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倾角综采之路

大倾角综采之路

中国煤炭报/2010年/7月/26日/第003版xx大倾角综采之路本报记者xx通讯员xxxxxx五大灾害俱全、煤层分岔合并频繁、煤层倾角大多在30度到65度之间的绿水洞煤矿,多年来在不断的摸索尝试和屡败屡战中,攻克了大倾角、急倾斜煤层综采技术难关,也为其他有相同问题的兄弟单位探索出了一条——xxxx是xx的家乡。

离邓小平故居30公里处,有一个矿井叫绿水洞煤矿,是四川煤炭产业集团广能公司下属的主力矿井。

绿水洞煤矿煤层赋存条件很差,水、火、瓦斯、煤尘、顶板五大灾害俱全。

最突出的问题,是其煤层分岔合并频繁,煤层倾角大多在30度到65度之间,开采条件恶劣,安全管理难度极大。

而就是这个绿水洞煤矿,在全国煤炭行业名气很大,全国60多家兄弟单位和科研院所先后到该矿参观学习过。

学习什么呢?学习其在大倾角、急倾斜煤层上实施综采的成功技术、经验及精神。

在这样的地质条件下,绿水洞煤矿多年来充分践行邓小平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在摸索尝试和屡败屡战中,一直坚持走机械化发展道路,10多年间相继攻克了大倾角、急倾斜煤层综采技术难关,实现了综合机械化开采。

同时,也为广能公司和全国其他有相同问题的煤矿,探索出了一条成功的大倾角综采之路。

攻克大倾角绿水洞煤矿的煤层分布就像英文字母“M”。

“可要是大倾角的煤层不能实现安全高效开采,绿水洞煤矿就真的没有任何出路了!”绿水洞煤矿1981年12月建成投产,当时隶属于华蓥山矿务局(川煤集团广能公司的前身)。

该矿最初设计年生产能力60万吨,使用的开采技术是高档普采。

绿水洞煤矿的煤层分布就像英文字母“M”,两个背斜夹一向斜,越往深处开采,煤层倾角越大。

1997年,全国煤炭市场疲软,供大于求,煤炭经济形势很不好。

而对于绿水洞煤矿,更大的困难是20度以下倾角煤层基本枯竭,如果用传统的高档普采工艺开采更大倾角的煤层,安全和产量难以保证。

而大倾角煤层的综合机械化开采,又是世界性的技术难题,国际上都还没有成功破解的先例。

绿水洞煤矿到了进退两难、举步维艰的严峻关头。

要解决产量低、安全条件差、回采率低、劳动强度大、万吨掘进率高、效益差等问题,唯有实现综合机械化开采,这是毋庸置疑的发展方向。

但再次下这个决心,对于华蓥山矿务局和绿水洞煤矿来说,都异常艰难,因为该矿在大倾角煤层综采之路上已经有过一次痛苦的经历,有过一次刻骨铭心的惨败。

早在1993年,该矿曾试用过一套从波兰进口的综采设备,3年多时间,这套综产设备仅产煤3万多吨。

综产产量比炮采还低!这以后,煤层倾角如此之大的煤矿是否合适上综采的问题,在华蓥山矿务局引发了一场大争论,否定和疑问的声音此起彼伏。

“可要是大倾角的煤层不能实现安全高效开采,绿水洞煤矿就真的没有任何出路了!我们都还好说,矿上这几千名工人怎么办呢?”现任绿水洞煤矿矿长谢家鹏当时是矿上调度中心主任,回想当年最困难的日子,他说矿上几千名工人的生存问题,一直是绿水洞煤矿上下坚持攻克大倾角煤层综采技术的原动力。

华蓥山矿务局、绿水洞煤矿的领导经过再三调研、论证,最终决定再试一次。

他们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筹措资金1000多万元,与西安矿业学院、上海煤科分院等科研单位紧密携手,继续攻关大倾角煤层综采项目。

