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工程给哈尔滨带来什么

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工程给哈尔滨带来什么

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工程全面改善松花江航运及哈尔滨水环境 (组图).cn 2005年05月27日11:59 黑龙江日报当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工程在2007年春天下闸蓄水时,意味着松花江哈尔滨段江面的水位将常年保持在116米左右,比枯水期高出6米,也就是江水将漫到哈市防洪纪念塔下的第一级台阶。

松花江全流域踏访团在工程现场了解到,大顶山工程主要建设任务是以航运和改善哈尔滨市水环境为主,兼顾发电,同时具有公路交通、旅游、供水、灌溉和水产养殖等功能的综合性工程。

彻底改善通航条件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工程的第一功能就是航运。

枢纽建成后可渠化松花江干流128公里航道,彻底改善哈尔滨河段的通航条件。

枢纽运行调度通航期以保证下游航道条件为主,枯水期通过枢纽调节库容增加下泄流量,为下游航道补水,保证坝下每秒550立方米的最小通航流量,全面提高松花江哈尔滨以下航道的通航保证率,节省航道、港口整治及维护费用,节省运输时间,提高运输效率。

彻底根治“三沟一河”枢纽建成后,其回水可将松花江哈尔滨段枯水期水位提高5至6米,淹没大部分裸露的沙滩,市区即使在多风的春季,也没了漫天扬沙之虞。

与此同时,江水丰盈了,还可在哈尔滨江段形成一个长约60公里、水面面积240平方公里的人工湖,明显改善哈尔滨市沿江景观和生态环境。

此外,哈尔滨市区可以考虑引水入南岸市区的马家沟、何家沟、信义沟、阿什河,彻底根治“三沟一河”,变臭水沟为清水河。

北岸松北新区可引水入太阳岛,使其真正成为水阁云天。

结合市区排水建设人工河渠及人工湖泊,进一步扩大水面面积,通过引水、治污逐步实现城区水网化。

外购电量减少三成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年均发电量3.32亿度,可使省网减少33%的外购电量。

枢纽建成后对增加省网水电比重,改善我省电力系统结构,发展洁净能源,起到积极作用。

同时,可实现航电结合,以电促航,利用发电收益为航道建设发展提供资金,解决我省水运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问题,促进我省水运的滚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枯水期将成历史坝址以上沿江水位抬高后,该江段水位不低于115米,从根本上改变取水条件,增加枯水期和枯水年的城市供水量,节省取水费用。

可提高沿江现有灌区的灌溉保证率,节省提水费用。

可利用库区水位、水量发展灌溉面积和水产养殖,促进城郊农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形成环城公路运输网哈尔滨市是东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哈尔滨未来50年内将加大向江北发展力度,在江北另建一个哈尔滨,届时南北两岸交通流量将大幅度提高。

大顶子山枢纽的建设,结合闸坝设公路桥,与哈尔滨市的主要交通干道哈肇路、同三路相连接,形成哈尔滨市环城公路运输网,沟通哈尔滨市外围的两岸交通,为哈尔滨市增加一座过江通道,同时还可以节省一定的建桥费用。

此外,哈萝路将变成通途。

大顶子山坝下看雾凇大顶子山枢纽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景色宜人。

枢纽工程建成后,可发挥其山、水、林、田等自然资源优势,近期可以成为哈尔滨市又一处新的旅游景点;远期下游各梯级全部完成后,可以直接开通从哈尔滨直达俄罗斯的水上旅游项目,并可通过江海联运经俄罗斯发展海上对外贸易。

此外,电站运行后,坝下沿江将有两公里的江面常年不冻,冷热温差还可塑造出雾凇奇观,届时哈尔滨冰雪将又添一景。

宽阔的松花江面。

“这才是松花江的样子,江里水暖、岸上风凉,感觉真舒服!”5日,62岁的哈市市民高权贵在九站水域一边游泳一边冲着岸上痛快地呼喊。

记者了解到,近期松花江哈尔滨段的水位一直保持在115米以上。

今年我省主要河流都遭遇20年到30年一遇枯水,航道不能全面通航,唯独松花江哈尔滨段一直是丰水之势。

专家介绍:“入夏以来,哈尔滨地区一直没有出现大面积降水。

如果是往年,江心沙岛就会裸露出来,今年水位之所以能保持这样高,完全归功于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工程的调节作用。

