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程背景下中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摘要]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的日常教学要不断更新、改进,要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向新课改要求看齐,改革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率。
本文结合中学数学教学实践,提出了在当前新课程背景下改进中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措施,供同行借鉴、参考。
[关键词]新课标数学教学教学方法
中学数学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
一位优秀的中学数学教师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应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和精湛的课堂教学技能。
中学数学教师如能充分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来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一定会使中学数学课堂焕发光彩。
一、中学数学教学方法改革必须以现代教学论为指导
我们研究中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不能孤立地进行。
教学方法是教学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学数学教学方法是一般教学方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因此它要服从于一般教学论的原则指导;但是它又必须体现数学学科的特点。
教学理论不是一成不变的。
特别是近二十多年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社会不断变化,一方面不断向教育和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另一方面人们对教学客观规律的认识日益深化,教学理论其中包括教学方法的研究有了很大发展,这对中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因此中学数学教学方法必须随着现代数学教学理论
的发展不断地改革。
二、在教学目的任务上,注意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新课程背景下,由于教学目的的改变,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的教学方法显然不能适应新的要求。
为此陆续出现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如发现法、探索问题法、研讨法、独立作业法等。
有些教育心理学家还同传统的教学方法做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探索发现式的学习对启发思维、促进学习的迁移很有好处。
近年来,我国有不少教师明确地认识到中学数学的教学目的,在教学方法上做了相应的改革,注意采用富启发性的有助于发展学生智力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但是也有些教师对中学数学教学的目的缺乏明确的认识,还不善于运用促进智力发展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还采用着注入式,教学生死记硬背一些术语、公式。
这种情况亟待改变。
但另一方面,在中学数学教学中,为要发展学生智力,对讲解法也不能一概排斥,可以少用单纯的讲解法,多与其他方法如演示、问答、练习等方法配合着使用,讲解时注意提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以便使小学生既获得明确的数学概念,又发展了智力。
三、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
在我国新课程改革后,有些中学数学教师也已经开始试用一些新的教学方法,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探索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并且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第一,教师要善于说明学习的意义,创设问题的情境,揭示矛盾,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
使学生感到有学习和探索的需要和兴趣,就会积极地学习。
第二,教师要努力创造活跃思维的条件,引导学生去思考。
只有学生主动地去思考问题才能算是真正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
动性。
有些提问(如计算某个算式的结果)可以具有求同思维的性质,有些提问可以具有求异思维的性质(如一道题要想出不同的解答方法),这样可以更激发学生去积极思维,并发展他们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
还要鼓励学生提问质疑,但要让全班同学来解决,促进每个学生独立思考。
第三,教师要适当放手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这在我国中学数学教学中还是一个薄弱的环节。
学生既然是学习的主体,就应当有计划地多组织活动,让学生进行观察、操作、实验、独立思考和练习等,在多种活动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并逐步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这也符合心理学从动作、感知到表象再到抽象符号的认识规律。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充分积累了感性经验,就便于正确地抽象出数学概念的本质特征,概括出完整的计算法则,并且印象深刻,易于保持。
第四,教师要适当变换数学作业的形式。
这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
第五,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利用学习的反馈信息,搞好检查与
评价,加强反馈的效应。
教师如果只重视讲授而忽视学生的反应,或重视课外批改作业而忽视课内作业的检查,就会使学生不能及时看到自己的进步,又不能及时改正计算中的错误,不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而且由于教师不能当堂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还可能造成课内不足课外补的恶性循环,不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这一点很值得我们重视。
当然,加强课上的信息反馈,也并不意味着把所有的作业都放在课内批改,这两者还是有区别的,要妥善处理。
要做到以上几点,关键是了解学生,弄清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基础和学习潜力,使教师组织学生的认知活动建立在可靠的科学依据之上。
四、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灵活运用多种形式,以适应学生的差异
几个世纪以来,广泛使用的教学组织形式一直是班级教学制。
它的特点是拉平取齐、整齐划一,其优点是一个教师同时可以教较多的学生,缺点是不能适应个别差异。
特别是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目的有了改变,如何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班级教学制的缺点愈来愈显得突出。
在我国中学数学教学中,有些教师注意到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是也还有很多教师不注意适应不同程度的需要,而采取“一刀切”,也有些教师在课上注意提问较好的学生,而对较差的学生辅导不够。
我们要提高全体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
在中学给每个学生打好数学基础,很需要尽快改进教学组织形式,总结在这方面做得较好的教师的经验。
如何提供不同的作业,供教师选用,也值得研究。
总之,越来越多的实践说明,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提高中学数学教学质量,除了改革教材外,还必须相应地改革教学方法。
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必须学习,要以辩证唯物论作为基本的指导思想,从现代数学教学论的观点搞清楚改革的方向,联系我们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试验和总结经验,我们就能够较快地把中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工作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