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东华理工大学高职学院 信息经济学
题目
学生姓名: 曾德阳 学生学号: 1041011122 所在专业: 计算机信息管理 任课教师: 游 运
2011年11月12日 2
网络中的信息不对称研究 目录 摘要 关键字 ABSTRACT 正文 一、信息、信息不对称。 二、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原因。 三、网购中的信息不对称。 四、解决途径。 五、参考文献。 3
摘要:现实世界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信息不对称的存在是社会劳动分工和专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互联网作为一个分布世界范围的信息网络,为人类提供了获取网络化资源的可能性和极低的信息应用成本是企业、政府、债权人、客户之间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趋于对称。
关键字:信息不对称、信息网络、产生的原因 ABSTRACT The real world filled with all kinds of asymmetric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asymmetry is the existence of social division of labor and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the development of specialization. The Internet as a distribution worldwide information network, and provide mankind get the possibility of network resources and low cost information application is enterprise, government, creditors, between the customer the information asymmetry between the tend to be symmetrical.
正文 一、信息、信息不对称 我们生活在信息社会,信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曾经有人断言信息优势决定竞争优势。在当今信息经济及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下,这充分表现说明了信息对人们生活的深远影响。无论你是专业人士还是普通民众,在一天24小时的生活和工作中,处处都离不开信息。信息经济学认为信息的本质上就是一种市场参加者的市场知识与经济环境中的时间状态(主客观不确定)之间概率性构成的知识差。 然而,信息可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但在生活中总是存在着某些信息不对称的状况。 什么是信息不对称呢?信息不对称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该理论认为:市场中卖方比买方更了解有关商品的各种信息,掌握更多信息的一方可以通过向信息贫乏的一方传递可靠信息而在市场中获益,买卖双方中拥有信息较少的一方会努力从另一方获取信息,市场信号显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信息经济学认为,信息不对称造成了市场交易双方的利益失衡,影响社会的公平、公正的原则以及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并且提出了种种解决的办法。但是,可以看出,信息经济学是基于对现有经济现象的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对于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还处于尝试性的研究之中。 信息不对称有多种表现形式。一是信息源的不对称,在市场交易中,既有买房又由卖方,在交易活动中,买方和卖方既对立有统一,某些交易者既是出售该商品的信息持有者和制造者,同时又是该商品的交易者,进而形成信息源在公开信息时就存在着某种不完全性。由于交易者在市场上处于信息位势不同,进而必将影响其交易利益和交易成本。二是信息时间的不对称,市场交易的同方在同一市场上需要买进或卖出同一商品时,由于在接收该商品信息时间的差异,往往容易导致较早获取商品有关信息的交易者,能够主动或较准确、较早的做出交易决策而获得交易优势。获取信息较迟的交易者则被动的在交易中处于劣势,甚至蒙受损失。三是信息的数量不对称,在市场交易中的同方由于在同一市场上获取交易对象的信息量不同,也导致交易者在交易位势的差异和成本、利益的差异。四是信 4
息质量不对称,市场交易的同方由于在同一市场上获取交易对象信息质量的差异,即信息的真伪不同势必影响交易者的交易利益和交易成本。五是信息混淆,市场交易的同方获得交易对象的信息中,一个可观察值是由两个或多个混合在一起的并且不可直接辨别的分量合成的信息,造成信息混淆,交易者很难识别。
