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鸿铭的语言才华与翻译成就
的社会背景下就会诞生特殊的人群,辜鸿铭 摆在供桌上的饭菜了么?”辜鸿铭马上回击 后,在 20 世纪初又推出了他的另一本译
就是其中之一。辜鸿铭老先生具有强烈的爱 说:“你们给自己的祖先墓碑上放上鲜花, 著,这和当时中国的社会文化背景有着紧
国心,他特别崇尚中华文化,并斥责过西洋 难道你们的祖先就能闻到鲜花的香味了 密的联系。那时中国在中日甲午战争战败
一位名士和中国文 俄罗斯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保持着不断 服。辜鸿铭认为他之所以走上翻译中国儒
化 史 上 的 奇 人 ,他 的书信往来,探讨着世界文化发展趋势和 家经典的道路的原因,正如他在对《论语》
精通 9 国语言,获得了国外的 13 个博士学 政坛风云。辜鸿铭还被印度圣雄甘地称为 作译序中所认识到的,大家对理雅各博士
人对中华文化的无知。上世纪中国在已沦为 么?”辜鸿铭在国内教书时,曾告诫他的学 后,纷纷有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尤其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情况下,辜鸿铭曾经 生,学好英文的目的就是要把中国的做人 推崇在政治和文化方面的革新,而辜鸿铭
用英文演讲《中国人的精神》,从此走上了坚 道理和礼节介绍到西方,去教化他们,让他 则在此时更加坚信传统上的信仰[3]34-40。他在
言 才卢
红
华霞
□
辜鸿铭
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 学》 三部名著给出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
但 是 不 可 以 不 看 辜 鸿 赞扬,认为辜鸿铭创造性地翻译儒家名著
辜鸿铭是清朝 铭。辜鸿铭凭借其三寸不烂之舌,曾经跟前 是件开“天启”的大事,这让国外的学者和
末年和民国初期的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谈儒学和孔孟之道,和 读者对中国的古代哲学和文学成就大为叹
上千行的米尔顿的诗歌,这充分证明了他具 巨大的轰动和深刻的反响,这在中西方文化 读起来非常亲切。许多学者对此诗歌的翻译
有超人的语言禀赋。辜鸿铭阅历广泛、见解 交流方面有着非常独特的作用和地位。辜鸿 都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吴宓认为辜鸿铭的这
独到,语言风格诙谐幽默,是一位精通中外 铭不单是语言方面的天才,更是一位翻译方 篇诗歌翻译是中国人介绍国外诗歌的开创
强捍卫中华文化的写作道路,其弘扬中华文 们也学会中国人的文化和东方文明的价 《中庸》的译序中认为:“人们认为中国的旧
化的努力是世人所不能抹杀的。辜鸿铭具有 值。辜鸿铭在北京大学任教期间,对嘲笑他 制度已经名存实亡,中国需要新的制度和
特殊的语言才华和非凡的翻译成就,这和他 留辫子的学生们心平气和地说:“我头上的 文化来替代现有的制度和文化,但我却认
等几个国家的语言来回答一国语言的提问, 著作翻译成英文并在国外相继刊载和发行。 个布贩子在外旅游的滑稽之事,全诗共有六
其讲授的英文诗歌能倒背如流。辜鸿铭的记 在翻译过程中,辜鸿铭还将中国古老的东方 十三个段节。辜鸿铭用五古体的手法翻译过
忆力超人,到了晚年还能一字不落地背诵起 理论加入西方名人的妙语,在国际上引发了 来,全文诙谐幽默,翻译效果非常好,让读者
才堪称前无பைடு நூலகம்人,辜鸿铭在英国接受了严格 一语惊醒梦中人,对嘲讽者能应对敏锐和凌 入到对中国儒家经典的翻译中来。辜鸿铭
的英国文学训练,有着深厚的文学功底,对 厉,同时还能歪打正着,最终使他的演讲能 不愿意向国人翻译和介绍西方的文学名
西方文化具有极深的造诣,这也为他以后的 获得上佳的效果。
著,但是这也有例外,他在 20 世纪初期出
翻译成就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辜鸿铭的翻译成就
版了一本汉译的叙事诗 《痴汉骑马歌》,这
一、辜鸿铭的语言才华
辜鸿铭老先生一生基本上都是以学者 是他唯一翻译外国的作品,由商务印书馆出
辜鸿铭在北大任教的过程中,课本对他 的身份行世,漠视政治,一生翻译著作丰富, 版。该翻译作品是英国著名诗人威廉·库帕
来说,可有可无,他能用拉丁文、法文、英文 先后将《论语》、《中庸》和《大学》等儒家经典 的一篇长篇叙事诗,描述的内容是英国的一
的大师。林语堂极为佩服辜鸿铭老先生的英 面的奇才,这一方面和他的个人生活背景、 者。王森认为辜鸿铭的这篇译著即使在中
文造诣,并认为他不但具有深度的语言功 经历联系紧密,另一方面也和他的勤奋好学 国的五体古诗中也是少有的精品之作。人
底,更具有极高的思想深度[1]45-67。德国作家 密不可分。当时,辜鸿铭向西方世界翻译和 们对于辜鸿铭所翻译的儒家经典著作向来
的出身与教育不无相关。辜鸿铭青少年时代 辫子是有形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而你们 为中国现在的制度是一个真正文明、有制
基本上都是在国外度过的,饱受西方的系统 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这让嘲笑他的同 度和有道德的制度,因而它永远都不会过
的教育和西方浪漫主义文化的影响,语言天 学感到非常惭愧,无不自惭莫及。辜鸿铭能 时。”正是这一理念促使他以空前的热情投
了六种国外语言。辜鸿 化交流史上都占有独特地位,值得认真加
铭通读西欧经典名著, 以研究。
精通很多语言,同时语
辜鸿铭最早在 1898 年开始翻译儒家经
言表达犀利且逻辑性很 典,但是他的翻译儒家经典的思想早在他
语就
强。西方人在 20 世纪初 留学欧洲期间就形成了。林语堂对辜鸿铭 曾流传着一句谚语:到 翻译儒家“四书”中的《论语》、《中庸》和《大
M ingre nda ng'a n·名人档案
辜鸿铭生活在英国 的专利。直到 19 世纪末和 20 世纪初才有
辜与 鸿翻 铭译 的成
时,从西方最经典的文 中国人开始独立地加入这一行列,其中,辜
学名著开始,通过死记 鸿铭是最早也是最有影响的一个[2]12-16。他的
硬背的方式很快就掌握 译经活动不仅在近代,而且在整个中西文
帕凯曾说:“辜鸿铭是我能用地道德语交流 介绍儒家经典,而这在长期以来一直是西方 说法不一致。非常了解他的金梁认为辜鸿
位。然而他所生活的年代(19 世纪下半叶到 中国历史上最尊贵的中国人。曾经有外国 四十年前翻译的《中国经典》内容不满意是
20 世纪初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特殊时期, 人讽刺辜鸿铭在供桌上给祖先作磕头礼, 他立志翻译儒家经典的直接原因。辜鸿铭
当时中国面临的是民族兴亡的大问题,特殊 说是:“你这样做,你的祖先就能享受到你 在 19 世纪末推出了他的第一本翻译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