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鉴赏:精彩叙事
影视鉴赏
授课老师:程磊 E-mail: chenglei69@
精彩叙事
情节:指创作者按照一定的创作意图在其作品 中所讲述的具体事件。 情节是影视叙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
情节的基础:矛盾冲突
1.人与环境的矛盾冲突 环境的范围十分广泛,在这里主要指自然环 境和社会环境。
2.人与人的矛盾冲突
复杂情节线:是指全剧除主要情节线之外,还 有一条或与主要情节线平行发展的情节线。有 时,人们也称这部分线为副线。在银幕上多半 用平行蒙太奇来处理各条情节线的转换。
复杂情节线构成的电影,最大的优点是可以比 较充分地利用电影的时空自由,展示出生活的 广度与厚度。
个人认为有史以来 情节线最复杂的电影: 《记忆碎片》
水平角度让人物符合我们自己的愿望。导演视 角色与自己平等,绝不愿意观众任意轻蔑或同 情这些角色。许多时候,角色即是普通人,不 特别具美德,也不特别堕落,导演完全让他们 展露自己,不用镜头角度来做价值判断。因此, 它的镜头是中性的,不带情感,让观众自己做 判断。
仰角则与俯角相反,它会增加被摄物的高度,并且带 有垂直效果。更确切地说,它能使一个矮的演员看起 来较高。动作的速度感增加了,尤其是暴力镜头。仰 角会捕捉一种令人困惑的感觉,并且会使环境变小, 如天空或天花板都退为背景。就心理上而言,仰角会 增加主体的重要性,使物体在观众前方展开,甚具威 胁性,也使观众欠缺安全感并觉得被人控制。由仰角 摄得的人物通常会引起恐怖、庄严及令人尊敬的感觉。 所以在宣传片以及强调英雄主义的电影中,这类镜头 是最常见的。
人物设置: 1.主要人物: 一般来说,一部影视作品中主要人物为一个 或两个。
2.次要人物: 即我们平时所说的配角。但它们并不是消极 的作为构成主人公生活环境的点缀,而是积极 地参与到情节的运动中去。
3.群像 有些影片因为题材的需要没有特别突出的单 个主人公,而是写一群人的整体面貌,即以群 像的人物设置和构思来刻画艺术形象,以扇面 式展开的生活真实反映社会生活,揭示社会矛 盾。
大特写镜头
← 特写强调局部特征
远景交待主体同大 环境之间的关系
→
← 中景展示临近的环境
远景
近景
中景
影视拍摄的角度
物体被摄的角度通常也能代表某种对题材的看 法。 角度由“摄影机”的位置所决定,与被摄的对 象无关。
现实主义的导演通常会避免极端的角度。他们 喜欢水平视线的角度,约离地五至六尺,也就 是接近一个旁观者的真正身高。 形式主义导演较不在乎被摄物的清晰度,但必 须能捕捉到被摄物的精髓。 现实主义者希望观众能忘记摄影机的存在,而 形式主义者则希望观众能注意到它。
←
(A)
(B)
→
大远景拍摄效果
全景 1. 作用:交代被摄体的全貌及其附近的环境。 2. 画面特点:相当于在剧场时所看到的舞台框 内的那种景别。人物在画面中的比例大致等于 画面的高度。
全 景 镜 头
中景 指人物膝部以上的部分,用以表现人物的姿 态动作、人物之间的感情交流、呼应关系等。 它是电影电视中运用最多的一种景别。
特写教近景更进 ← 一步,表现人物肩 部以上部位.
