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沈阳装备制造业竞争力分析中国装备制造业的竞争力呈阶梯状分布,即东部竞争力最强,中部次之,西部最弱1。
我国在2003 年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时,装备制造业就是振兴的重中之重。
新一轮的东北振兴计划既不像西部大开发那样一味地“给项目”,也不像东部沿海地区那样“给政策”,而是通过制度创新促进东北振兴2,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工业城市——沈阳市成为装备制造业的“试点城市。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三个装备制造业聚集区和两个配套城的基本格局,沈阳机床集团、沈鼓集团、北方重工、沈阳特变等原来的老企业正在逐渐恢复活力,挺起中国装备制造业的脊梁。
为更科学地分析沈阳市装备制造业7大行业的竞争力具体情况,提出与时俱进的合理化投资建议,综合评价沈阳市装备制造业竞争力非常必要。
借鉴国际上对产业竞争力分析最新方法,结合沈阳市装备制造业具体情况,考虑到数据收集过程中的数据不完整性,首先构建沈阳市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综合评价的模型和指标体系,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分别分析沈阳市装备制造业综合竞争力。
(一)沈阳市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模型及指标体系1.评价模型的建立因子分析法是寻找一种不能或不易直接观测到却影响或支配可测变量的潜在因子,并估计潜在因子对可测变量的影响程度以及潜在因子之间的关联性。
该方法在不损失或极少损失原有信息情况下,将多个可测变量转换为少数几个不相关的综合变量,通过计算样本之间候选指标在各样本之间的相对差距,将样本差距大的指标提取出来构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元素,从而排除样本之间差距不大的指标,构建综合评价函数为:i 1F=ni iF α=∑。
其中,iα是综合因子 F 的权数,i F 是根据公因子的贡献率确定的。
由于指标权重是通过多重共线性变换和数据运算获得的,不仅可以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还消除了指标间信息的重叠问题。
同时通过指标的减少来抓住主要矛盾,综合评价结果客观合理且唯一。
2.指标选择根据沈阳市装备制造业竞争力基本情况,遵循指标体系的科学性、代表性、可获取性和可比性原则,期望在空间上反映沈阳市装备制造业的静态整体布局和结构,在时间上反映沈阳市装备制造业的动态发展趋势和趋向,在数量上反映企业规模和经济效益,在层次上反映沈阳市装备制造业的功能和水平。
将沈阳市装备制造业分为金属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七个类别3,分别分析和评价各自的综合竞争力。
本文在构建沈阳市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时,将评价指标体系分为 6 个二级指标和 10 个三级指标,沈阳市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如表3.1 所示。
1 李相银,韩建安,中国装备制造业区域竞争力比较,经济纵横,2003年第八期2郭长义,基于制度创新的辽宁装备制造产业竞争力提升,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三期 3李媛,郝娜,辽宁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竞争力分析与建议,辽宁经济,2005年第12期表3. 1 沈阳市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3.样本的选择及数据来源装备制造业主要包括金属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七大类。
本文选择 2001~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所有数据来自《沈阳统计年鉴》。
数据统计口径为沈阳市装备制造业七大类的规模以上企业,原始数据见附件1-10。
(二)沈阳市装备制造业静态竞争力综合评价的实证分析1.数据处理为消除数据类型的差别而产生的分析误差,消除量纲和数量级的影响,本文采用标准化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将七个装备制造业的十个指标分别与总值相比,计算各个指标在总值中的占有率. 即:7ij 1X /ij iji x x==∑,其中ij x 是十个指标的原值,ij X 是各指标在各指标总值中的占有率。
2001-2011年的ij X 计算结果见附件11-20。
2011年的ij X ,即沈阳市装备制造业各行业指标占有率状况根据附件20整理后如图3.1所示。
0%10%20%30%40%50%60%70%80%90%100%资产总工业总产工业销售产利税总主营业务税金及附从业人员年均外商及港澳台资出口交货R &D 投新产品产图3.1 2011年沈阳市装备制造业各行业指标占有率图2.数据分析运用统计软件 SPSS 输入图3.1中的十个指标数据,得出成分的矩阵特征值和累积方差贡献率如表3.2所示, 并选取特征根大于1的作为公共因子。
表3.2 主成分分析的特征值和贡献率由表 3.2 可知,F1、F2的主成分方差累积达到 88.801%,各自方差贡献率分别为 72.695%和14.106%,所以可将其确定为所需提取出来的 2 个主成分,根据主成分得分系数和标准化后的各变量观测值, 计算出沈阳市 7 类装备制造业在 2011 年的 2个因子得分,再以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权重进行加权汇总,得出样本单元最后综合得分评价公式:F=0.8411036F1+0.1588964F23.计算综合得分利用统计软件SPSS输入图3.1中的十个指标数据,得到各主成分系数矩阵见表3.3。
由表3.3得到F1、F2的主成分表达式如下:F1=0.997X1+0.994X2+0.948X3+0.987X4+0.873X5+0.888X6+0.869X7+0.362X8+0.930X9+0.904X10F2=-0.73X1+0.12X2+0.18X3+0.050X4+0.165X5-0.122X6-0.142X7+0.916X8+0.25X9-0.304X10与此同时,得到7个行业在两个公因子上的各自得分如表3.4根据综合得分评价公式,利用Eviews软件,计算出沈阳市装备制造业7 大行业2011 年的综合竞争力因子得分和排名,如表3.5 所示。
