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银滩湿地公园项目策划书 0 湿地公园策划书
第一篇 基础条件分析 第一章:规划相关依据 一、相关国家法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二、部门规范文件与行业标准 (1)《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 (2)《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 (3)《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修订)(GB/T17775-2003) (4)《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文) (5)《建设部等九部委贯彻13号文件的意见》(建规[2002]204号文) (6)国务院《关于试办国家旅游度假区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1992] 46号) (8)国家旅游局令第12号《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2000.10) (9)兰州市园林局。兰州黄河湿地公园建设项目建议书。2007 (10)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纲要。 第二章:兰州银滩湿地公园概况
一、银滩湿地公园地理区位
兰州银滩湿地位于兰州市安宁区银滩大桥北端东西两侧,北纬36度,东经103度。北与北滨河路相接,南临黄河,东西端均与自然过渡的黄河河滩为界。公园建设面积32. 86 ×104 m2 ,总长度约3 km。最大宽处约420 m,最窄处约10 m。场地地形变化较大,最大高差约11 m,呈北高南低之势。 兰州银滩湿地公园项目策划书 1 图:银滩湿地公园在兰州市的地理位置 二、银滩湿地公园介绍 兰州银滩湿地公园位于兰州黄河百里风情线银滩大桥安宁端两侧黄河湿地内,总规划面积53.8万平方米,实际利用面积28.64万平方米,其中湖体、水域面积5.9万平方米,绿化面积20.688万平方米,分两期进行建设。目前一期已建成,并已向社会开放。二期工程主要是在河堤之上建设华夏始祖园和一条长约2000米的观景长廊及以雕塑小品为主的浮雕景观墙。兰州银滩湿地公园一期主要由“四湖(候鸟湖、鱼跃湖、玉洁湖、水禽湖)、一水(3000米水系)、一道(2000米木栈道)”构成,是甘肃省惟一的黄河湿地公园。2010年4月,兰州市对银滩湿地公园 “华夏始祖园”伏羲女娲像大型主题雕塑征集设计方案。为传承甘肃省特有的黄河古象、大地湾遗址、彩陶文明、伏羲文化等历史文脉,弘扬祭祖文化,提升城市品质与内涵,拟在北滨河路以南、兰州银滩湿地公园一期堤坝以北长约600米、宽约60~100米不等的城市绿化带内建设“华夏始祖园”主题文化公园。兰州银滩湿地公园二期工程主要是在河堤之上建设华夏始祖园和一条长约2000米的观景长廊及以雕塑小品为主的浮雕景观墙。 兰州银滩湿地公园项目策划书 2 第三章:湿地公园生态特征及评价体系 一、评价体系建立的原则 综合性原则 城市湿地作为社会、经济和自然的复合系统,评价指标的选取要尽可能全面,评价过程中要使用综合性评价方法,以便对不同区域、不同结构的湿地系统进行比较。 整体性原则 湿地系统不是孤立存在的,须与周围环境相融合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评价体系的建立必须注重城市湿地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和整体性。 可操作性原则 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体系才有其实际意义。目前很多定性的湿地评价,不能精确反映各项指标之间的关联性,应当尽量建立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城市湿地评价体系。 个性化原则 不同湿地所在的区域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都有差异,应当根据湿地的具体类型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评价,做到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二、湿地公园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综合现有文献资料,结合西北地区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状况,提出以下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体系分为三级,既可较完整地描述城市湿地的生态环境特征,又可对其功能状况进行判定;对这些指标分配权重后,可对湿地的状态、结构、功能进行全面的评价。 兰州银滩湿地公园项目策划书