↓
大特写 大特写是视距最近的一种景别,能把表现 的对象从周围环境中强调、突出出来,近使观 众去注意某某关键性细节,诸如惊愕的眼睛、 欲滴的泪水、颤抖的睫毛、抽搐的肌肉等等, 造成强烈而清晰的视觉形象,以至于眼皮的每 一次眨动,都会成为强有力的视觉 。当视距 特近时,就称为大特写。
戏剧式结构的电影,一般来说是建立在尖 锐冲突的基础上,有着极强的因果链,也就是 说段落和段落之间存在着必然的依存关系;再 加上偶然性在剧情中经常出现,更让影片故事 跌宕起伏,让观众感慨人生如戏。
散文式结构 散文式结构不着力表现冲突,而是着意于 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细微变化。 它的段落与段落之间可能不存在必然的依 存关系,但剧情仍可继续下去。
简单情节线:是指全剧从头到尾只有一条贯串 始终的情节线,没有副线,没有第二条、第三 条乃至多条平行展开的情节线。 我国近年来的一些优秀影片如《本命年》、 《心香》、《菊豆》、《秋菊打官司》基本上 也都用的是简单情节线。
简单情节线只是情节安 排的一种方法,是一种叙 事的形式,并非说作品的
内容简单或内涵不丰富。
2.人与人的矛盾冲突 3.人与自身的矛盾冲突 如:《剑雨》中,细雨与张人凤的矛盾,与转轮 王的矛盾都属于第二种矛盾;曾静(细雨易容 后)对张阿生(张人凤易容后)的爱情,就属 于第二种矛盾。 (播放《剑雨》预告片)
情节线
情节线索是贯串作品始终的情节联系,一般 分为两种:简单情节线和复杂情节线。
小说式结构 此类结构样式的影片,是以表现人物为 主,不要求情节关系的高度集中。这种结构 经常通过表现某个人物的生活,从而来思考 人生。
如:高志森导演的 《南海十三郎》,通过 表现十三郎这样一位佯狂 避世天才的悲惨而又清醒的 一生,引起观众深刻的思考。
影视艺术的人物
人物塑造上表现出来的是 景别的变化。不同的景别适用于表现的内容各 不相同。
远景、大远景 1.作用:表现自然环境,介绍地理概况,创造气 势, 渲染气氛,抒发感情。 2.画面特点:有很强的空间透视感,画面大气, 有较 强的气势。 3.拍摄手段:在大远景中,多采用静止画面的形 式,人物只占据画面中的极小部分,与其所处 环境相比,往往微不足道,场景成为表现主体。
中景镜头 ↑ →
近景 表现被摄体的局部,人物胸部以上的活动。 在拍摄人物时着重表现人物的神情和内在气质。 物体则要注重质感的表现。
表现胸部以上的镜头称之为近景
特写 1.画面特点:构图集中单一,内容简洁、表现力 强。 2.作用:强调人物的表情和内心的感受,对观众 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形成快速的视觉节奏, 创造情节的高潮。特写镜头是电影中最具奥妙 的独特表现手法。
“鸟瞰角度”可能是所有角度中最令人迷惑的, 因为它是直接从被摄物正上方往下拍,我们很 少从这样的角度看事物,所以其主体显得不易 辨认。而导演也多半避免这样的摄影镜位。不 过,在有些情况下,这种角度相当具表达效果。 它使观众盘旋在被摄物上空宛如天神般,镜头 下的人物往往像蚂蚁般卑微无助。
普通的“俯角镜头”并不似鸟瞰那么极端,也 因此不那么令人迷惑。摄影机通常架在升降摄 影架上,或者就近的高处,但是不像鸟瞰那般 主宰性显著。这种俯角镜头比较接近文学上的 全知观点,好像给读者一个梗概,但并不暗示 命运。俯角也会使被摄物看来不那么高,而且 总是包括作为背景的地板或墙面,其动作感觉 也较缓慢。
一般而言,电影有五种基本镜头角度,即: (1)鸟瞰角度(bird’s-eye view). (2)俯角(high angle); (3)水平角度(eye-level); (4)仰角(low angle); (5)倾斜角度(oblique angle)。
“鸟瞰角度”可能是所有角度中最令人迷惑的, 因为它是直接从被摄物正上方往下拍(见图112b),我们很少从这样的角度看事物,所以其 主体显得不易辨认。而导演也多半避免这样的 摄影镜位(setup)。不过,在有些情况下,这 种角度相当具表达效果。它使观众盘旋在被摄 物上空宛如天神般,镜头下的人物往往像蚂蚁 般卑微无助。
影视艺术的结构
影视艺术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体现在
内涵上就是作品的主题,体现在审美特征上就
是作品的风格样式,而体现在形式上就是结构。
戏剧式结构 指按照戏剧冲突归律来结构剧本,即剧情 总是以一个主要矛盾的发生、发展和解决来完 成的。 如:《魂断蓝桥》就是以男女主人公的爱 情发展这个中心事件来结构故事的。
“倾斜镜头”的水平线多是斜的,镜头内的人 物看起来好像快要跌倒。这种镜头有时用于主 观镜头,例如醉汉的观点。在心理上,倾斜镜 头给人的感觉是紧张、转换及动作即将改变。 倾斜镜头使水平和垂直的线条都变成斜线,但 很少人使用,因其会使观众迷乱,适合用于暴 力的场景,因其可精确地捕捉视觉上焦燥的感 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