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6梅花魂

6梅花魂

6、梅花魂
一、教材分析:
《梅花魂》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课文从故乡的梅花又开了引入,追忆了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的一些往事。

通过对外祖父珍爱梅花,在归国之际将墨梅图与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送给外孙女的回忆,体现了外祖父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之情。

二、学情分析:
经过四年的学习,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梅花魂》这篇课文共写了五件事,根据我对学生的了解,理解梅花魂的含义将是教学的难点。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变序教学法,并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创设良好的氛围,从而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并试图发展学生的情感。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会读会写。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阅读课文,体会外祖父三次流泪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3、引导学生初步感悟“梅花魂”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体会外祖父三次流泪的原因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引入:课件演示,欣赏梅花。

1、谈话:你们看到了什么?梅花的品格是什么?
(不畏严寒,不怕风雪欺压)
2、大部分的花都是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里绽放自己的美丽,而梅花却是顶着严寒,在冰天雪地中傲然挺立,可见它具有坚强不屈的品质。

梅花不仅是花中的君子,梅花精神也正是炎黄子孙的品格。

这节课,我们就要来学习第六课《梅花魂》。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你们已经预习过这篇文章了,谁能来解释一下“魂”这个字的意思。

生:(灵魂,精神)
师:梅花魂的“魂”指的是什么?课文那些句子写了梅花的精神?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1)、首先进行生字词的检查(PPT出示词语)
灵魂埋葬忧愁两腮甚至丝绸所谓梳理
衰老手绢华侨颇负盛名玷污秉性眷恋
凉飕飕蒙眬撩乱训斥呜咽欺凌风欺雪压
缕缕幽芳葬身异国漂泊他乡
(2)、理解词语的意思。

朵朵冷艳,缕缕幽芳:冷艳,形容花耐寒而艳丽。

幽芳,形容香味清淡而芬芳。

冷艳和幽芳写出了梅花的清高品格。

颇负盛名:颇,很。

就是名气很大。

玷污:弄脏。

折节:屈服。

眷恋:怀念,留恋。

(3)、想一想,本文作者围绕梅花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围绕着梅花讲了漂泊他乡的外祖父珍爱梅花、眷恋祖国的事。


师:本文是围绕着梅花发展的,可见外祖父和梅花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因此,每当故乡的梅花又开了。

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总让我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

(一起来念第一段)
师:看到这里,你们的心里有没有一点悲凉呢?都说“叶落归根”,
可是外祖父却葬身在了异国他乡,再也回不到他眷恋着的祖国了。

故乡的梅花每年都会再开,可外祖父却再也回不来了。

看着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作者“我”呢,不禁想起了和外祖父之间的许多往事。

在“我”很小的时候,只要一谈论到和祖国有关的事,这样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就会落泪。

现在,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找出外公落泪的句子。

想一想外公落泪的原因。

共有三处:
1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2、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3、想不到泪眼蒙眬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三、探究三哭:体会外公思乡之情.
(一)、探究外祖父的“一哭”。

1、我们先来看第一处,第一落泪是在什么情况下?(读诗时无声的落泪)。

谁来把它读一读,说说外祖父为什么哭?·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因为这句话,让他想起眷恋着的祖国、家乡的亲人。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因为这句话,不禁让他想起离别时的家乡亲人们的百般叮咛——什么时候回祖国;这也曾是他登上离国大客轮时自己对自己的叩问——什么时候回祖国;而今身在异国的外祖父,也是一遍又一遍的问自己——什么时候回祖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因为这满天无边无际落着的雨丝,就是他心里无尽的愁。

(这些诗句触动了他思乡的感情。

他思念祖国,却身在异邦,不能回去,所以外祖父读到这些诗句时就会落泪。

从这些词句可以体会到外祖父思念家乡、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
当时的我能不能理解?经过几十年,当作者已成为了大作家的时候,“我”懂得了什么?
(祖父流下的是思乡的泪)
师:外祖父为什么要让作者读诗?你从这些诗句中体会出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
(接受中华文化的熏陶、思念家乡、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2、让我们带着对祖国怀念的情思再来读一读。

(二)、探究外祖父的“二哭”,体会他无法回归家乡的情感。

第二次落泪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1、教师读这部分内容,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你看见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同桌之间交流。

(在我眼前出现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竟不顾自己的形象在自己的外孙女面前“呜呜呜”地哭着,他哭得是那样伤心。


师:当得知自己无法回国时,外祖父哭了,是怎么样哭的?(像小孩一样哭了)
师:是的外祖父得知自己不能回国了,感到非常无奈,就像小孩子一样无奈,情不自禁地哭了。

师:同学们,如果你就是外祖父,在外漂泊数十年,朝思暮想回故乡,如今自己的女儿、孙女就要离开自己回祖国去了,而你却因年事已高不能回国。

此刻,你会想些什么呢?
2、学生自由发言。

师:你能理解老人此刻的心情吗?(自己的孙儿就要回到日夜思念的家乡,可是因为自己年纪太大,无法和他们一起回到家乡,无法实现自己心中由来已久的心愿。

同时,因为年纪太大,自己将永远不可能回到家乡,心里当然十分悲切,流下了无奈的眼泪,流下了悲痛的眼泪。


师:让我们带着这种无奈的感情再来读一读。

(三)、再来看一看外公的“三”哭,第三次外祖父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哭了?
1、学生读句子“想不到泪眼蒙眬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

递给我一个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面绣着血色的梅花。

”哪个词使我们感受到了老人的“哭”?(泪眼蒙眬)
师:你如何理解外祖父的这一举动,难道带回去的仅仅是手绢吗?(他借“我之手”把他那颗眷恋祖国的心带回祖国,让他也能“魂”回祖国。


外祖父心爱的孙女就要回国了,可是外祖父却因为年事已高,无法和他们一起回国,他是多么得伤心啊。

在第“三”哭中,还有一个句子能够体现出外祖父的难过,你们找出来了吗?
“赤道吹来的风缭乱了老人平时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

”外祖父的衰老是因为风缭乱了头发吗?
外祖父想到自己再也无法回到祖国,抑制不住心中的悲伤,体会到思乡的深情,孤独的痛苦,一下子把他催老了。

师:带着依依不舍和无限伤感之情读这两段话。

(四)再次感悟外祖父的三次落泪,体会外租对祖国深深地思念之情。

读诗时无声地落泪,不能回国时呜呜地哭泣,送别时泪眼蒙眬。

外祖父这三次落泪,都表明了他渴望回国返乡的强烈感情,所谓叶落归根,年纪越大,这种情感越强烈。

从眼泪中我们感受到,不能回国,已成为他心中刻骨铭心的痛,最终成为他终生的憾事。

四、有感情朗读课文。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重点理解外祖父的三次落泪,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眷恋之情。

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位挚恋祖国的海外游子形象。

六、扩展延伸:朗读诗歌体会思乡之情。

七、课外作业:
1、朗读课文,感悟梅花的精神。

2、收集有关民族气节的人物。

3、想想梅花和外祖父之间有什么联系。

八、板书设计:
6、梅花魂
思乡的泪
外祖父三次落泪悲痛的泪思念祖国之情
送行的泪。

相关主题