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然灾害事故应急与自救(地震)

自然灾害事故应急与自救(地震)


编辑ppt
10
编辑ppt
11
中国是个多地震的国家
中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 震带的交汇部位,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 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大地构造 位置决定,地震频繁震灾严重。
在20世纪里,全球共发生3次8.5级以上的强烈地震, 其中两次发生在我国
全球发生两次导致20万人死亡的强烈地震也都发生 在我国
20世纪以来,中国因地震造成死亡的人数,占 国内所有自然灾害包括洪水、山火、泥石流、 滑坡等总人数的54%,超过1/2
编辑ppt
18
有地震必有断层
地震发生的原因 有断层必有地震
1911年理德提出地球内部不断积累的应变能 超过岩石强度时产生断层,断层形成后,岩石 弹性回跳,恢复原来状态,于是把积累的能量 突然释放出来,引起地震,这是所谓“弹性回 跳说”
1988年以来中国大陆地区地震统计
震级 地震次数
Ms≥5.0 243
Ms≥6.0 50
编辑ppt
Ms≥7.0 7
14
编辑ppt
15
中国地震带的分布
台湾地区 西南地区 西北地区 华北地区 东南沿海地区 23条地震带
编辑ppt
16
编辑ppt
17
中国的陆地地震占全球陆地地震的三分之一
在坚硬的花岗岩中爆炸一个 相当2万吨TNT炸药的原子弹 (8×1013焦耳),所得的结
4级 6.3×1010 5级 2×1012 6级 6.3×1013
果才大致和一个6级地震 (6.3×1013焦耳)差不多
7级 2×1015
8级 6.3×1016 8.5级 3.55×1017 8.9级 1.4×1018
1988-
12次
25-30
14次
1-2
14次
25


编辑ppt
主要在青藏地 区活动
活跃期将持续 到21世纪
13
严峻的地震形势
从1988年开始,中国进入第五个地震活跃期。根据 前几次地震活跃期活动的特点,本次地震活跃期将 持续到下世纪初,目前已进入了强震高发期,其间 可能发生多次7级左右、甚至个别更大的地震
构造地震。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 约占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 火山地震
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 地震 塌陷地震
由于地下岩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 诱发地震
由水库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动而引发的地震 人工地震
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编人辑pp为t 引起的地面振动 20
地震震级M测定
M=lg(A/T)max+σ(Δ)
式中: A—— 地震面波最大地动位移,取 两水平分向地动位移的矢量和,μm;
T——相应周期,S;
Δ——震中距,(度)
编辑ppt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5
描述地震的基本参数
发震时刻、震中位置、震级、震源深度 时间、 地点、震级亦为表述一次地震的三
要素
编辑ppt
震级相差1.0级时, 能量相差约30倍
编辑ppt
6
编辑ppt
7
编辑ppt
8
三大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即太平洋的周边地区,包括南美洲 的智利、秘鲁,北美洲的危地马拉、墨西哥、美国等 国家的西海岸,阿留申群岛、千岛群岛、日本列岛、 琉球群岛以及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新西兰等国家和 地区。这个地震带是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带,全球约 80%的地震都发生在这里
事故现场救护与应急自救
编辑ppt
1
自然灾害事故应急与自救
地震灾害 洪水灾害 泥石流灾害 台风、龙卷风灾害 雷电灾害
编辑ppt
2
地震灾害
编辑ppt
3
编辑ppt
4
编辑ppt
5
地震的能量
震级 能量(单位:焦耳)
0级 6.3×104
1级 2×106 2级 6.3×107 2.5级 3.55×108 3级 2×109
上世纪以来,中国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近800次, 遍布除贵州、浙江两省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 区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
1900年以来,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达55万之多, 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
1949年以来,100多次破坏性地震袭击了22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涉及东部地区14个 省份,造成27万余人丧生
1955年日本的松泽武雄提出地下岩石导热不 均,部分溶融体积膨胀,挤压围岩,导致围岩 破例产生地震,这是所谓“岩浆冲击说”
美国学者布里奇曼提出地下物质在一定临界温 度和压力下,从一种结晶状态转化为另一种结 晶状态,体积突然变化而发生地震的“相变说”
编辑ppt
19
地震的类型
构造地震 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称为
得的距离
编辑ppt
22
编辑ppt
23
地震大小的有关概念
地震烈度: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或破坏程度 震中烈度:震中区的烈度 等震线:地面上相同烈度点的连接线 地震震级:根据地震仪测得的地震波振幅,来
表示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一种量度。有两种标 度形式:体波震级(里氏震级)和面波震级
编辑ppt
24
欧亚地震带:该带从欧洲地中海经希腊、土耳其、中 国的西藏延伸到太平洋及阿尔卑斯山,也称地中海- 喜马拉雅地震带。这个带全长两万多公里,跨欧、亚、 非三大洲,占全球地震的15%
海岭地震带:分布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的海 岭(海底山脉)。
编辑ppt
9
频繁的地震
用地震仪测出的地震,每年全球约50万次, 其中有感地震10万次,造成破坏的1000次, 而7级以上,足以造成巨大灾害的有十几次。 20世纪,世界上已经发生了11次大的地震, 造成巨大的伤亡
1920年宁夏海原地震,造成23万多人死亡
1976年河北唐山地震,造成24万多人死亡
编辑ppt
12
20世纪中国5次地震活跃期
第一次
起目年份 1895-1906
7级以 死亡人数 上地震 (万)
10次

备注 资料不全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1920-1934 1946-1955 1966-1976
地震有关的概念
描述地震空间位置的有关概念 描述地震大小的有关概念
编辑ppt
21
地震空间位置的有关概念
震源: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实际上为一区域) 震源深度:将震源视为一点,此点到地面的垂直距离,
称为震源深度 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点(实际上亦是一区域),
称为震中区 极震区:地面上受破坏最严重的地区,称为宏观震中 震中距:从震中到地面上任何一点,沿地球表面所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