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学前卫生学》传染病和寄生虫病(课堂PPT)
《学前卫生学》传染病和寄生虫病(课堂PPT)
4
▪ (2)免疫活性细胞:指受抗原物质刺激后, 能产生免疫反应的,即具有免疫功能的细胞。
▪ ①T淋巴细胞:主要分布在血液中,占淋巴 细胞的70﹪;
▪ ②B淋巴细胞:主要分布在淋巴结和脾脏中。 ▪ (3)免疫分子:主要由免疫球蛋白和补体
等组成,在体液免疫中起重要作用。 ▪ 免疫球蛋白是一些抗体,主要包括5种:lgA、
3
▪ 2、免疫系统的组成 ▪ 包括:免疫器官、免疫活性细胞、免疫分子。
①胸腺:位于胸骨之后。主要作用: 分泌多种激素,刺激淋巴细胞生长, 并使其变成具有免疫功能的T淋巴 细胞。
(1)免疫器官: ②脾脏:体内最大的免疫器官,是 制造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主要 场所。
③淋巴结及其他淋巴组织:淋巴结 系统中的淋巴结和扁桃体等。
16
▪ 2.有传染性
▪ 病原体经一定的途径进入易感者体内,引 起传染病的发生。
▪ 所有传染病都具有一定的传染性。
▪ 3.有免疫性
▪ 传染病痊愈后,人体对该传染病产生不感 受性,称为免疫。
▪ 人体的免疫状态因病而异,个体之间也有 差别。如,麻疹、水痘等,一次得病后几 乎不再感染,称为持久免疫。流行性感冒 痊愈后,经一段时间后可再度感染。
▪ 因此,预防和管理传染病,是集体儿童机 构中的一项重要的保健工作。
15
二、传染病的特性
▪ 传染病的突出特点就是具有传染性和流行 性。
▪ 1、有病原体 ▪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所引起的一类疾病。病
原体包括病毒、细菌等。 ▪ 各种传染病都有其特异的病原体,如麻疹
的病原体是麻疹病毒,结核病的病原体是 结核杆菌。
lgG、lgM、lgD和lgE。其中lgG是人体最主 要的抗体,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
5
▪ 3、免疫系统的功能 ▪ (1)防御感染:抵抗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即预防传染病。 ▪ (2)自身稳定:及时清除已损伤或衰老的
细胞,以维持体内生理平衡。 ▪ (3)免疫监视:体内某些免疫细胞能够识
别和清除体内因基因突变产生的异常细胞, 以防发展成肿瘤。
11
▪ (二)预防接种的程序 ▪ 1、基础免疫: ▪ 选择几种威胁较大的传染病的疫苗,在短期内
有计划的对小儿进行预防接种,使小儿获得对 这些传染病的特异性免疫力,为今后的免疫打 下基础; ▪ 2、加强免疫: ▪ 即根据疫苗的免疫持久性及人群的免疫水平和 疾病流行情况适时地进行复种。这样,才能巩 固免疫效果,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12
13
第二节 传染病概述
▪ 一、传染病的含义 ▪ 二、传染病的特性 ▪ 三、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 四、传染病的预防
14
一、传染病的含义
▪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 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 相互传染的疾病。
▪ 由于儿童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弱,在集体生 活中,儿童接触密切,容易发生传染病, 且可造成流行。
▪ “中枢神经系统的毛细血管能够限制血液
中的某些物质(病原微生物)进入脑内”。
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完善。
7
▪ 2、特异性免疫 ▪ 当抗原(细菌、病毒等)进入人体后可激
发人体的免疫细胞产生一系列反应,最终 产生抗体。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 (1)自动免疫:机体受到外来抗原的刺激 产生免疫应答,由此获得的免疫力,叫做 自动免疫。 ▪ 持续时间长久,有时为终生的。它分为人 工的和自然的两种。
第五部分 预防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 第一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 ▪ 第二节 传染病概述 ▪ 第三节 婴幼儿常见传染病 ▪ 第四节 婴幼儿常见寄生虫病
1
第一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
▪ 一、有关免疫的基础知识 ▪ (一)免疫系统 ▪ (二)免疫作用的类型 ▪ 二、计划免疫 ▪ (一)预防接种的含义 ▪ (二)预防接种的程序
8
▪ ①自然自动免疫:因患过传染病或隐性感 染,人体自然产生了免疫力,叫做自然自 动免疫。
▪ 例如麻疹。 ▪ ②人工自动免疫:人工将某种致病微生物
予以灭活或减毒制成疫苗接种到人体,由 此使人体获得对相应疾病的免疫力叫做人 工自动免疫。 ▪ 当前我国实施的免疫接种大多数为人工自 动免疫。“计划免疫”就属于这一种。
9
▪ (2)被动免疫:机体因接受外来免疫物质 从而产生对某种或某些疾病的免疫力。
▪ 持续时间短,为一时性的。被动免疫也分 人工的和自然的两种。
▪ ①自然被动免疫:经过胎盘或初乳传给婴 儿的免疫抗体,使新生儿在6个月内对某些 传染病有一定的免疫力。
▪ ②人工被动免疫:将含有抗体的血清或免 疫球蛋白注入人体,使其获得现成的抗体。
6
▪ (二)免疫作用的类型
▪ 1、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免疫)
▪ 生来具有的免疫功能,是人类在种系的进化过 程中,长期与病原微生物斗争而发展、完善的 一种生理功能。不是针对某一种病原微生物, 而是多种病原微生物有防御作用。
▪ (1)皮肤粘膜的屏障作用;
▪ (2)吞噬细胞和体液的防御作用;
▪ (3)血脑屏障作用:
2
▪ 一、有关免疫的基础知识
▪ (一)免疫系统
▪ 1、免疫的概念
▪ 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生理性保护反应,其主要 作用是识别和排除进入人体内的抗原性异物 (如病毒和细菌),以维持体内环境的平衡 和稳定。
▪ 免疫反应正常—对机体有利;
▪ 免疫反应低下—严重威胁健康(艾滋病);
▪ 免疫反应超常—变态反应性疾病(急性肾炎、 荨麻疹、湿疹等。)
17
▪ 4、病程发展有一定的规律性(四个时期) ▪ (1)潜伏期:自病原体侵入身体,至出现
症状这段时间。可据此确定检疫期限,如猩 红热:12天。 ▪ (2)前驱期:头痛、发烧、乏力等症状出 现,此时已具有传染性。 ▪ (3)症状明显期:逐渐表现出传染病的症 状,具有特异性。 ▪ (4)恢复期:体温、精神、食欲逐渐恢复 正常。易恶化,需要加强护理,至康复。
▪ 维持时间短,一般只作应急用。
10
▪ 二、计划免疫 ▪ (一)预防接种的含义 ▪ 预防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方法,就是把
预防某种传染病所用的生物制品通过注射或 口服的方法,接种到人体后,刺激人体的免 疫系统,使人体产生对抗相应的细菌或病毒 的抵抗力,从而不得这种疾病。 ▪ 预防接种所用的生物制品称为疫苗。 ▪ 通过预防接种使人体产生抵抗某种传染病的 抗体,这一过程是人工自动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