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讲气藏动态分析

第三讲气藏动态分析


4
驱动 类型 的确 定
1.分析确定气藏驱 动类型 2.水驱气藏边界条 件分析,产水观测 井产量、压力及水 面变化,分析判断 水源、侵入机理、 水侵速度,计算水 侵量
表3-1 气藏动态分析内容、目的和手段(续上表)
编 号 分析 项目
气井、 气藏生 产能力 分析
分析内容
1.气井绝对无阻 流量、采气指数 2.气藏高、中、 低渗透区产能分 布特征 1.压力系统变化、 层间窜流及地层 水活动情况 2.单井、分区块 全气藏采气量、 采储程度 3.剩余可采储量 分布与未动用潜 力预测
含H2S量最低。大部含气层系中H2S含量随深度增
加而增加,气液接触带附近H2S浓度急剧增加。
4)标度计算图快速监测法
已找出微量盐(溴、碘、钾、钠、铷、铵、 锂等)之间的关系和相应的地层水中百分含量制 成标度计算图,应用该图快速分析从井内带出液 相中的微量盐浓度,从而对产出水进行有效的监 测。
4、水动力学方法
(六)气藏开发状况、储量动 用程度及剩余资源潜力分析
1、分析内容 ★压力系统变化、层间窜流、地层水活动 ★单井、分区及全气藏产气量、采出程度 ★剩余可采储量分布与未动用层潜力预测 2、分析目的 ★复核动态储量 ★调整产能布局,实行均衡开发 ★确定稳产年限,阶段采出程度,最终采 收率
3)井间地震和随钻地震
可定期用人工震源获取井间地质、储、 渗参数和气水动态信息。
2、地球物理测井监测技术
利用测井技术可以识别裂缝,确定孔、渗参
数在空间的分布和边、底水的层位。能成功地监
测气水界面活动和选择性水侵规律。 测井技术主要有中子法、脉冲中子法、电法、 测井温、测流量和声波测井等六种方法。声波测 井对砂岩和非砂岩均有较高的分辨率和可靠性。
1.为开发部署、地 面工程设计、下 游工程规划提供 依据 2.提出开发调整与 采气工艺措施类 型
1.常规取样 2. 凝析气藏流体井口取 样及地层条件下流体容 积性质和相态性质实验 分析
表3-1 气藏动态分析内容、目的和手段(续上表)
编 号 分析 项目
分析内容
分析目的
主要分析手段
3
储量 核实
1.地质储量 2.可采储量 3.单井控制储量
1)应用P/Z—Gp关系监测气藏动态 定容封闭气藏开发过程中含气孔隙体积保持不 变时,气驱的P/Z—Gp图呈直线关系。在开发裂缝 性、裂缝—孔隙性(碳酸盐岩)变形储层的气藏时, 其含气孔隙体积都要减小,其P/Z—Gp曲线要低于 气驱关系直线。多数在水驱气藏的情况下,P/Z— Gp曲线特征是,开始与气驱一样P/Z呈直线下降, 但是,随着边水或底水进入气藏而使压力下降速度 明显减慢,使P/Z—Gp偏离气驱直线。开发过程中 若存在气体窜流或漏失到上下部地层中去,P/Z— Gp关系曲线可能比气驱线还要低。
3、分析手段
Hale Waihona Puke ▲常规定期取样,组分全分析
▲凝析气藏高压物性取样分析
容积特征和相态特征研究
(三)储量核实
1、分析内容 ◆地质储量 ◆可采储量 ◆单井控制储量 2、分析目的 ◆提高储量级别 ◆确定开发规模 ◆为数模、动态分析与预测、开发 效果评价提供依据
3、分析手段 ◆综合确定构造形态、圈闭大小、油气水分布、 容积法计算地质储量。 ◆物质平衡方法确定可采储量。 ◆压降法确定动态储量与单井控制储量。 ◆压力恢复曲线法求取单井控制储量。 ◆凝析气藏根据高压物性分析确定组分储量。 ◆含H2S气藏确定H2S储量和开发过程中含量
2、分析目的
★建立地质模型 ★确定开发单元与布井方式 ★容积法核算地质储量 降压法核算动态储量
3、分析手段
★勘探与地质结合 充分利用地质精细解释、地质录井、测 井、试油成果 ★设立激动井与观察井 干扰试井 ★修正等时试井与压力恢复试井 边界反应、供气面积大小 ★裂缝-孔隙双重介质气藏 地层倾角测井,压力恢复试井
2)气藏数值模拟动态分析技术 随着气田开发难度增大,气藏动态分析的
跟踪数值模拟技术有了很大发展,尤其是促进
了非均质或致密气藏、水驱气藏和凝析气藏的 数值模拟技术的发展。
3)试井技术 目前试井解释及监测技术已建立起适应各类气 藏的典型图版和单井数值模拟。通过单井测试可监 测井的完善程度,气层污染、储层变形引起孔、渗 等参数减小对气井产能的影响;计算气井绝对无阻 流量;确定气井合理的生产压差和产量,使气井和 气层协调工作。 干扰试井和脉冲试井可确定两口或更多井之间 储层的连通性及压力连通范围,计算气层传导率和 储渗能力。它们适应非均质低渗透气藏的试井解释, 并用此法确定裂缝分布及发育方位,还发展了一系 列不稳定试井方法。
5
6
气藏开 采状况、 储量动 用程度 及剩余 资源潜 力分析
表3-1 气藏动态分析内容、目的和手段(续上表)
编 号
分析 项目
分析 内容
分析 目的
主要 分析 手段
1.工程测井 2.试井分析 3. 井口带出 物分析
