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音乐学院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音乐学院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音乐学院毕业论文参考题目音乐理论类:(一)音乐美学及风格流派:1、青主的音乐美学思想2、嵇康与《声无哀乐论》3、肖斯塔科维奇“第交响乐的精神内涵”4、马勒对20世纪西方音乐的影响5、浪漫主义精神在西方音乐史上的积极影响6、莫扎特歌剧《》的艺术特色7、艺术歌曲钢琴伴奏应当注意的美学问题8、中国流行音乐的回顾与现状9、学堂乐歌对现代音乐教育的历史意义10、“新民乐”的产生与发展对当代中国乐坛的影响11、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脉络12、校园歌曲的创作与流传13、中国古代文人的音乐审美趣味14、浅谈音乐欣赏中情感体验的基本要求15、西部大开发与传统音乐的保护与传承16、儒家人文精神的美育品格与化育之道17、武侠小说中的乐器与音乐(二)民族音乐与作曲理论:1、“花儿”生存与传承现状的调查与研究2、同宗民歌的比较研究3、节奏训练的基本方法4、电脑音乐软件的种类与应用5、网络原创歌曲的传播形态与审美特征6、儿童歌曲创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7、流行歌曲中的和声配置8、小型电声乐队配器的基本规律9、维吾尔族歌曲的调式与旋律特征10、施光南歌曲作品分析11、传统大小调式风格特征研究12、传统民族五声、六声以及七声调式风格特征研究13、地域性音乐调式风格特征研究14、中、西方音乐节奏的风格特性与比较15、传统中、西方音乐基础理论的教学与实践的探索与研究16、地域性音乐风格以及地域性音律特征的探索与研究17、传统和声技术的实用性研究18、五声化和声技术的实用性研究19、“五声纵合化”的和声实践性的探索和研究20、现代和声技术的实践与探索21、传统复调写作技术在音乐教学的应用性研究22、传统复调写作技术对近现代和现代音乐写作技术的影响23、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中的复调现象研究24、音乐作品的多声部技术特性、特征研究25、音乐作品的文化背景、历史背景的探索与研究26、音乐实践中和声与复调技术的创新与实践(三)音乐教育:1、艺术师范生的专业基本功训练2、师范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模式3、音乐课教学法创新之我见4、音乐教育中普及与提高的关系5、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6、音乐与审美教育7、中外音乐教育方法比较8、综合音乐教育初探9、音乐教育与育人10、新课程中的音乐教育评价方式初探11、音乐教师的职业素养12、音乐教育中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的关系13、德国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中国音乐教育的影响14、论蔡元培的美育教育思想对中国音乐教育的深远意义15、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与高师音乐教育改革16、论艺术教育的新观念17、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学校音乐教育18、音乐教育对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影响声乐类:1.论歌唱中的legato2.论声音造型与音乐艺术构思的表现3.谈个性化声乐技巧在歌唱艺术表现中的作用4.论歌唱呼吸的艺术运用5.共鸣训练对声乐技能发展的意义6.论歌唱情感的艺术表现7.试论良好歌唱心理的培养8.论歌唱中的紧张与放松9.论声情并茂10.论字正腔圆11.论“十三辙”与歌唱的民族风格12.论民族声乐艺术传统的继承13.试论五四时期中国艺术歌曲的音乐风格及演唱特色14.从中国歌剧的发展谈歌剧的民族化15.试论民族歌剧音乐风格的构成16.浅谈美声唱法的民族化17.《某歌曲》的艺术处理与声乐表现18.论宗教题材声乐作品在欧洲传统声乐文化中的历史地位19.简述宗教题材声乐作品的演唱风格20.德国艺术歌曲的特点及表现21.舒柏特艺术歌曲风格与演唱刍议22.浅谈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音乐特征23.试论普契尼歌剧咏叹调的艺术特征24.试论莫扎特歌剧咏叹调的音乐风格25.试论合唱中色调与协调的辩证关系26.论童声合唱训练的特殊规律27.论指挥语汇在合唱艺术表现中的作用28.谈变声期的生理保护与声乐训练29.声乐教学中技能教学法与形象教学法之比较30.谈声乐集体课教学的问题与对策31.试论某歌唱家的演唱风格及艺术特色32.论欧洲艺术歌曲的风格及演唱特点33.如何将声乐学习作为音乐文化的积累34.浅论合唱音色变化在作品中的具体运用35.浅谈三声部合唱作品在艺术师范教学中的适应性36.浅谈中国合唱发展的群众基础37.浅谈地域音乐特征在其民歌合唱作品中的表现手法及运用38.浅谈演唱和声性合唱作品时声部音色的运用及要求39.浅谈演唱复调性合唱作品时声部音色的运用及要求键盘类:1. 浅析钢琴弹奏力量的来源2. 略论钢琴学习中的重量弹奏法3. 论钢琴演奏中的放松4. 论钢琴在艺术歌曲中的地位与作用5. 论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加强6. 如何在钢琴上演奏中国作品7. 从莫扎特钢琴作品中谈手指力度变化与音色控制8. 谈钢琴演奏中力度、音色与情感因素的关系9. 谈钢琴弹奏中手腕技巧的运用10. 谈钢琴演奏中踏板的运用及重要性11. 谈钢琴演奏技术、技巧与音乐作品内容的关系12. 谈钢琴复调作品演奏如何处理各声部间的力度关系13. 谈钢琴演奏的心理素质培养14. 论钢琴演奏作品风格的把握15. 谈钢琴学习中如何提高效率16. 谈手风琴风箱技巧的运用17. 谈音乐作品表现中手风琴特色的发挥18. 手风琴演奏中不同位力的剖析19. 浅谈手风琴如何演奏中国作品20. 论钢琴演奏中的触键与音乐表现器乐类:1. 论中国筝流派及其特征2. 浅谈南北筝流派技法3. 论现代筝乐创作的发展与创新4. 论民族音乐的精神思想及艺术形式5. 论民族音乐在中国音乐教育中的地位6. 中国古代音乐的美学思想7. 中国民族音乐学理论研究刍议8. 中国民族器乐的表演形式9. 论二胡表演艺术中的紧张与放松10. 刘天华与阿炳的不同艺术价值11. 中国民族器乐在高师音乐教育教学中如何发展12. 中国民族音乐教育发展的现状与思考13. 艺术实践在高师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14. 谈谈音乐演奏中的技、艺结合15. 民族音乐在高师音乐教育中的地位、作用与意义16. 谈谈演奏中的内心音色与内心音准17. 中国民族音乐的地域性与时代性18. 谈谈音乐演奏中的气息控制19. 试论古琴演奏技法的特点20. 扬琴演奏中的心理作用21. 试论打击乐在高师音乐教育中如何发展22. 论中西打击乐演奏技法的异同点23.传统二胡艺术的乐曲演奏者之代表及风格表现24.试论现代二胡艺术发展的特征25.浅议二胡演奏中技术、文化、人格如何相融26.陕西二胡艺术风格特征27.浅论古琴音乐之传统构成28.古琴流派之辨29.论中国筝乐与民歌、戏曲、说唱音乐的关系30.论中国笛之起源31.论中国笛箫之渊源32.论中国笛的演奏技巧33.论中国笛箫用气之关系舞蹈类:1、试论舞蹈美育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作用。

