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


病因学
1.遗传 遗传因素在 的发病中具有 遗传 遗传因素在AS的发病中具有 重要作用. 重要作用 2.感染 近年来研究提示 发病率可能 感染 近年来研究提示AS发病率可能 与感染相关。 与感染相关。 3.自身免疫 免疫机制参与本病的发病 自身免疫 4.其它 创伤、内分泌、代谢障碍和变 其它 创伤、内分泌、 态反应等亦被疑为发病因素。 态反应等亦被疑为发病因素。
强直性脊柱 图注: 骨质破坏, 图注 炎(Ⅲ级) :双侧骶髂关节 骨质破坏,髂骨侧 软骨下致密硬化伴囊变, 软骨下致密硬化伴囊变,关节间隙狭窄
强直性脊柱 图注: 图注: CT示双侧骶髂关节面对称性骨质 示双侧骶髂关节面对称性骨质 炎(Ⅲ级) 侵蚀破坏,粗糙不光滑,关节面致密 侵蚀破坏,粗糙不光滑,
诊断标准
确诊AS为: ①双侧骶髂关节炎Ⅲ或Ⅳ级,同时至少有 上述临床标准中之一项者; ②单侧骶髂关节炎Ⅲ或Ⅳ级,或双侧骶髂 关节炎Ⅱ级,并具备临床标准第Ⅰ项,或具 备临床标准第2项第3项者
诊断标准
目前常用的AS临床诊断标准 1.腰椎在前屈、侧弯、后仰三个方向皆受 限; 2.腰椎或腰背部疼痛或疼痛史3个月以上; 3.胸部扩张受限,取第4肋间隙水平测量, 扩张≤2.5cm。
病理改变
韧带附着端病变原发部位,是韧带和关节 囊的附着部,即肌腱端的炎症,导致韧带 骨赘形成、椎体方形变、椎骨终板破坏、 跟腱炎和其他改变。因为肌腱端至少在生 长期是代谢活跃部位,是幼年发生AS的 一个重要区域。
【病理改变】
骨骼病变特征 病变最初从骶髂关节逐渐发展到 骨突关节炎及肋椎关节炎,脊柱的 其它关节由上而下相继受累。 随着病变的进展,关节和关节附 近有较显著的骨化倾向。
辅助检查
辅助检查主要为放射线检查
骶髂关节:早期X线表现为骶髂关节炎, 病变一般在骶髂关节的中下部开始,为两侧 性。开始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犯髂骨侧,进而侵犯骶骨侧。 可见斑点状或块状骨侧明显。继而可侵犯整 个关节,边缘呈锯齿状,软骨下有骨硬化, 骨质增生,关节间隙变窄。最后关节间隙消 失,发生骨性强直。
辅助检查
1.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
⑶保持乐观情绪,消除紧张、焦虑、抑 郁和恐惧的心理;戒烟酒;按时作息,做医 疗体育锻炼。 ⑷了解药物作用和副作用,学会自行调 整药物剂量及处理药物副作用,以利配合治 疗,取得更好的效果。
2.体疗
⑴深呼吸:每天早晨、工作休息时间及 睡前均应常规作深呼吸运动。深呼吸可以维 持胸廓最大的活动度,保持良好呼吸功能。 ⑵颈椎运动:头颈部可作向前、向后、 向左、向右转动,以及头部旋转运动,以保 持颈椎的正常活动度。
表2:强直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鉴别要点B 强直性脊柱炎 病理 肌腱/关节囊骨附着处 肌腱 关节囊骨附着处 类风湿性关节 炎 炎性滑膜炎 对称, 对称,大关节 小关节, 〈小关节,下 肢〈上肢 (-) ) (+) ) 颈椎 干燥综合征 结节, 结节,胸膜炎
关节分布 不对称,大关节〉小关节,下肢〉 不对称,大关节〉小关节,下肢〉 上肢 骶髂关节 炎 结节 脊柱 眼睛 肺部 (+) ) (-) ) 全部, 全部,上升性 虹膜炎 肺上叶纤维化
硬化
强直性脊柱 炎(Ⅳ级)
