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海洋大学现代教育技术考研

中国海洋大学现代教育技术考研

中国海洋大学现代教育技术考研初试复试全过程得知复试结果的那一刻,我心如古井,波澜不惊,在意料之中。

综合初试和复试成绩,我是第3名,前两名是中国海洋大学本校本专业的。

看过好多人,知道自己被录取后,有哭的,有笑的,有喊的,我可能是最平静的,但是平静之中,有欢喜。

回忆考研的旅途,觉得顺风顺水,没有很多人说的那么苦大仇深。

2013年的某一天,大二。

过了大一的新鲜期,我开始迷茫。

普通二本学校,文科专业,加一起等于渺茫的未来。

从那个时候开始,有了考研的打算。

但是师范类文科专业,大一大二几乎满课,加上在课下挣钱养活自己,几乎没有时间。

大学和中学不同,中学回忆,就是天很蓝,日子很慢。

大学,日程表一直是满满的,而且岁月蹉跎,转眼大二就结束了。

放假后,家里没事,直接留在了学校,和即将奔入大四的学长们同住考研宿舍。

其中有一个学长,考南京大学,每天早上六点走,晚上十点回,而且回来还不休息。

我震撼了。

我觉得,这种精神,绝不是因为简单的就业压力。

想了下自己,虽然经济独立,虽然成绩还不错,但在大学里,我并没有真正地全心全意为一个目标而努力过,我不知道自己的潜力,不知道还能怎样提升自己。

于是,辞去班长等职务,下定决心,考研。

最开始的时候,毫无头绪。

只知道肯定考政治英语。

政治不适合太早准备,于是就开始学英语。

学英语的过程中,穿插着选学校,选专业(我是跨专业考研)。

我希望学弟学妹都能牢牢记住这句话:选择大于努力。

我身边有很多考研的,很多都是一股脑地想报哪个学校,别的什么都不管。

我觉得,这种人,除非很努力很厉害,否则极容易被刷。

这样的人,一根筋。

说白了,就是笨。

考研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要有战略思维。

试想一下,比如你就是梦想考一个学校,然后不看此校每年报名人数,不看最后录取人数,你怎么能这么轻易考上?当然报录比只是其中一个数据,还有很多数据需要参考。

就像打仗一样,不知己,更不知彼,这样的失败,很愚蠢。

有的人会说,上哪找报考学校的信息啊?这个事情,就看你搜集信息的能力了,在信息时代,这是非常重要的能力之一。

我给大家提供几个途径。

第一,研招网几乎有你需要的一切公开数据。

第二,论坛等也有少量的不公开的信息。

第三,给报考学校直接打电话。

第四,联系学长学姐。

肯定还会有人这样想,本校没有考的,都不认识,怎么联系?如果你是这样想的,我觉得不太适合考研。

人脉要充分调动,六度空间理论都知道,会用才叫知识。

还有,贴吧了QQ群了人人了,都是很好的平台。

例如,我找到了去年中国海洋大学教育技术专业的拟录取名单,然后在人人上就找到了一学姐。

记住,任何时候,方法总比困难多。

回到选择的话题上。

我是天秤座的,最不善于选择。

没想到,不仅选对了学校,也选对了专业。

就这两个选择,我花了近一年的时间,当然只是在学累了,没事干了的时候进行筛选的。

有人会问,值吗?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绝对值!有很多名校,专业也不错,但是报录比几乎达到2:1甚至1:1!!!中国海洋大学教育系的这些专业,就属于此类。

