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肠内营养临床应用护理进展论文

肠内营养临床应用护理进展论文

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
【中图分类号】r45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504-01
【摘要】: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被认为是营养支持的两大支柱。

肠外营养曾一度被人们认为是万能的营养良方。

但随着营养支持的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完善,人们对胃肠道功能认识的不断加深,肠内营养的优势逐渐显现出来。

由于其具有价廉、安全、有效、合乎生理、操作简便、易于推广等优点,已成为外科临床营养支持的首选途径[1 ]。

随着肠内营养应用范围不断的扩大,其护理质量要求也随之提高,护理措施也逐渐完善。

现就肠内营养的护理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肠内营养;护理;进展
营养的重要性早为人们所熟知,无论在传统医学或现代医学中都很强调营养的作用。

20世纪70年代以前,当胃肠功能有障碍时,常因没有有效的方法提供必需的营养,而出现许多病人在富裕中饥饿,于是形成了现时营养支持的两种途径——肠外与肠内营养。

80年代以后,如何维持与改善肠粘膜屏障功能成为治疗措施的一个重点。

实验研究证实肠内营养不但有供给营养的作用,且能改善肠粘膜的屏障功能。

于是,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的应用比例从肠外营养多于肠内营养逐渐转向为肠内营养多于肠外营养[1 ]。

1护理
1.1.心理社会支持:首先告知病人并解释肠内营养的原因、必
要性、应用方法、应用阶段的时间长短、可能产生的不适、需要配合的事项;让病人了解肠内营养可能带来的生活方式的改变;健康指导要将病人家属包括在内,特别应让亲属了解费用问题[2]。

1.2营养管的护理:①妥善固定营养管。

测量鼻饲管(或胃肠造瘘管)留在鼻(或造瘘口)外的长度并做标记。

②保持营养管通畅。

在输注肠内营养期间,尤其是输注整蛋白或含膳食纤维的肠内营养液时,每2-4 h用温开水10-20 ml冲洗体内导管一次,体外管道每天更换一次。

较细的经皮造口管或鼻肠管,则用灭菌注射用水经“y”型管与营养管相连,与营养液同时输注,以达到稀释和冲洗的目的,以防堵塞。

经肠内营养管给药时,先将药物碾碎溶解后注入,再用温开水冲管。

输注管路24 h更换一次。

每次灌注前后用20ml 温开水或温盐水冲洗一次,外口处每日用酒精消毒[3,4]。

③喂养管标记清楚,切勿把肠内营养液当成静脉输液注入体内[5]。

1.3营养液输注速度的控制:肠内营养时必须控制输注速度,一般输注速度为25-50ml/小时,12-24小时增加25ml,最大速度为100-125ml/小时,严格控制输注速度,建议使用输入泵维持。

如病人不能耐受,应及时减慢输注速度或停止输注[6]。

1.4.营养液温度的控制:营养液输注的温度一般以37-40oc为宜。

夏季,将袋装营养液放在普通室温下避开空调即可。

寒冷季节输注时应先加温。

文新[7],王冬梅[8]等将进行肠内营养的病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试验组在滴注营养液时使用输液增温器加热,而对照组不使用,营养液温度为室温。

其结果显示,使用输液增温
器可以明显减少低温导致的肠管痉挛而产生的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1.5营养液的配制与保存:配制前应先评估肠内营养剂的性状、包装是否完好及有无过期。

肠内营养剂粉制剂使用时应现用现配,并充分溶解,无凝块,配制浓度要准确。

配好的营养液在室温下放置不超过4 小时,在冰箱内( 4℃)保存不超过24 小时。

肠内营养操作前,应洗手,戴口罩[9]。

1.6加强基础护理:由于禁食和鼻腔置管,患者唾液分泌减少,口鼻腔黏膜干燥,易滋生细菌。

为避免发生口腔溃疡、霉菌感染等,给予口腔护理每日2次。

如发现口腔溃疡、霉菌感染,及时报告医生给予相应药物治疗[6,9]。

1.7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10-15]:①鼻、咽、食管损伤,喂养管周围瘘或感染,喂养管堵塞等机械性和感染性并发症。

