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调查分析摘要:本文是关于随着社会科学技术与经济的迅速发展,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和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加以探究,对如何解决和提高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提出了建设的意见。
关键字:大学生价值取向心理素质
我们正处在价值观念深刻变革的时代。
在社会转型期,人们的价值观念趋于多元化,价值观念多元化的直接后果就是造成人们社会行为的多样性和社会选择的不确定性。
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时期的当代大学生,其价值取向自然会受到直接的影响。
并由此必将会影响到大学生的身心发展。
认真分析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特征以及其身心发展规律、正确德育的客观规律,建立与时俱进、以人为本的全新教育理念和充满活力的教育方法,引领当代大学生形成符合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社会主导价值观,促使他们身心协调发展、健康成长,在当前十分具有现实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
(一)大学生价值取向现状分析
价值取向是指主体对价值追求、评价、选择、认同的一个倾向性态度,也就是指一个人以什么样的人生态度来对待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并做出相应的选择。
就现代的大学生而言,他们多为独生子女,在中学及以前的教育过程中,学习与升学的压力,生活上对家庭的过多依赖等,使得他们在心理发展中存在很多问题,生理与心理发展的不协调,个体需要与社会现实的矛盾,使他们进入大学后有较多的不适感、失落感和彷徨感。
同时,当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剧烈变化,传统与现代观念的冲突,东西文化的交融与对抗,使社会价值观念呈现出多元化和多样性。
社会价值观念,个体心理发展水平以及家庭经济、文化背景等多方面因素,无不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带来巨大的影响,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我意识增强。
改革开放后,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已逐渐增强,对自我需要的尊重,对自我价值实现的关注与追求,对自我价值主体地位的确认等,已成为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重要因素。
2.竞争意识和效益意识增强。
当代大学生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冲击,他们的生活中无处不体现着竞争二字。
比如,他们认为当上学生干部能够锻炼能力,培养管理素质;争取到奖学金和各类奖励证书,既能表现知识和能力水平,又可以缓解经济上的压力,同时还能充分展示自身价值。
3.民主法制意识增强。
他们了解自己的有关权利,并积极维护。
民主法制
意识的增强是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积极的表现,但往往也有不少学生不能正确理解和处理民主与法制、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4.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注重个性发展,在与别人的交往中显出很高的自信心,有自己独特的观点,有自己明确的人生目标,但是由于自身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不足不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看待问题有一定的片面性。
5.理想信仰趋向多元化,当代大学生由于改革开放,受到各种外来文化的影响和冲击,他们的理想信仰逐渐趋向多元化。
但我们同时也应看到,一部分学生受社会上错误思想和不良倾向的影响,产生了一些消极甚至错误的思想和行为。
根据我们在网上发布的调查表得到的一份调查资料显示:大学生中不文明行为不能接受的占47.3%,不到一半,持无所谓态度的占31%。
这说明大学生对于大学和大学生这个文明层次比较高的社会和群体认识不足,他们在文明向上的境界要求上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的社会群体,因此对自己的行为没有意识到应有的、较高的文明规范程度。
在个人诚信方面,有47.6%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毕业后不按时还贷不应该,21.6%的学生认为不按时还贷可以理解。
这反映了部分学生还没意识到仅仅在大学里被动地接受教育是不够的,还需要更多地主动认识社会。
融入社会必备的品质之一就是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是人的第二身份,也是更重要的社会身份特征。
没有诚实守信就不会有集体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团队精神,只有具备多方面的素质,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这部分同学是需要我们积极引导和特别重视的。
另外,我们还应该注意到,当代大学生主流的价值取向与社会主导价值观的部分背离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功利观念。