图注:双侧骶髂关节骨质破坏, 图注:双侧骶髂关节骨质破坏,关 节间隙消失,骨性强直。 节间隙消失,骨性强直。双侧髋 关节面侵蚀,轮廓粗糙不光滑, 关节面侵蚀,轮廓粗糙不光滑, 以髋臼明显, 以髋臼明显,骨盆疏松
强直性脊柱 炎(Ⅳ级)
图注: 示双侧骶髂关节破坏, 图注: CT示双侧骶髂关节破坏, 示双侧骶髂关节破坏 多发小囊变,关节间隙消失, 多发小囊变,关节间隙消失, 骨性强直, 骨性强直,骨质疏松
临床表现
(一)概述 开始时疼痛为间歇性,数月数年后发展为持 续性,以后炎性疼痛消失,脊柱由下而上部 分或全部强直,出现驼背畸形。女性病人周 围关节受侵犯较常见,进展较缓慢,脊柱畸 形较轻。
临床表现
( 二).关节病变表 关节病变表 现 绝大多数首先 侵犯骶髂关节,以后 上行发展至颈椎 (三).关节外表现 关节外表现 AS可侵犯全身 多个系统,并伴发多 种疾病
二.关节病变表现 关节病变表现
⑴骶髂关节炎: 最先表现为骶髂关节炎 ⑵腰椎病变: 表现为下背前和腰部活动受限 ⑶胸椎病变: 表现为背痛、前胸和侧胸痛,最后驼背畸 形
二.关节病变表现 关节病变表现
⑷颈椎病变: 少数病人首先表现为颈椎炎,先有颈椎 部疼痛,沿颈部向头部臂部放射 ⑸周围关节病变: 约半数AS病人有短暂的急性周围关节炎, 约25%有永久性周围关节损害
三.关节外表现 关节外表现
⑸神经系统病变: 马尾综合征 ,下肢或臀部神经根性疼 痛 ,跟腱反射减弱及膀胱和直肠等运动功能 障碍 等 ⑹肾及前列腺病变: AS极少发生肾功能损害,但有发生IgAD 肾病的报告 ⑺淀粉样变: 直肠粘膜淀粉样蛋白沉积,少见
诊断标准
可疑AS为: ①年龄<40岁; ②持续3个月以上; ③腰背部不适隐匿性出现; ④清晨时僵硬; ⑤活动症状有所改善。
强直性脊柱炎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骨关节中心
强直性脊柱炎 (ankylosingsporidylitis;AS) ; ) 是一种主要侵犯脊柱, 是一种主要侵犯脊柱,并可不同程度的 累及骶髂关节和周围关节的慢性进行性 炎性疾病。 的特点为腰 的特点为腰、 炎性疾病。AS的特点为腰、颈、胸段脊 柱关节和韧带以及骶髂关节的炎症和骨 髋关节常常受累, 化,髋关节常常受累,其它周围关节也 可出现炎症。 可出现炎症。
强直性脊柱 炎(Ⅰ级)
图注:腰椎曲度变直, 图注:腰椎曲度变直,骨 质疏松,椎体呈方形, 质疏松,椎体呈方形, T11,12椎体后缘扇形 , 椎体后缘扇形 凹陷(箭头), ),相应椎 凹陷(箭头),相应椎 管前后径增宽
强直性脊柱 炎(Ⅱ级)
图注: 图注:A.CT示双侧骶髂关节模 示双侧骶髂关节模 骨侵蚀破坏,左侧明显 糊,骨侵蚀破坏 左侧明显 关节 骨侵蚀破坏 左侧明显,关节 间隙无改变。 间隙无改变。 B. CT示双侧髋关节间隙 示双侧髋关节间隙 变窄, 变窄,关节骨面质破坏呈锯 齿状, 齿状,以髋臼明显
三.关节外表现 关节外表现
⑴心脏病变: 以主动脉瓣病变较为常见 ,少数发生主 动脉瘤、心包炎和心肌炎 ⑵眼部病变: 25%AS病人有结膜炎、虹膜炎、眼色素 层炎或葡萄膜炎,后者偶可并发自发性眼前 房出血
三.关节外表现 关节外表现
⑶耳部病变: 发生慢性中耳炎概率为正常对照的4倍 ⑷肺部病变: 后期可并发上肺叶斑点状不规则的纤维 化病变,表现为咳痰、气喘、甚至咯血,并 可能伴有反复发作的肺炎或胸膜炎
强直性脊柱 炎(Ⅰ级)
图注:椎体方形,骨质疏松, 图注:椎体方形,骨质疏松, 椎小关节间隙消失, 椎小关节间隙消失,强 椎旁韧带( 直,椎旁韧带(前后纵 及棘间韧带)骨化, 及棘间韧带)骨化,呈 典型“竹节样”改变。 典型“竹节样”改变。 双侧骶髂关节骨性强直, 双侧骶髂关节骨性强直, 髂腰韧带骨化
