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Beijing Electric Power College No.7.2010
8
摘要:科学技术与文化密切的关系。
科学技术的特点则在于创造,让隐藏的东西呈现出来;文化是社会的灵魂,是培育和激扬文明、意志与道德的土壤与动力。
关键词:科学技术;文化;作用与影响
中图分类号:G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0)-07-0008-01
作者简介:夏冰(1986-),女,蒙古族,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工程哲学,社会技术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STS)。
一、科学技术与文化的互动关系
科学技术和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不同的两个方面,他们
既有本质上的区别,又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第一,科学技术:
包含着科学和技术两个概念,近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有力地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机器工业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马克思
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科学技术就其生产
和发展过程而言。
科学技术是一种生产实践经验和社会意
识的结晶,就其实际的功能而言,科学技术是以知识形态为
特征的"一般社会生产力"和"直接生产力"。
第二,文化:《中
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说:"广义的文化总括人类的物质生产
和精神生产的能力、物质的和精神的全部产品。
狭义的文化
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有时
又专指教育、科学、文学、艺术、卫生、体育等方面的知识和设
施,以与世界观、政治思想、道德等意识形态相区别。
""历史
学、人类学和社会学通常在广义上使用文化概念"。
科学技术不完全是文化,可以作为文化的载体和介质,
当这种载体和介质与文化的功能相同时,科学技术便具有了
文化的特征,反之则不然。
文化也不完全是科学技术,但可
以借科学技术的力度加大和扩展自身的功能,发挥深远而巨
大的作用。
科学技术与文化共生共存,文化或文化产品本身
就离不开科学探索和发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不同
层次科技发展导致不同的文化层次。
日本学者森谷正规曾
指出:"每一个国家的技术和制成品,都是该国文化的产物"。
二、科学技术对文化的作用
科学技术发展从某种程度上改变了文化的结构,丰富和
更新了文化的内容。
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推动着文化的发
展。
科学技术是一个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着的理性工具。
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科学技术不断创造着新的文化形式,
推进着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在文化的发展中的媒体文化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媒
体文化包括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音像、图书等内容,
它以宣传或传播为主要特征。
科学技术与媒体文化的关系
非常密切,科学技术是传媒文化产生与发展的动力,媒体文化
的发展又促进了科技的传播与发展。
(一)科技水平决定新闻传播的发展
1844年,莫尔斯发明电报。
不久,人们就用它来传播新
闻。
20世纪,美国和英国相继用无线电广播和电视传播新
闻。
随着无线电技术、电视技术以及后来的卫星通讯技术的
不断发展,电子新闻传播逐步成为当今世界新闻传播的重要
工具。
(二)在当代利用科学技术传播手段上,最具有革命性意
义的莫过于卫星传播和网络传播
自1957年前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和1962年美国
把卫星用于商业目的之后,卫星传播日益显示出持有的功能
国际新闻的实时转播,电讯服务,以及教育、学习方式的变革
等。
现在的记者可利用电传打字机,通过通讯卫星把稿件直
接发到编辑部,各通讯社、报社、电台可以迅速地把新闻传播
到世界各地。
三、文化对科学技术的影响
近代科学技术的诞生,标志着人类社会发展的新纪元。
文化是科学技术滋生的土壤,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史考察,
它开始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历史性转折,为社会总财富
的不断迅速增长,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和前提。
马克思、
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
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
力还要多、还要大。
"文化的发展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
良好的氛围,反过来又影响着科学技术发展。
任何一项科学
技术虽然其开发过程本身可以看成是一个科学技术问题。
具
体到一个高新技术企业,"高技术"更需要靠"高文化"来支撑。
拥有了先进的文化,不等于拥有了先进的科学技术:拥有先
进科学技术,也决不等于就拥有了先进文化。
因为文化是以
道德文明和精神意志作用于人,并通过人作用于科学技术。
从社会文化史的发展史来看,在近代科学技术诞生后,才
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科技文化尽管经历了艰难曲折,但却
以其普适性、基础性和极富创造性的鲜明特色,成了人类社
会文化中的一支新军。
科学追求普遍化且概括的客观知识,
这与感性想象为特征的把握和再现客观世界的艺术方式完
全不同。
通常,文化以"形象思维"为特征,而科学则以"抽象
思维"为特征;文化主要发挥人的创造能力的感性和直观方
面,而科学则主要侧重理性方面。
恩格斯在系统考察近代科
技发展所带来的哲学变革时指出:"新的自然观的基本点是
完备了:一切僵硬的东西溶化了,一切固定的东西消散了,一
切被当作永久存在的特殊东西变成了转瞬即逝的东西,整个
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
"这既是新
的科学世界观的核心,也是近代科技文化最重要的思想成果
和能动的创造性的体现。
事实上,两者之间相互渗透,相辅
相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科学和文化是相通的,它们具
有共同的基础──人类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1]森谷正规.日本的技术-以最小的消耗取得最好的成就[M].上
海翻译出版公司,1985.
[2]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3]史健玲.论科学技术的文化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8).
[4]吕乃基.论科学与文化[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6,(7).
[5]郑晓松.技术的文化本质[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4,(12).
[6]刘京.技术的文化分析视角[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
(6).
[7]吕乃基.21世纪科学技术对文化的影响[J].东北大学学报,2002,
(1).
论科学技术与文化
夏冰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沈阳110034)
理论探索与创新
论科学技术与文化
作者:夏冰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辽宁,沈阳,110034
刊名: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BEIJING DIANLI GAODENG ZHUANKE XUEXIAO XUEBAO
年,卷(期):2010,27(7)
1.吕乃基21世纪科学技术对文化的影响[期刊论文]-东北大学学报 2002(01)
2.刘京技术的文化分析视角[期刊论文]-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3(06)
3.郑晓松技术的文化本质[期刊论文]-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4(12)
4.吕乃基论科学与文化 1996(07)
5.史健玲论科学技术的文化研究[期刊论文]-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3(08)
6.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1971
7.森谷正规日本的技术-以最小的消耗取得最好的成就 1985
1.毛训玉论科学技术与文化的关系[期刊论文]-内江科技2003,24(3)
2.郑翔峰科学技术与先进文化关系的理性思考[学位论文]2006
3.鲁献慧关于科技与文化价值观的若干思考[期刊论文]-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5(5)本文链接:/Periodical_bjdlgdzkxxxb20100700
4.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