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FDA批准的激酶小分子抑制剂类药物及分类一览 1
蛋白激酶 2
蛋白激酶(Kinase)是细胞生命活动重要的信号使者,可催化将ATP末端的γ-3
磷酸基团转移至底物上,从而将各种信号进行传递(图1)。蛋白激酶参与了众多4
的生理过程,包括细胞增殖、存活、凋亡、代谢、转录以及分化等。药理学及5
病理学研究表明,对于很多疾病,如肿瘤、炎症性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6
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蛋白激酶都是一个理想的药物靶点。 7
8 图1 Mechanism of protein kinases and related publications 9
10 对于蛋白激酶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并在90年代随着MAPK/ERK、JAK11
及PI3K等信号通路的揭示而达到一个研究热潮。迄今为止,在人体中发现了51812
种蛋白激酶,而编码具有激酶活性蛋白的基因则高达900多种。与之相对应,有13
关激酶抑制剂的研究也逐步发展,并在激酶作用机制的阐明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14
色,并成为重要的药物研究热点。该领域研究的文献数量也是逐年上升,从侧面15
反映了其在基础研究和药物发现中的重要性。 16
蛋白激酶抑制剂及其分类 17
过去的15年间,激酶抑制剂作为药物候选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不论是18
基础研究还是在工业界。在人体现有药物靶点里面,蛋白激酶家族成员占比高达19
10%(FDA批准药物分子靶点深度解读)。2001年,第一个激酶抑制剂类药物20 2
Imatinib获得FDA批准,成为该领域发展的里程碑,此后十年该类药物以平均21
每年获批一种的速度稳步发展。而在2012年1月至2015年2月期间,小分子激22
酶抑制剂类药物迎来爆发式发展,共有15种新药获得审批。截至2016年12月23
底,共有31种小分子激酶抑制剂类药物获得审批,同时还有大量的化合物处于24
临床或临床前研究中。除此之外,科研人员还解析了超过5000种的蛋白激酶或25
蛋白激酶-抑制剂复合体的晶体结构,且超过五分之一的人类蛋白激酶具有明确26
的小分子抑制剂。因此,小分子激酶抑制剂已成为药物研发的一个热点领域。 27
28
蛋白激酶尽管在一级序列上有所差异,但在三维结构上却具有高度的保守性,29
特别是在催化活性结构域附近。该区域存在一个β-折叠构成的N-lobe区域及α30
-螺旋构成的C-lobe区域,而ATP结合在两者构成的沟状区,也是很多激酶抑制31
剂的结合位点。活性位点附近还存在一条Activation-Loop,通常末端存在一个32
保守的Asp-Phe-Gly (DFG)结构基序(图2A)。 33
34 3
图2 Kinase structure and different types of reversible small-molecule 35
kinase inhibitor 36
根据结合模式的不同,激酶抑制剂可分为不可逆及可逆两大类。前者指化合物37
通过与Cys反应形成共价键结合在ATP结合位点上,从而封闭ATP的结合空间,38
该过程具有不可逆转性。后者根据结合口袋区域及DFG基序构象的不同,可分为39
四种主要的不同亚型(图2B)。类型Ⅰ为ATP竞争性抑制剂,结合与活性形式激40
酶DFG基序上的Asp残基。类型Ⅱ抑制剂结合与非活性状态的激酶中,其上DFG41
基序上的Asp残基朝向分子外侧。而类型Ⅲ的抑制剂结合在ATP附近别构位点上,42
但同ATP结合口袋没有相互作用。类型Ⅳ抑制剂结合在远离ATP结合位点的别构43
作用区域。还有些激酶抑制剂,如双底物类抑制剂,可以统一划分在类型Ⅴ里面,44
作用模式与上述四类有所不同。 45
46 图3 Small molecular kinase inhibitors approved by FDA in 2001-2016 47 在获批的31中小分子激酶抑制剂类药物中(图3),绝大多数为酪氨酸激酶抑制48
剂,还有些属于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抑制剂,只有2014年七月获批的Idelalisib49
属于脂激酶类抑制剂。根据靶点蛋白及药物属性的不同,分类整理如下: 50
1. FDA批准的可逆NRTK(非受体型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类药物 51 4
52 图4 Reversible NITK inhibitors 53
54 2. FDA批准的可逆RTK(受体型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类药物 55 5
56 图5 Reversible RTK inhibitors-1 57
58 图6 Reversible RTK inhibitors-2 59 6
60 3. FDA批准的不可逆蛋白激酶抑制剂类药物 61 7