2、浅谈儿童舞蹈创作。

3、微格教学在舞蹈教学中的作用。

4、论气息(呼吸)在舞蹈中的作用与运用。

5、不同的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征之比较。

6、试论舞蹈的创作与编排。

7、试论中国古典舞身韵的韵律特征。

8、浅谈民间舞蹈文化与民间舞蹈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

9、论民间舞教学中美感意识的训练。

10、试论芭蕾舞的产生及其发展的趋势。

11、试论现代舞的产生及其发展的趋势。

12、试论芭蕾舞与现代舞的关系。

13、试述芭蕾基训中人体的正确站立姿态及其重要性。

14、腿部与脚的外开在芭蕾基训中的作用与意义。

15、浅谈“软开”度在舞蹈整体训练中的意义。

16、“即兴”舞蹈的目的及自信心自我展示意识在训练中的意义是什么?17、将我国东北、山东、陕北地区秧歌的特点进行对比,并分析其风格的异同。

18、浅谈乐感的培养在舞蹈训练与表演中的重要性。

19、对舞蹈教育在中小学的现状进行思考与分析。

20、试论舞蹈艺术与其它姐妹艺术的联系与区别。

21、试论在舞蹈专业课教学中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22、试论在编创舞蹈作品中如何去体现其精髓。