经鼻插管者,注意定时观察鼻腔黏膜的完整性,每日清洁鼻腔、口腔,并滴石蜡油润滑鼻腔。

造瘘者,注意观察瘘口周围皮肤有无发红、糜烂、感染,导管周围有无胃液、肠液溢出。

局部涂氧化锌软膏保护瘘口周围皮肤。

②误吸、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胃肠道并发症,临床上最为常见。

首先在进行肠内营养时应抬高床头
30-40°,如病情允许可取半卧位。

尽可能使用输入泵连续滴注,但应避免夜间输注,并定时检查胃充盈程度及胃内残留量。

胃内残留量>100-150ml,应减慢或停止滴注。

配制及输注营养液的过程中要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肠道菌
群失调。

掌握好营养液的“三度”,即温度、浓度、速度,必要时可考虑补充膳食纤维。

严重腹泻者且控制不理想时,应停止肠内营养,建议改用肠外营养。

同时,还应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干燥,可用温水擦拭后涂氧化锌或鞣酸软膏,防止皮肤破溃。

③水、电解质失衡、血糖紊乱等代谢性并发症。

定期测电解质、血糖、尿糖、体重等,并记录出入量。

长期肠内营养病人可有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应遵医嘱每周或必要时给维生素k 预防。

④其他:如应激性溃疡和吻合口瘘。

一旦胃液呈咖啡色及粪便颜色改变时,应警惕应激性溃疡出血,及时留取标本送检。

同时严密观察心率、血压变化。

而有效的胃肠减压是减少吻合口瘘的有效措施。

2小结
营养不良在住院患者中极为常见,不仅可以导致患者的免疫功能受损、创口愈合延迟、肌力减退及心理障碍等,也能延长住院时间(比营养正常者至少延长5天),医药费用增加近50%[16]。

同时,随着人口的不断老龄化和高龄化,如何在临床合理、有效的应用肠内营养,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完善护理措施。

并且更快、更深入地推动肠内营养在家庭、社区的发展,以使有限的卫生资源能够发挥最大的社会卫生效益,将成为我们未来最重要的营养课题。

参考文献
[1]黎介寿.肠内营养——外科临床营养支持的首选途径. 中国
实用外科杂志.2003,23(2):67.
[2]顾沛.外科护理学(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7.
[3]李志红.食管癌及贲门癌术后肠内营养的护理.青海医药杂志.2007,37(7):65.
[4]叶向红,王新颖,倪元红等.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肠内营养的实施与护理.肠外与肠内营养.2006,13(4):227-230.
[5]颜小珍,朱建和,危重患者肠内营养途径的建立和护理.现
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9):1237-1238
[6]孙晨曦,王莉芳,尤欣.螺旋鼻肠管肠内营养的护理.中国水
电医学.2007,6:369-370.
[7]文新.输液增温器在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护理研究.2005,19(6):1100.
[8]王冬梅,蔡秋妮. 输液增温器在肠内营养中的应用.现代护
理.2007,13(3):278.
[9]张洪芝,王婷婷,李丽.各种肠内营养剂临床应用及护理.现
代护理.2005,11(7):525-526.
[10]王艳书,雷玉,孟红丽.肠内营养在外科中的应用及最新护
理进展.卫生职业教育.2008,26(1):97-99.
[11]赵文芳,周卫.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进展.山西医药杂
志.2008,37(1):52-54
[12]秦媳秀,张林琼.危重患者肠内营养实施的观察与护理,护
理实践与研究.2007,4(9):41-42.
[13]陈霞,李业桂.危重患者肠内营养的并发症分析及护理.护
士进修杂志.2007,22(5):451-453.
[14]曲晓菊,付星华,韩丽娟.肠内营养引起的腹泻及护理.肠
外与肠内营养,2005,12(3):190.
[15]王春华.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原因与预防.现代中西医结合杂
志.2007,16(12):1666-1667.
[16]troud m,duncan h,nightingale j.guidelines for enterral feeding in adult hospital patients.gut,2003,52
(suppl):1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