表3.5 2011年沈阳市装备制造业综合竞争力因子得分和排名图3.2 2011年沈阳市装备制造业综合竞争力4.沈阳市装备制造业静态综合竞争力计算结果分析(1)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竞争力最强,从图1贡献率情况可知,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和R&D投入都是竞争力的主要贡献因素;(2)通用设备制造业的综合竞争力其次,新产品产值、从业人员年均数和工业销售产值等指标贡献率较大;(3)专用设备综合竞争力第三,新产品产值和外商及港澳台资本贡献率较大;(4)其它装备制造业综合竞争力为负值,相对不高,竞争力最低的是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三)沈阳市装备制造业动态竞争力综合评价的实证分析结果运用沈阳市装备制造业静态竞争力综合评价的实证分析方法,分别计算2001-2011年的综合竞争力因子得分,为方便展示,小数点后只保留两位,沈阳市装备制造业7大行业综合竞争力得分如表3.6所示。
根据表3.5绘制沈阳市装备制造业综合竞争力动态图,见图3.3。
-1.5-1-0.50.511.52图3.3 沈阳市装备制造业综合竞争力动态图沈阳装备制造业动态综合竞争力评价结果(由图3.3可见):(1)位于综合竞争力首位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竞争力在逐年下降,2009年下降最多,2011年有所回升。
(2)处在第二位的通用设备制造业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虽2010年有所下降,但2011年得到回复。
(3)专用设备制造业综合竞争力也是近年来提升起来的,但一直竞争力不强。
(4)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在2009年曾经表现出较强的综合竞争力,但2011年落到专用设备制造业的后面。
(5)金属制品业虽然总体竞争力不强,但尤其是2008年之前上升趋势明显。
(6)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竞争力下滑其实明显。
(7)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竞争力最弱。
(四)沈阳市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投资建议及动态监测体系建议1.沈阳市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投资建议通过对沈阳市装备制造业7大行业的综合竞争力评价可以看出,作为沈阳市经济贡献重要力量的装备制造业各个行业竞争力表现出一定差别,前四强分别为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以下给出包括各个行业代表性企业的沈阳市装备制造业投资建议。
(1)无论静态分析结果,还是动态分析结果,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综合竞争力均遥遥领先,而且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后的恢复能力最快。
代表性企业有:米其林沈阳轮胎有限公司(独资)、沈阳晨发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独资)、沈阳北方交通工程公司(集体)、沈阳沈飞日野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合资)、沈阳华晨动力机械有限公司(合资)、沈阳金杯统一汽车部件有限公司(合资)、沈阳金杯恒隆汽车转向系统有限公司(合资)等亿元以上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企业。
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装备制造业聚集区中,不仅是竞争力强的行业佼佼者,也是对沈阳经济贡献最大的企业,应该成为银行投资的重点营销对象。
(2)处在综合竞争力第二位的通用设备制造业同样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但影响及恢复都表现出滞后的特点。
该行业的代表企业有:机床集团、沈鼓集团等。
(3)专用设备制造业保持了较为平稳的综合竞争力,因此2011年综合竞争力排在第三位,超越了综合竞争力强于它的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这可能与国内经济波动不大,而此类企业的外向经济依赖性不高有关。
有代表性的企业有:北方重工、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等。
(4)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到目前为止没有表现出走出危机的迹象,但是一直以来的较强综合竞争力说明它仍然不失为投资的可取行业。
代表企业有:新东北电气(沈阳)高压开关有限公司(合资)、特变电工沈阳变压器集团有限公司等。
2.沈阳市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综合评价动态监测体系建议随着科技革命和技术进步的加快,作为战略性产业的装备制造业也在不断发生变革,新材料的引入、快速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等集机械工程技术、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等多种技术为一体所产生的技术、设备和系统日新月异,这些技术的进步也在不断考验着传统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基础和前进方向,基于现实发展状况建立的竞争力评价体系不仅需要不断计算更新评价结果,本身的结构也需要更新变化,动态评价是综合把握装备制造业发展方向和沈阳市装备制造业趋势的有效途径,更是投资效益的重要保证。
企业、行业的竞争力本身也会随时间推移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建议持续关注行业发展基本情况,周期性评价行业竞争力变化趋势,动态把握装备制造业发展趋势,及时更新和调整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确保金融支持强化沈阳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同时,银行能更好地抓住投资机遇,得到自身的长足发展。
沈阳市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综合评价动态监测体系,就是结合技术进步发展方向,通过不断分析装备制造业总体发展趋势,并利用最新的产业竞争力评价方法,形成适应装备制造业产业发展规律和方便统计指标收集的评价指标体系,周期性地评价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状况,动态监测投资效果和未来投资方向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