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内河滨水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方案

城市内河滨水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方案


护坡分为软质、硬质两类:软质 护坡包括裸露泥土地及有植被覆盖的护 坡两类,硬质护坡多为毛石砌筑。
土地利用
水域及其他用地面积所占 47.26%;其次为居住用地;再次 为工业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绿地较小。
建筑层高
从两岸空间上看西北部以低 层建筑为主,中部主要为中高层 与多层,南部相对混杂。
景观现状
水功能区划: 实施分片治理,有序改造,分区涵养水生态、截流处理工业城镇生
活污水、分段打造水景断面,是整个治理行动在整个规划段的主要实现 内容。
河道生态整治及河岸护理措施
同乐桥以上段:维持原有的自然护坡形式,设立生态节点。 同乐桥以下段:营造以本土植物覆盖的软质护坡为主的河岸景观, 恢复河流阶地的生态功能。
第三期总规:分隔城市片区的界限。
第四期总规:城市绿色廊道和滨水景观次 轴。
涧河作为古都洛阳城市内河见证了近三 千年十三朝代的历史兴衰,两岸在近代业已 发展为城市核心区域。
涧河两岸理应成为古都一条靓丽的 风景生态廊道和充满人文活力的都市生 活区。
景观规划
景点设计
民生为本的规划核心价值内涵:
生态文明为基——对水安全与水环境进行综合整治、重塑 河道与两岸绿廊生态景观; 文化底蕴为脉——通过在滨水景观设计中融入文化墙与小 品来展示古都历史文化风情特色; 公共服务为介——对近岸区域进行居住和商服功能进行优 化,整体提升环境质量; 慢行交通为纽——通过构建完善的滨河慢行交通系统,使 规划惠及每一位居民,充分体现社会公平。
重组的数字化空间分析方法。
一、城市内河复兴的民生价值 二、洛阳涧河规划思路凝练
三、基于RS与GIS的现状认知
四、 河道治水治污的过程化空间分析 五、沿岸区域功能优化的时空可达性分析 六、滨河两岸景观重塑的三维空间分析 七、规划与设计成果特色
景观规划
景点设计
1 区域现状
1 区域现状
城区建设现状认知
水质现状 涧河水质始终处
于劣V类水平。
河道水动力分析 涧河由金水河水库至洛河入河口全长18千米,落差共约28米。
其中,上游金水河水库至同乐桥长12千米,落差为25米,水力坡 降约2.1‰;下游同乐桥至洛河入河口长约7千米,落差为约3米, 水力坡降仅约0.5‰。
现状堤顶与常水位高差大,堤内 存在大量农田、绿地。
Hale Waihona Puke 景观规划景点设计“民众的生计”,是一个带有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 的词语,语境中渗透着一种大众情怀。 在现代社会中,民生之本已由原来的生产、生活资 料,上升为生活形态、文化模式、市民精神等物质需 求与精神特征的整体样态。 从需求角度看,民生是指与实现人的生存权利有关 的全部需求和与实现人的发展权利有关的普遍需求。 前者强调的是生存条件,后者追求的是生活质量。
从责任角度看,就是政府施政的最高准则。
景观规划
景点设计
古今中外任一城市的诞生与延续都离不开水,河流
产生和孕育了城市文明,是城市历史、社会与文化的
“根基”。
现代城市在大江大河提供基本的生产生活用水需求
的同时,城市内部河湖水系已成为城市景观生态安全
保障、空间结构优化、居民生活环境质量提高和文化
品质提升的核心元素。
山水交融
群山环抱,四水穿流, 自古就被誉为“河山拱戴, 形势甲于天下”
名园之盛
中国最早的园林建筑始 于洛阳,唐代皇家园林西苑、 上阳宫标志着中国古典园林全 盛时期的到来
国色牡丹
牡丹自古就有富贵吉祥、 繁荣昌盛的寓意
工业文明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由苏联 援建的156项重点建设工程中, 洛阳就占有7项。
带状组团
1、在军安小 区段中段及河口 向上游400米处 设约1-2米高的 橡胶坝,抬高现 有水面,营造亲 水空间。
2、“引黄入洛”工程 将为涧河补充每秒数立方 米的常年较稳定水量,能 够有效地为水环境在中长 期的持续改善提供保障, 最终使涧河成为一条较为 清澈的城市景观内河。
景观规划
景点设计
• 规划主要原则(2)
(4)关联性原则——保证规划区域内景观分区、活
动单元有机布局,生态与人造、分区与分区、人与
自然之间存在有机联系。
(5)景观性原则——塑造优美的整体景观。
(6)连续性原则——考虑合理的分期实施方案,确
保近期与远期的衔接和各阶段的景观效果。
(7)操作性原则——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设计
早期建设主要集中在洛 北,为东西向带状城市。
由古至今,洛阳都城、 府城和现代城市建设一直 与河水紧密相依。
洛阳城市发展的各个 阶段均与涧河息息相关, 涧河的整治、规划不仅可 以带动周边区域的更新改 造,同时,可以重新确立 涧河在洛阳城市中的地位。
第一期总规:侧重两岸城市建设发展。
第二期总规:分隔城市片区的界限,对沿 岸用地进行有侧重的规划。
二、洛阳涧河规划思路凝练 三、基于RS与GIS的现状认知 四、 河道治水治污的过程化空间分析 五、沿岸区域功能优化的时空可达性分析 六、滨河两岸景观重塑的三维空间分析 七、规划与设计成果特色