62 图7 Inreversible protein kinase inhibitor 63
64 4. FDA批准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抑制剂类药物 65 8
66 图8 Serine/Threonine kinase inhibitors 67 68
69 5. FDA批准的脂激酶抑制剂类药物 70 9
71 图9 Lipid kinase inhibitor 72 73
74 挑战与展望 75
在过去的15年里,基于蛋白激酶的药物发现取得了巨大进步。相比于GPCR,76
膜通道与转运蛋白及蛋白酶等传统药物靶点领域,激酶抑制剂代表了一类年轻而77
又充满活力的药物发现空间,并取代GPCR成为癌症领域最火热的细胞治疗靶78
点。尽管在短短十五年时期内已有31种药物获得批准,但在2016年,近五年79
的快速增长势头没能继续延续。激酶小分子抑制剂类药物研究领域仍面临诸多挑80
战。 81
82 10
首先,人体内激酶家族中只有少数成员获得了详尽研究。绝大多数抑制剂研究集83
中于酪氨酸激酶及类酪氨酸激酶家族,如CDK、MAPK、GSK3、CMGC、PKA、84
PKG及PKC等。这一不平衡还体现在现有获批药物数量上,针对BCR-Abl、ErbBs85
及VEGFRs三类酪氨酸激酶开发的药物占到了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而在另一86
分类体系中,脂激酶只有一种抑制剂类药物上市,尽管这类酶的抑制剂早在2087
世纪90年代就早已有报道,且开展了很多临床及临床前研究。以上现状表明,88
人体激酶组中的很多成员还处于被冷落状态。我们需要开发出新型的研究方法或89
筛选探针,以便更好的揭示这些激酶的作用机制,并有效开发其作为药物靶点的90
潜力。令人鼓舞的是,最近几年有数个激酶成员的抑制剂类药物首次获得批准,91
如2013年MEK抑制剂Trametinib、BTK的抑制剂Ibrutinib及2015年获批92
的CDK抑制剂Palbociclib。 93
其次,尽管激酶的梯级调控信号调节着众多的生理过程,如炎症反应、中枢神经94
系统异常、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癌症等,但现有获批药物超过90%以上集中95
在癌症治疗领域。针对激酶的小分子抑制剂类药物应用领域亟待拓展。目前,96
Tofacitinib已被批准用于关节炎治疗。即便是在肿瘤治疗领域,也有很多问题97
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如肿瘤的耐药性问题以及同其他药物的联合用药等。 98
第三,现有的很多激酶抑制剂药物存在较多相似性,大多是在已批准药物基础上99
设计优化而成,如针对ErbB的五种抑制剂均包含相同的核心结构模块。从这个100
角度讲,现有药物的结构多样性不够丰富,亟需增加药物研发初始阶段高通量筛101
选(HTS)所用化合物库的结构多样性。而天然产物库,通常包含不同于绝大多数102 11
化学合成抑制剂库的药效团及分子骨架,有望成为拓展HTS库结构多样性的新103
资源。 104
第四,具有新的作用机制及特异性的激酶抑制剂类药物有待开发。由于激酶ATP105
结合口袋区域附近结构的保守型,绝大多数抑制剂为可逆性抑制剂。这也导致了106
绝大多数小分子抑制剂存在不止一个作用靶点分子,导致脱靶现象以及副作用的107
产生。与之相随,具有绝对选择性的抑制剂分子极为稀少。未来工作中,我们需108
要探索具有新型作用机制的抑制剂分子。而激酶抑制剂的选择性则是一个略带争109
议的特性。早期研究中,具有交叉抑制活性或广谱选择性的抑制剂是肿瘤学研究110
的得力方法。而当前,选择性抑制剂更适合于肿瘤治疗的理论逐步被广泛认同。111
研究结论表明,激酶抑制剂类药物并不需要绝对的选择性,而是要有适当的选择112
性以便在药效与毒性间达到某个平衡点。 113
114 本文所引用资料: 115
1. Small Molecule Kinase Inhibitors as Anti-Cancer Therapeutics. Mini-Reviews in Medicinal 116 Chemistry, 2012, 12, 399-411 117
2. Kinase inhibitors and monoclonal antibodies in oncology: clinical implications. Nature Reviews 118 Clinical Oncology, 2016,13,209–227 119
3.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Views of Selectivity, Sensitivity and Clinical Performance. 120 2013,53,161-185 121
4. Small-molecule kinase inhibitors: an analysis of FDA-approved drugs. Drug Discov Today. 122 2016Jan;21(1):5-10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