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4)《社会学概论》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社会学2、自发机制3、社会运行4、主文化5、同龄群体6、社会指标7、社会整合8、社会9、血缘关系 10、文化模式 11、文化中心主义 12、功能主义13、文化相对主义 14、社会失范 15、社会角色二、填空1、社会学经过一百多年来的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了许多不同的派别,常见的派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当生活在某种文化中的人初次接触到另一种文化模式时,会产生思想上的混乱与心理上的压力。
这种现象被称为________。
3、________指一个人前后相继所承担的两种角色之间发生了矛盾现象。
4、社会互动的类型有竞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一个人前后相继所承担的两种角色之间发生了矛盾的现象,称为。
6、转型社会对社会化的影响在两代人之间的代际互动和代际文化传递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问题,称为。
7、社会互动的类型有、、、、。
8、指仅为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所接受的或为某一社会群体特有的文化。
9、一般地说,社会保障手段有三种类型:社会援助、社会疏导和。
10、影响人们获得社会地位的条件包括个人条件和社会条件两大部分。
其中,个人条件可分为先赋条件和。
11、社会越轨的类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当相互依赖的各部分所组成的文化在发生变迁时,各部分变迁的速度是不一致的,有的部分变化快,有的部分变化慢,结果造成各部分之间的平平衡、差距和错位,由此造成社会问题。
这种现象被称为。
13、社区地域环境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自杀论》的作者为________。
15、社会整合是指对社会的协调和调整,促使社会个体或社会群体结合成为人类社会共同体的过程。
16、人口质量是指人口在______的方面的_______。
三、简答题1、社会角色的类型2、人的社会属性的特点3、初级群体的基本特点4、社会流动的基本类型5、社会问题的一般特征6、社会控制的类型7、社会运行的整合机制8、评价社会运行状态的原则9、文化的特点。
10、社会化的基本内容11、社会互动的维度12、社会群体的特征13、社会的特点14、社会运行的主要条件15、社会互动16、社会互动的基本涵义17、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18、科层制产生的官僚主义的主要表现19、社会控制的一般特征20、文化控制的手段21、群体的类型22、组织结构23、组织管理理论与管理方式24、帕雷托的精英理论25、社会习俗四、论述题(一)、结合现实,思考社会组织的兴起过程中,初级群体衰落的积极与消极意义。
(二)、结合社会学中关于初级群体的理论,试论述我国社会转型期的初级群体发展趋势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
(三)、结合教育社会学理论,谈谈什么是教育制度功能失调,并分析其原因及改革措施。
(四)结合社会具体化事例理解非正式结构的积极与消极功能。
(五)试论述影响人们获得社会地位的条件(0144)《社会学概论》复习思考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社会学(答案: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2、自发机制(答案:依据一定的规律自然地、历史地形成的社会运行机制)3、社会运行(答案:指社会有机体自身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表现为社会多种要素和多层次子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它们多方面功能的发挥)4、主文化(答案: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为社会上多数人所接受的文化)5、同龄群体(答案:指由那些在年龄、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等方面比较接近的人们所自发结成的社会群体)6、社会指标社会指标是衡量社会运行和发展过程的综合的质量和数量的标准。
7、社会整合社会整合是指社会利益的协调与调整,促使社会个人或社会群体结合成为人类生活共同体的过程,简言之,就是人类社会一体化的过程。
8、社会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
马克思认为,社会在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有机总体。
9、血缘关系血缘关系是指以血统或生理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10、文化模式就是一个社会中所有文化内容(包括文化特质和文化丛)组合在一起的特殊形式和结构。
主文化(是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为社会上多数人所接受的文化。
)11、文化中心主义指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常有一种倾向,常易于将自己的生活方式、信仰等看成是最好的,是优于他人的。
12、功能主义主张社会是由相互依存的部分构成的有机整体,各部分对整体发挥功能、满足整体的需要。
社会某一部分的运转需要其他部门的配合。
功能主义强调社会体系的稳定和和谐。
13、文化相对主义认为各种不同的文化模式是不能评价和比较的,因为从各种不同的文化模式所赖以生存的环境看,每一种文化模式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它们之间没有优劣之分。
14、社会失范也叫社会越轨。
就是人们用社会认为合法的制度化手段不能实现自己的文化目标的时候发生的,而对于这种情形的一个共同的反应就是社会越轨。