景观规划
景点设计
/view/2559.htm左传·宣公十二
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明 何景明 《应诏陈言治安疏》:“民生已困,寇 盗未息,兵马弛备,财力并竭。” 章炳麟 《訄书·商鞅》:“国政陵夷,民生困敝, 其危不可以终一哺。” 孙中山 《民生主义》:“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 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 。
水质改善措施
首先,在王城公园以北河段, 配合五女冢、东涧沟、西小屯三 片旧城改造,对东岸进行有效的 污水截流,保证该河段100%污水 截流;
其次,在王城公园以南河段, 在河道东侧实施污水截流项目, 向南直接引入城市污水处理厂;
最后,对涧西产生的污水实 施统一收集,进入城市污水处理 厂进行处理。
景观水面营造:
因此,对于我国有一定历史的城市来说:根治久已
衰败的老城内河滨水带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举措,
也是真正解决城市民生问题的重要切入点。
景观规划
景点设计
1)河道疏浚—保障民生安全 提高洪水疏泄能力,提 升防洪排涝标准,保障居民生命安全; 2)水污染治理—改善民生条件 对沿河污染口污水截 流处理,将使河水变清,恶臭根除,沿岸居民的居住 环境得到根本性改变; 3)绿地系统重构—提高民生质量 通过建设滨河绿廊 带,营造宜人的自然风光,使之成为市民的休闲场所, 将极大地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4)公共服务建设—促进民生发展 通过文化娱乐、公 共服务及其慢行交通系统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将使 滨河地区成为城市最具活力地带。
景观规划
景点设计
• 规划主要原则(1)
(1)生态性原则——充分尊重、合理利用河流沿岸 的原有自然条件,以免或减少未来发展所可能导致 的生态破坏,营造绿色生态的滨水空间。 (2)公共性原则——保证沿河风光带的公益性、参 与性,使每个人拥有自由享受景观空间的权利,同 时在设计中保证使用者的舒适、方便和愉悦。 (3)人文性原则——充分展现洛阳历史、文化底蕴, 建设赋有历史特性、文化特质、时代特征及生活特 色的沿河景观。
景点设计
研究目的 对现状水系格局与河道结构进行分析,确定水功能分
区,并进一步的通过水体污染治理和水量调控;在确保水安 全的前提下,确定能够用来塑造沿河水景观的控制范围;提 出意向性的亲水河道断面形式分段,有序安排整体治理过程。
研究思路 通过大比例尺基础地形图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结合
水利部门相关资料与实地调研所获取的信息,按照河道断面 类型,参考周边人口、用地与城市建设情况,运用ArcGIS水 文专业分析模块,将河道分段,计算不同水量下的淹没线位 置,确定每段的主题与形式,指导工程建设。
现状大多桥梁以快速穿越为目的,功能单一, 而且桥梁形态趋同缺乏设计美感。
一、城市内河复兴的民生价值 二、洛阳涧河规划思路凝练 三、基于RS与GIS的现状认知
四、 河道治水治污的过程化空间分析
五、沿岸区域功能优化的时空可达性分析 六、滨河两岸景观重塑的三维空间分析 七、规划与设计成果特色
景观规划
民生视角下的 城市内河滨水生态景观 规划与设计
一、城市内河复兴的民生价值 二、洛阳涧河规划思路凝练 三、基于RS与GIS的现状认知 四、 河道治水治污的过程化空间分析 五、沿岸区域功能优化的时空可达性分析 六、滨河两岸景观重塑的三维空间分析 七、规划与设计成果特色
景观规划
景点设计
一、城市内河复兴的民生价值
1 区域现状
涧河上游现状认知
1 区域现状
重点规划段认知
1 区域现状
涧河河口段认知
河流概况 黄河二级支流,洛河第二大支流。 全长约18千米,自同乐桥以下的洛阳主城区段长约7千米。 多年平均径流量1.3亿立方米,合4.1立方米/秒。 枯水期则依靠各级支流及泉水维持流量。 洪峰时水深在15.6-16.8米之间。
景观规划
景点设计
规划应从洛阳城市历史发展脉络与河道两岸 用地现状出发,结合河道自身的生态修复、防洪
排涝、景观视廊与分割城市等功能,通过不同层
面的区域认知和系统分析,把脉关键问题,并进 行专题研究和深入剖析,对规划方案的形成提供 专项支撑;在此基础上形成合理且富于操作性的 规划方案,进而进行深入的局部地区详细设计。
治理理念:
◆ 统筹发挥水系内在功能:水安全→水生态→水景观 ◆ 分片治理,有序改造:分区涵养水生态、截流处理工业城镇生活污水、 分段
打造景观用水。
治理目标:
配保合障城 汛中期村洪改水造安,全; 做好污水截流; 修筑堤坝,营造 景观水面;补充 水源,提高河流 水质;坚持治管 并重:沿河建设 景观节点。
沿岸有王城公园、王城动物 园等景点。
涧河自同乐桥以下 共约7km河道上,有车 行桥4座,跨河道路主要 为交通功能,使得通过 现状跨河交通为涧河营 造亲水氛围有一定难度。 涧河全线现仅有步行桥1 座,且位于王城公园内 部,步行交通的匮乏在 一定程度上使得涧河对 周边人流不具有足够的 吸引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