”-->专家观点关键词1河道型水库“一道大坝把城区段江面变成了河道型水库,这将给市民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欢乐。

”哈市河道专家闫功臣总工程师告诉记者,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工程分两期,近期工程已于去年10月份下闸蓄水,确保了松花江哈尔滨段115米的高水位,远期工程完成后,江段水位还能达到116米。

松花江哈尔滨段变成河道型水库,也成了哈尔滨市最大、最主要的一个“肾”。

随着水流减缓,它会不会降低自净能力,带来泥沙淤积呢?闫功臣解释道,在蓄积到足够水量后,大顶子山就会开闸放水,水流量与工程前并没有多大区别。

虽然江南堤坝距离江北堤坝平均有4~5公里,工程充分蓄水后水面会变宽,但江南一侧滩涂本来就比较狭窄,水流自然冲刷过程中一次冲没河床的概率非常小,这对于防洪堤也是比较理想的状态:不冲、不淤;加宽的水面主要向江北方向延伸,松北处于两堤之间,通过分洪渠,也能达到控制冲刷和淤积的效果。

关键词2绿藻效应要说对水质有影响,那就是水体温度会提高,超过一定指标时,藻类等就会迅速生长,发生“绿藻效应”。

但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又具有调节作用,只要市区段流水温度接近藻类生长指标,就会通知下游,加大放水的力度。

“打个比方说,上游今天来了100个量的水,下游就放120个量的水,倒水、换水间温度就会降下来。

”闫功臣总工程师说。

遇到重大水情时,大顶子山航电枢纽会提前开闸,水位一次性降到113米以内,或根据来水情况逐步腾空库容,大风大浪很难集中发威。

关键词3臭水处理臭水哪里去了?河道专家闫功臣这样解释:以往松花江城区段水位低于113米时,沿江大片沙岛就裸露了出来,污染比较严重的何家沟水道、一些排污口也就露了出来,增加了2米水位后,滩涂、沙岛、排污口和臭河道均被淹没,由上游而来的江水对城市污水有了覆盖净化作用,加之污水处理厂和一些净水设施充分发挥作用,水自然也就不臭了。

关键词4江水消耗给菜园子补水、给三沟除臭,这会不会消耗大量的江水呢?相关专家是这样解释的:按从松花江最大抽水量每秒23立方米计算,抽水量只占松花江哈尔滨段最枯季节流量的7%左右,江水蓄涨后这个比例就更小了,在大顶子航电枢纽的不断调节下,几乎不会影响松花江的其他用水。

