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影与意识形态

电影与意识形态

电影与意识形态
政治意识形态的主体在于对权力的划分和指向性(淡化阶级剥削之矛头所向,展开更广泛的
社会异化批判)

一切电影都是意识形态的载体
雷吉斯·迪布瓦《好莱坞:电影与意识形态》P8:本质上,电影图像作为生活的再现,始终
要选择呈现和不呈现的东西,真实的世界因此就被电影改造为一些论说。于是,一切电影皆
是意识形态的载体。无论是隐含其中,还是鲜明彰显;无论是在不经意间,还是经过深思熟
虑,每一部电影都归结于一种主观的、独特的世界观,因此它在任何情况下都承载着一种意
识形态的信息。

意识形态电影批评产生于法国1968年“五月运动”前后的“新左派”运动。理论基础是电
影符号学和结构主义精神分析

道德审查——《海斯法典》
政治审查——麦卡锡主义
猎巫运动(亲美、亲共)
经济及秩序审查——电影分级

电影中的他者与身份认同问题
从意识形态层面上,他者就是脱离占据主导地位并需要被规范的事物。
黑格尔:奴隶关系中的他者
萨特:他者即地狱(他人是自我的先决)
拉康:镜像理论中的他者

女权主义
男权与男性气概认同
性别与同性恋认同
性别认同的混淆(变性、易装)
同性恋身份的自我接纳
社会(特定环境)排斥与认同
家庭诉求与认同
与宗教(信仰)之间无法调和的矛盾
理想化关系与男色消费

(中国同性恋亚文化与崔子恩的同志电影)
种族与国别、民族

美国电影工业三大支撑
纽约的资金
好莱坞的制片和创作
华盛顿作为保护和监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