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灌溉

农业灌溉



喷灌的特点

[5]增产: 喷灌便于严格控制土壤水分,使土壤湿度维持在作物生 长最适宜的范围。而且在喷灌时能冲掉植物茎叶上尘土,有 利于植物呼吸和光合作用。另外喷灌对土壤不产生冲刷等 破坏作用,从而保持土壤的团粒结构,使土壤疏松多孔, 通气性好,因而有利于增产, 特别是蔬菜增产效果更为明 显。
浅谈农业灌溉技术
————
朱赛嫦、胡伟莉、王向艺
内容概况

概述 地面灌溉 普通喷灌 微灌技术





目前,农业灌溉方式一般可分为为传统的地面灌溉、普通喷灌以及微 灌。传统地面灌溉包括畦灌、沟灌、淹灌和漫灌,但这类灌溉方式往 往耗水量大、水的利用力较低,是一类很不合理的农业灌溉方式。另 外,普通喷灌技术是目前中国农业生产中较普遍的灌溉方式。但普通 喷灌技术的水的利用效率也不高。 现代农业微灌溉技术包括微喷灌、滴灌、渗灌等。这些灌溉技术一般 节水性能好、水的利用率较传统灌溉模式高,当然,也存在着一些弊 端。
淹 灌

(又称格田灌溉) 淹灌是用田埂将灌溉土地划分成许 多格田,灌水时格田内保持一定深度的水层,借重力 作用湿润土壤,主要适用于水稻灌溉。
漫 灌(flood irrigation)

漫灌是任水顺坡漫流的一种粗放灌溉方式。漫灌时在田间不做 任何沟埂,仅围绕着农田筑堤,使其形成一个坑塘,灌水时任其在 地面漫流,借重力作用浸润土壤,是一种比较粗放的灌水方法。 灌水的均匀性差,水量浪费较大;需要较多的劳动力;容易造 成地下水位抬高,因此而使土壤盐碱化;另外,大量水进入田 地,作物根部附近水分蒸发很快,导致作物周围温度大大降低, 不利于作物的生长。
三、保持土壤结构

在传统沟畦灌较大灌水量作用下,使设施土壤受到较多 的冲刷、压实和侵蚀,若不及时中耕松土,会导致严重板结,通 气性下降,土壤结构遭到一定程度破坏。而滴灌属微量灌溉,水 分缓慢均匀地渗入土壤,对土壤结构能起到保持作用,并形成适 宜的土壤水、肥、热环境。
四、改善品质、增产增效

由于应用滴灌减少了水肥、农药的施用量以及病虫害的 发生,可明显改善产品的品质。总之,较之传统灌溉方式,温 室或大棚等设施园艺采用滴灌后,可大大提高产品产量,提早 上市时间,并减少了水肥、农药的施用量和劳力等的成本投入, 因此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设施园艺滴灌技术适应了高产、 高效、优质的现代农业的要求,这也是其能得以存在和大力推 广使用的根本原因。

滴灌系统的结构简图
滴灌技术的缺点

一.是滴灌的管道和滴头容易堵塞,对水质要求较高,所以必 须安装过滤器;

二.是滴灌投资较高,要考虑作物的经济效益;
三.是滴灌不能调节田间小气候,不适宜结冻期灌溉,在蔬菜 灌溉中不能利用滴灌系统追施粪肥

微 喷 灌 技 术

概 述 微喷灌系统的组成 微灌与滴灌、喷灌的比较
温室花卉苗床滴灌系统 省水的滴灌系统
一、节水、节肥、省工

滴灌属全管道输水和局部微量灌溉,使水分的渗漏和损失降 低到最低限度。同时,又由于能做到适时地供应作物根区所需水 分,不存在外围水的损失问题,又使水的利用效率大大提高。灌 溉可方便地结合施肥,即把化肥溶解后灌注入灌溉系统,由于化 肥同灌溉水结合在一起,肥料养分直接均匀地施到作物根系层, 真正实现了水肥同步,大大提高了肥料的有效利用率,同时又因 是小范围局部控制,微量灌溉,水肥渗漏较少,故可节省化肥施 用量,减轻污染。运用灌溉施肥技术,为作物及时补充价格昂贵 的微量元素提供了方便,并可避免浪费。滴灌系统仅通过阀门人 工或自动控制,又结合了施肥,故又可明显节省劳力投入,降低 了生产成本。
二、 控制温度和湿度

传统沟灌的大棚,一次灌水量大,地表长时间保持湿润,不但 棚温、地温降低太快,回升较慢,且蒸发量加大,室内湿度太高, 易导致蔬菜或花卉病虫害发生。因滴灌属于局部微灌,大部分土壤 表面保持干燥,且滴头均匀缓慢地向根系土壤层供水,对地温的保 持、回升,减少水分蒸发,降低室内湿度等均具有明显的效果。采 用膜下滴灌,即把滴灌管(带)布置在膜下,效果更佳。另外滴灌 由于操作方便,可实行高频灌溉,且出流孔很小,流速缓慢,每次 灌水时间比较长,土壤水分变化幅度小,故可控制根区内土壤能够 长时间保持在接近于最适合蔬菜、花卉等生长的湿度。由于控制了 室内空气湿度和土壤湿度,可明显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进而又可减 少农药的用量。
喷灌系统的组成



1.喷头: 喷头用于将水分散成水滴,如同降雨一般比较均匀地喷洒 在种植区域。 2.管网: 其作用是将压力水输送并分配到所需灌溉的种植区域。由不 同管径的管道组成,分干管、支管、毛管等,通过各种相应的 管件、阀门等设备将各级管道连接成完整的管网系统。同时, 应根据需要在管网中安装必要的安全装置,如进排气阀、限压 阀、泄水阀等。

