或调整姿势后 可自动恢复。晕厥必须与昏迷区 分开来。如经常发生晕厥,则应 去医院检查寻找原因。
要特别注意病人有无头部外伤;有 无皮肤、粘膜异常(皮肤淤点、淤斑见 于流行性脑膜炎、败血症、血液病等, 一氧化碳中毒皮肤呈樱桃红色,皮肤潮 红见于感染性疾病及酒精中毒);呼出 气体的气味如何(烂苹果味见于糖尿病 酮症酸中毒,氨味可能为肝昏迷,尿臭 者要考虑尿毒症,大蒜味提示有机磷农 药中毒)。
现场救护原则
(七)密切检测病人的意识、 呼吸、循环体征,必要时开 始CPR(心肺复苏)。 (八)专业急救人员到达,遵 从医嘱。
第四节
猝 死
猝死,是指平素身体“健康” 或病情稳定,非预料中的突然死 亡。国内大量的资料表明,1小时 内发生的猝死,90%以上均因心脏 原因引起,系急性冠脉综合症而 致。猝死的现场救护是及早实施 心肺复苏。
第六节 常见意外伤害
• 意外伤害可以由交通事故、触电、 溺水、中毒、烧烫伤等引起。 • 意外伤害造成的损伤如果救护及 时得当,可以使伤员的痛苦减轻 到最低程度;相反,会加重伤员 的痛苦或损伤,甚至死亡。
交通事故概述
•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的生活、工 作已离不开交通工具,因而交通事故也 明显增多。车祸已成为威胁人们生命与 健康的主要意外伤害之一。
(一)剧烈头痛: 常见于脑出血、颅内感染、颅内 压升高,尤其是蛛网膜下腔出血。 (二)低热 多见于颅内感染、低血糖、粘液 性水肿昏迷、酒精中毒等。
(三)高热 要考虑全身感染或颅内感染、甲 亢危象、药物中毒、下丘脑出血。 (四)精神症状 脑炎和颞叶癫痫可能性大。
现 场 检 查
病人在出现昏迷时的一些伴随症 状往往成为判断病因并进行现场急救 提供重要线索。所以,遇到意识障碍 的病人要对其进行初步了解检查,重 点是观察病人的血压、脉博、呼吸、 体温等生命体征和气道通畅情况,来 确定病情的严重程度。
意识障碍分级
第Ⅲ级,表现为浅昏迷,对声 音、强光等刺激均无反应,对疼痛等 强烈刺激有运动反应,但病人呼吸、 心率和血压等生命体征平稳。最严重 的为Ⅳ级,即深昏迷,病人对外界各 种刺激无反应,即使是伤害性刺激的 躲避反射也消失,生命体征常有改变。
症
状
由于意识障碍和昏迷涉 及到很多疾病,根据导致病 人意识障碍的病因不同,可 表现为:
(三)头痛与呕吐 神志清或轻度意识障碍者 可述头痛,以病灶侧为重; 呕吐多见,多为喷射性,呕 吐物为胃内容物,多数为咖 啡色,呃逆也相当多见。
(四)呼吸与血压:病人一般呼吸较 快,病情重者呼吸深而慢;血压可 升高。 (五)体温:视病灶不同,可出现体 温升高。 (六)瞳孔:累及部位不同,瞳孔可 出现不同变化。 (七)身体一侧的面部、上肢或下肢 无力、麻木、麻痹。
一、原 因
体位性晕厥是最常见的。它是由于 身体位臵突然发生改变,如从平卧突然 下床、坐起;蹲位突然站起或在阳光下 站立时间过久而造成。这是由于平卧时, 血管的紧张性低,可满足脑部血液供应, 当体位突然改变时,血管紧张度来不及 调整,又有重力关系,使大脑暂时缺血 而致晕厥。
二、症 状
发作前,病人一般无特殊症状, 或自觉头晕、恶心,很快即感眼前 发黑,全身软弱无力而倒下。此时, 病人面色苍白、四肢发凉,脉细而 弱,血压下降。上述情况,持续时 间很短。排尿性晕厥如跌倒,有时 易造成头部外伤。
也有猝死者,既往有冠心病宿 疾,如观看电视播映的激动场面 (足球比赛,电视剧等),情绪过 于激动,而发生猝死。 也有一些病人在睡眠中“平稳” 地发生猝死,此多见于老年人。
三、现场救护原则
(一)迅速对病人进行意识、 呼吸、循环体征的判断。