23、试论唐代乐舞在现今舞蹈中的渗透及其发展。

24、试论在舞蹈教学中单一动作的练习和动作组合练习之间的关系。

25、浅谈舞蹈创作中的想象力。

26、浅谈龙的图腾与中国舞的内在联系。

27、我国不同地区秧歌特点及其风格异同之比较。

28、浅谈民间舞教学中美感意识的训练。

29、山东三大秧歌特点及其风格异同之比较。

30、等待开拓的领域——我市中小学舞蹈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31、浅谈芭蕾舞的基本特征及其动作的规范性。

32、舞蹈美育教育在高校中的地位与作用。

33、关于舞蹈人才的选拔及培养。

34、试论舞蹈教育与舞蹈学生身心发展的关系。

35、试论芭蕾舞的风格特征。

36、试论舞蹈教育与儿童的成长的关系。

37、浅谈舞蹈教学中的美感教育。

38、试论想象力在舞蹈编创中的作用。

39、试论舞蹈中掌握正确的重心问题。

40、浅谈唐代乐舞的内容特色及成因。

41、现代舞为何能在世界流行,你认为中国现代舞应如何发展。

42、用民间的方式表达时代精神——从安塞腰鼓的发展看陕北民间舞蹈的时代精神。

43、舞蹈教育在全民教育中的作用。

44、浅谈广义心理素质与舞蹈作品的表现。

45、论舞蹈中对眼睛的使用。

46、“点子”在舞蹈创作中的作用。

47、浅谈傣族——象脚鼓伴孔雀舞。

48、浅谈民间文化对民间舞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49、浅谈对舞蹈专业学生潜能的开发。

50、浅谈舞蹈从戏曲;戏曲从舞蹈中的相互吸收与借鉴。

51、浅谈少儿舞蹈创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52、民间舞蹈文化与民间舞蹈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

53、论运用微格教学手段深化芭蕾教学。

54、舞蹈教育普及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55、试论舞蹈与音乐的关系。

56、试论对艺术想象力的培养在舞蹈表演与创作中的意义。

57、论舞蹈与人体美的关系。

58、浅谈对舞蹈作品中的角色塑造。

59、浅谈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身韵的关系。

60,舞蹈美育在基础教育中的作用。

61、浅谈胶州秧歌动态的风格特点——抻、韧、碾、拧、扭。

62、开展国民舞蹈教育,提高全民素质——论舞蹈教育在美育中的重要位置。

63、论在中国古代时期舞蹈所体现的社会政治功能。

64、营造和谐的舞蹈课堂气氛。

65、论对舞蹈学生的后天教育。

66、陕北秧歌的渊源探微。

67、唐代长安音乐舞蹈浅谈。

68、试论舞蹈的创作与编排。

69、试论舞蹈教育中新的教育手段。

70、浅谈中国古典舞的特性与训练要点。

71、试论中国民间舞的基本特征。

72、敦煌壁画(舞蹈部分)的历史价值,对发展当代舞蹈的意义。

73、论“即兴”表演与创作对民间舞教学的作用。

74、文化·艺术——试论个人素质与舞蹈作品表现。

75、论舞蹈课堂教学中口传身授的结合。

76、让美走入生活——浅谈芭蕾舞蹈的普及在我国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77、浅谈舞蹈演员的“继续教育”。

78、试论舞蹈基础训练与艺术体操之相互借鉴。

79、陕北秧歌——腰鼓风格及探源。

80、试论中国舞蹈的内涵和审美。

81、邓肯的希腊情结解析。

82、试论舞蹈教育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关于舞蹈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