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 第一章工程概况 1.1概述 东放水涵位于桩号XXX处,XXXX年施工兴建,其底高程为42.8m,结构形式为浆砌块拱形 (以混凝土、外衬砌) 结构,涵洞净宽1.0m,高1.8(包括半圆拱高0.25m)。
由于涵体为坝下圬工埋涵,漏水重;启闭机老化失修,闸门锈蚀、漏水,其结构形式不符合抗震要求。本次实施除险加固时,对东放水涵采取拆除重建案。 1.2设计参数 新建涵洞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洞身断面设计为1.5×1.8m,壁厚0.45m。底板高程与原底板高程一致,为42.8m,洞身长度为47.75m,分为7节,采用闭泡沫板分缝,缝设桥型橡皮止水及表面压板橡皮止水。其中首节为竖井段长8.8m,于竖井设控制闸门,工作闸门和检修闸门均采用平面滑动钢闸门,配用LQ-100KN手电两用螺杆式启闭机,互为备用。 出水渠护砌至渡槽入口,底板为C20混凝土,岸坡为C20框格预制混凝土块护砌。 1.3水文、气象 1.3.1水文 XXXX水库位于XX之间,气候属南北过渡带,梅雨季节明显,雨热同季,降雨集中,冷暖气园交锋频繁、进退多变,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年际和年降雨量变化较大,洪旱灾害频繁,主汛期在7~9月。 1.3.2气象 气温、风速:XXX属丘陵区,属北亚热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 .. w 降水:本地区气候属我国南北过渡带,降雨时空分布不均,主汛期经常出现强度较大的暴雨和特大暴雨。水库管理所现有1996~2007年22年的降雨资料,多年平均降雨量为758.0mm;多年平均水位为64. 53m,多年平均年最高水位为65. 45m,多年平均年最低水位为63. 28m, 径流:XX水库坝址在建库前后均未设水文站,无实测径流资料,水库管理处根据水库灌溉、提水、渗漏和年初年末库容变量,推算水库1986~2009年来水量。据统计多年平均来水量为728万m3,其中最大年来水量为1991年的3478万m3,最小年来水量为1994年的23万m3,多年平均年径流深为171. 5mm,多年平均年径流系数为0.26。 1.4地质 东放水涵洞底板座落在④层可塑’硬塑状粘土层上,为中等以上强度地层,强度高,工程地质条件好,防渗性能好,涵基总体抗渗稳定。未见软弱结构及及崩塌现象,边坡总体较稳定。 1.5对外交通 工程区对外交通便利。工程中所需的施工机具及建筑材料等均能通过S101省道转经入库道路运至施工点。 1.6临时工程布置 临时工程根据结合现场情况,遵循经济节约、局部服从整体的原则进行布设。 1.6.1施工用水、电 施工用水采用2.2Kw水泵从水库抽取,经处理后用于养护;用电从提水一站的200KV的变压器接入,另配备一台10kw的发电机。 1.6.2施工导流 根据2012年1月7日协调会议的精神,汛前实施东涵拆除重建,利用西涵导流。 .. w 1.6.3砼及砂浆生产系统 本项目混凝土采用厂拌制,砼罐车运送至施工现场。另在放水涵东侧设置一台350L的砼搅拌机生产零星砼及砌筑砂浆。 1.6.4场交通 场主要以硬化现有坝顶作为施工道路。
第二章主要项目施工案 2.1老建筑物拆除 建筑物拆除工程包括浆砌、干砌、砼和钢筋砼结构的拆除等。 2.1.1浆砌和干砌拆除 浆砌块和干砌块采用人工撬挖拆除。材质坚硬、较完好未风化的料用于干砌工程,将其堆放在指定位置,采取防护措施,防止料受污染。将风化、剥落及有裂纹的料与下 .. w 层一起挖运走。 2.1.2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拆除 为确保地基不受损坏和行人的安全,施工中采用液压破碎机辅以人工风镐的施工法进行拆除。对于钢筋砼中的钢筋拆除,小直径的直接用钢筋钳剪断,大直径的用人工氧割烧断,砼碎块用于堤外脚防护。 2.2基坑土开挖 2.2.1施工准备 1、根据原点和加设的控制点数据,测绘工程区域地形图作为完成土开挖工程量结算依据。 2、 按图纸要求现场放样,(包括建筑物轴线坐标、开挖边线、建筑物基坑等的具体位置)标明轮廓,报监理工程师审查批准后,才可进行开挖。 3、按规定要求认真进行场地清理。 2.2.2施工法 土开挖原则是先浅后深,从上至下分层分段进行。施工中随时做成一定的坡势,以利排水,避免开挖过程中边坡稳定围形成积水。 1、基坑土开挖拟采用1.0m3反铲开挖装车,5t自卸汽车运输,人工配合修整的施工法。 2、开挖过程中用经纬仪进行观测,以校核开挖平面位置、水平标高、控制桩号、水准点和边坡坡度等是否符合施工图纸的要求,以防超挖。 3、开挖过程中预留10cm左右的基面保护层,采用人工开挖,在基础施工前突击挖除,并经监理人检验合格后,进行底部工程施工。如遇特殊情况而发生局部超挖,采用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案实施补填。 4、可利用土料和弃置土料分类堆存 .. w 进行开挖时,将可利用土料和弃置土料分别运至指定地点分类堆存。格按照监理人批准的施工措施计划所规定的弃土地点、围和堆土式进行堆存,保持土料堆体的边坡稳定,并采取良好的自由排水措施。 