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的职业道德
39
我国医学道德的形成与发展
3.战国至鸦片战争以前时期的医学道德
5)宋元时期的医学道德 宋代林逋的《省心录●论医》中说:“无恒德者不可 作医,人命生死之系,庸人假医以之诬,其初则要厚禄, 虚实补泻,未必适当。幸而不死,则呼需百出,病者甘心 以足欺,不幸而毙,则饮食不知禁嗜,欲有所为,非药之 过也。” 尖锐的批评了那些以医谋利,误人生命的庸医行为
34
我国医学道德的形成与发展
3.战国至鸦片战争以 前时期的医学道德
2)汉代的医学道德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中指出医药方术:“上以疗 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 中以保身长全”,高度体现 了医学是人类共同需要的事 业。
35
我国医学道德的形成与发展
3.战国至鸦片战争以前时期的医学道德
学校医德教育的重要性
大学是人生道德意识形成、发展和成熟的 重要时期,如同道德之路上的转折点,此 阶段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对未来的健康成 长和全面发展大有裨益,也为更好的献身 医学事业奠定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
31
我国医学道德的形成与发展
1.原始社会时期的医学道德
《淮南子●修务训》中记载: 神农……尝百草之味道,水泉之 甘苦,令民之所避就。当此之时, 一日而遇七十毒。”
40
我国医学道德的形成与发展
3.战国至鸦片战争以前时期的医学道德
6)明清时期的医学道德 明代李中梓在《医宗必读》中批评了七种坏医风: 1)“便佞之流”,以言辞取媚的人 2)“阿谀之流”,善于逢迎之人 3)“欺诈之流”,骗人诈财的人 4)“孟流之流”,鲁莽粗鲁的人 5)“馋妒之流”,妒忌人、讲人坏话的人 6)“贪悻之流”,贪得无厌的人 7)“庸贱之流”,庸俗浅见的人
18
医德
医术
19
医师职业道德
医师职业道德最早由美国医生联盟和内科 学会、欧洲内科医学联合会等于2002 年发布的新千年《医师宣言》中提出。至 今,已有36个国家和地区的120个国际医 学组织认可并签署该宣言。中国医师协会 于2005年正式宣布加入推行此宣言的活动, 并得到卫生部的大力支持。
20
41
我国医学道德的形成与发展
4.近代的医学道德 战乱的时代背景:中国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
28
职业道德的内容
医学生职业道德的特殊性
医学界有一句话: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才不近 仙者不可为医。 德先于才!宁愿无才有德,不愿有才无德,后者 对社会的危害性远远大于前者!
29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之间的区 别
• • • 具体 的 内涵 不同 ; 调控手段 不 同; 职业 道德体现的 是从事 一定职 业活动 的人们 的 自律意识; • 职业 生活中的法律 更 多地体 现 为社会对 一定职 业活动 的 他律 要求。
医者之于社会的重要性
16
之于医者,何者最重要?
希波克拉底誓言背诵?
17
希波克拉底誓言
我要遵守誓约,矢忠不渝。对传授我医术的老师, 我要像父母一样敬重,并作为终身的职业。对我的儿子、 老师的儿子以及我的门徒,我要悉心传授医学知识。我 要竭尽全力,采取我认为有利于病人的医疗措施,不能 给病人带来痛苦与危害。我不把毒药给任何人,也决不 授意别人使用它。我要清清白白地行医和生活。无论进 入谁家,只是为了治病,不为所欲为,不接受贿赂,不 勾引异性。对看到或听到不应外传的私生活,我决不泄 露。如果我能严格遵守上面誓言时,请求神祇让我的生 命与医术得到无上光荣;如果我违背誓言,天地鬼神一 起将我雷击致死。
15
不为良相,愿为良医
范仲淹回答说:“怎么会呢?古人说,‘常善用人, 故无弃人,常善用物,故无弃物’。有才学的大丈夫,固 然期望能辅佐明君治理国家,造福天下,哪怕有一个百姓 未能受惠,也好像自己把他推入沟中一样。要普济万民, 只有宰相能做到。现在签词说我当不了宰相,要实现利泽 万民的心愿,莫过于当良医。如果真成为技艺高超的好医 生,上可以疗君亲之疾,下可以救贫贱之厄,中能保身长 全。身在民间而依旧能利泽苍生的,除了良医,再也没有 别的了。”
33
我国医学道德的形成与发展
3.战国至鸦片战争以前时期的医学道德
1)战国与秦时期的医学道德 已初步形成了中医学的理论 《黄帝内经》中系统论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确立了 中医学理论体系,也形成了医德 著名医生扁鹊“六不治”的原则中有 一点是“信巫不信医不治”,并指出巫 术不可信,以巫术治病不道德,进一 步反映以人命为贵的高度负责的道德 风尚。
是 医 务 人 员应 具 备 的 思 想 品质 ,是 医 务 人 员 行 为规 范 的 总 和 , 是 指导医务 人 员 从 事医 疗 活 动 的 行 为准 则。
1999年颁布的 《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
对医德定义为:医生的职业道德也就是通 常所说的医德, 是医务工作者必须遵守的职业 道德,它同医务人员的职 业生活紧密联系着,是在医务实践中形成的,并依靠社 会舆论和 良心指导的,用以调整医务人员和服务对象之