要知道,每年全中国都有100多万人考研,最后录取不到三分之一,全国平均报录比将近4:1。

选对了学校直接让你在全国的竞争中处于优势。

我几乎查了所有211名校的数据,筛选了许多数据,最后在大三开学,才决定考中国海洋大学的现代教育技术专业。

幸运的是,并不晚。

我知道,你们有的正在准备甚至没有准备考研,现在需要加油了。

真正开始以后,我就给自己做了一个整体规划。

有三条基本原则:第一,保证公共课不受限。

只要公共课没有达到国家线,你就自己脑补一下木桶原理吧。

事实上,这比有一个短板的木桶还要惨。

木桶有一个短板,短板之内还可以盛一些水。

公共课有一门受限,直接等于0。

有的人说,就算公共课受限,专业课很优秀也可以申请复试。

这项政策不适合99.99%的学生。

除非你的专业课都能达到140以上,除非你的公共课离国家线差一分两分,除非院系和省教育厅领导愿意给你盖章,除非你报考的学校愿意接受你,否则,都是妄想。

第二,保证专业课尽可能高。

这个不解释,最能往上给你提分的就是专业课,尤其是考两门专业课的。

第三,前期紧后期松。

好多同学都犯了一个错误,就是没有长期规划,前几个月边玩边学,后俩月疯了一样学。

我只能用一个成语形容,鼠目寸光。

后期本来就压力大,很容易焦虑,自己再定大量不可能完成的计划,作死。

我最后一个月,每天睡八九个小时,晚上图书馆熄灯前一俩小时就走。

研友问我,这段时间怎么走这么早?我开玩笑说,都学会了,没什么学的了。

其实,我在前半年,真的已经把基础打牢实了。

最后一个月,天天晚上去打球,各种轻松,考试的时候举重若轻,近400分。

说一下各科的复习经验。

333教育综合,我考了近140分。

这门课,一定不要自己复习。

六本参考书,上千页,近百万字,你都看下来,也不知道重点和考点,值不值?所有考333的,大纲都一样,参考书也一样,除非个别学校如首师大。

所以,不管你考哪个学校的333,你复习的重点都差不多一致。

针对333,我有专门的复习经验,细说起来太多了。

我考的另一门专业课是943教学设计,这个更轻松,只要摸到了门道,so easy。

这门课我十月份才开始复习,照样近140分。

这只是初试,我也只是说了一点点经验。

复试也有很多经验。

公共课这里没有涉及,因为相关经验太多了。

最后,愿你轻松面对,愿你做好选择,愿你如你所愿。

分割线————————————————————333教育综合经验还是先说一下自己的情况。

楼主是一个普通二本的普通学生,上大学后就不太在乎成绩了。

经常去参加各种活动,去做各种兼职,去图书馆看一些杂书,以至于本科成绩不忍直视。

决定考研的时候,我都很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

我这个人有冲劲,越是怀疑自己,越想要证明自己,考出好成绩,给自己看,对自己说,你可以。

最终我以400的高分被一所985院校录取,笔试加面试成绩第3名,前两名是本校本专业的。

(顺便说一下,我是跨专业考研的)尤其是333,将近140分,面试的时候教育系主任都很惊讶地问我:你的教育综合怎么能考这么高?我当然说是兴趣啦。

这篇帖子,主要向大家传授333复习经验。

因为是跨专业考333,刚开始对其非常陌生。

复习的时候完全没有方向,走了很多弯路。

比如,我会去网上搜集各种相关资料,去买参考书看,买解析等资料,后来证明这没多大用。

我向各位学长学姐请教复习方法,大都含糊其辞,说好好背之类的废话,其实也是大实话。

在这里,我根据自己的复习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大家。

具体总结为四条:第一,不要看参考书,找到一本适合的资料,好好按资料复习;第二,千方百计把真题搞到手,找到你所考学校的真题出题风格和范围。

第三,结合前两条,并且整理一个大框架,使劲儿背。

第四,模拟模拟再模拟。

先说第一条。

为什么不要看参考书呢?首先是因为时间。

我真正开始复习的333的时候,快5月份了。

我觉得大家应该和我差不多,现在刚开始复习或者还没有怎么复习。

