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绿色建筑与生态环境

浅谈绿色建筑与生态环境

浅谈绿色建筑与生态环境
在可持续发展这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下,在建筑行业里,我们相
应地提出并推行发展绿色建筑,为协调人类生活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而努力。
由此出发,本文对绿色建筑和生态环境进行了浅谈。

标签:绿色建筑 生态环境 资源与环境 可持续发展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能源、资源的利用不断
上升。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很多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向大气中排放过量的二氧
化碳等具有强吸热性的温室氣体,日积月累导致了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冰
川融化、海平面升高等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空调、冰箱等制冷设备的使用,让空
气中的氯氟烃等化学物质含量过多,造成了臭氧层的破坏、臭氧空洞、照射到地
面的紫外线增强等一系列问题。种种的迹象表面,我们的生态环境正在被破坏,
人与自然的平衡被打破。为此,我们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既能满足当代人
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在这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
式下,在建筑行业里,我们相应的提出并推行发展绿色建筑,为协调人类生活与
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而努力。由此出发,本文对绿色建筑和生态环境进行了探讨。

1 绿色建筑
1.1 绿色建筑概念及内涵 在GB50378《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对于绿色建
筑的定义为: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
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
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由绿色建筑的定义里我们可以看出,所谓的绿色建筑,不仅仅是能够提供给
人类健康、安全、舒适的内部居住空间,它同时还要具有能够与自然环境相和谐
的外部建筑环境。

绿色建筑内涵我们可以做如下的理解和归纳:以节约资源、能源,减少建筑
对环境负荷的压力为前提,运用可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不污染环境,高效、
节能的建筑方案和技术,为人类提供健康、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空间,
最终达到人及建筑与环境和谐共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2 绿色建筑设计 绿色建筑是宏观上的总体概念,如何从整体上把握好“绿
色”二字的定义,建筑师不应该只局限在个体的建筑上,而是应该从整体出发,
着眼于大局,将绿色理念放在整体规划和整体设计中去进行思索。因为在绿色建
筑中融汇了许多现代的理念和技术,像污水的有效处理、太阳能、风能的采集及
利用等。许多技术范畴超出了建筑行业的知识认知水平,这就需要建筑设计师对
于其他相关专业略知一二,勤于与其他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和工程师进行及时的
交流和学习,在多方的配合下,共同实现绿色建筑行业的开发和兴起。
设计师在实际的工作中应当严格遵循绿色建筑的基本原则,在尊重生态环境
的基础上将“四节”:即节能,节地,节水,节材,落实到实处,达到既满足人类
对建筑的功能和空间的需求,又让建筑与自然协调一致的目的。若要实现可持续
发展,首先要尊重当地的生态环境,增加对自然环境的理解,使人们的行为与自
然环境的发展协调统一。因地制宜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和高效地利用自然
资源,正确处理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保及满足建筑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
建筑师在建筑设计早期规划中就应制定出绿色建筑技术的导则,利用简单的实用
技术、使用节能的建筑材料。要加强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避免使用易破坏环境、
产生废物的建筑材料;同时还应注重地域性,尊重民族习俗,依据当地自然资源
条件、经济状况、气候特点等,因地制宜地创造出具有时代特点和地域特征的绿
色建筑。

2 生态环境
2.1 生态环境概念及问题 《环境管理学》里对于生态环境的定义为:生态
环境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
质量的总称,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生态环境问题是指
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
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负反馈效应。

2.2 生态环境保护 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与生
态环境建设并举。在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的同时,必须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
主、防治结合,彻底扭转一些地区边建设边破坏的被动局面,坚持污染防治与生
态环境保护并重。应充分考虑区域和流域环境污染与生态环境破坏的相互影响和
作用,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统一规划,同步实施,把城乡污染防治与生
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城乡环境保护一体化。

3 绿色建筑与生态环境
3.1 推行绿色建筑是生态环境的需要 由上面的定义和分析,我们知道生态
环境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质量,如果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则会反作用于人
类的生活,所以,针对绿色建筑和生态环境,中央提出要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住
宅,全面推广节能技术,制定并强制执行节能、节地、节材、节水标准,按照减
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搞好资源综合利用,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2 绿色建筑的误区
3.2.1 绿色并不等于高价和高成本 绿色建筑和生态环保近几年里才逐步被
人民大众所了解和认识,所以很多绿色建筑和生态环保在近几年里才逐步的被人
民大众所了解和认识,所以很多人误以为绿色就代表着先进的技术和前沿的科
技,由此将“绿色”与高价和高成本无形中画上了等号。其实这种认识是片面的,
错误的。我们所倡导的绿色建筑是一个较为广泛的概念,它并不意味着高价位和
高成本。对于承建单位和开发单位来说,其目标之一就是尽可能地降低建筑的成
本,那么如若将眼光放的长远些,从整个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角度去计算整体成本,
那么采纳和利用低能耗的环保建材是极为划算的。为了眼前的利益,在建筑的修
建初始,采用成本低廉,但质量牵强、能耗大的材料,其结果是往往在使用过程
中,能耗量大,维修费用高,总体的消耗远远大于低能耗环保类建材的使用效果。
所以,着眼于未来,采用低能耗的环保材料,提倡和全面发展绿色建筑势在必行。

3.2.2 绿色建筑不仅局限于新建筑 提倡绿色建筑并不是只建设新建筑物的
时候我们所采用的模式,它还涵盖了对于老建筑和已有建筑的绿色改造,使原本
的建筑通过相应的节能环保措施达到绿色建筑的相关指标,从而达到保护生态环
境,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就日常生活中的水、电、气等与人民大众息息相关的生
活要素说起。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供水、供电已实现了插卡制度,用户购买
水卡、电卡,插卡取用能源,杜绝了换表偷水、偷电的行为,加强了人们节约的
意识。污水收取治理费用,符合国家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也让百姓有了环保的
观念。对此,我们对于供暖的计量改造也有了新的想法。以往的集体供热使得许
多家庭在冬天里开窗过冬,这无疑是对能源的一种浪费。实行单户改造,一户一
表,在上班和出差时可以停止室内供暖,即经济又节约能源,符合生态环保的概
念。就我国目前的形式来看,当今任务之一是北方的供热体质改革将要全面启动,
对于新推行供热地区和供热城市,应采用新的供热体质;二是就我国耕地保护行
事严峻的国情,率先在沿海地区推行紧凑型的城镇、小区和建筑规划设计模式;
三是因地制宜,加强本土的建筑绿色改造。

3.2.3 建筑节能不只是政府的职责 生态环境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推行绿色建
筑不仅是政府的一项政治措施,更是人民福利的工程。因此,要让老百姓知道什
么是绿色建筑,不是有鲜花绿草、喷泉水池、绿化得好的楼盘就是“绿色建筑”。
如果老百姓都能关注到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都注意到房屋的能耗、材料、对室
内环境的影响、二氧化碳气体的减排,那么大家的共识就会形成绿色建筑的市场
需求。有了市场需求,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才能在全社会广泛地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牛季平.绿色建筑与城市生态环境[J].工业建筑,2009(12).
[2]张勤.推行绿色建筑建设生态城市[J].今日国土,2005(1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