时任华蓥山矿务局总工程师周邦远主动与华蓥山矿务局局长立下了“若项目失败就自动辞职”的“军令状”。

在安装设备和试采的1000多个日日夜夜里,因为煤层倾角过大,综采工作面出现支架无法接顶、运输机无法推进及下滑、遇陷落柱、端头支架遇水无法推进等问题。

技术难题一个接着一个,没有人知道前路如何。

“我们也萌发过放弃的念头。

最难的时候,你说到什么程度?我们的总工程师周邦远有时候都说‘快点让我死了算了’。

”谢家鹏说。

现在说起周邦远,川煤集团广能公司上上下下都说他是个非常有毅力的人,衣着朴素,性格坚毅,很有袁隆平的风范。

在攻关大倾角煤层综采项目时,井下一出现问题,他就立即赶到现场,几个馒头一壶凉水,他就能在井下守一两天。

他在井下最多连续工作过三天三夜。

能让他说出这句话,工作难度和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与此同时,绿水洞煤矿广大职工也是加班加点,甚至义务献工、带病加班,为承载全矿希望的大倾角煤层综采项目出一分力。

1998年4月12日,费尽千辛万苦如期安装成功的大倾角煤层综采工作面正式试采。

试采第二个月,出煤23392吨。

这是一个令大家伙五味杂陈的结果。

综采工作面能顺利运转了,但月出煤量这个数字与全矿甚至整个矿务局上上下下的期待又相差甚远。

怎么办?绿水洞煤矿领导、技术人员、承担试采任务的采煤三队全体职工,开始反复推敲、论证、对比,改进、改良。

技术革新在全矿迅速开展起来。

情况终于一点点好转,到1998年9月,该工作面仅21天(其余9天停产放假)时间就出煤42697吨,平均日产已达到2033吨。

1999年底,该矿大倾角煤层综采技术经相关专家考察、鉴定,并荣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有关专家认为,达到“国内首创,国际领先”水平。

虽然得到了专家的肯定,但大倾角煤层综采技术的革新并没有止步。

绿水洞煤矿领导在自我总结大倾角综采开采历程时认为,完全攻克25度到42度煤层的大倾角煤层综采技术难关,前后历时接近10年。

再攻急倾斜大倾角煤层综采技术终于走向成熟。

工作面片帮和飞矸伤人,液压支架、刮板运输机、采煤机三机整体倒滑,采煤机下滑,采煤机加油速度慢等技术难题,一个个又接踵而来。

10年孜孜不倦的努力,大倾角煤层综采技术终于走向成熟,但这并没有让绿水洞煤矿一劳永逸。

2007年,新的难题很快出现了。

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煤层赋存条件越来越复杂,煤层倾角越来越大,绿水洞煤矿5654工作面平均倾角达55度,最大倾角达63度。

该工作面煤层厚度为2.5米至3.5米,走向长度1400余米,工作面倾斜长130米,煤炭储量70余万吨,是绿水洞煤矿建矿20多年来遇到的倾斜度最大、走向最长、煤储量最多的工作面。

“煤层倾角大于45度时,我们原用于大倾角煤层综采工作面的刮板运输机和液压支架就开始打滑,无法保证安全高效生产。

”谢家鹏说,如何破解倾角45度以上急倾斜煤层综采技术的世界性难题,再一次摆在了绿水洞煤矿的面前。

有了10年扼腕一搏的成功经历,绿水洞煤矿这次更加坚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谢家鹏向全矿发出了“弘扬大倾角精神,保持领先优势,攻克急倾斜难关”的动员令。

2007年初,急倾斜煤层综采攻关选定了第一块试验田,在煤层最大倾角达63度的5654急倾斜煤层工作面,谢家鹏亲自担任项目攻关组组长。

如同当年的周邦远一样,他也毅然向广能公司立下了“军令状”。

急倾斜煤层综采工作面,已然陡得快竖起来了。

工作面片帮和飞矸伤人,液压支架、刮板运输机、采煤机三机整体倒滑,采煤机下滑,采煤机加油速度慢等技术难题,一个个接踵而来,让人不得喘息。

2008年匕八月份,该矿采至煤层倾角达63度的工作面时,因工作面局部出现高达2米的大断层,造成支架连续倒架、背架达10多架,同时,因倾角过大,致使支架底板推底,底座悬空,工作面根本无法拉架、移溜。

