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工程施工安全评价标准(1)1 总则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地铁工程施工前以及施工阶段的安全管理工作,实现地铁工程施工安全评价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促进地铁工程管理科学化、标准化,减少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降低工程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对地铁工程施工项目的安全组织管理水平、安全技术管理水平、施工环境安全管理水平、安全监控预警管理的水平检查和评价。
在进行地铁工程施工安全评价时,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地铁列车沿全封闭线路运行的大运量城市轨道交通,通常设在地下隧道内,也包括在城市中心以外地区从地下转到地面或高架桥上的部分。
安全评价以实现工程、系统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对工程、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与分析,判断工程、系统发生事故和急性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安全对策建议,从而为工程、系统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安全组织管理评价针对地铁工程施工过程中各项目安全组织的规范性、安全职责的合法性、以及各自履行安全管理职责的状况进行评价,判断地铁工程施工过程中各项目的安全组织管理水平。
安全技术管理评价针对地铁工程施工阶段采用的各种施工工法,如明(盖)挖法施工、暗挖法施工、盾构法施工以及高架车站及区间施工、安装工程施工的安全技术水平进行评价判断地铁各部分施工的安全技术管理水平。
环境安全管理评价针对地铁工程施工周边环境和现场环境的安全管理状况进行评价,判断其环境安全维护措施的有效性以及环境状况的安全水平。
监控预警地铁工程施工中对围岩、地表、围护结构及周边环境的状况进行动态的经常性观察和量测工作,根据其风险程度发出不同级别的警示,并预先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安全监控预警管理评价针对地铁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和监控预警的实施方案及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判断其安全监控的全面性和预警措施的及时有效性。
3 基本规定评价对象地铁工程施工安全评价的对象应为一个车站或一个区间。
评价体系地铁工程施工安全评价体系应由地铁工程施工安全组织管理评价、地铁工程施工安全技术管理评价、地铁工程施工环境安全管理评价、地铁工程施工安全监控预警管理评价4部分组成。
地铁工程施工安全组织管理评价应基于“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重点评价项目部履行施工安全管理职责的状况和水平。
地铁工程施工安全技术管理评价针对地铁区间和车站采用的主要施工方法及安装工程中与安全相关的技术要求进行评价,评价地铁施工的安全技术管理水平。
地铁工程施工环境安全管理评价包括地铁工程施工周边环境和现场环境两个方面的内容,评价其环境安全维护措施的有效性和环境状况的安全水平。
地铁工程施工安全监控预警管理评价应体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评价其安全监控的全面性和预警措施的有效性。
地铁工程施工安全总体评价应在施工安全组织管理、施工安全技术管理、施工环境安全管理、施工安全监控预警管理评价基础上,进行安全评分汇总和安全管理水平定级,进而做出安全评价结论,编制地铁工程施工安全评价报告。
评价程序地铁工程施工安全评价应分为准备工作、实施评价和编制评价报告3个阶段。
准备工作应包括以下内容:a) 确定本次评价的对象和范围,编制施工安全评价计划。
b) 准备有关地铁工程施工安全评价所需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章、规范等资料。
c) 评价组织方应提交相关材料,说明评价目的、评价内容、评价方式、所需资料(包括图纸、文件、资料、档案、数据)的清单、拟开展现场检查的计划,及其他需要各单位配合的事项。
d) 被评价方应提前准备好评价组织方需要的资料。
实施评价应包括以下内容:a) 对相关单位提供的地铁工程施工技术和管理资料进行审查。
b) 按事先拟定的现场检查计划,查看地铁工程施工项目部的安全管理、施工技术的安全实施、施工环境的安全管理以及监控预警的安全控制工作是否到位以及是否符合相关法规、规范的要求,并按本标准的相关规定进行评价和打分。
c) 进行安全评价总分计算和安全水平划分。
d) 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评价组织方提出安全评价结论,编制安全评价报告。
编制评价报告应符合以下规定:a) 评价报告内容应全面,条理应清楚,数据应完整,提出建议应可行,评价结论应客观公正;文字应简洁、准确,论点应明确,利于阅读和审查。
b) 评价报告的主要内容应包括:评价对象的基本情况、评价范围和评价重点、安全评价结果及安全管理水平、安全对策意见和建议,施工现场问题照片以及明确整改时限。
c) 地铁工程施工安全评价报告宜采用纸质载体,辅助采用电子载体。
评分方法各评价项目满分分值为100分。
各评价项目的实得分应为相应评价分项实得分之和。
各评价分项的打分采用扣分法,应得分减去扣分即为该项实得分,实得分不得为负,扣减分数总和不得超过该评价分项应得分值。
各评价分项评分应符合下列要求:a) 评价内容符合要求时,不扣分。
b) 评价内容部分符合要求或评价内容不符合要求,但有补救措施时,酌情扣分。
c) 扣分标准见附录-评分表。
评分项目有缺项的,其有缺项评价项目的实得分应按公式()换算。
()4 地铁工程施工安全组织管理评价工程项目安全管理评价工程项目安全管理评价主要包括安全管理机构与人员管理、安全生产制度和施工现场安全管理3个评价分项。
项目安全管理评价可按附录A中表A的格式确定评价内容及其分值。
项目安全管理评价应包括以下方法:a) 查阅项目安全管理组织网络图、安全管理机构的人员编制及安全管理机构档案。
b) 查阅安全管理人员的上岗证及其考核记录、安全教育培训记录。
c) 查阅合格分包单位、供应单位名录,及企业对分包单位、供应单位管理记录。
d) 查阅项目经理及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档案,及责任追究制度的档案和记录。