地面灌溉方法之一。将水引进育苗地进行灌溉,是低床育苗 和大苗育苗常用的灌溉方法。

用田埂将灌溉土地分割成一系列长方形小畦。灌水时, 将水引入畦田后,在畦田上形成很薄的水层,沿畦长方向移 动,在流动过程中主要借重力作用逐渐湿润土壤。
沟灌(furrow irrigation)

沟灌是我国地面灌溉中普遍应用于中耕作物的一种较好 的灌水方法。实施沟灌技术,首先要在作物行间开挖灌水沟,灌 溉水由输水沟或毛渠进入灌水沟后,在流动的过程中,主要借土 壤毛细管作用从沟底和沟壁向周围渗透而湿润土壤。同时,在沟 底也有重力作用浸润土壤。 和畦灌比较,其明显的优点是不会破坏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 结构,不导致田面板结,能减少土壤蒸发损失,适用于宽行距的 中耕作物。
喷灌的特点


[1]省水: 由于喷灌可以控制喷水量和均匀性,避免产生地面径流和深 层渗漏损失,使水的利用率大为提高,一般比地面灌溉节省水量 3O一50%,省水还意味着节省动力,降低灌水成本。 [2].省工: 喷灌便于实现机械化、自动化,可以大量节省劳动力。由于 取消了田间的输水沟渠,不仅有利于机械作业,而且大大减少了由 间劳动量。喷灌还可以结合施入化肥和农药,又可以省去不少劳 动量。



概述 滴灌技术的主要优点 滴灌系统的组成 滴灌技术的缺点



滴灌(drip irrigation)

滴灌是微灌系统尾部毛管上的灌水器为滴头或滴头与 毛管制成一体的滴灌带将有一定压力的水消能后以滴状一滴一 滴的滴入作物根部进行灌溉的方法。使用中可以将毛管和灌水 器放在地面上,也可以埋入地下30~40厘米。前者称为地表滴 灌,后者称为地下滴灌。滴头的流量一般2~12升/时,使用压 力50~150千帕。
滴灌系统的组成:

1.首部枢纽:包括水泵(及动力机)、化肥罐过滤器、控制与测 量仪表等。其作用是 抽水、施肥、过滤,以一定的压力将一定数量 的水送入干管。

2.管路:包括干管、支管、毛管以及必要的调节设备(如压力表、 闸阀、流量调节器 等)。其作用是将加压水均匀地输送到滴头。
3.滴头:其作用是使水流经过微小的孔道,形成能量损失,减 小其压力,使它以点滴 的方式滴人土壤中。滴头通常放在土壤表面, 亦可以浅埋保护

普 通 喷灌
喷灌系统 喷灌的特点 喷灌的缺点和局限性 喷灌系统的组成
喷灌系统(sprinkler irrigation system)

利用机械和动力设备,使水通过喷头(或喷嘴)射至 空中,以雨滴状态降落田间的灌溉方法。喷灌设备由进水 管、抽水机、输水管、配水管和喷头(或喷嘴)等部分组 成,可以是固定的或移动的。具有节省水量、不破坏封结 构、调节地面气候且不受地形限制等优点.



农业微灌技术

概述
滴灌技术
微喷灌技术
渗灌技术
小管出流 小结



技 术
微灌是微水灌溉的简称,它是利用微灌系统设备按照作物需 水要求,通过低压管道系统与安装在尾部(末级管道上)的特 制灌水器(滴头、微喷头、渗灌管和微管等),将水和作物生 长所需的水和养分以较小的流量均匀、准确地直接输送到作物 根部附近的土壤表面或土层中,使作物根部的土壤经常保持在 最佳水、肥、气状态的灌水方法。微灌的特点是灌水流量小, 一次灌水延续时间长,周期短,需要的工作压力较低,能够较 精确地控制灌水量,把水和养分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 壤中,满足作物生长发育之需要。
喷灌的缺点和局限性

1. 投资较高 与地面灌溉相比,喷灌投资较高,目前半固定式喷灌如不计 输变电和人工杂费,一般每亩300~500元,全包括约500~800 元。固定式喷灌就更高,有的高达1000元/亩。 2. 喷灌受风和空气湿度影响大 当风速在5.5~7.9m/s即四级风以上时,能吹散水滴,使灌 溉均匀性大大降低,飘移损失也会增大。空气湿度过低时,蒸发 损失加大。 3.耗能较大 为了使喷头运转和达到灌水均匀,必须给水一定压力,除自 压喷灌系统外,喷灌系统都需要加压,消耗一定的能源。
渗灌系统

概述 渗灌系统的结构 渗灌的不足
继喷灌、滴灌之后的又一节水灌溉技术。 渗灌是一种地下微灌形式,在低压条件下,通过埋于 作物根系活动层的灌水器(微孔渗灌管),根据作物 的生长需水量定时定量地向土壤中渗水供给作物。
渗灌系统全部采用管道输水,灌溉水是通过渗灌管 直接供给作物根部,地表及作物叶面均保持干燥,作 物棵间蒸发减至最小,计划湿润层土壤含水率均低于 饱和含水率,因此,渗灌技术水的利用率是目前所有 灌溉技术中最高的。

微喷灌系统的组成

微喷灌系统的组成和分类与滴灌系统相同,其水源、首部枢纽、 输配水管网几部分的设计、设备选用、施工和运行维护均与滴灌 系统相同。 微灌系统中的重要工作部件是微喷头。微喷头是将压力水流以细 小水滴喷洒在土壤表面的灌水器。单个微喷头的喷水量一般不超 过250L/h,射程一般小于7米。按照结构和工作原理,微喷头分 为射流式、离心式、折射式和缝隙式四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