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并序〉》预习案【学习目标】1.解题、了解作者、积累字词及本诗名句,学会古诗诵读。
2.整体把握全诗,理清思路,掌握主要内容。
【知识导学】1.唐朝宣宗皇帝李忱为一位诗人写了首悼亡诗:“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这位诗人就是白居易。
2.白居易,中唐著名____________诗人,字________,晚年号________。
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
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
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
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他是继杜甫之后又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后被贬为江州司马。
著有《___________》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
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秀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___________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
3.关于歌、行、引:《琵琶行》原作《琵琶引》,“行”是乐曲的意思,白居易还有《长恨歌》。
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_____。
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富于变化。
【基础演练】一、辨正字音1.难字注音。
①悯.然()②憔.悴()③荻.花()④管弦.()⑤霓.裳()⑥六幺.()⑦冷涩.()⑧乍.破()⑨钿.头()⑩银篦.()○11呕哑..()..()○12嘲哳2.多音字。
幽咽.()商贾.()虾.蟆()①②③咽.喉()姓贾.()龙虾.()二、辨识字形琵()拨()恬()悯()①②③④瑟()拔()括()惘()悴()谪()敛()钿()⑤⑥⑦⑧淬()摘()殓()佃()《琵琶行〈并序〉》练习案1、下列句子中引用熟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些老屋确实有些味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新的小区要开发了,不得不推倒啊!B.刚退居二线的老王抱怨说:“你看我才退了不来几天,就‘门前冷落鞍马稀’了,真是人走茶凉啊!”C.昔日同学三年,今天终得一聚,“相逢何必曾相识”,我提议,干杯!D.轮到中国选手申雪、赵洪博出场了,大家都屏住呼吸,场内一片寂静,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啊!2、对《琵琶行》中词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嘈嘈”形容琵琶声的粗重,“切切”形象琵琶声的轻细。
B.“间关”形容鸟声婉转,这里指音乐的流畅悦耳。
C.“别有幽愁暗恨生”,是说音乐勾起听众内心深处的愁思和怨恨。
D.“银瓶乍破”“刀枪鸣”形容音乐的激越雄壮,惊心动魄。
3、对下面的诗句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A.第一句概括地介绍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主人送客人)。
B.第二句描写环境,有力地烘托了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
C.第四句中的“无管弦”三字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张本。
D.第五、六句写出了与朋友分别时的悲惨心情。
4、阅读下面韩愈的诗,然后完成下列题目。
听颖师弹琴韩愈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开头四句先拟以儿女之情,次拟以英雄气概,一柔一刚,形成鲜明对照。
B.“浮云”两句给人高远阔大婉转悠扬之境界:天朗气清,风和日丽,远处浮动着几片白云,近处摇曳着几丝柳絮,它们飘浮不定,若有若无,难以捉摸,却又逗人情思。
C.“喧啾”两句与《明湖居听书》中“花坞春晓、百鸟乱鸣”的描写、“跻攀”两句与攀登泰山景象的描写一致,有异曲同工之妙。
D.“湿衣泪滂滂”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马青衫湿”的描写非常相似。
(2)下列对该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全篇诗情起伏如钱塘江潮,波涛汹涌,层见叠出,变化无穷。
上联与下联,甚至上句与下句,都有较大的起落变化。
B.本诗首联拟以儿女之情,次联拟以英雄气概,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拟音,一刚一柔,构成悬殊的形势。
C.第三联用高远阔大、婉转悠扬与首联的卿卿我我、充满柔情形成鲜明的比照。
D.以造境而言,本诗为读者展开了两个大的境界:一是曲中的境界,即由乐曲的声音和节奏所构成的情境;一是曲外的境界,即乐曲在听者(诗人自己)身上得到的反响。
(3)《琵琶行》描写音乐的语句“小弦切切如私语”与本诗哪一句描写的意境、意思相近?“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与本诗哪一句的意境、意思相近?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赏析“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两句诗的意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名句填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人忘归客不发。
转轴拨弦三两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
嘈嘈切切错杂弹,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别有幽愁暗恨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赏析下面两则广告词好在哪里。
要求观点明确,语言生动。
(1)“海马”地毯广告词:海马不是马,海马不是戏,海马是什么?海马是地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泸州老窖酒广告:“你能看到的历史129年——照相机发明于1877年;你能听到的历史167年——留声机发明于1839年;你能品尝到的历史433年——泸州老窖始建于1573年,泸州老窖:国宴酒。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你能说出一些古代与音乐有关的故事吗?至少说出一个。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链接】1.解析题目:《锦瑟》本诗选自《李商隐诗歌集解》。
“锦瑟”是指绘有花纹的瑟,这里是对瑟的美称,诗题“锦瑟”是用了起句的头两个字。
《马嵬》本诗以“马嵬”命题,重点写唐玄宗在马嵬驿被“六军”所逼,亲赐爱妃杨玉环死一事。
马嵬驿是一个地名,在今陕西兴平县以西的地方。
诗人咏叹这一历史事件的诗有两首,都是讽刺唐玄宗的,本篇是第二首。
马嵬,地名,杨贵妃缢死的地方。
2.作者简介:李商隐(813—约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
在词采华艳这一点上,与温庭筠接近,后世称“温李”。
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绚的推荐,得中进士。
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生。
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和《樊南文集》。
3.探寻背景:《锦瑟》这首诗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公元858年),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
诗的内容是回忆往事,情调低沉,诵读时要放慢速度,给人迷惘的感觉。
这首《锦瑟》,题目依《诗经》旧例取自首二字,实际上也可视作“无题”诗,虽然旨意朦胧、笔调含蓄,但显然有所寄托。
黄叔灿《唐诗笺注》说:“此义山年登五十,追溯平生而作也”可予认同。
天宝十五年(756年)6月,安史之乱爆发。
玄宗逃往四川,至马嵬(陕西兴坪),随行将士不前,杀了杨国忠,并坚决要求处死杨贵妃。
不得已令其自缢而死,史称“马嵬之变”。
《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是一首政治讽刺诗。
诗作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贵妃)故事为抒情对象,锋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
一诵读诗歌,给括号前的字注音。
锦瑟()弦()柱惘()然马嵬()未卜()宵柝()晓筹()驻()马二李商隐名句集锦:______________________,东风无力百花残。
______________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
身无彩凤双飞翼,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