回填土的堆放:回填土堆土区设置在距基坑边线 20m 以外的位置,以确保现场交通和基坑边坡的稳定。 弃土的堆放:弃土堆置在护堤地,并进行适度平整。 5、在开挖过程中,保护清理区域围外的天然植被。 2.2.3基坑降排水 由设计图纸提供的地质资料可知,本工程地下水位较低,因此基坑降排水主要采取明排。 1、基坑开挖时,利用开挖的土直接在基坑四填筑围堰,以阻挡外界来水。 2、在基坑设置排水沟进行汇水,同时在排水沟沟端设置集水井进行抽排。每个集水井配备两台潜水泵,当水量较大时,加泵抽排,另外集水井的积水要抽排至邻近水渠及沟塘中。 2.2.4质量保证措施 1、格按照图纸要求、规、监理工程师的指示进行开挖施工。 2、做好施工排水规划,坡顶修小土埂,防止雨水顺坡下流,而引起边坡失稳。 3、基础轴线位置校核无误后才开挖,为了便于经常校核,使基坑开挖与图纸相符,轴线控制桩延长至基坑外加以固定。 4、对于超挖部分,则按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措施进行补填。 2.2.5安全措施 1、施工前,详细了解工程地质结构、地形地貌和水文地质情况,对可能引起的滑坡和崩塌体采取预防性保护措施,在陡坡下施工,仔细检查边坡的稳定性,如遇有孤、 .. w 崩塌体等,事先作好清理和支护。 2、在雨季施工,边坡覆盖薄膜,以防雨水冲刷边坡。并做好临时性地面排水设施,以便及时排走雨水和地面积水。 3、清除挖出的土及时运至指定地点堆放。杜绝在开挖的坡顶弃土,必须在边坡上部堆置弃土时确保开挖边坡的稳定。 4、基坑开挖过程中四设立围栏,夜间基坑沿边围栏设置警示红灯。 5、作业人员上下通过临时扶梯,禁随意在坡上开踏步上下。 2.3砼施工案 2.3.1模板的设计与施工 根据我公司以前施工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提出模板的设计与施工措施。 1、模板需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保证混凝土浇筑前后结构尺寸和空间位置的准确性,板块接缝位置有规律,尽可能隐蔽,为避免跑浆,模板接头处用海绵衍接。 2、模板加固:采用2根φ48的钢管作竖向龙骨,固定在样架上,用钻好的10#槽钢,其的位置与对销螺栓相同,作横向围檩;用φ12钢筋加工成对销螺栓,水平穿在两边横向围檩外,并用铁板垫片加螺丝固紧,布置对销螺栓的竖向间距为80cm,水平间距为100cm,模板与模板的侧边角钢之间用φ10的螺丝连接,间距35cm。 3、模板的选型与节点构造: ①模板的选型: 本工程其工程量不大,但工期紧,质量要求高,模板的选材要在满足砼施工要求的前提下,考虑尽可能降低成本。 本次砼施工采用木模板,木模板面板厚不小于10mm,板面尽可能光滑,无凹坑、皱折或其它表面缺陷。 特殊部位的异型模板利用木板配制外覆三合板。 .. w ②节点构造: 模板接缝:在设计上作企口搭接处理,立模之前抄平拉线,模板缝的位置与木工工长协商确定,保证缝有规律,模板缝横平竖直,缝与缝之间填塞海绵,只漏水不漏浆。止水橡皮处:用木模,木模的上下各挖一个半圆凹槽,固定夹紧止水橡皮,禁用钉固定。 4、模板的拆除 模板拆除时限,除符合施工图纸的规定外,还遵守下列规定: 1)不承重侧面模板的拆除,在混凝土强度达到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损伤时,可拆除; 2)墩、墙和柱部位在其强度不低于 3.5MPa 时,可拆除; 3)底模在混凝土强度达到下表1-1的规定后,可拆除。
表1-1 底模拆模标准 结构类型 结构跨度(m) 按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
板 ≤2 50 >2,≤8 75 >8 100
梁 ≥8 75 >8 100 悬臂构件 ≤2 75 .. w >2 100 经计算和试验复核,混凝土结构物实际强度已能承受自重及其它实际荷载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会提前拆模。 2.3.2钢筋工程 ⑴ 钢筋原材质量控制 钢筋使用热轧钢筋, 每批钢筋进场前,要求厂家或供货商提供产品质量证明书及出厂检验单,在使用前,分批进行以下钢筋的机械性能试验; 1)钢筋分批试验,以同一炉(批)号、同一截面尺寸的钢筋为一批,取样的重量不大于60kg。 2)根据钢筋厂家提供的质量证明书,检查每批钢筋的外表质量,并测量每批钢筋的代表直径。 3)在每批钢筋中,选取经表面检查和尺寸测量合格的两根钢筋中各取一个拉力试件(含屈服点,抗拉强度和延伸率试验)和一个冷弯试件,如一组试验项目的一个试件不符合监理人指定的数值时,则另取两倍数量的试件,对不合格的项目做二次试验,如有一个试件不合格,则该批钢筋为不合格产品。 ⑵ 钢筋的加工和安装 本工程钢筋在加工场集中加工成型,由人工转运至现场绑扎。加工与安装的钢筋应符合下列规定: 1)使用前将钢筋表面的油漆污染和铁锈等清除干净,保证所使用的钢筋表面洁净无损伤,不使用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钢筋。 2)钢筋加工的尺寸格执行施工图纸要求,加工后钢筋的允偏差按表1-2和表1-3的数值进行检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