3 三、湿地生态特征 地形地貌与气候 银滩湿地地势变化较大,最大高差约11 m。现土地主要用于采砂场,其次为荒滩和垃圾场。湿地所在河段介于大青断层和孔家崖断层之间,地质结构由杂填土、粉土、卵石层、泥岩组成。据有关资料显示,银滩湿地及附近300 m范围内无全新活动断裂存在,属对抗震有利地段。此区为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温度9. 1 ℃;相对湿度60% ,年均降水量327. 7 mm,蒸发量1482. 0 mm。 水文与水资源状况 据兰州水文站数据,黄河多年平均径流量323. 3亿m3 ,多年平均流量10223 / s。最小流量为213 m3 / s。流量变幅达26. 3倍,水位变幅5. 62 m。多年平均含沙量1. 52 g/m3 ,多年平均输沙量5237. 3 ×104 t。泥沙多集中于汛期,且随水量变化而改变。 生态系统多样性状况 对照我国对湿地的分类原则 ,银滩湿地公园分布有即沼泽湿地(草丛沼泽湿地、杂草沼泽湿地) 、河流湿地(永久性、季节性) 、湖泊湿地( 永久性淡水湖、季节性淡水湖) ,滩涂湿地共计四大类,具有较高的湿地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状况 据调查,银滩湿地公园内生物资源较为丰富。在此栖息的国家一、二级及省重点保护野生鸟类有苍鹭、大白鹭、斑头雁、赤麻鸭、天鹅、灰鹤等近30种,每年还吸引十多种候鸟在此中转停留。鱼类有黄河鲤鱼、大鼻吻鲍、北方铜鱼、赤眼鱒等。河滩上生长着猪毛蒿、冠芒草、枇杷柴、短花针茅、西伯利亚白刺、白羊草、紫萼石头花、木本铁线莲等植物。 四、湿地景观特征 湿地公园景观格局是不同类型、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地块在空间上构成的镶嵌体,景观特征可以通过景观格局指数和景观异质化指数来表征。景观格局指数能够高度浓缩景观格局信息,反映其结构组成和空间配置某些方面的简单定量指标。由于描述景观格局和异质化的指数较多,侧重点和计算方法也不尽相同。现根据银滩湿地公园的特点和研究需要遴选出以下几个景观指数, 并在ArcGIS等相关软件的支持下计算得出。 斑块形状指数(patch shape index) :反映湿地斑块的构型。 S = 0. 25P /A1 /2 P—斑块周长 兰州银滩湿地公园项目策划书 4 A—斑块面积 斑块密度(patch density index) :反映湿地斑块的异质性程度。 R = m /A m—某类型斑块数 A—类型面积 景观多样性指数( landscape diversity index) :景观多样性指数用来衡量景观结构的复杂程度。 H = - ΣPi ln ( Pi ) Pi —斑块类型i在景观中出现的概率 破碎度( fragmentation index) :反映景观中斑块的破碎程度。 F = (NP - 1) /NC NP —各类斑块的总数 NC —研究区总面积与最小斑块面积之比
通过表3所示各景观类型所占面积比例可知,草地占到研究区总面积的84. 3% ,远大于其它地类所占面积比例。依据各景观类型的特征指数值及景观基质的评判标准:基质是面积最大、连通性和对景观动态的控制程度最高的景观。草地显然是银滩湿地公园的景观基质,对研究区景观动态具有控制作用。研究区内面积最小的兰州银滩湿地公园项目策划书 5 是沼泽,所占比例仅为0. 2%。公园内景观多样性指数和破碎度均较小,说明湿地生态系统的复杂程度和稳定性低。 五、湿地效益分析
生态环境效益分析 (1)维护生物多样性: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在全球生态系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依赖湿地生存、繁衍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极为丰富,其中还有很多是珍稀、特有物种。湿地环境安全适宜,食物充足,成为众多甲壳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濒危鸟类、迁徙候鸟及其他野生动植物的生长、栖息地。 (2)调节小气候:湿地是一个天然的“空调”。高温季节,湿地植物阻挡阳关照射水面,防止水温上升,从而保持气温凉爽;低温季节,湿地又具有保温功效。同时湿地特殊的生态结构也可以调节空气湿度。因此,湿地公园对周围的小气候能起到一定调节作用。 (3)调蓄洪水、净化水体和空气。湿地在蓄水、调节地表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兰州市降水的月分配和年分配不均匀,更需要湿地来调节水资源,避免洪水灾害。 经济效益分析 以湿地为旅游对象的生态旅游活动日趋流行。兰州银滩湿地公园全部建设完成之后,将形成以水域、动植物为主体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以两岸建构物(如建筑、雕塑等) 、黄河漂流、科普娱乐为元素的人文旅游资源,可在很大程度上带动兰州市旅游经济的发展。另外,银滩湿地公园的建设和发展还会影响到周围的房地产业。现在,人们对居住环境的关注已不仅仅局限于位置、建筑风格等,而且非常注重周边的生态环境。银滩段虽然离市区繁华地段较远,但湿地公园却为此处的楼盘提供了特有的优势。 社会效益分析 (1)增强城市文化魅力:兰州是我国唯一的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作为“黄河风情线”的重要组成,银滩湿地公园的建设将使兰州市的城市内涵和文化品味明显提高。 (2)理想的环境教育基地:湿地公园的景观类型和生物资源都非常丰富,人们在休闲、娱乐的同时,会加深对湿地的认识,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也会随之强化。因此,湿地公园是接受生态环境教育、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理想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