脊柱 :早期为普遍性骨质疏松,椎 小关节及椎体骨小梁模糊(脱钙),由 于椎间盘纤维环附带部椎骨上角和下的 破坏性侵蚀,椎体呈“方形椎”,腰椎 的正常前弧度消失而变直,可引起一个 或多个椎体压缩性骨折。病变发展至胸 椎和颈椎椎间小关节,间盘间隙发生钙 化,纤维环和前纵行韧带钙化、骨化、 韧带骨赘形成,使相邻椎体连合,形成 椎体间骨桥,呈最有特征的“竹节样脊 柱”。
2.体疗
⑶腰椎运动:每天作腰部运动、前屈、 后仰、侧弯和左右旋转躯体,使腰部脊柱保 持正常的活动度。 ⑷肢体运动:可作俯卧撑、斜撑,下肢 前屈后伸,扩胸运动及游泳等。游泳既有利 于四肢运动,又有助于增加肺功能和使脊柱 保持生理曲度,是AS最适合的全身运动。
3.物理治疗
理疗一般可用热疗,如热水 浴、水盆浴或淋浴,矿泉温泉 浴等,以增加局部血液循环, 使肌肉放 松,减轻疼痛,有利 于关节活动,保持正 常功能,防止畸形。
鉴别诊断
现已确认AS不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一 种特殊类型,两者有许多不同点可资鉴别。 〈具体见表格〉
表1:强直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鉴别要点A
强直性脊柱炎 地区分布 性别分布 年龄 家族史 HLA-B27 HLA-DW4DRW4 类风湿因子 种族差异大 男性多于女性 20~30 ~ 明显 (+) ) (-) ) (-) ) 类风湿性关节炎 世界性 女性多于男性 30~50 ~ 不明显 (-) ) (+) ) (+) )
病理改变
心脏病变特征 是侵犯主动脉瓣,使主 动脉前膜增厚,因纤维化而缩短,但不融合, 主动瓣环扩大,有时纤维化可达主动脉基底 部下方。 肺部病变特征 是肺组织事斑片状炎症 伴圆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浸润,进而发展至肺 泡间纤维化伴玻璃样变。
临床表现
AS常见于16~30岁,男性多见,40岁 后首次发病者少见。本病起病隐袭,进展缓 慢,全身症状较轻。早期常有下背痛和晨起 僵硬,活动后减轻,并可伴有低热、乏力、 食欲减退、消瘦等症状。
治疗措施
目的控制炎症,减轻缓解症状,维持正常
姿势和最佳功能位置,防止畸形。
原则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采取综合措施进
行治疗,包括教育病人和家属、体疗、理疗、 药物和外科治疗等。
1.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
⑴本病治疗从教育病人和家属着手,使其了解 疾病的性质、大致病程、可能采用的措施以及将来 的预后,以增强抗病的信心和耐心,取得他们的理 解和密切配合。 ⑵注意日常生活中要维持正常姿势和活动能力, 如行走、坐位和站立时应挻胸收腹睡觉时不用枕或 用薄枕,睡硬木板床,取仰卧位或俯卧位,每天早 晚各俯卧半小时;做力所能及的劳动和体育活动; 工作时注意姿势,防止脊柱弯曲畸形等。
4.药物治疗
治疗AS的药物可分为三类: ①抑制病情活动,影响病程进展的药物如柳氮 磺胺吡啶。 ②非甾体抗炎药 适用于夜间严重疼痛及僵硬病 人,可在睡前服用。 ③镇痛药与肌松药如镇痛新、强痛啶肌舒平, 常用于长期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无效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