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姜晓惠(商学院201022410109,2010级财务管理1001班)摘要:本文基于我国企业的实际,给出了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并对各个影响因素如何对企业可持续发展产生影响,以及影响力的大小等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针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建立了解释结构模型(ISM),运用此模型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层次划分,找出了各个影响因素的主次关系和内在联系,便于企业经营管理者抓住主要因素进行控制。

关键词:企业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结构解释模型(ISM)The effect factors of Enterprise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countermeasuresJiang Xiaohui(School of business, Class one ,The 2010 Financial management professional,201022410109)Abstract:This paper based on the facts of enterprises in China gives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and concretely analyze each factors how to influenc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and the size of the influence .For the enterpris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mpact factors, this paper establishes 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 to divide administrative levels of the enterpris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mpact factors, and find out the primary relationship and internal relations of the various factors, which is advantageous for the enterprise managers to grasp the main fact and control it.Key words: Enterprise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fluence factors, 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SM)1 引言当前,社会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把焦点放在如何实现最大利润而忽略了社会效益,众多不诚信的做法使得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举步维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尚不完善,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深层矛盾和问题不断呈现,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核心最终落脚到企业身上。

因此,企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关系到企业自身的生存成长,而且关系到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的成长性,即企业实现由小变大、不断积累量变的过程;二是企业的可持续性,即企业不断创新,永葆生命力的状态。

本文基于我国企业的实际,运用解释结构模型分析影响我国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揭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和一般规律。

2 相关文献综述对企业发展问题的关注与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Adam Smith,1776)的劳动分工理论。

此后,虽然各个经济学流派涉及企业成长问题,但一直处于主流经济学之外。

新古典经济学的核心思想认为企业成长的动力在于对规模经济以及范围经济的追求。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企业发展是企业边界扩大的过程,企业成长的动因在于节约市场交易费用。

[1]后凯恩斯主义认为,企业发展是通过投资规模的扩大来实现的,投资决策和资金是最关键的因素。

[2]自从1912年约瑟夫·熊彼特出版了其名著《经济发展理论》以来,创新的概念和思想就被纳入经济发展理论之中。

创新管理理论认为企业发展来自于管理与创新的程度。

[3]杨杜是我国较早系统研究企业发展理论的学者,在其著作《企业成长论》中,以经营资源为关键概念,从经营资源的数量、性质、结构和支配主体四个方面来考察企业成长,运用实证和比较方法,对企业成长过程和成长机制进行了分析。

[4]我国学者刘力钢借鉴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函数的内容与含义,运用熊动力学的思想建立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五力”理论,即提升力、引导力、支撑力、扩张力和阻力。

[5]李占祥运用矛盾分析法,研究了企业成长过程中的基本矛盾、主要矛盾与各种重大关系,解释了矛盾的发展与转化是推动企业及管理发展的动力,企业可持续发展过程,实质就是不断处理和化解矛盾的过程。

[6]上述理论都是建立在企业系统的研究前提假设上,把企业看成是一个无机体或人工复合系统,并侧重于对企业发展单一因素的分析,但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下,企业作为一个人类—自然系统,进而是一个生命有机体,以前的结论难以指导现代企业的经营活动。

3 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的解释结构模型分析3.1 ISM简介解释结构模型(ISM)是美国J.华费尔特教授于1973年作为分析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有关问题的一种方法而开发的。

其特点是把复杂的系统分解为若干子系统(要素),利用人们的实践经验和知识,以及电子计算机的帮助,最终将统构造成一个多级递阶的结构模型。

3.2 确定企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影响因素通过资料分析,本文从我国企业发展的实际出发,归纳出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需注意的是,这里所列的要素集及其相关关系,只是一种典型条件分析的结果。

在具体应用时,可视企业的具体情况对影响要素有所增减或对要素影响关系有所调整。

表1 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序号关键因素Si1 基础设施利用率S12 企业声望和产品品牌影响力S23 知识与企业文化S34 企业组织结构与战略性匹配S45 企业团队水平S56 企业财务管理能力S67 客户关系管理能力S78 企业技术和管理的创新能力S89 资本运营能力S910 市场结构S103.3确定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对各个因素进行这样处理:①Si对Sj有影响,填1;Si对Sj无影响,不填;i,j=1,2,···,10。

