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水采样技术要求
一. 水质采样的概述
1. 技术规范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2002 ;
水质采样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HJ493-2009 ;水质采样技术指导》HJ494-2009;水质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HJ495-2009 ;水质河流采样技术指导》HJ/T 52-1999 ;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测技术规范》HJT 92-2002 ;水质湖泊和水库采样技术指导》GB 14581-1993;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 164-2004 ;多泥沙河流水环境样品采集及预处理技术规程》(SL 270-2001 )
2. 布点原则
根据不同的水体功能、水文要素和污染源、污染物排放等实际情况,力求以最低的采样频次、取得最有时间代表性的样品,既要满足能反映水质状况的要求,又要切实可行。
1)水样必须具有足够的代表性;
2)水样必须不受任何意外的污染;
3)与评价标准要求的对应;
具体措施:合理的采样位置和采样时间;科学的采样技术;
1. 设立背景断面、控制断面和入海口断面。
各控制断面下游,如有足够长度还应设消减断面
2. 根据功能区设施监测断面,至少设置1 个监测断面
3. 避开死水区、回水区、排污口处。
尽量顺直河段、河床温度、水流平稳、宽阔、无急流、无浅滩
4. 力求与水文测流断面一致
5. 考虑社会经济发展,长远性
6. 根据流域规划和污染源限期达标目标确定监测断面
7. 监视政治效果的断面
8. 应急监测断面
9. 入海口断面要设置在反映入海河水水质并邻近入海的位置。
3. 设置方法:
1. 背景断面须能够反映水系未受污染时的背景值:原则上应设在水系源头处或未受污染的上游河段
2. 入境断面:反映水系进入某行政区域时的水质状况,尚未收到本区域污染源影响
处
3.
4. 控制断面:设置在排污区的下游,污水和河水基本混匀处数量和距离的决定因
素:主要污染区的数量和其距离、各污染源的实际情况、主要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和水文特征。
考虑纳污量的控制程度,各控制断面的纳污量不应小于该河流总纳污量的80%
出境断面 省交界断面
其它各类监测断面 潮汐河流监测断面
湖泊、水库监测垂线布设
通常只设监测垂线,特殊情况设置监测断面
不同水域,如进水区、出水区、深水区、浅水区、湖心区、岸边区,按类别设置垂 若无明显功能区别,可用网格法均匀设置监测垂线
若有分层,应作水温、溶解氧的探索性试验后再定 受污染物影响较大,应在污染物主要输送路线上设置控制断面 10. 选定的断面和垂线均应环境保
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确认,
并在地图上标明准确位
11.采样网络可以是单点,也可以是整改流域 米用点位的确定 表一采样垂线的设置
5. 6. 7. 8. 9. a ) b ) c ) d ) e ) 4.
水面宽 垂线数
小于等于50米时 一条(中泓) 50 — 100 米 二条(近左、右岸有明显水流 处) 大于100米
垂线布设应避开污染带,要测 污
染带应另加垂线
说明
1. 垂线布设应避开污染带,要测
污染带应另加垂线
2. 确能证明该断面水质均匀时,
可仅设中泓垂线
3. 凡在该断面要计算污染物通量
时,必须按本表设置垂线
表二 采样垂线上采样点的设置 水深 采样点数
小于等于5米时
上层1点
5 — 10 米
上、下层两点
大于10米
上、中、下三层三点
说明
1. 上层指水面下0.5米,水深不到0.5 米
时,在水深1/2处。
2. 下层指河底以上0.5米处。
3. 中层指1/2水深处。
4. 圭寸冻时在冰下0.5米处采样,水深不 到0.5米处时,在水深1/2处采样。
5. 凡在该断面要计算污染物通量时,必
须按本表设置采样点。
表三湖(库)监测垂线采样点的设置
水深
分层情况
采样点数
小于等于5米时
1点(水面下0.5米)
5 — 10 米
不分层
2点(水面下0.5米, 水底上0.5米)
说明
1. 分层是指湖水温度分层状况。
2. 水深不足1m 在1/2水深处设置
测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有充分证据证实垂线水质均匀 时,可酌情减少测点。
5.水样的类型
① 瞬时水样:指某一时间和地点从水体中随机采集的分散水样, 一般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随 机采样。
适用于水质稳定,或组分早相当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变化不大时,否则应隔时、多 点采集瞬时样。
地表水监测中通常采集瞬时水样。
② 混合水样:同一样点不同时间所采集的瞬时水样的混合样(按一定比例),等比例混合 水样、等时混合水样。
观察平均浓度时非常有用,不适用于被测组分在储存过程中发生明 显变化的水样。
分为等比例混合水样和等时混合水样
a ) 等比例混合水样
指在某一时段内,在同一采样点位所采水样量随时间或流量成比例的混合水样。
b ) 等时混合水样
指在某一时段内,在同一采样点位(断面)按等时间间隔所采等体积水样的混合水样。
③ 综合水样:不同采样点同时采集的各个瞬时水样的混合后得到的样品。
某些情况下更具 有实际意义,如为废水河、渠建立综合处理厂,以此水样作为设计的依据更为合理。
6. 采样断面:指在河流采样时,实施水样采集的整个剖面。
分背景断面、对照断面、控
制断面和消减断面等。
a. 背景断面
指为评价某一完整水系的污染程度,未受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影响,能够提供水环境背景 值的断面
b. 对照断面
指具体判断某一区域水环境污染程度时,位于该区域所有污染源上游处,能够提供这一区 域水环境本底值的断面。
C.控制断面
指为了解水环境受污染程度及其变化情况的断面。
d. 消减断面
指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在水体内流经一定距离而达到最大程度混合,污染物受到稀释、降 解,其主要污染物浓度有明显降低的断面。
5 — 10 米
分层
3点(水面下0.5米, 1/2斜温层,水底上
0.5 米) 大于10米
除水面下0.5米,水底 上0.5米处外,按每一 斜温分层1/2处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