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杭州市快速公交系统(BRT)讲解

杭州市快速公交系统(BRT)讲解

根据市民和下沙开发区政府要求,一期工程投 资2亿,由财政从城建资金中拨付。
杭州市建设委员会
(二)线路概况
B1线是连接主城与下沙副城的城际快速公交干线。线路全程28 公里,规划设置23对中途停靠站,6个换乘枢纽站,设计平均运送速 度,达到22—25以上公里/小时。
沿线共有70余条公交线路与其相交和相叠,换乘十分方便。如 闸弄口新村、武林广场北、黄龙站等 。
杭州市建设委员会
3、候车时间
班次间隔:线路配置车辆48辆,最高峰配车达到75辆 (其中27辆为12米低地板公交客车)。高峰时段班次间隔2 至3分,平峰间隔3至4分。 2011年市区平均值在3-8分钟;
结论:大容量、集约化交通方式减少乘客候车时间。
杭州市建设委员会
4、同台换乘
目前已有5条线路(含B1线),在8个站台实行同台免费 换乘服务,全年有190万乘客享受到同台免费换乘服务,乘 客减少支出约475万元; 日均同台换乘客流从第一个月2000余人次达到现在日均 约6000人次,约占每日平均客流12%,这个数字还在增加 之中,预计B2并入运行后会有大幅度增加。 依托快速公交专用道,围绕“同台免费换乘”方式,形 成一个围绕B1线专用道的公交网系统。
杭州市建设委员会
三、总结
1. 开展城市交通发展新模式 2. 城市换乘时代到来 3. 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建设 4. 注重理念和细节 5. 加强舆论导向
杭州市建设委员会
杭州市建设委员会
1、大容量车辆配置
B1线配置48辆红色低地板全承载新型大容量城市公交 客车,采用德国尼奥普兰技术,车长18米,额定载员160人。
该车还配置了先进的空气悬挂系统,德国“曼”欧Ⅲ排 放标准发动机,“琥珀拉”推动式铰接装置,“福依特” 自动变速器,送清风功能的“冷王”空调,以及ABS、 ASR和“依卡斯”系统。
杭州BRT
杭州市建设委员会
郭燕:BRT线路 刘曼曼:BRT系统组成 陈媛媛:BRT运营现状 汪爱云:交通换乘 邵青:word收集 赵苗苗:word整理 荣志忠:问题与建议 周斌:总结 胡康康:整理PPT 王成成:整理资料,演
讲PPT
引言
根据杭州道路实际,遵循城市有机更新的理 念,秉承尊重现实,最小干预的原则,参照国外 BRT相关技术标准,在既有城市道路上建设快速 公交系统。
杭州市建设委员会
公交线路布局模式从“点对点”——“换乘模式”转变的趋势;公交 枢纽式的换乘设施——路段杭同州台市换建 设乘委模员式会转变趋势
与地铁一号线的换乘
B1线从黄龙公交枢纽站始发,走天目山路环城北路-艮山西路-艮山东路,到下沙高教 园东区。地铁1号线呈“Y”型,武林广场到 下沙的这一段在B1线的北面,两者呈平行 走势,相距1公里左右。
现今实现大范围同台免费换乘,实际票价与现行公交 平均票价接轨。
70岁以上老人、伤残军人、盲人、离休干部、现役军 人等均可凭有效乘车凭证免费乘车。充分体现了快速公交 的大众性、普惠性、公益性、便利性。
杭州市建设委员会
杭州BRT运营现状
杭州市建设委员会
1、客流情况
日均客流7.41万人次,日最高客流量8.6万人次, 站点最大日进站客流量达到3.5万人次,高峰小时 断面通过量达到8200人次。全年达到2704万人次。
结论:客流持续增长,包括弃车坐公交车和 下沙交通条件改善居住人口增加。公交诱导促进 下沙副城人口集聚,规模扩张,疏解中心城区的 人口压力。
杭州市建设委员会
2、营运速度
B1线平均运送速度为25.5公里/小时,平峰26.35公里。达 到了设计营运速度22—25公里/小的指标。 目前,杭州普通公交时速12—14公里/小时,高峰拥堵线 路10-12公里。 到2011年杭州公交平均营运速度值为20公里/小时。
地铁1号线与公交B1及B1的两条区间线, 线路走向上有部分重合,但在站点上只有武 林广场北和下沙城这两个站点有重合。
杭州市建设委员会
快速公交系统建设目标
2004年,杭州市人民政府批复了《杭州市大 容量快速交专项规划》,2010年共规划9条,线 路总长度142公里;2020年11条,线路总长度 162千米。通过一号线的实施情况的总结,进一 步完善《杭州市大容量快速交专项规划》,加 快建设实现规划目标。
杭州市建设委员会
2、调度组织方式
B1线采用干线与区间相结 合的调度组织方式。 其中干线为黄龙公交站至 下沙高教东区,全程为28公 里。 区间为黄龙公交站至下沙 城,全程为23公里。
杭州市建设委员会
3、开放式专用车道
B1线全程共设置了18 公里的双向路侧公交专用 道,采用划线和分道器结 合。
其中在城市中心区4.8 公里范围内采用分道器隔 离。必要时公交车和社会 车辆可以互相借道行驶。
专用车道净宽3.5—4米, 最窄路段为3.2米(位于 交叉口进口道)。
杭州市建设委员会
4、侧式站台
B1线采用侧式站台,站台 .
宽度3至5米,长度45至60米, 平面高度为32厘米。 站台设置付费区和候车区。 站台采用封闭式扶栏隔离, 与城市和道路景观相协调。
杭州市建设委员会
5、智能交通系统
B1线运用了大量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其中包括: 交叉路口的交通信号优先系统、客运智能调度系统、 站台自动门系统、电子收费系统(AFC)、乘客信息服务系 统、场站闭路电视监控系统、车载移动电视电话、网络通 信系统等。 如有专用道的路口车辆一个灯次确保通过,而普通公 交有时需要3个灯次,需要8分钟;站台售票、水平登降、 大开门车辆大幅度减少乘客上下车时间,在站台停站时间 只需15—20秒,而普通公交需要40—50秒钟。
杭州市建设委员会
6、线路优化
结合B1线的开通采取以下优化措施: 先后停驶了8条公交线路,调整优化了10条线路,沿线
减少200余辆公交车。 开通了5条换乘接驳、1条错站停靠补充线、1路夜车线。 实行“同台免费换乘”等措施,有5条公交线路实现同
台换乘。
杭州市建设委员会
7、线路票价
B1线实行全程一票制,票价为每人次4元。各类公交 IC卡均可使用。其中成人优惠A卡按票价的50%收费;学 生优惠B卡按票价的25%收费;D、T卡及各类卡的电子钱 包区按91%收费。
杭州市建设委员会
问题及建议
票价高 —— 降价 速度慢 ——改装红绿灯使之感应BRT为BRT减少
红灯时间、增加绿灯时间 专用道不专用 —— 增加硬隔离、每辆车辆加照
摄象头对闯入专用道的车辆拍照、分离BRT站与普 通公交站 不专业——增加双向换乘站,新开B线可考虑在路 中专门划出2车道给BRT,现有的闸弄口新村等换 乘线路密集站建设天桥或地下通道现实双向换乘 不舒适 —— 做好BRT及普通公交车的保养保洁工 作,达到规定气温时及时开启制冷、通风、暖气等 设施,杜绝驾驶座上方开板盖等怪现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