二、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原因 信息不对称的存在是社会分工和专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劳动分工不明显、专业化程度不高的低级经济形态中,社会成员的信息差别并不十分明显,因而信息差别导致的经济利益上的差距还没有被人们普遍认识和重视。随着社会分工和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人们发现信息差别是社会生产与分配中不可忽视的基本经济因素。 一方面,信息不对称有其客观上的原因,由于企业内外各单位、部门、个人之间所处的社会地位、周围环境的不同及空间上的距离等原因,它们所获知或取得的各方面信息存在差异,包括信息数量、质量上的差异,信息不对称是绝对的、不可避免。另一方面,信息不对称又有其主观上的原因,为追求己方利益最大化有关各方采取种种合法的或非法的封锁消息甚至散布假消息的手段,如保守商业机密和私有信息,使自己在竞争和交易中处于有利的地位,是造成信息不对称的常见而又合法的主观原因。而当前颇为普遍的会计信息失真、报喜不报忧、虚假广告等等问题,则是以不合法手段造成的信息不对称。在商品交易中,占有信息是交易主体在交易中获利能力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三、网购中的信息不对称 在最近几年,2007年1月7日淘宝网发布统计数据显示, 在刚刚结束的圣诞、元旦购物月中,我国消费者日均网上消费超9000万元人民币。(每日经济新闻《网 购交易额月近30亿同比增长80%》2007-1-9网络购物作为一种新兴的购物方式吸引了很多消费者。网上购物,足不出户坐就能搜索到全国各地商品。由于网上的卖家不用支付摊位费和营业税,其价格普遍比实体商家便宜。网购价格排序功能也帮助人们免于奔波各商铺间以挑选出价格最优惠的卖家,避免了额外花费。但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里,所有行为都可以虚拟身份掩盖, 容易滋生欺诈等现象。这几年来国外的网上支付业务迅速发展,国内也从政府到电子商务企业都开始重视这一问题,并陆续推出了一系列举措,交易安全即使得到了一定的保障,但是网购信息不对称的本性缺陷也是不可避免的,即使网上有图片和产品介绍,但是这些信息相对于真正的实物是有偏差和不完整的,对于买家来说没有接触实物而仅仅凭借这些信息来决定交易是存在风险的。同时卖家作为一个以营利为主要目标单位,往往容易隐瞒商品的不良信息来欺骗消费者。下面我们来谈谈网购中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欺骗问题。 (一)网购买家易受欺骗的原因 以网购中某件既容易被仿冒,同时又不易在网购过程中辨别真假的商品为例,如某品牌的进口香水。这种商品的商场售价高,同时市面上的仿冒品多。部分卖者会欺骗消费者说他的香水是专柜的正品, 以高价出售。因为可以接触到实物真假容易辨别。而另一部分卖者则会诚实的告诉顾客他的这些香水是仿制品,会以比真品便宜很多的价格出售。这种情况下,一件“假货”的售出并不存在欺骗行为。但是在网购中,这种情况就会复杂得多。假货卖家为了获取最大的利润,精致的香水瓶和包装盒图片表达商品信息。然而买家了解到实物的正真情况。 5
(二)参与网购的买家和卖家对价格的不同利用 1.卖家通过价格获取最大化利润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卖家有可能给出虚假的信息欺骗买家。为了简化分析过程,假设网上所有的卖家,无论卖的是假货还是 真货,都将被看作只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而抛除其他一切感情因素不加以考虑。 2.买家通过价格获取商品质量信息 网络中买家无法接触到商品,仅能够凭借卖家披露的信息来鉴别商品的好坏。因 此买家基本上没有特别有效的避免上当的相应措施,但是人们往往相信“便宜无好货”,认为价格越便宜的,是假货的概率越大。当然,如果价格与商场售价相当,也会很少有人网上购买,原因是既不能省钱,反而需要支付邮费,同时又有买到假货的风险。假设大多数买家都是风险中性的,即对于网购买到假货的风险既不过分厌恶,也不过分喜好,表现在买家不会由于价格过于便宜而愿意冒很大风险去购买,也不愿意为了将风险降到最低,而去购买价格高得接近于商场价格的商品。
四、解决途径 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充满不确定性、高利润与高风险并存、快速多变的“风险经济”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市场经济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比比皆是, 谁先掌握更多的信息,将引领发展的潮流,速度是新经济的自然淘汰方式。信息不对称势必造成了市场交易双方的利益失衡,影响社会的公平、公正的原则以及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因而为了保证交易双方成本、风险和收益的均衡,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手段,例如风险定量,使交易双方的信息地位大致平衡,避免任何一方拥有并利用垄断信息获取暴利。或是想方设法降低信息的传递、交换、使用成本,使企业和个人都能够较为容易地获取充分的信息,并且以较低的成本使用公共信息,提高市场运行效率,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总结了如下几点: 1、 多种方式展示商品:视频展示;3D虚拟模拟体验;线下体验店等。 2、 三重实名认证制:身份证+银行卡+个人信息,真实有效的确认身份。 3、 即时通讯工具:倡导有记录的沟通方式。 4、 商品管制:完善合理的商品分类,严格控制商品的属性,紧密结合商品的评价管理。 5、 树立网上品牌:品牌观念的树立,提升信任度,促进中小经销商树立重质量、讲信誉的品牌形象,针对各品牌实体店全面开展。
五、参考文献 黄梅。每日经济新闻[J]2007-1-8,网购交易额月近30亿同比增长80% 陈建斌,郭彦丽主编.信息经济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