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徽省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安徽省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安徽省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 旅游是21世纪的黄金产业。安徽省的旅游产业近些年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还存在着诸如市场程度低,国际推广薄弱等问题。要促进安徽省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创新策划,深入规划,创新主题,细分市场等方面促进安徽省旅游产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关键词:安徽省;旅游产业;问题以及对策 目录 1.安徽省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2 1.1场开拓水平较低 ............................................................................ 2 1.2品牌形象急需提升 ........................................................................ 2 1.3经济构成中旅游商品比例偏低 .................................................... 2 1.4国际旅游推广仍显薄弱 ................................................................ 2 2. 安徽周边游的特色创新对策 ....................................................... 2 2. 1创新策划,深入规划 ................................................................... 2 2.2创新主题,细分市场 .................................................................... 3 2.3强化管理,走向国际 .................................................................... 3 2.4坚持旅游产业化发展 .................................................................... 4 2.5推进依法治旅体制建设 ................................................................ 4 参考文献: .................................................................................... 4 1.安徽省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1.1场开拓水平较低 虽然安徽场广阔,但是场开发程度却严重偏低。根据相关资料,安徽的主要游客大部分都来自于来自于安徽、天津等泛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且游客流量约占一半以上都为短途旅行游客,来自中西部内地其他城的游客比例严重偏低,长三角、珠三角的年青人约上亲朋好友到安徽旅游对他们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则可能会在安徽地区购买商品房,以便周末过来享受大自然的气息。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长三角、珠三角的游客都只占据我国游客比例的二成左右,虽然旅游开发以就近原则为基点,但是这也是针对初步发展的旅游业,随着安徽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若其游客还是大量依靠本地以及周边,毋庸置疑,会阻碍其进一步发展。

1.2品牌形象急需提升 良好的旅游形象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旅游品牌的树立对于一个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定位左右摇摆、举棋不定,多变的目标定位导致形象缺失、品牌模糊。安徽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了“旅游难忘安徽”为旅游形象口号,以“2500年城址未变,小桥流水乌篷依然。”为切入点,但是其品牌形象并未深入人心,宣传策略急需提升。

1.3经济构成中旅游商品比例偏低 在发达国家,旅游购物收入一般要占到总收入的40%---60%,而安徽得比例约只占到30%,远远没有达到旅游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水平。究其主要原因,在于安徽旅游商品生产企业相对弱小,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旅游商品生产体系,导致安徽地区旅游商品生产规模与其拥有的资源规模、游客实际需求和现有场不适应,旅游商品档次不高,品质平平,因而场占有率低,份额小。

1.4国际旅游推广仍显薄弱 虽然2008年的奥运会以及2010年在上海世博会的推动下,安徽全年接待入境旅游人数和外汇收入有所增加,但整体而言,安徽旅游营销重国内场轻国际场、国际旅游推广度有限,致使安徽旅游在国外的知名度不高。即使在安徽发展“全城游”,这种格局也依旧没有大改变。但从旅游业发展的长远来看,提高国际知名度是安徽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需。

2. 安徽周边游的特色创新对策

2. 1创新策划,深入规划 安徽虽然在发展“全城游”战略之前,进行了长期的准备工作,之后又制定规划和发展思路,比如委托编制了《安徽全城旅游“十二五”旅游重点建设项目方案》等文件,详细策划全城旅游的设施建设、环境协调、业态布局、街区开发、项目招商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以及旅游形象和场推广等方面的内容,提出了包括城休闲、交通游览、公共服务、品牌营销等项目工程方案,并制定了具体实施的行动计划。但是对于营销策略有点面面俱到,缺乏精准化的定位。 所以安徽旅游局应该对营销策略有一个更完善的规划,对各个不同的产品做出不同的定位,抓好主次,这样才能使全城游的概念更突出。 安徽要以“调结构、强吸引、增效益”为主线,以“创新、整合、优化、提升”为方针,坚持政府推动、场主导、部门联动、行业融合、分类指导,创新旅游产品、业态、管理体制与机制,整合旅游资源和旅游要素,优化旅游功能空间,提升城的旅游综合服务功能,增强安徽旅游的国际吸引力和核心竞争力,实现旅游资源多样化、旅游服务便利化、旅游管理精细化、旅游场国际化,努力将安徽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游憩目的地。

