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麻黄汤及其类方探讨

麻黄汤及其类方探讨


【方义】
胡希恕:发汗后,表未解,依法当与桂枝汤。汗出而喘,
麻 杏 甘 石 汤
虽有似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但这里汗出多,而喘也 剧,此为既有表邪复有内热,并非桂枝汤所宜,是表邪 内热兼而有之,故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解表以清里。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与麻黄汤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证:三证都有喘息症状, 本方证是热壅于肺,肺失清肃作喘,汗出而喘,发热, 无恶寒,治疗重在清肺平喘; 麻黄汤证为寒邪闭肺,肺气上逆作喘,无汗而喘,恶寒 重,治疗重在辛温开表;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是表邪未解,宿有喘疾,新感引发 宿疾,微喘,有恶寒发热,治疗以解新感为主,兼以平 喘。
【应用】
风湿痹症:
治上肢或下肢未端麻痹,重则如电击不仁,四肢无力;
麻 杏 苡 甘 汤
关节炎,肢体关节疼痛红肿。
肺系疾病:
风湿咳嗽、风湿喘证、风湿感冒,畏风发热无汗,肢冷疼痛;
小儿喉源性咳嗽,喉中作痒,呛咳少痰,
治肺脓疡,初起发热恶寒,咳嗽气喘胸痛。(薏仁是很好的排脓
四、麻杏甘石汤
【组成】
麻黄四两,去节
麻 杏 甘 石 汤
杏仁五十个,去皮尖 甘草二两,炙 石膏半斤,碎,绵裹
【服法】
上四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
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
【条文】
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
麻 杏 甘 石 汤
【医案】
扁平疣: 患者钟某,女性,30岁,工作时常接触酒精等化学物品。
麻 杏 苡 甘 汤
2010年双手手指及掌背开始出现米粒大的扁平隆起丘疹, 起初仅2-3粒,表面光滑,呈浅褐色,无渗液,颗粒较 大的会有疼痛感。后来颗粒逐渐增多,增加至10-20粒。 患者经常自己用剪刀切除丘疹。 2011年6月曾在广东省中医院行激光治疗。经过上述处 理后丘疹仍反复长出。 2011年11月11日,患者经同乡介绍求治于黄仕沛老师。 刻诊:双手手指及掌背散在有近20粒比皮肤颜色稍深的 扁平隆起丘疹,多是米粒大小,最大直径约3mm。
【条文】
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
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 汤。( 《金匮要略·痉湿暍篇》21 )
【方义】
薏苡仁:
麻 杏 苡 甘 汤
味甘微寒。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下气。久
服轻身益气。(《神农本草经》)
胡希恕:此与麻黄加术汤虽均治风湿,但麻黄加术汤偏
麻黄汤及其类方探讨
一、麻黄汤
【原文】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
麻 黄 汤