15、社会角色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的基础。
二、填空1、结构功能主义、社会冲突理论、社会交换理论、符号互动理论2、文化震惊3、角色冲突4、冲突、强制、顺从与顺应、合作5、角色中断6、代差问题7、竞争、冲突、强制、顺从与顺应、合作8、亚文化 9、社会调节 10、自获条件11、违法行为、违警行为、违规行为 12、文化堕距13、地理环境、资源环境、人工环境 14、杜尔克姆 15、不同社会因素16、质的规定性三、简答题1、社会角色的类型(答案:1、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2、自觉的角色与不自觉的角色;3、规定性角色和开放性角色;4、功利性角色与表现性角色)2、人的社会属性的特点(答案:(1)人类是一种群居的物种;(2)能够使用语言和符号;(3)需要的复杂性)3、初级群体的基本特点(答案:1、成员有限;2、成员间有直接的、经常的面对面互动;3、成员间经常扮演多重角色,表现了全部个性;4、成员间交往富于感情 5、成员难以替代6、群体整合程度高、7、群体控制依靠非正式手段)4、社会流动的基本类型(答案: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同代流动和异代流动;结构性流动和自由流动)5、社会问题的一般特征(答案:普遍性和变异性;复合性和周期性;破坏性和集群性)6、社会控制的类型(答案:积极性控制与消极性控制;硬控制与软控制;外在控制与内在控制;制度化控制与非制度化控制;宏观控制和微观控制)7、社会运行的整合机制。
(答案要点:第一,整合对象。
第二,整合中心。
第三,整合过程。
)8、评价社会运行状态的原则。
(答案要点:第一,综合性原则。
第二,协调性原则。
第三,满足需要的原则。
)9、文化的特点。
(答案要点:第一,文化具有超生理性和超个人性。
第二,文化的复合性。
第三,文化的象征性。
第四,文化的传递性。
第五,文化的变迁性与文化堕距。
)10、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答案要点:第一,促进个性形成和发展,培养完美的自我观念。
第二,内化价值观念,传递社会文化。
第三,掌握生活技能,培养社会角色。
)11、社会互动的维度。
(答案要点:第一,向度;第二,深度;第三,广度;第四,频度;第五,强度。
)12、社会群体的特征(答案:1、经常性的社会互动;2、相对稳定的成员关系;3、具有明确的行为规范;4、具有共同一致的群体意识)13、社会的特点。
第一,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第二,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第三,社会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
第四,社会是以人们的物质生活活动为基础的第五、社会系统具有心理的、精神的联系第六,社会系统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改造能力的活动的机体。
14、社会运行的主要条件。
第一、人口第二、生态环境第三、经济条件第四、政治条件第五、文化与心理条件第六、转型加速期和转型效应第七、迟发展社会与迟发展效应15、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信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
16、社会互动的基本涵义。
首先,社会互动必须发生在两人及以上人之间,其次,人个之间、群体之间只有发生了相互信赖性的行为才存在互动,并不是任何两个人的接近都能形成社会互动。
17、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答案:1、目标 2、规范 3、一定的成员 4、权威 5、物质设备)18、科层制产生的官僚主义的主要表现(答案:1、浮夸习气、2、墨守陈规 3、繁文缛节、文牍主义,4、例行公事、文山会海)19、社会控制的一般特征(答案:普遍性与阶级性;统一性与强制性;多重性与闭环性)20、文化控制的手段(答案:伦理道德;风俗习惯;信仰信念;社会舆论)21、群体的类型(答案: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内群体与外群体;所属群体与、参照群体;血缘群体、地缘群体与业缘群体)22、组织结构(答案:组织结构是指组织内部正式规定的,比较稳定的相互关系形式。
)23、组织管理理论与管理方式(答案:一、古典组织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现代管理理论;二、家长制管理方式;科层制管理方式;官僚主义问题)24、帕雷托的精英理论他认为,社会分层结构的存在是普遍的和永恒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会上层成员和下层成员的社会地位是凝固不变的。
稳定的等级结构是稳定的经济状态的产物,因而仅仅是静止的农业社会的典型结构。
现代社会是建立在创新、竞争、变革基础上的动态性工业社会,因而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不存在终身的或世袭的阶级。
现代社会的不平等主要是由个人与生俱来的生理差异决定的,既基于自然差别。
25、社会习俗社会习俗指社会生活中的一般习惯和常规,它常常表现为岁时节令(如春节、圣诞节等)、婚嫁礼仪、社交庆典、饮食起居、日常交际方式等等。
四、论述题(一)、结合现实,思考社会组织的兴起过程中,初级群体衰落的积极与消极意义。
答案: 1、积极意义首先,社会组织的兴起,使人们以更大的规模组织起来,在更大的范围内实行分工与协作,从而使人类能够更有效率地从事各项活动。
如现代工厂所进行的社会化大生产,其生产领域、生产规模、生产效率都远远高于家庭小生产。
其次,社会组织把大量的人口结合在组织体系中,个人之间、个人与组织之间,以及组织与组织之间分工协作,彼此依存,从而大大地增强了社会的有机联系。
其次,人们从更多地依赖感情和私人关系来处理问题,转变为更多地依靠分工、规章制度来处理问题,这是一个社会更趋合理与完善的表现。
2、消极影响初级群体的衰落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些消极影响。
人是有感情的,社会组织无法代替初级群体在满足人的精神需要方面的作用。
初级群体的衰落使人们在生活中的互助关系、感情联系变得松懈或中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