(二)猝死的及时处理是除去心室纤 颤。目击病人突然倒地,无意识、无 呼吸、无脉搏时,立即实施心前区叩 击 1 次,再检查颈动脉,如无搏动, 则停止叩击,进行 CPR 现场救护。有 条件者,使用体外心脏除颤器 (AED),早期除颤,效果甚佳。
二、症 状 心源性猝死的病人可以有 急性冠脉综合症的病史,经 常发生心绞痛或有心肌梗死 宿疾,也可以从未出现过心 绞痛等情况,“猝死”成为 其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临 床表现。
猝死者常常在发生广泛的 、 大面积的急性心肌梗死后,突然 心律失常,频繁的期前收缩(早 跳),然后迅速陷入心室纤维性 颤动。脉搏摸不到,心音听不到, 病人陷入昏迷,进入濒死状态, 随之,心跳、呼吸停止。
• 3、车况:不及时保养、维修车辆,导致 病车上路,引发事故。 • 4、路况:熟悉的道路未注意新的情况而 麻痹大意;陌生的道路不注意道路交通 标志。 • 5、天气:雨天、大雾、冰雪天,道路湿 滑、能见度低等
如何预防交通事故
• 预防交通事故必须从易于引发交通事故的原因 着手,驾驶人员、路人都必须遵守交通规则及 法规;及时保养、维修车辆,出车前检查灯、 档、号、刹、仪表指示、方向盘、雨刮、轮胎 气压等是否正常;行车途中注意道路交通标识 及路况变化;天气变化导致路面湿滑及视线模 糊时应减缓车速。
脑血管意外多起病急骤,病 情严重,如抢救不及时,致死致 残率均很高。脑血管意外多在中 年以后发病,是引起中老年人死 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幸存者常遗 留有偏瘫及言语障碍等神经功能 方面的后遗症。
一、症
状
(一)多见于有高血压病史和 50 岁以 上的中老年人。常在情绪激动、劳动 和活动以及暴冷时发病,少数也可在 休息或睡眠中发生。寒冷季节多发。 (二)意识障碍 轻者躁动不安、意识模糊不清, 严重可呈昏迷状态。
三、主要危险因素 所谓主要危险因素,是指 最可能导致急性心梗的危险因 素,比较常见的有冠状动脉粥 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 高血压,肥胖、糖尿病、吸烟 以及高脂血症等。
四、现场救护原则
(一)立即卧床、安静、不要பைடு நூலகம்便 搬动,应迅速拨打急救电话,并 说清楚病情。
(二)帮助病人处于疼痛最轻的体 位,解开衣领和腰带,保持病人 平静,并对病人进行鼓励。
如果在一周内频繁出现心绞痛, 且症状日益加重,持续时间延长, 则往往预示病情在加重,说明急性 冠脉综合症的动态变化,心绞痛有 可能在向心肌梗死方向发展。病人 表现为:近期心绞痛发作频繁、剧 烈,口含硝酸甘油片无效,病人发 病后还出现气短、烦躁不安、大汗、 皮肤湿冷、面色苍白等症状。
也有少数急性心肌梗死的病 人并无明显的心前区疼痛这一典 型症状,这种称为“无痛性急性 心肌梗死”的病症多见于老年患 者,病人主要表现为:突然胸闷、 心律失常,面色苍白,冷汗淋漓, 血压下降。
二、现场救护原则
(一)病人需安静卧床,头部抬高, 有条件可给予吸氧。
(二)昏迷病人注意保持呼吸通畅, 头可偏向一侧,以防止呕吐物误吸, 注意及时清理呕吐物。
(三)拨打急救电话,同时密切观察 生命体征变化,等候专业医务人员 到来。
(四)病者咽部可能麻痹,应 限制吞咽,限制进食。 (五)离医院近,用担架平稳 搬动病人,在尽量少震动颠 簸条件下,迅速将病人送往 医院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