一方面,传统文化倡导,青年人应该具有无私奉献、重义轻利的道德风尚,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承认经济杠杆的作用,认同个人利益的合理地位,由此带来人们对功利的追逐。
因而传统价值观受到功利主义的强烈冲撞。
2.信仰危机。
当代大学生越来越关切现实和自身利益,在理想和信仰的选择上,更多的是采取实用主义态度,就业时往高收入单位挤,一段时间,“孔雀东南飞”成为当代大学生择业时价值取向的集中表现。
3.诚信和爱心的缺失。
当代大学生在诚信和爱心方面的缺失,表现也是另人担忧的,考试抄袭之风在校园蔓延,假文凭、假证书屡见不鲜,对同学、对社会的冷漠,所有这些,暴露出的深度的问题是他们价值取向出现了偏失。
4.责任意识淡薄。
责任意识淡薄反映在部分大学生身上已经到了比较严重
的地步,一些人我行我素,唯我独尊,今朝有酒今朝醉。
在生活上,不珍惜父母的辛勤劳动、超现实消费,贪图享受;胸无大志,得过且过,不关心国家大事和社会的发展,没有社会责任;在个人感情问题上,缺乏对自己对他人的道义责任等,由此,也是引发了大学生心理素质危机的源泉。
(二)大学生价值取向转变的原因分析
当代大学生自身特点的变化是其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内在因素,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影响是引起价值观转变的主要原因。
市场经济是竞争的经济,它要求人们的观念从依赖向独立创新转化,从重崇拜和感情向重独立思考和理性分析转化。
许多大学生在这种转化中,增强了主体意识。
他们积极进取,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把个人成才融合在社会发展的潮流中,追求自主、自立、自信、自强,关切合法的正当的个人利益,讲究平等、竞争、互利和创新。
这些观念的形成其本质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是积极向上的,这是市场经济对大学生人生价值选择上的积极影响,也是大学生经过探索中的困惑产生的一种理性追求,是大学生价值取向的主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特别需要建立新时代的价值观体系。
(三)从根本流转当前大学生的价值观方法的探讨
思想道德及人格的形成和完善,是通过思想道德教育与自我道德锤炼共同建设实现的。
道德教育活动不仅仅是思想道德课上的事,应持之以恒,渗透到学生的生活学习中。
如帮助和引导学生根据个人实际,制订个人发展计划,明确发展目标,把自己的发展成才和祖国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和坚持度。
帮助和引导学生发展公民观念,强化责任意识。
帮助和引导学生完善生命结构,在自尊自爱中追求自强自立等。
另一方面高校应该完善、加强心理辅导机构高校应大力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咨询,除了学生工作人员经常性深入学生当中,要善于及时了解、发现学生中的心理问题,还应通过开设大学生心理辅导讲座、开展团体心理咨询和心理训练、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咨询等,防患于未然,积极做好大学生的思想引导工作。
二、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
(一)大学生心理素质现况分析
心理包括心理现象和个性心理特征。
心理现象是指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人们在兴趣、能力、气质、性格上的特征。
心理对物质的反映具有客观性、主观性的社会性,其客观性是指心理活动是物质世
第3页共5页
大学生心理素质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不仅与他们自身心理发展状况有关,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教育分不开。
我们认为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频频出现的具体因素有:
1.对许多来自于农村的大学生,自己有较强的自卑感和害羞感,不敢也不愿与他人交往,害怕遭到别人的歧视和拒绝。
这种交际困难的存在是造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首要因素。
2.一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缺乏锻炼,加上家长对他们过分溺爱和过度保护,使他们养成了自私任性的性格,缺乏集体感与合作精神,导致他们在独立生活和为人处世方面的能力比较差。
3.多数大学生都不能真正地理解恋爱,更没有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一旦出现情感危机,就会采取一些不正确或偏激的方式解决,由此引发心理障碍。
(二)解决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危害和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途径
人际交往中出现的问题, 对于人际交往中的障碍,只要努力寻找克服这类现象的调控措施,比如遵守交往的原则,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必须遵守一定的原则,这样才能达到和谐、友爱、互助的积极效果。
这些原则包括平等原则、互利原则、信用原则、相容原则等。
另外还要增加自信和学会恰当的角色扮演。
只要不断增强自己在交往方面的心理素质,就能有效地改善自己的社会性交往,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使自己得到更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列宁文集》
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3)中国调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