如果现在看书,六本参考书,每本书都有两百甚至几百页,加一块一百多万字,你看完估计考试都结束了。

有的人说,可以略看,看快一点。

那我问你,有用吗?你看的很慢很仔细都不一定能记住多少东西,别说看的快了。

其次,是内容太多太散,大多数文字会针对一个点解释上千字,比如讲课程的定义,书上会给你很多人的定义,还会详细解释每个定义的来源,其实这等于没下定义。

我们不是在搞学术,我们在考研,不是搞科研。

大家在复习的时候,也要记住,千万别针对一个问题或者一句话而费尽心思的去研究,吃力不讨好,你把它背下来不就完了吗?最后,当书本内容很零散没有重点而你又不知道哪些是重点的时候,你还怎么复习?我们复习是要求用最少的资料,划定最重要的内容,投入最少的时间,取得最大的效益。

这就是实用主义,一切以目的为重,过程可以不择手段。

(这只是做事,做人千万别这样)第二,千方百计搞到目标院校的真题,越多越好。

333的真题从2010年到2016年,一共7套真题,有的学校可能10年以后才开始考的,不到7套。

不管几年,全部搞到手,你要调动一切资源,具体怎么做请参考我的上一篇帖子,开头有链接。

如果你能搞到所有的真题,你就会发现,好多重题。

或者是考点一样,考法不一样。

这样你就知道,哪些点对你来说是重中之重。

当然,我在做这个工作前,我根据大纲,把各大师范院校的333真题汇集整理,用word进行检索,个别院校超纲的考点剔除,根据考频给每个考点标注重要程度,一星到五星,最后就拿着自己整理的资料,背!背的时候,目标院校真题的考试范围,是重中之重。

其次是高频考点,最后就是低频的但还在大纲范围内的考点。

这种考点简单过,要求有印象并且能在考场上写出重点然后自行发挥。

说一下第三条吧,结合前两点,使劲儿背。

其实上一段结尾已经提了,这里再详细补充一下。

首先要知道,哪些是你打死都要记住的,哪些是你需要背个大概的,哪些是你理解就行的。

知道重要等级,按等级划拨时间。

先背重中之重,确保都记住,而且能默写出来后,背次重点。

接着背大纲内的不太重要的考点,理解为主。

背的时候,一定要写,自己背完后,用默写来检查。

默写的过程中,千万别看笔记,自己想,这样效果最好。

虽然是战术篇,不写个整体规划还是不行。

因为大多数人都是把333留在最后背,这是大忌。

这种人没有整体思路,没有宏观规划,最后会死得很惨。

333一定不要放到最后才背,提前,提前,再提前,三遍了,你懂。

好多和我一块复习的研友到最后都会对我抱怨,333太多了,背不完怎么办?这就是教训!结合我的经验,现在复习的时候,就需要背了。

不是全背,而是把每一章的框架结构列出来,背框架,并且顺便把框架内的重点给记住。

我在这里只说333怎么规划,其他的科目你们自己分配时间。

做完后,争取在10月份之前,把重中之重点和重点给背完。

背完后,不是不管了,而是要及时复习,确保不忘。

在不断复习的时候,可以把大纲内的非重点理解一下。

在开考前,所有的这些背诵工作都要不断重复,重复,再重复。

除了这三条以外,我还自己针对每本书整理了一个大框架。

我买了四张空白的A3纸,事实证明还是有点小。

每一张,只用一面,把一本书的框架写上去,比如教育学原理,从第一章到最后一章,框架都自己列在上面。

四门,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全都列出一个大框架。

没事的时候,拿着看,久而久之,脑袋里就有一个整体的思维。

看到考题后,立马就知道考的是哪门哪章哪个重点。

大家想要借鉴这种方法,可以买A2的纸,大了可以剪,小了粘就不好看了。

这算是独门方法了,有的人就是想到了他也没有毅力做到。

我在这里虽然毫无保留地提供了复习方法,但是真正坚持做下去的,寥寥无几,这就是差距。

另外强调一点,模拟。

差不多最后一个月的时候,必须用真题模拟,模拟专业课就用你们学校的答题纸就行。

政治英语模拟的时候,一定要用考试用的大的答题卡,网上有,自行搜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