7
钻井, 完井与 采气工 艺措施 效果分 析
1. 钻井井斜、井眼变化, 井底污染状况 2. 完井方式、射孔完善程 度 3. 产液、带液能力与管柱 摩阻损失 4. 井下油套管破裂、井壁 垮塌与产层掩埋情况 5. 修井、增压、气举、机 抽、泡排、水力、喷射泵 、气流喷射泵等工艺措施 效果
分析目的
1.为气井、全 气藏合理配产 提供依据 2.确定井网合 理性及调整井 井位 1.复核动态储 量 调整产能布局 3.确定稳产年 限、阶段采储 程度和最终采 收率
主要分析手段
1.日常油气水生产动态 资料 2.关井压力恢复试井、 系统试井 3.地层测试成果 4.压降曲线 1. 分井 、分区产量统 计分析 2 测出结果分析不同时 期的压力等值图 3 利用生产测井、水淹 层测井、油气水界面监 测成果,绘制生产剖面 4.压降曲线
(一)气藏连通性分析
(二)流体性质分析
(三)储量核实
(四)驱动类型确定
(五)气井、气藏生产能力分析
(六)气藏开发状况、储量动用程度及剩余 资源潜力分析 (七)钻井、完井与采气工艺措施效果分析 (八)适当的数值模拟选定 ♦ 历史的拟合、开发动态的预测
(一)气藏连通性分析
1、分析内容
★储层纵横向连通性分析 ★断层分割情况 ★压力与水动力系统 ★油气水分布,边界的确定
气藏动态分析的核心内容是通过对气田开发全 过程的跟踪模拟和优化,达到全气藏开发指标总体
最优和单井开采工艺参数组合的最优,重点要求回
答以下问题: 1、储层、井位是否连通?压力、水动力系统是 否统一?油气水边界是否确定?
2、开发方式是否合理?天然能量是否充分利
用?如果存在边水或底水,水体活动规律如何? 它对开发过程有何影响? 3、对于裂缝性气藏,裂缝的发育特征与规律 是什么?在开发过程中起什么作用?
3、地球化学检测技术
1)水化学方法 天然气中的凝析水矿化度很低,当地层水 进入气井时,产出水的成分就会改变。如果系 统地取样分析(如氯根含量、钾离子含量等), 就能确定地层水流入量。
2)根据凝析液性质变化监测气水界面 测定凝析液性质的指标有:粘度、折射率、密
度、蒸发90%馏分的温度和凝析温度。当这些参数
4)音响试井技术
该技术能弥补由于岩性、泥浆等因素给测井
带来的困难。深部音响水动力试井仪器不受岩性
影响,也不受下油、套管的限制。气或水单相流
动,以及气与水两相流动的声谱均不相同,通过
井与地层连通的部位时,能接收到较大音响程度,
以此来辨别气、水层位和能量大小。国内还未见
用此类试井技术。
三、动态分析的核心内容
变化。
(四)驱动类型的确定
1、分析内容 ●气藏驱动类型确定,边界条件、渗流模型 ●产水观测井产量与压力变化
分析判断水源、侵入机理、水侵速度、气 水界面变化、水侵量计算。
2、分析目的 ●为开发方案制定提供依据 ●确定气藏开采规模、采气速度、生产井 与观测井的分布方式、合理气井生产制 度及相应开发技术政策。 ●为动态监测、数值模拟提供依据。 3、分析手段 ●压降曲线与生产曲线对比 采气速度与压降速度一致性 判断气藏驱动类型 ●观测井地层压力变化趋势
(二)流体性质分析
1、分析内容
▲流体组分及性质分布差异性
▲开发过程中流体组成变化特征分析
▲气藏特殊气体组分分析
2、分析目的 ▲针对差异性 为开发部署地面工程设计、下游工程规 划提供依据。 ▲针对开发过程中组成变化特征 提供开发调整、采取的工艺措施类型。 ▲针对特殊气体组成及含量 提供下游综合利用、提高开发效益的综 合方案。
合基础上,对单井及全气藏开采动态进行数值模拟?
对开采动态进行预测,并给出最佳的开发、开发调
整及挖潜方案。
一、气藏动态分析的主要内容
气藏动态分析技术是提供气藏开发全过程动态信
息技术,目前国内外主要应用地震、地球物理测井、
地球化学、气水动力学和气藏数值模拟等技术来分
析气藏生产动态,并由点(气井)的监测、分析发
主要分析手段
1. 综合应用地质、物探、 测井、录井、试采和试 井等成果 2. 干扰试井、压力恢复 试井、修正等时试井等 3. 裂缝性气藏的地层倾 角测井和压力恢复试井 等
1
气藏 连通 性分 析
2
流体 性质 分析
1.流体组成及性质 分布差异性分析 2.开发过程中流体 组成变化特征分 析 3.特殊气藏气体组 成分析
1.提高储量级别 2.确定开发规模、地 面工程和下游工程准 备 3.为数模、动态分析 、开发效果评价提供 依据 1.为制定开发方案提 供依据 2.确定气藏采气速度 、布井方式和气井合 理生产工作制度,制 定技术政策 3 .为动态监测、数 值模拟提供依据
1. 根据综合方法和不 断加深的资料用容积 法计算储量 2. 用物质平衡法核实 动态储量 3. 用试井方法确定单 井控制储量 1. 压降曲线、生产曲 线对比、分析采气速 度与压降速度 2. 分析观测井地层压 力变化趋势,气水界 面变化趋势 3.生产测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