第 一 ,坚持市场经济 的等价 原则 ,把 医患关系等
同于 消 费者关系 。
第二,医务人员价值取 向偏差 ,表现为 引导 患者
过度 消 费、拿 回扣 、收受红包等 。
第三 、医疗活动的物化倾向。
第 四,部分人员的专业水准 下 降 、 道 德 素 质 低 下
。
医师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分析主要 归纳:
作圣洁的白衣天使。然而近年来,医患关系愈发
紧张、医疗纠纷增多、医疗费用高涨等原因严重
影响了医务工作者的形象,更逐渐成为建设和谐
社会过程中比较关注的问题。究其原因与部分医
务工作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有关。前 言 在医来自关系中,患者对医生的医术很难进行
科学评价,而唯一能判断的标准是医生的服务态
度与医德医风。而良好医德医风的养成的基础在
•
1988 年 1 2月 15 日 颁布 的 《 医务人员道德规范
及 实施办法 》 第二条规定:医德 即医务人员
的 职业道德 ,是医务人员应 具备 的思想品
质,是 医务人 员 与患者 、社会及 医务人 员
之间 的
总和 。
19 9 7 年 1 月2 5 日, 《 中共 中 央 、 国务 院 关 于 卫 生改革 与发 展 的 决定》中 也提 出了医 务 人 员应 树 立 “ 救 死 扶 伤、 忠 于 职 守,爱 岗 敬 业 、 满腔 热 忱 ,开 拓 进 取 、 精 益 求 精 , 乐 于奉献 、 文 明行 医 ” 的 行 业 风 尚 。 医者 仁 术 ,贵 在 医德 。 医务 人 员 的职 业 道 德即 医德 ,
体现了原始社会时期人们 即有“仁爱救人”的医德思 想。
32
我国医学道德的形成与发展
2.夏商周时期的医学道德
人们的观点逐步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利用阴阳 雨风晦明来解释各种疾病的病因,也认识了外界环境与疾 病发生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排斥了神鬼致病的迷信。并 且建立了一系列医生考核体系,不仅考核医术也考核医德 方面的内容。
25
职业道德的定义
孟子曰:“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它告诉人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
26
职业道德的内容
爱岗敬业 诚实守信 办事公道 服务群众 奉献社会
通常的职业道德内容
27
职业道德的内容
医学职业道德的特殊性
吴阶平:“医生面对的不是疾病,而是病人,并 且是处在特定社会条件下、有心理反应的病人。 当一个好医生,应该有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 和艺术的服务。” 医生每天面对的不是疾病而是鲜活的生命,容不 得半点马虎,良好的职业素养是必不可少的。
37
我国医学道德的形成与发展
3.战国至鸦片战争以前时期的医学道 德
4)隋唐时期的医学道德 名医孙思邈提出医学要 “大胆心细,智圆行方”,更要 刻苦钻研,以忘我的精神救 治患者,才可称为“苍生大医”。
38
我国医学道德的形成与发展
他强调:做一个好医生,必须要做到“精”“诚”两个方 面,“精”是业务修养,“诚”是医德修养。
“不为良相,愿为良医”
——范仲淹
14
不为良相,愿为良医
据宋人吴曾的《能改斋漫录》卷十三《文正 公愿为良医》记载:宋代名儒范仲淹,有一次到 祠堂求签,问以后能否当宰相,签词表明不可以。 他又求了一签,祈祷说:“如果不能当宰相,愿 意当良医”,结果还是不行。于是他长叹说: “不能为百姓谋利造福,不是大丈夫一生该做的 事。” 后来,有人问他:“大丈夫立志当宰相,是 理所当然的,您为什么又祈愿当良医呢?这是不 是有一点太卑微了?”
” ’ h ‘
陕西富平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主任张淑 侠 拐卖儿 童
事件(二)
被告 人
事件(三)
手术室起火医生全跑 一全麻病人死亡
被告 人
事件(四)
医生手术误将止血钳 留患者腹腔中 37 年
事件(五)
魏泽西事件--生物免疫疗法
院 |
d
6
〈二二〉
〈二 =
#
. . ·
. ·
阮 ·
、
现象主要归纳以下几点:
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医学道德 南齐人褚澄在其著作《褚氏遗书》中指出:“夫医者, 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礼达之士不可任也,非廉 洁淳良不可信也”。说明一个医生要有高尚的医德,否则 不可托,不可任,不可信。
36
我国医学道德的形成与发展
3.战国至鸦片战争以前时期的医学道德
4)隋唐时期的医学道德 当时已开设“太医署”,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开办的医院 宋改为医官院;金代改称太医院,长官为 提点;明清相沿,长官称为院使,其下辖 御医、吏目、医士等数十人,分为大方脉 、小方脉、伤寒、妇人、针灸、口齿等科, 主要为宫廷服务,并需分班处理紧急医痛, 是为宫直,清代又于其中设教习厅,以培 养宫廷医务人员;1910年代,清朝灭亡后, 该机构废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