②对于相互有影响的因素,取影响大的一方为影响关系,即有影响。

其中,“有影响”尽量选择直接的影响关系,不考虑间接影响关系。

建立如下的关键影响因素相关性表,见表2。

表2 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的相关性S1 S2 S3 S4 S5 S6 S7 S8 S9 S10S1 1 1 1 1 1 1 S2 1 1 1 1 1 S3 1 1 1 1 1 S4 1 1 1 S5 1 1 1 1 1 1 1 S6 1 1 1 S7 1 1 1 1 1 1 S8 1 1 1 S9 1 1 1 S10 11111113.4建立可达矩阵⎪⎪⎪⎪⎪⎪⎪⎪⎪⎪⎪⎪⎪⎪⎭⎫ ⎝⎛11100011111000010010100000110011011110001000010010111011100110010010001110101000111010100010010111103.5建立结构模型引入可达集和前因集:R (Si )是由可达矩阵第Si 行中所有元素为1的列所对应的要素构成的集合,成为要素Si 的可达集;A (Sj )是由可达矩阵第Sj 列中所有元素为1的行所对应的要素构成的集合,称为要素Sj 的前因集。

R (Si )和A (Sj )的具体数据如表2所示。

据此进行关系划分。

(1)层次划分。

如果Si 是最上一级节点,则必须满足:R (Si )∩A (Sj )=R (Si )。

(2)分部划分。

对上述所得层次划分结果进行分部划分,划分标准如下:若R (Si )∩A (Sj )=φ,则Si 和Sj 不在同一部分;反之,若R(Si)∩A(Sj)≠φ,则Si 和Sj 在同一部分。

因为R(S1)∩A(S1)=R(S1),R(S4)∩A(S4)=R(S4),R(S6)∩A(S6)=R(S6),R(S9)∩A(S9)=R(S9),所以得第一级可达集与前因集如表3所示。

将S0设为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所以第一层要素为{S1,S4,S6,S9}。

表3 第一级的可达集与前因集Si R(Si) A(Si) ∩ 0 0 0 0 1 1,4,6,7,8,9 1,2,3,4,5,6,7,8,9,10 R(S1) 2 1,2,3,5,7 3,5,7,10 3 1,2,3,5,7 2,3,5,104 1,4,71,4,7 R(S4) 5 1,2,3,5,6,7,10 2,3,5,7 6 1,6,9 1,5,6,7,9 R(S6) 7 1,2,4,5,6,7 1,2,3,4,5,7,8,10 8 1,7,8 1,8,10 9 1,6,91,6,9,10 R(S9) 101,2,3,7,8,9,105,10划去可达矩阵中S1,S4,S6,S9所对应的行和列,得到第二级可达集与前因集,如表4。

以此类推。

表4 第二级可达集与前因集Si R(Si)A(Si)∩2 2,3,5,7 2,3,5,7,10 R(S2)3 2,3,5,7 3,5,10 5 2,3,5,7,10 2,3,5,7 7 2,5,7 2,3,5,7,8,10 R(S7) 8 7,8 8,10 102,3,7,8,105,10表5 第三级可达集与前因集Si R (Si )A (Sj ) ∩3 3,5 3,5,10 R(S3) 5 3,5 3,5,10 R(S5) 8 8 8,10 R (S8) 103,8,105,10表6 第四级可达集与前因集si R(si)A(sj)∩101010R (s10)S2企业声望和产品品牌影响力 S9资本运营能力 S1基础设施利用率 S6企业财务管理能力 S3知识与企业文化 S7客户关系管理能力S10市场结构S4企业组织结构与战略性匹配 S5企业团队水平 S8企业技术和管理的创新能力 S0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图1图1 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的解释结构模型3.6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构建如下算法,寻找关键因素:步骤1:构建路径,即以某节点为始点,市场结构为终点,以箭头为方向,形成路径。

步骤2:计算各作为始点的节点的路径数。

步骤3:比较路径数量大小。

步骤4:寻找关键因素。

方法如下:设各节点的路径数ai(i=1,···,n),我们取ai≥1.2ni i=1n a ∑为关键因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