喘者,麻黄汤主之。(35) 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36) 太阳病,十日已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 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37) 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 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暝,剧者 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 (46) 太阳病,脉浮紧,发热,身无汗,自衄者愈。(47)
麻 黄 汤
【服法】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
药,煮取二升半,去滓, 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主治】
用于太阳病伤寒证,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
麻 黄 汤
痛,恶风,无汗而喘者(35); 不发汗或发汗不彻因致衄者(46、55) ; 或脉浮病在表者(37、51、52); 用于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36); 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232、235)。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63) 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 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162)
汗出而喘者
麻 杏 甘 石 汤
风寒在表,发汗可解。但当外邪闭郁,肺有蕴热之时, 若用辛温发汗,则使肺热加重。邪热迫肺,肺失清肃, 故见喘息。里热蒸腾,津外泄,故汗出。 身“无大热”也无烦渴,也非阳明热证,证属热壅迫肺, 故治疗重在清宣肺热,因而选用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方中麻黄宣肺平喘,是“火郁发之”之义,石膏清泄肺 热,其用量倍于麻黄,借以监制麻黄辛温之性,一寒一 热,使宣肺而不助热,清肺而不留邪。
【医案】
扁平疣: 予麻杏苡甘汤。处方如下:
麻 杏 苡 甘 汤
麻黄十二克,北杏十五克,薏苡仁六十克,甘草三十克。
七剂并予生薏苡仁五百克磨粉,每次二十克口服,每日 3次。 11月25日,即服药后第14天复诊。薏苡仁粉尚未做好, 丘疹已开始脱落。继续服上方汤药七剂,并嘱加服薏苡 仁粉以巩固疗效。一周后丘疹仅剩2-3粒。 2012年1月,其同乡来诊时询悉钟某之丘疹已全脱落, 未复有新的丘疹长出。
【化裁】
治风痹荣卫不行,四肢疼痛:麻黄五两(去根节了,秤),
麻 黄 汤
桂心二两。上捣细罗为散,以酒二升,慢火煎如汤。每 服不计时候,以热酒调下一茶匙,频服,以汗出为度。 (《圣惠方》)
【探讨】
1.麻黄汤是怎样组方的?
麻 黄 汤
二、麻黄加术汤
【组成】
麻黄三两,去节
麻 黄 加 术 汤
【应用】
呼吸系统疾病:本方为治疗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之良方,
麻 杏 甘 石 汤
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炎、支气管炎、支气管肺 炎、支气管哮喘、麻疹、百日咳、小儿痉挛性喉炎、小 儿急性扁桃体炎、嗜酸性细胞增多性肺炎等,属邪热壅 肺者。肺热重者,可加羚羊角粉;本方治肺痈发热喘咳, 脉浮数,臭痰脓血,渴欲饮水者,宜加桔梗,时以白散 攻之。(《类聚方广义》) 皮肤疾病:本方可用于辩证治疗荨麻疹、皮肤瘙痒症等。 五官科疾病:本方用以辩证治疗多种眼科疾病,如天行 赤眼、花翳白陷(角膜溃疡)、凝脂翳(化脓性角膜炎) 等。 其他疾病:用本方辩证治疗遗尿症,其共同特点是,都 有咳痰或喘的症状,认为是肺气壅滞,治节无权所致。
【医案】
扁平疣:
麻 杏 苡 甘 汤
按:黄师曾用苡仁粉治疗扁平疣多例屡屡验。其心得曾
发表在国医大师邓铁涛主审的《中医简便廉验治法》一 书中。 以往单用苡仁粉通常是在20-30天丘疹自行脱落,此例 服后第14天内丘疹便自行脱落,较以往所见为快,是否 丘疹较细小加之与麻杏苡甘汤合用而效果增强?有待观 察更多病例以证之。 薏苡仁性味甘淡微寒,多以为此品平淡无奇,只注重其 利水渗湿之效,而忽略其他功效。本药非一般平淡之品 可比。扁平疣虽非大病但也是气血结聚而成。黄师用此 法治扁平疣,患者初服时往往信疑参半,至疣体自然脱 落后才啧啧称奇。本例未来得及薏苡粉磨粉,故先以复 方汤剂治之。而麻黄有破癥坚积聚的功效,故选用麻杏 苡甘汤。竟效更速。
药)
皮肤病:
神经性皮炎、寻常型银屑病、鸡眼及多发性扁平疣,出现于肢体
头面皮肤,色黄褐,偏平小疙瘩;
【医案】
风湿感冒: 李某,男,36岁。1975年。因汗出受风所致。今发热已
麻 杏 苡 甘 汤
十余日不解,每日下午热势增重,全身疼重,伴有咽痛 而红肿,咳嗽痰白而粘稠,无汗,自用辛凉解表药,更 增恶寒,舌苔白腻,脉濡缓略浮,遂议为风湿性感冒病, 因风湿郁闭,湿阻气机,气机不畅而出现各证,劝其试 服麻杏薏甘汤: 麻黄10克 杏仁10克 薏苡仁30克 甘草7克;另加秦 艽10克,白蔻7克。 仅服一剂,果然热退身安,咽已不痛,咳嗽亦舒,劝其 更服2剂,以巩固疗效。
于治寒,故用性温的白术;而本方偏于治热,故用性寒 的薏苡,且去桂枝。(麻黄 9 克,薏苡仁 18 克,杏 仁 6 克,炙甘草 6 克) 刘渡舟教授应用小青龙汤、麻杏石甘汤以及麻杏苡甘汤 治疗喘证,称之为云龙三现。何谓“云龙三现”?一见 于治寒喘的小青龙汤,二见于治热喘的麻杏石甘汤,三 见于治疗湿喘的麻杏苡甘汤。
【探讨】
为什么“加术” ?
【探讨】
术:味苦,温。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
麻 黄 加 术 汤
热,消食,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一名山 蓟,生山谷。(《神农本草经》)
本方以麻黄汤解表发汗,以术祛湿解痹,此处以苍术
为当。人体水液外出最主要的途径有二汗与小便,方 中苍术可利小便,小便多则汗少,故为一小发汗法。 (《胡希恕讲伤寒杂病论》)
【化裁】
本方去桂枝,名三拗汤,主治感冒风邪,鼻塞身重,语音
不出,或伤风伤冷,头痛目眩,四肢拘倦,咳嗽痰多,胸 满气短。(《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麻 黄 汤
三拗汤:
【组成】:甘草(不炙)、麻黄(不去根、节)、杏仁
(不去皮、尖),上等分。 【方义】:本方用麻黄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其不去根节, 为发中有收,使不过于汗;用杏仁宣降肺气,止咳化痰, 以不去皮尖,为散中有涩,使不过于宣;甘草不炙,乃取 其清热解毒,协同麻、杏利气祛痰。三药相配,共奏疏风 宣肺,止咳平喘之功。 “三拗”,指所用三药皆违常法而用,麻黄不去根节,杏 仁不去皮尖,甘草不炙而生用。
【分析】
寒性凛冽,凝滞收引,外闭卫阳,则肺气不宣,内伤营
血,则涩滞不畅。 此时当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使肺气宣,营卫畅,汗出 而在表之风寒得解。
【医宗金鉴】
此为纯阳之剂,过于发汗,如单刀直入之将,用之若当,
麻 黄 汤



一战成功;不当,则不戢而召祸。故可一而不可再。如 汗后不解,便当以桂枝代之。 此方为仲景开表逐邪发汗第一峻药也。 庸工不知其制在温覆取汗,若不温覆取汗,则不峻也, 遂谓麻黄专能发表不治他病。 熟知此汤合桂枝汤,名麻桂各半汤,用以和太阳留连未 尽之寒热; 去杏仁、加石膏,合桂枝汤,名桂枝二越婢一汤,用以 解太阳热多寒少之寒热; 若阳盛于内,无汗而喘者,又有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以解散太阴肺家之邪; 若阴盛于内而无汗者,又有麻黄附子细辛甘草汤,以温 散少阴肾家之寒。 皆不温覆取汗。因是而知麻黄汤之峻与不峻,在温覆与 不温覆也。此仲景用方之心法,岂常人之所得而窥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