“没有别的办法,矿领导和技术人员跟班,假如上午出现问题,我们下午就开始研究,反复讨论,反复实验,直到问题解决。

”谢家鹏说。

还是像攻关大倾角煤层综采项目一样,绿水洞煤矿上上下下不断探索、实践,在大倾角煤层综采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改进设备性能及优化开采工艺。

在这次的攻关过程中,绿水洞煤矿和广能嘉华公司合作,共同设计适用于45度至60度倾角煤层的四柱式急倾斜支撑掩护液压支架及配套的采煤机和刮板输送机,并在5654急倾斜煤层综采工作面首次试用。

由于科技人员的科学设计、严格审查,确保了液压支架性能完善、技术先进、操作可靠,有效地解决了急倾斜煤层综采工作面综采“三机”防滑,串矸、片帮、飞矸伤人等技术难题,保证了急倾斜煤层综采工作面的顶板支护和安全。

由于急倾斜煤层综采实验成功,绿水洞煤矿的年产量由原来的60万吨增加至2008年的107.6万吨(该矿2005年核定年生产能力为120万吨),回采工效也由4吨/工提高到17吨/工。

采煤工作面由5个减为3个,采煤工人数由800人减为320人,全矿职工由4200人减为2100人。

煤炭回采率达95%以上,与1985年以前相比提高了35%至40%。

2009年,绿水洞煤矿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命名为“行业一级安全高效矿井”,被川煤集团评为“安全高效矿井”,为确保矿井安全周期越来越长铆足了后劲。

谢家xx说,前阵子有位专家问他:“大倾角、急倾斜煤层综采技术都成功了,接下来你们还有什么想法?”他说,在煤层倾角达五六十度的工作面,工人在工作面爬上爬下两三个来回,就累得气喘吁吁,工作强度实在太大,绿水洞煤矿下一步要探索自动化操作。

“我们想在3年至5年内,打造急倾斜煤层自动化控制综采工作面,把工人从高强度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做到无人则安!”惠及各兄弟绿水洞煤矿的大倾角之路,不仅带动了嘉华公司的发展,也为同在广能公司的兄弟矿井培养了大批人才。

3年前,广能集团嘉华公司生产的广能嘉华牌急倾斜液压综采支架第一次正式走出四川,落脚东北,在黑山白水之间获得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黑龙江龙煤集团双鸭山分公司一个煤矿2008年4月装备了83架嘉华公司生产的急倾斜液压综采支架后,年产量提高了40%,工效提高了239%,年创效益达6759万元,并且杜绝了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通过这次的愉快合作,2009年,黑龙江龙煤集团双鸭山分公司决定与嘉华公司再次合作,签订了急倾斜液压支架及端头支架80余架。

这标志着嘉华公司广能嘉华牌急倾斜液压综采支架在xx市场得到了用户认可和发展巩固。

其实嘉华公司并不是传统的煤机生产企业,它的前身是华蓥山矿务局机电总厂,只是从事煤机维修和简单加工等工作。

1997年至2005年,大倾角煤层综采技术发展缓慢,主要原因是支架使用单位与设计单位相距太远,设计单位无生产实践经验,而生产现场的意见得不到重视,大倾角支架的功能还处在上世纪90年代的水平,还存在许多无法解决的难题。

于是绿水洞煤矿和嘉华公司开始进行设计和生产大倾角煤层综采专用支架的合作,嘉华公司从而走上了生产大倾角、急倾斜煤层综采专用煤机产品的特色发展之路。

2005年,广能嘉华牌急倾斜(60度)综采液压支架,顺利通过了北京支架检测中心鉴定。

该项设备制造技术填补了国内外采煤机械制造史上的空白,获得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嘉华公司生产的支架,都是先在绿水洞煤矿使用,发现什么问题,我们共同研究讨论,再拿回去改进。

”谢家鹏说,“外面用户的煤层倾角都没有绿水洞煤矿大,所以嘉华公司卖出去的支架使用起来一定没有问题。

”嘉华公司声明,能够为业主提供大倾角煤层综采工作面设计、生产系统布置研究方案;为业主提供综采人才培训基地;到业主矿指导综采设备安装、试生产、工作面搬家等全过程服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