此外,两方面用水后,除了蒸发、渗入地下和植物吸收一小部分外,大部分江水又会返回松花江中,也符合水资源循环利用的原则。

记者亲历松花江哈尔滨段踏访记1河道型水库草长鸥飞站在松花江公路大桥上,映入眼帘的是一道深沉浩荡、波澜不惊、草长鸥飞的大水。

江南岸边滩涂和浅水里有不少戏水的市民,江心一片小沙岛上,支着五颜六色的帐篷。

5日1 6时30分许,记者来到太阳岛轮渡码头,看到一帮年轻人刚刚走下龙船,正有说有笑地往公园方向走。

由江水倒灌形成的呼兰河口湿地、阿什湖湿地,以及松北湿地,将成为这个大“肾”的大小血管,关键时刻不但会对小流域内的洪水进行解压,还会分担松花江主干流的泄洪能力。

一江携多块大型湿地,还会将呼兰河沙化带隔在城外,将民主坝外沙化草甸变成浅水湖。

2黄金水道回来了“前几年水少的时候,过江很不方便,乘车、步行都要多走一个小时以上的路。

现在好了,赶上一班轮渡,不到20分钟就到了江对岸。

”一位家住松北的居民这样说。

记者了解到,作为我国东北地区第一大内河,松花江曾有着“黄金水道”的美誉。

直至上世纪80年代末,松花江干流上还船来船往,一派繁忙,年均运输量在千万吨以上。

然而到了上世纪末,由于水枯道窄,船舶满载通行的日子全年加起来不过74天。

随着去年大顶子山蓄水,松花江航运重新焕发生机:哈尔滨至沙河子段的航道将达到三级航道标准,通航保证率达到95%,航运期提高到了210天左右。

5月1日的时候,哈市轮渡公司开通了哈市至大顶子山、老山头等地的一日游航线,创下哈市轮渡历史江上旅游航线开通最早的记录,旅游航线与往年比提前了足足30天。

记者从交通部门了解到,大顶子山蓄水后,千吨船队也将彻底告别“枯水苦”,畅行松花江。

并且将会推动“江海联运”尽快形成规模。

318万亩菜园子不再干渴“在去年的旱季,大棚里的黄瓜都长得奇形怪状,根本卖不上好价钱。

”道里区新发镇的一位农民说,缺水的年份本地菜量少利薄,菜农都不愿意种。

记者了解到,哈尔滨是一座市区人口超过315万人的大都市,每年都要从其他省份运进大量的蔬菜。

哈尔滨并不缺少自己的“菜园子”,但是由于这些“菜园子”渴水,一遇旱年就种不出好菜、供不上市民嘴儿,成了难以应时的“鸡肋”。

在春季市民如果不吃南方菜,那就只能吃本地前一年秋季长出的萝卜、白菜和土豆了。

大顶子山蓄水后,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水位常年保持在115米,高出灌区取水口1米以上,啥时候缺水都能补上,泵站抽水的费用也会大大降低。

本报首席记者张同记者手记丰水才能鱼大江畔还停着不少渔船,一位渔民告诉记者,他的祖辈在江里捞出超过1米长的鱼,才能被大家认可为大鱼,那样的鱼被称为“个子鱼”,但他们现在捞出尺把长的鱼,就已经算是大鱼了。

“这些年江里就没出过十几斤以上的‘个儿子’鱼,水瘦,也不太干净,养不住鱼。

老百姓哪能吃到江鱼啊,尺把长的鲤子、鲫鱼、鲢子,都是从水库、鱼塘或是外地运来的。

”八年前,哈市环保部门和水产部门曾联合进行了鱼类生态现状的调查,调查报告显示:进入21世纪,松花江的鱼类资源已开始枯竭。

记者了解到,松花江水系的鱼类资源曾经是很丰富的,上世纪七十年代前,江鱼占市场绝大多数份额,黑龙江水系中的105种鱼,哈尔滨江段有79种。

到上世纪九十年代鱼类资源开始衰竭,多数渔民单靠捕鱼已维持不了生活。

1990年采集到的标本中,鳌花、青鱼、鳊花、大白鱼等十多种鱼基本绝迹,目前在松花江及其支流捕捞到的常见经济鱼类品种只剩鲶、鳇、鲤、鲫、餐条、川丁子等适应性极强的几种。

哈市水政监察大队的冯代英大队长说,现在松花江里的鱼,的确存在品种少、数量少、个体小的特点。

高水位给松花江的鱼类资源恢复带来了希望。

“水大以后,江鱼自然产卵繁殖能力会有所提高,如果水质能够得到保障,那么松花江鱼类品种会增多、数量会增加、个体也会增大。

不过这都有待于时间来证明,在经过几个生长期后,高水位时鱼类生存环境的改善就会彰显出来。

”冯代英对松花江鱼类资源恢复很有信心。

新闻链接大顶子山航电枢纽是松花江干流上第一座控制性水利工程,为黑龙江省重点工程,以航运、发电和改善水环境为主,同时具有水产养殖和旅游等综合利用功能。

工程位于松花江哈尔滨段下游大顶子山江段处,北临呼兰,南靠宾县,距哈市46公里,流域总面积55.68平方公里。

工程主要包括船闸、泄洪闸、冲沙闸、河床式电站、混凝土大坝和坝顶公路大桥。

工程建设的是低水头大流量径流式河床电站。

主要利用水能进行发电,平均发电水头4.5米。

按照设计规划,电站将装6台1.1万千瓦的机组,装机容量6.6万千瓦。

松花江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工程交工待试运行一年后明年将正式竣工中国哈尔滨 日期:2008.12.24 【字体:大中小】【打印关闭】经过4年紧张建设,总投资28.78亿元的松花江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工程主体工程日前全部完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