2.2创新主题,细分场 营销场的细分就是旅游企业根据旅游者的消费需求、购买行为、消费习惯等而划分不同类型消费场的过程。安徽要在认真分析旅游者的不同需求、职业、收入、民族、宗教、生活习惯、身体状况等的基础上,将旅游场划分为不同距离场、不同年龄场、不同职业场、不同教育水平场等,开发出不同主题的一系列旅游创新产品,这样才能改变传统的那种排浪式、雷同型的旅游消费结构。 所以安徽在大力推进以中兴路为轴线,以全景水脉环(内环)和黄金水城游憩环(外环)串联名人文化体验区、淮河文化风景区、皖江文化风景区、重点开发生态休闲旅游、轩辕文化旅游和城商务旅游,水乡休闲假区、艺术创意产业区多个功能区 块的旅游空间格局建设。

2.3强化管理,走向国际 提升城旅游国际竞争力。高品质打造城商业游憩、公园广场休闲游憩、文化娱乐游憩、体育运动休闲等城游憩系统。大力发展酒吧街、特色旅游街区,创造轻松、愉悦的城旅游氛围。完善城旅游设施与环境,以旅游发展为导向优化城景观。强化旅游管理与服务,加强城旅游软环境建设。强化安徽与国际旅游城的联盟关系。推动安徽在国内外多个层次旅游联盟的构建。强化安徽与国内主要国际旅游目的地城的联盟关系,积极参与国际旅游城联盟强化与世界城和旅游目的地的联系。促进旅游企业与国际航空、国际邮轮等公司的战略合作。对企业邀请海外旅游批发商、参加海外促销和展览、申办国际会议等予以奖励。通过首都国际机场,强化安徽与国际社会的联系,将安徽打造成为国际交通枢纽。 推进海外旅游场的多元化和定制营销。继续推进传统的欧美、日韩和港澳台场营销,在纽约、巴黎、东京、香港等主要客源国城和地区设立旅游办事机构,以多种方式派驻或聘请驻外专员吸引客源。大力开拓新兴经济体国家客源场(金砖国家、灵猫六国)和地缘联系国家客源场(东亚场和南亚场)。加大入境旅游的政策扶持。积极争取海关、边防和卫生检验检疫等部门对在京举办的各种国际会议、大型展会、会奖旅游、国际赛事、重大演出等项目在 入境签证、通关等方面给予简化手续等项支持。积极研究争取宽松签证政策,争取在出入境口岸设立旅游团队快速通道、重大会议及活动快捷通道。研究实行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的可行性和具体办法。研究制定境外旅客在景区、酒店外币结算的有关措施。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试行发放“旅游者民卡”。

2.4坚持旅游产业化发展 在资源开发上,始终坚持场化原则,是内外资本与内资源有机结合,形成具有较好卖点的旅游产品,在产品营销上,坚持以企业主导的原则,推向场多样化的产品,在运作模式上,坚持产业化运作为主导的模式,使旅游产业向集群化、组团化、链条化方向发展。在产品的空间组织与空间整合上坚持以场为导向,形成一批有特色、有品位并适时推向国内外场的旅游产品,进一步凸显安庆旅游的独特魅力,提高了安庆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推动安徽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场优势转化,加快了旅游业的发展步伐。

2.5推进依法治旅体制建设 安徽本着“不让一名游客在安庆受委屈”的原则,着力解决影响旅游场秩序的深层次问题,重点整顿了内旅游场、旅游场的经营秩序、旅游从业人员队伍、旅游企业自身经营管理和外部发展环境,从而保证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在集中整顿治理的同时,建章立制,加强旅游法制建设和推行标准化管理,全面落实旅游安全责任制,健全和完善假日旅游工作机制,实现了“安全、秩序、质量、效益”四统一,进一步确立了安全、舒适的安庆旅游目的地形象。

参考文献: [1]屠高平,梁留科,韦东. 奥运会对安徽旅游的排挤效应及河南旅游的机遇与对策[J]. 旅游科学,2006,01:34-38. [2]石美玉. 安徽旅游景区旅游购物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 旅游学刊,2006,03:44-49. [3]鲁澎,唐鸣镝,郑杨,王立东. 安徽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建设探讨[J]. 安徽社会科学,2007,02:65-70. [4]成凤明,贺小荣. 基于RIS框架的安徽旅游形象策划——兼论安徽奥运旅游形象[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83-86. [5]彭文英,李俊,张卓栋. 安徽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及区域差异分析[J]. 资源开发与场,2007,07:598-602. [6]赵晓燕. 安徽旅游集散中心发展问题研究[J]. 旅游学刊,2007,10:16-2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