e) 查阅财务提供的被评价项目安全投入、工伤保险、劳保用品、安全培训等的资金保障证明、安全施工措施费投入账。
f) 查阅安全检查制度文件和检查记录。
g) 查阅生产安全事故及隐患排除的相关记录。
h) 现场检查,逐项打分。
(Ⅰ)安全管理机构与人员管理安全管理机构与人员管理评价应包括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人员、劳务分包单位人员3个分项。
安全管理机构评价应包括以下内容:a) 项目部应按规定设置安全管理机构,并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b) 各岗位的安全职责应明确、合理。
安全管理人员资格评价应包括以下内容:项目经理、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应通过上岗前考核,接受施工安全技能与知识的培训。
考核和培训均应有相关证明或记录,做到持证上岗。
对劳务分包单位资质和人员资格管理评价应包括以下内容:劳务分包单位项目经理、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应通过上岗前考核,接受施工安全技能与知识的培训。
考核和培训均应有相关证明或记录,做到持证上岗。
(Ⅱ)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制度评价应包括以下内容:a) 项目部应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危险源管理制度、安全生产资金投入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消防检查制度、环保制度、机械设备安全使用检查制度、临电管理制度、应急响应制度、生产安全事故和隐患报告处理制度等。
b) 项目部与架子队、劳务分包单位,架子队与班组应分别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明确安全责任和义务。
c) 项目部应建立安全生产专项资金账户、使用台账,应为施工现场从业人员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
d) 项目部应制定对特种作业人员,待岗、转岗、换岗职工,新进项目部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并按计划实施安全教育培训,并有相应记录。
e) 项目部应及时处理安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整改后要进行复查,检查、整改、复查的情况应有记录,格式原则上满足股份公司统一要求,实现闭环管理。
f) 项目部应建立健全机械设备安全操作规程,特种设备必须做到合法使用(包括劳务队伍自带设备),劳务队伍自带设备必须纳入项目部的设备管理中;制定临电管理办法,完善临时用电管理制度。
g) 项目部配备应急救援人员、物资和设备,必要时进行演练并作记录。
(Ⅲ)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评价应包括危险源标识、安全技术交底、安全隐患排查、施工现场作业人员管理、机电及特种设备管理,民爆和化学危险品管理以及防雷管理7个分项。
危险源标识评价应包括以下内容:a) 应在施工前分析现场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对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进行跟踪管理,并有相应记录。
b) 应在施工现场入口显着位置和有重大危险源的作业点附近挂牌公告,公告内容应包括重大危险源名称、出现的时段、涉及的危险因素、控制措施、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安全技术交底评价应包括以下内容:a) 项目经理部应制定各级安全技术交底的相关规定。
b) 开工前应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对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还应进行专门交底,并有相应记录。
安全隐患排查评价应包括以下内容:a) 应建立隐患排查治理机制。
对事故隐患应分类建立统计表,及时采取防护措施,并报告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
b) 对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及上级主管部门在检查中提出的隐患整改意见,应及时整改。
整改意见和整改结果均应有记录并附相关整改照片。
施工现场作业人员管理评价应包括以下内容:a) 施工现场作业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从业资格,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b) 施工现场作业人员应佩戴安全防护用具。
机电及特种设备管理评价应包括以下内容:a) 应有产品合格证。
b) 特种设备应有行政许可的制造许可证。
c) 属于《起重机械安装改造重大维修监督检验规则》TSG Q7016-2008附件A《实施安装监督检验的起重机械目录》中的起重机械设备需具备《特种设备安装许可证》,并满足当地质量技术监督局、建设主管部门的要求。
d) 制定机械设备《安全操作规程》,配备对应的操作人员,悬挂对应的机械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操作规程参见《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
e) 《实施安装监督检验的起重机械目录》的起重机械设备安装完成后必须及时获取《安装监督检验报告》、《检验报告》或备案资料、合格证。
f) 组织进场设备验收和验收记录,需要报监理的按监理表格要求提报。
依据说明:《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3号第四章施工单位的安全责任中第二十一条要求: 制定安全操作规程;第三十二条并书面告知危险岗位的操作规程和违章操作的危害;第三十四条施工单位采购、租赁的安全防护用具、机械设备、施工机具及配件,应当具有生产(制造)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并在进入施工现场前进行查验。
g) 机电及特种设备的使用、维修、保养、检查、拆卸、报废按国家部门、业主及企业相关规定执行。
一旦出现故障或发生异常情况,项目部(或产权单位)应对其进行全面检查、保养、维护,消除事故隐患后方可重新使用并做好相关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